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匮要略》是中医“群方之祖”。其中有关章节对后世耳鼻喉科疾病的治疗有很大启发。笔者在1989年第9期本刊上有所论述,现续文如下。一、血痺与声带麻痺《金匮要略·血痺虚劳病脉证并治》提出:“血痺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  相似文献   

2.
韩增 《陕西中医》1993,14(8):372-377
<正>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原方:“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  相似文献   

3.
针引阳气的临床运用徐丽姜智浩主题词针刺,调动,阳气/应用“针引阳气”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仲景指出:“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又说:“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  相似文献   

4.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一句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原文为:“胸■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括萎薤白白酒汤主之。”此条为仲景论胸■的主要条文,句中“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  相似文献   

5.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其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症身体不仁”。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组成。笔者用此方加减用于临床,疗效颇佳,兹举验案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芪桂枝五物汤原载于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关于血痹,《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活人书》  相似文献   

7.
套兰 《新疆中医药》2013,(5):121-122
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药组成。其证载于《金匮要略方论·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篇的第二条“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原专为“血痹”所设,是指主治以营卫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症见肢体局部麻木的各种病证。但儿科临床使用诚如《金匮要略方论本义》所言:  相似文献   

8.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有益气温经、活血通脉之功效,主要治疗血痹。书中曰“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肩周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尿毒症皮肤瘙痒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从血痹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第六》中指出:“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说明血痹是营卫气血俱不足,邪伤血分致肌肤麻木不仁之病证。并创立益气温经、和营通痹的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主治方。临诊中常遇到周围神经损伤,致肌肤麻木不...  相似文献   

10.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具有益气温阳、调和营卫、通脉行痹的功效,用于“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之血痹。笔者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肢端动脉痉挛症程某,男,34岁,2002年11月4日诊。双手  相似文献   

12.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于治疗血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之末梢神经炎、产后虚汗、椎管狭窄、昏厥肢麻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医切脉部位 ,有遍身诊、三部诊与独取寸口三种诊法。所谓“寸口”又称“气口”、“脉口”。“独取寸口”是指单独切按两手掌后突起 (桡骨茎突 )的桡动脉 ,又叫“寸口诊”。此诊法文献记述始于《内经》 ,详于《难经》 ,而成于《脉经》 ,为历代医家普遍选用的切脉部位。《素问·经脉别论》:“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难经·二难》:“尺寸者 ,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 ,阴之所治也 ;从关至鱼际是寸内 ,阳之所治也。”分别指出了寸口诊的重要性和三部脉位的阴阳属性。《脉经》说 :“心部 ,在左手关前寸口” ;“肝部 ,在左手关上” ;“肾…  相似文献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由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原为治疗“血痹”而设,《金匮要略》云:“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运用该方加减治疗以肌体麻木、疼痛、活动不利为主的某些疾病取得较好疗效。1 类风湿性关节炎孙某,女,65岁,1994年 9月 26日初诊。患者10余年来,由于久居湿地,经常关节肿疼,甚则不能行走,曾先后服消炎痛、地塞米松、雷公藤等药,虽有一定疗效,但碍于副作用,患者未坚持服用,转来中医诊治。症见全身关节疼痛,尤…  相似文献   

15.
试论寒邪与胸痹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痹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对于胸痹的主证及处方用药都进行了专门的论述,但对于胸痹的临床表现,则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灵枢·厥病》还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相似文献   

16.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概论1.基础概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  相似文献   

17.
<正> 黄芪桂枝五物汤虚劳血痹肝家方肝寒痛痹加温药阴火乌麻芪藿尝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的首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治疗因虚而致气血痹阻,呈现身体麻木不仁,身微痛者。其证属肝阳虚。而肝脏体阴用阳,肝阳虚常兼肝阴虚,所以说“阴阳俱微”。不过,从脉象来辨,仍重在阳虚,清阳不升,故“寸口关上微”;阳虚则寒,寒在内在下,故“尺中小紧”。治疗大法,是“针引阳气”,即助肝家阳气升发之意。方中黄芪升补肝阳,正如张锡纯所说:“黄芪性温而升,以之补肝”。配桂枝温阳散寒,加姜枣调脾  相似文献   

18.
<正>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原文第三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论述了典型胸痹病的证治方药,对现代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疾患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条文中“关上小紧数”句,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于此略陈管见,就教于贤达。历代医家对此句的注释,归纳起来约略有四。徐忠可从病机上解释,认为“关主阴,阴寒相搏则小紧而数。数者,阴中挟燥  相似文献   

19.
正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三两、白芍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组成,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方中黄芪为君,甘温益气,为纯阳之品,补在表之卫气;生姜辛温,疏散风邪,倍用助桂枝之力;取芍药和营以"除血痹"(《本经》);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20.
陶汉华 《河南中医》1997,17(3):138-138
“蚕”与“卧蚕”陶汉华山东中医药大学(250014)主题词中医名词注释《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云:“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对此段“如蚕新卧起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