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有多种分类,但以WHO(1977)及Mostofi(1973)分类较合理,作者在观察7000例睾丸肿瘤后,把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分为7类:①生殖细胞癌:癌细胞大小相当一致,细胞边界清楚,胞浆透明,含糖原多少不等。间质有多少不等淋巴细胞及/或肉芽肿性反应。在纯生殖细胞癌,滤泡刺激素(FSH)可能升高,AFP 及人绒毛性腺激素(HCG)缺如。②精母细胞性生殖细胞癌:癌细胞大小悬殊,大细胞的直径可达100微米,小细胞似淋巴细胞,绝大多数为中间型细胞。胞浆嗜酸;胞核圆。大细胞的染色质可呈  相似文献   

2.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s)是工业化国家年轻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肿瘤大多形 成于胎儿发育阶段,深入了解TGCTs的发病机制比较困难。本文探讨了TGCTs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 种族、地理与环境、基因与信号通路、癌干细胞、精原细胞微环境等,从而为探究TGCTs的发病机制 提供基础,并为TGCTs的治疗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10年来,生殖细胞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很快,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进行更适用和更精细的组织学分类与诊断奠定了基础。本文简要综述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主要组织学所见,及其组织发生、分类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28岁,因发现右睾丸逐渐增大且疼痛4个月,于1996年5月9日入院。体检:右侧阴囊增大,皮肤松弛变薄,无红肿,右睾丸扪及约8cm×7cm×6cm大小,质硬而重,表面光滑,边界清晰,与阴囊无粘连...  相似文献   

5.
段胜华  陈鹏 《中国肿瘤》2016,25(6):465-471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严重危害青壮年男性身体健康的疾病,目前其病因尚未探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年龄较早、没有明确环境致癌因素、存在明显种族发病差异、有较高遗传度;因此从人群肿瘤遗传易感性角度着手研究,更有助于探究发现其病因,为筛查、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利用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等研究方法,近来国外发现了多个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相关基因,使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王硕  杜鹏  汤星星  安超  赵强  张宁  杨勇 《中国肿瘤临床》2017,44(12):608-611
  目的  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18F-FDG PET对腹膜后残留病灶的准确性判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16例睾丸生殖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4~6个疗程的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化疗后行腹部CT检查,所有患者的腹膜后肿块直径>2 cm。18F-FDG PET检查后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并进行术后病理与术前18F-FDG PET结果比较。  结果  16例患者中10例18F-FDG PET结果阳性,其中5例术后病理存在肿瘤残留、5例无肿瘤残留组织;6例18F-FDG PET结果为阴性,2例术后病理肿瘤残留患者均为成熟畸胎瘤、4例无肿瘤组织残留。18F-FDG PET的准确率为56.25%(9/16),灵敏度为71.42%(5/7),特异度为44.44%(4/9),阳性预测率为50.00%(5/10),阴性预测率为66.67%(4/6)。  结论  18F-FDG PET灵敏度较高,但多种因素会影响18F-FDG PET结果的准确性,成熟畸胎瘤易造成18F-FDG PET的假阴性,大量炎性组织易造成18F-FDG PET假阳性,需结合多种检查提高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71年6月 ̄1993年12月,入院治疗6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56例、隐睾20例,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1/64)、77.8%(28/36)、74.1%(20/27)、47.1%(8/17),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及有无隐睾均影响其生存率。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选择以手术中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预后情况.方法对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1971年6月~1993年12月,入院治疗64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原细胞瘤56例、隐睾20例,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79.7%(51/64)、77.8%(28/36)、74.1%(20/27)、47.1%(8/17),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病理类型及有无隐睾均影响其生存率.结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选择以手术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提高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常见的睾丸恶性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SGCT)与非精原细胞瘤(NSGCT),占人体恶性肿瘤的1%。从流行病学来看,婴幼儿常患胚胎瘤及畸胎瘤,青壮年常见各种类型肿瘤,老年人多发精原细胞瘤。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预后危险因素缺乏科学系统的总结,不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及预测病情转归。近年来,肿瘤标志物的筛查、组织病理分析及细胞学检测等研究发现了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肿瘤的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预后危险因素的概况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Wang JW  Yang L  Wang JY  Qu T  Cai RG  Huang J  Sun Y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82-385
目的 分析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s)患者的临床特征、综合治疗疗效、生存率以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107例行高位睾丸切除 精索静脉结扎术、术后均行化疗的TGCT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近期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生存率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l生存曲线;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结果 107例患者中位年龄32岁。精原细胞瘤33例(30.8%),其中Ⅰ期14例,占42.4%;非精原细胞瘤74例(69.2%),其中I期21例,占28.4%。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患者总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8%、73.5%和73.5%。精原细胞瘤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8%和96.8%;非精原细胞瘤患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63、5%、61.7%和61.7%。64例患者可评价疗效,单用化疗的患者中,17例(26,6%)达CR,另有8例(12.5%)化疗加放疗或解救手术后达CR。获CR与未获CR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26.2%。结论 Ⅰ期TGCTs预后好。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转移性TGCTs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胡滨  付成  丘雪杉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1):651-653
目的 :总结原发性睾丸非精原细胞性生殖细胞肿瘤(NSGCT)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68例NSGCT临床资料。胚胎癌35例,畸胎瘤11例,卵黄囊瘤3例,绒毛膜上皮癌6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13例。睾丸无痛性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用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RPLND)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结果 :全组患者中随访63例,失访5例。睾丸肿瘤的B超诊断优于CT,腹膜后淋巴结的CT诊断优于B超。3、5年生存率与国内外报道相似。 结论 :NSGCT在根治性睾丸切除基础上采用RPLND及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满意。B超和CT为其诊断和临床分期的主要手段。肿瘤标记物对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我院1962~1988年间经病理确诊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53例,其中精原细胞瘤36例(占67.9%),胚胎癌3例(5.7%)、卵黄囊瘤5例(9.4%)、畸胎瘤4例(7.5%)、混合癌5例(9.4%)。53例睾丸肿瘤与隐睾有关者17例(32.0%)。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分析283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283例的原发瘤中276例为单侧,7例双侧。术中认为淋巴结有转移121例,病理检查并无转移占11例(9%);术中认为淋巴结无转移142例,病理证实转移13例(8%)。作者认为淋巴管造影的可靠性差。病理类型与转移率的关系为:生殖细胞癌9例,2例转移;胚胎癌72例,34例转移;畸胎瘤8例,1例转移;绒癌1例有转移;卵黄囊肿瘤2例,1例转移;胚胎癌及生殖细胞癌的混合癌51例,32例转移;胚胎癌、畸胎瘤、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计数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GCT)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42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和10例对照(无肿瘤浸润的去势睾丸组织)标本取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q-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微血管计数(MVC),HE染色显示脉管(血管或淋巴管)浸润。结果 肿瘤组VEGF阳性表达率及M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表达在各病理类型组间无显著差别(P〉0.05);随临床分期的进展VEGF表达增强(P〈0.001)。Ⅲ期肿瘤的MVC分别显著高于Ⅰ、Ⅱ期。VEGF表达与MVC之间呈较强正相关(r=0.675)。脉管浸润率随临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仅VEGF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结论 血管生成与TGCT的转移相关。VEGF在调节TGCT的血管生成及促进TGCT的临床进展方面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VEGF可作为反映TCK2T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7例MGCT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MGCT占我院同一时期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33.3%(27/81),患者年龄1~44岁,平均年龄25.8岁,MGCT伴随精原细胞瘤成分的平均年龄31...  相似文献   

16.
睾丸外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生部位、发生率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外生殖细胞肿瘤(EGCT)较为罕见。一般来说症状为非特异性的,常由于手术后组织学意外发现而得到正确的诊断。诊断时多已属晚期,多数病例已不能切除,仅能做活检或部分切除。近年来,由  相似文献   

17.
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疗效及复发患者二线治疗。方法:对我院1958年11月-1998年12月312例卵巢恶性肿瘤中的154例接受顺铂方案化疗的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4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总生存率为74.7%,初治患者(I-Ⅲ期)92例,5年生存率为92.2%,其中66例(71.7%)保留生育功能,19例已正常生育20次。复发转移62例,5年生存率51.1%,8例保留生育功能。结论:为了提高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生存率,首次手术时应正确分期,术后及时采用当前标准BEP方案作为一线化疗,连续3-6疗程。对复发患者,根据以往治疗情况尽早选用有效的二线方案化疗,有利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p27蛋白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正常睾丸和慢性睾丸炎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5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10例慢性睾丸炎组织中的p27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27蛋白在55例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阳性表达26例,阳性表达率为47.3%;在正常睾丸组织中阳性表达9例,阳性表达率为90.0%;慢性睾丸炎组织中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80.0%.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睾丸组织和慢性睾丸炎组织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同组织学亚型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临床分期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27蛋白在临床分期高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低表达,可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情况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有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内胚窦瘤、畸胎瘤和绒毛膜上皮癌。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最常累及生殖器官,但也可出现于性腺以外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为0.1%-3.4%,其中生殖细胞瘤占40%,畸胎瘤占20%,内胚窦瘤,胚胎性癌和绒毛膜上皮癌占10%,混合性肿瘤占30%。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紫杉醇、异环磷酰胺联合顺铂(TIP)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晚期中高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晚期中高危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一线给予TIP方案进行治疗,评估该方案的客观有效率、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结果 共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用药周期为4.25周期,6 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30%),7例患者获得部分缓解(35%), 客观有效率65%。中位随访时间25月,3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2年的PFS率为72.9%,OS率为89.1%。血液学毒性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95%),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30%。结论 TI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中高危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较既往报道提高了患者的PFS率和OS率,不良反应可控,确立为一线方案仍需大样本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