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癥积1例治验     
患儿,男,6岁,主因恶心、呕吐3日来诊。其母代诉患儿食欲减退10余天,自买“保和丸”口服,略见好转,但仍疲乏无力,随后又出现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所按“急性胃肠炎”注射“爱茂尔”、口服“藿香正气丸”等药不见好转即来求治。检查体温、血压、呼吸正常,精神差,面色萎黄,巩膜轻度黄染,肝脏脐下两增,表面光滑。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边缘锐利,脾不大,经化验肝功,黄疸指数25μmol/L,谷丙转氨酶200U/L,麝香草酚浊度试验(+),乙肝表面抗原(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因皮肤瘙痒在县级以上多家医院治疗,均效果甚微,历时半年。于2004年5月25日特邀请中医治疗。刻诊:全身皮肤色素沉着,胸背均见密集性丘疹,无渗液,由于痒甚,用开水(每晚2瓶)烫皮肤止痒,有些皮肤被烫成黑褐包,烫后水干又灼焦性疼痛,痛苦难言,整天呻吟不止,夜不能寐,面色萎黄,双下肢及脚肿胀,步行蹒跚,口淡,食欲减退,大便尚可,小便点滴不净,尿色黄,切两脉均稍弦,中取有力,寸脉脉促,舌质稍鲜红,舌前部无苔少津。体检:腋下等处无淋巴结肿大,腹部肿胀,叩呈鼓音,由于肿胀,肝脾未触及,但按压疼痛(未用现代化仪器检查),T36.8℃,…  相似文献   

3.
李某,男,45岁。1987年5月初诊。主诉因饮食之时突遇惊吓,而后出现胁下痞块,时左时右,时或不见,已经数载。经西医各种检查,原因不明,多诊为神经宫能症,经治罔效。初诊:舌淡,苔薄腻,脉弦略涩。辨证:少阳胆气郁结。治以平肝之剂,方用逍遥散加减。  相似文献   

4.
尹璐 《中国医学创新》2007,4(6Z):128-128
吴×,女,41岁。初诊日期:2006年8月21日。主诉:盗汗2年,兼自汗6个月。病史:患者于2年前因自然流产后出现夜间盗汗,逐渐加重,曾服用六味地黄丸、当归六黄汤、柴胡龙牡汤、玉屏风散等方鲜获疗效,尤其近1年来,每当夜间入睡则汗出如洗,被褥均湿,每夜须更换3次睡衣,心烦不能安睡,咽干、气短乏力、腰膝酸软,近半年以来日间也常有自汗,每当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则大汗淋漓、晨风怕冷.多方医治均无疗效。遂来我处针灸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口甜 ,《内经》称为“脾瘅” ,指口中有甜味的感觉 ,可见于慢性胃炎、肝炎、糖尿病、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 ,西医对其无特效疗法。笔者自 1982年始采用中药治疗 5 0例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其中门诊病人 36例 ,住院病人 14例 ;男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 18~ 6 2岁 ;病史 3天~ 5年。临床表现以口甜为主症 ,伴胸膈痞满 ,少思饮食 ,舌苔黄腻或腐浊 ,脉或滑数。治疗方法 :治疗以芳香辟浊 ,健脾燥湿 ,清化湿热为治则。基本方 :佩兰 30g ,藿香 10 g ,白术 15 g ,苍术 6 g ,黄连 6g ,炒栀子 6g ,陈皮 10 …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2岁,干部。1995年8月10日就诊。自述3年前患“肾综合征出血热”,在当地经抗病毒、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时腰痛,晨起眼睑浮肿,双下肢轻度浮肿,化验尿常规蛋白 - 。多次经“B”超、肾造影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西医只能定期静点白蛋白、氨基酸及口服强的松维持治疗。患者痛苦不堪,不能  相似文献   

8.
关节炎治验     
  相似文献   

9.
10.
不孕症治验     
  相似文献   

11.
患,男,43岁。因夜间排尿晕厥连续3个夜晚来院就诊。发病前1周曾患感冒,未予治疗。就诊前3d夜间起床小便时自觉头晕目眩而晕倒,小便亦失禁,数分钟自醒,全身汗出。夜晚排尿时均晕倒,白天无碍。入院查体:血压、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脉浮缓苔白滑,既往无晕厥史,辨证属营卫不和太阳之气失宣所致。治以发汗利水,调和  相似文献   

12.
13.
14.
秋季腹泻是季节性疾病,多发生于8~10月间,常见于婴幼儿。由于小儿脾胃薄弱,又伤于暑湿之邪,使中州运化失健,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生泄泻之症。故治疗应以清而毋凝,消而毋伐,补而毋滞为原则。笔者用三仁汤(杏仁,蔻仁,苡仁,厚朴,半夏,淡竹,通草,滑石)加葛根、神曲、生姜、陈皮。方中杏仁宣肺气以利小便,使气机化则湿亦化;蔻仁芳香化浊,与厚朴、半夏同用,健中焦以燥化祛湿,使脾健则湿运,浊降而清自升;苡仁、滑石、通草皆利下焦以淡渗利湿,使湿有下出之路;竹叶清暑利水,再加葛根清热解表,生津止泻;神曲理气消食和中,数药合用,则辛开肺…  相似文献   

15.
张某,女,32岁,2004年3月28日初诊,自述近1年来月经常阴道矢气有响声成串,不能自控且无定时,羞于出门不能上班,苦不堪言,非常自悲。伴有精神抑郁、时呃逆不舒、善太息、小腹发凉经常坠胀。患者神疲乏力、面色少华、恶寒怕冷、纳差便燥,数日一行呈球状量少不畅。多次妇检盆腔及B超盆腔均未发现异常。诊治:观其舌淡苔白,切脉弦细略沉。辨证为脾虚肝郁,阳明腑实。因腑气不通,郁滞浊气不能由谷道排出,而逆转胞宫循前阴砰出且连联有声。治宜先攻腑实,后舒肝扶脾。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张×× ,性别 :男 ,年龄 :2 8岁 ,职业 :农民。于1996年 6月 4日就诊。主诉 :心慌、气喘、胸闷、乏力。现病史 :一个月前曾不明原因高烧 ,而后出现腹水及双下肢浮肿。现稍一活动既感心慌、气喘、胸闷、乏力。某医院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 ,建议手术 ,病人因是家中独子 ,不同  相似文献   

17.
自汗1例治验     
患者,女,54岁,半月前感周身酸痛,颈项转侧不利,乍寒乍热,上半身出汗,服一般感冒药不显效,症状逐渐加重,汗出甚,经常湿透内衣,汗出后恶风怕冷,居室常关门闭户,微风一丝不透。来院时正值三伏,气温高达37℃左右,患者仍穿秋衣秋裤,外加套衣。  相似文献   

18.
叶某 ,男 ,2 0岁 ,1 999年 8月 4日住院。患者因前一天饮食不洁 ,翌日恶寒发热、汗少、周身酸痛 ,继之腹痛腹泻 ,先为稀便 ,继则为赤白脓冻 ,里急后重 ,日泻 1 0余次 ,伴恶心呕吐 ,神疲乏力 ,食欲不佳 ,小便黄 ,舌红苔黄干 ,脉浮滑且数。查体T38.2℃ ,全腹压痛以左下腹为甚。大便常规 :赤白相间 ,粘液状 ,脓细胞 ( + + + ) ,红细胞 ( + + ) ,粪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鉴于起病初期 ,证属风寒外束 ,湿热内壅 ,气血凝滞型菌痢 ,且以实证为主 ,治宜解表清里。处方葛根芩连汤加味 :葛根1 2 g、黄芩 9g、黄连 9g、当归 6g、白芍 1 2 g、木香 …  相似文献   

19.
20.
忠男,24岁。呃逆2年,昼夜不休,初时声高气粗,久之呃逆声低频,神疲乏力,1994年3月20日初诊。曾经多家医院诊治,服各维素、新B1等,症状无改善。转来求治。望其形神疲乏,面包萎黄,舌质淡胖,苔白腻;闻其呃声低弱、言语细微;切其脉象濡软。中医辨证为中气不足、痰湿蕴结,胃气上逆。病情虚实夹杂,非单一降逆温中所奏效。治以建中化湿、和胃平呃。方法:①针刺:双内关、膈俞、中脘、双足三里、天突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