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甲异靛对K56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内外研究表明 ,BCR 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发病的原发因素。BCR ABL可通过持续活化多条信号传导通路传递其恶性信号 ,其中包括RAS Erk2、JAK STAT、PI3 K Akt等。降低BCR ABL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或阻止其下游信号的传递就可以收到治疗白血病的效果。甲异靛治疗CML疗效较靛玉红强而不良反应较轻[1 ] ,但其抗白血病机制尚不清楚。我们以CML细胞株K5 6 2为研究对象 ,观察了甲异靛对BCR ABL及其相关信号分子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 试剂 甲异靛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 ,溶解于二甲基亚砜 (DMSO)中。E…  相似文献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远期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331例CGL患者的治疗随访情况,对不同治疗组中位慢性期、生存期及疾病转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甲异靛作缓解后治疗者中位慢性期及生存期长于以白消安作缓解后治疗者,100个月转恶率低于后者;单独应用甲异靛治疗组与单独应用羟基脲治疗组中位慢性期、生存期及60,100个月转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应用白消安治疗组;联合化疗组从中位慢性期、生存期及60,100个月转恶率看疗效并不优于甲异靛、白消安及羟基脲治疗组;干扰素治疗组中位慢性期及生存期较常规化疗组明显延长,60,100个月转恶率明显低于常规化疗组。结论 白消安不宜用于缓解后的治疗,维持治疗方案以甲异靛或甲异靛联合羟基脲为佳;羟基脲联用甲异瞬可提高疗效;干扰素有助于延长CGL患者慢性期及生存期,延缓急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羟基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CML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 ,两组再分慢性期、加速期两亚组 ,治疗组用干扰素 3 0× 10 6IU/d ,隔日一次皮下注射及羟基脲1~ 3g/d,口服 ;对照组单用羟基脲。结果 :治疗组慢性期亚组获血液学完全缓解 6 /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部分缓解 2 /8,总有效率 10 0 %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与相应对照组比较 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 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组加速期亚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α1b -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英曼  张海霞  陈乃耀 《临床荟萃》2008,23(17):1273-127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常见的血液肿瘤之一.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格列卫被认为是根治CMIL的最有效方法[1].但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诸如供体缺乏、风险大及费用高等,很多患者,尤其广大农村及低收入患者无法接受上述治疗.干扰素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发热、骨痛等不良反应.为寻找价廉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羟基脲(Hu)治疗CML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华西医学》2001,16(4):447-447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羟基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CML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再分慢性期、加速期两亚组,治疗组用干扰素3.0×106IU/d,隔日一次皮下注射及羟基脲1~3g/d,口服;对照组单用羟基脲.结果治疗组慢性期亚组获血液学完全缓解6/8(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部分缓解2/8,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相应对照组比较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5年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加速期亚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α1b-干扰素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马利兰、羟基脲是目前在临床上被公认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ML)最为有效的药物 ,单一化疗药物治疗 CML是最为传统的治疗方法 ,短期联合化学治疗 CML 的方法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短期应用马利兰联合羟基脲治疗 12例CML 患者 ,疗效优于单用羟基脲患者 ,缩脾效果好 ,随访无病生存良好 ,迄今无 1例急变。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我院 1997年 2月至 2 0 0 0年 2月住院患者 ,2 2例均经临床、外周血象、骨髓象确诊为 CML慢性期 ,符合文献诊断标准 [1 ]。其中男 15例 ,女 7例 ,年龄 12~ 45岁 ,平均…  相似文献   

7.
报道1例少见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诊断5年后由少动鞘氨醇单胞菌感染引起骨髓感染、骨髓坏死的治疗成功病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及文献复习探讨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病例资料患者,男,56岁.2011年1月17日因"确诊CML5年,发热1d伴腰痛"入院.患者2006年因白细胞明显升高在我院诊断为CML慢性期,以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2年,后单用羟基脲治疗,病情稳定处于缓解期.2008年3月患者因左上腹明显胀痛再次入我院治疗,当时复查骨髓穿刺提示:CML加速期骨髓象(外周血嗜碱粒细胞占0.26),诊断为CML-加速期.  相似文献   

8.
丁乐  张春芳 《临床医学》2008,28(1):45-46
目的 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高三尖彬酯碱(HHT)、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即小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交叉对比的方法,对干扰素加小剂量HA方案组(治疗组)与干扰素加服羟基脲组(对照组)定期观察缓解时间、血象、骨髓象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液学稳定,持续缓解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生存率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α-2b干扰素联合小剂量HA方案是治疗CML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国材 《新医学》2005,36(11):668-669
进修医生 教授,首先请您谈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治疗进展的概况好吗? 教授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CML的传统治疗药物是白消安(busulfan),但自从羟基脲应用于临床以来,已逐渐显示其应用方便和毒性低的优点,目前羟基脲已代替白消安成为治疗CML的主要药物.随着80年代干扰素的问世,至90年代干扰素成为初发CML的最佳单一治疗药物,并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最近,新的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药伊马替尼(通用名imatinib,代号SKI571,商品名格列卫)及其他新研制的药物应用于临床,可能比干扰素更有效.但直至目前为止,唯一有希望治愈CML的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0.
自从50年代烷化因子马利兰被应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治疗以来,马利兰一直是CML的标准治疗方法,其后抗代谢药物羟基脲也被用于CML的治疗.该二种药物对CML的治疗是姑息性的.它们对CML慢性期患者有缓解、维持作用,但对整个病程几乎毫无影响.其中羟基脲较马利兰更为可取,因后者可引起第二肿瘤近20年来,二种新颖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和干扰素被应用于CML,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NF)联合羟基脲(HU)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采用交叉对比的方法,对单用羟基脲与羟基脲联合α-INF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进行治疗并定期观察缓解时间、血象、骨髓象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血液学稳定,持续缓解时间明显大于单用羟基脲组。结论α-INF联合HU是治疗CML的有效方法,是达到CML长期彻底缓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甲异靛对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2]),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系NB4细胞有显著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3]).我们通过研究半胱天冬酶(caspase)、蛋白激酶C(PKC)以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甲异靛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变化,对甲异靛诱导NB4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羟基脲与干扰素联用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锋  李明景 《临床医学》2003,23(12):47-47
目的 :观察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 :41例患者为治疗组 ,应用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 ,选择单用羟基脲治疗患者 3 8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变化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下降 ,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较单用羟基脲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α-干扰素联合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HA)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内江市二人民医院27例CML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21例CML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联合HA治疗;对照组给予α-干扰素及口服羟基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无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部分缓解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初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干扰素联合HA治疗CML是一种合理、经济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治疗现状。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4月至2014年3月起病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反应。结果全部为Ph染色体阳性CML,男女性各35例,中位年龄50岁。70例患者中,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干扰素和羟基脲的患者分别占35.7%、35.7%和52.9%,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患者占11.4%。随访时间从4月至16年,中位随访27个月。TKI治疗组3年总生存(OS)率是85.7%,而羟基脲(和/或)干扰素组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年OS率分别是46.4%和75.0%,与TKI治疗组比较的P值分别是0.04和0.19。结论 CML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随着TKI作为一线治疗用药的越来越广泛的临床应用,使得CML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α(IFN-α)作为第一个被广泛研究的人类细胞因子[1],不仅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确有疗效,而且对于多种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疗效.IFN-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虽缓解率低.但对部分患者可达治愈的效果[2],这是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以外,包括伊马替尼在内的其他一切治疗都无法达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