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alpha,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在糖尿病合并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2例乳腺癌组织中HIF-1α、Glut-1和VEGF蛋白表达,通过CD31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评估乳腺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并分析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IF-1α、Glut-1和VEGF蛋白在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乳腺癌组织(t=2.255,P=0.030;t =2.154,P=0.038;t=2.225,P=0.032).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HIF-1α与Glut-1和VEGF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0.561,P =0.003;r=0.435,P=0.014).糖尿病乳腺癌组织中MVD水平较无糖尿病乳腺癌组织显著升高(t=9.458,P=0.000).乳腺癌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显著相关(x2=4.689,P=0.030;x2=5.051,P=0.025).结论 糖尿病导致乳腺癌组织中缺氧相关指标HIF-1α、Glut-1和VEGF蛋白表达上调及MVD水平升高,且乳腺癌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相关,提示糖尿病可能通过高糖和缺氧促进乳腺癌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管密度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用分化簇34(CD34)标记卵巢癌组织中的微血管,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标记卵巢癌淋巴管,人工计数MVD与LVD,分析卵巢癌的MVD及LVD与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结果 L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1)、FIGO分期(P<0.05)及腹膜转移(P<0.05)显著正相关,MVD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P<0.05)、腹膜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1)及FIGO分期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新生血管和淋巴管促进卵巢的生长和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高微血管密度和高淋巴管密度与腹膜转移、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TEN在胃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9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胃黏膜中PTEN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结果 胃癌、癌旁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8%(96/189)、85.2%(46/54)和96.9%(31/32),胃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胃黏膜组织(χ2=19.330,P=0.000;χ2=22.830,P=0.000).PTEN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胃癌组织MVD和MLD分别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MVD: (28.84±14.17)vs(17.02±8.54)、(16.69±7.21);MLD: (8.55±4.98)vs (4.05±2.48)、(3.99±1.56);P<0.01].微血管密度与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微淋巴管密度则与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在PTEN阴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MVD: (31.37±15.14) vs (26.86±13.29),P=0.031;MLD: (9.37±4.23) vs (7.61±5.29),P=0.012].PTEN的表达和MVD(r=-0.168,P=0.021)、MLD(r=-0.283,P=0.000)呈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显示:低MVD较高MVD具有生存优势(χ2=4.224,P=0.040),MLD与生存无相关性(χ2=1.044,P=0.307),PTEN阳性表达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P<0.05),是独立于胃癌分期、分级和分型的生存期预测因子.结论 PTEN低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失表达的PTEN可增加胃癌组织MVD、MLD .PTEN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4.
刘勇  杨继红 《四川医学》2011,32(6):814-816
目的比较VEGFR-3、LYV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选择较为可靠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34、VEGFR-3和LYVE-1在53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D)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计数;与公认的血管内皮标志物CD34作比较,评价VEGFR-3和LYVE-1两种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 CD34和VEGFR-3阳性脉管密度具有相关性(r=0.387,P=0.003);而LYVE-1与CD34阳性管数不相关(r=-0.181,P=0.232),表明VEGFR-3阳性管多数是血管,LY-VE-1阳性管多数是淋巴管而极少数是血管,提示LYVE-1是较为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结论 LYVE-1是较为特异的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肿瘤瘤周淋巴管生成可能促进了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间质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9例乳腺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VD进行检测,并将其结果与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结果:乳腺癌MVD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乳腺癌MVD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雌孕激素受体水平无关.结论:乳腺癌MVD可作为判定肿瘤生物学行为、转移潜能、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8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LR4表达进行检测;用CD105标记肿瘤新生血管,计数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LR4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平均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LR4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81,P〈0.05);TLR4的表达和MVD计数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TL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MVD有关,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R-3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内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对VEGFR-3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内MVD以及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VD明显增高;VEGFR-3阳性组和高MV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R-3与MVD呈正相关。结论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VEGFR-3可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VEGFR-3阳性、MVD增高可作为胃癌淋巴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微血管定量与其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经病理确诊的喉癌组织为实验组,20例喉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的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喉癌中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良性喉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喉癌中微血管密度与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显著相关(P〈0.05),而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结论:喉癌组织微血管生成与其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腺癌中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其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0例胃腺癌组织中Ki-67表达及MVD值。结果Ki-67表达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MVD与胃腺癌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Ki-67与MVD呈正性相关(P〈0.01)。生存期分析显示,高Ki-67阳性表达与高MVD的胃腺癌患者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P〈0.01)。结论胃腺癌中Ki-67表达及MVD值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一种胃癌侵袭、转移及分期、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同时检测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VD),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P法利用抗人CD34和D2-40单克隆抗体分别检测102例宫颈组织中的MVD和LVD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MVD和L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早期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中MVD与临床分期(P<0.01)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5)有显著相关性;LVD与临床分期(P<0.01)、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和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P<0.01)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还发现早期宫颈病变组织中MVD和LVD的水平呈正相关(r=0.620,P<0.01).结论 早期宫颈病变中MVD和LVD与宫颈病变的临床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高MVD和LVD促进宫颈病变的发展和转移,并且早期宫颈癌的血管新生和淋巴管新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喉部病变组织微淋巴管和微血管的密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喉鳞状细胞癌40例及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成人喉乳头状瘤患者各20例病变标本,分别进行微淋巴管及微血管染色.结果 喉鳞状细胞癌、喉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LVD及MVD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分化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组织,TNMⅢ~Ⅳ期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LVD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1),声门上型癌组织MVD显著高于声门型癌组织(P<0.05).LVD、MVD及TNM分期是影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喉癌的发展和转移与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的密度有关,两者都是喉癌预后的负性因子,定量测定可作为喉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VD)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揭示食管癌淋巴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定性检测59例食管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同时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淋巴管密度,以CD34标记血管内皮检测微血管密度作为对比,结合食管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VEGF-C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食管癌组织淋巴管密度(31.21±11.47)较正常组织(11.71±4.70)明显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组VEGF-C/LVD显著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1,P〈0.05)。淋巴结转移组术后2年生存率(33.42%)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6.93%)(P〈0.05),VEGF-C阳性组术后2年生存率(26.69%)显著低于VEGF-C阴性组(66.95%)(P〈0.01)。结论食管癌组织VEGF-C和LVD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相关,肿瘤组织可能通过调控VEGF-C促进淋巴管的生成,为肿瘤的淋巴转移提供通道,进而影响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郑涛  彭庆弟  张永川 《四川医学》2009,30(2):253-255
目的探讨直肠癌组织中VEGF-C的mRNA表达与微血管、淋巴管密度的关系以及在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直肠癌标本的癌块组织,用RT-PCR法检测VEGF-C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CD105和VEGF-3,计算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管的密度。结果VEGF-C mRNA表达阳性组淋巴管密度(5.99±1.88),高于阴性组的(4.12±1.69)(P〈0.05);而新生微血管密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 mRNA阳性表达88%、淋巴管密度(6.14±1.6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5%、(3.83±1.78)(P均〈0.05);新生微血管密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CF-C能促进癌块淋巴管增生、提高直肠癌侵袭力,并促进癌细胞通过淋巴管向全身转移,是影响直肠癌预后、危害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宫颈鳞癌组织淋巴管分布、密度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以D2-40单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63例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癌旁及11例正常宫颈组织内的淋巴管密度(LVD),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宫颈浸润鳞癌组织内(7.21±2.30)及癌旁(9.71±2.07)L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1.55±1.0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0)。癌旁LVD明显高于癌组织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5.778;P=0.000)。②癌组织内LVD与病理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癌旁LVD与病理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均P〈0.05)。结论:宫颈浸润鳞癌内的淋巴管分布存在一定规律性,新生淋巴管形成对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起重要作用,且癌旁淋巴管的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舌鳞癌病灶组织淋巴管分布特点,探讨人舌鳞癌癌灶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淋巴道转移机制,分析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62例病理组织标本中的淋巴管,并计数人舌鳞癌癌灶与癌周组织淋巴管密度值。【结果】观察可见癌周淋巴管数量较癌内增多,管壁菲薄,多见扩张、开放状态。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较淋巴结转移阴性组高(P〈0.05),癌灶内与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T分期均无相关性。【结论】(1)人舌鳞癌组织中存在大量新生淋巴管,主要分布于癌周围组织。(2)与舌鳞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相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癌周淋巴管密度明显增高。(3)舌鳞癌癌周淋巴管密度的增加是癌细胞转移的病理解剖学基础,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观测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的生成对预测癌淋巴道转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分布、密度、形态特征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49例原发性胃腺癌淋巴管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癌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肿瘤区,肿瘤癌旁区域中淋巴管密度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性别上无差异性.结论 (1)胃癌组织中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存在异质性,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区,肿瘤边缘区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关,其淋巴管的数量的增加和形态的变化可能与胃癌的侵袭及转移相关;(2)胃癌癌旁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评估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的一项辅助指标,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及确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经手术切除的55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组织的瘤周淋巴管密度(intratumor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iLVD)和瘤内淋巴管密度(intratumor 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iLVD),分析2者与患者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的pLVD明显高于iLVD,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分别为31.02±1.22与5.29±0.76,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分别为20.43±1.39与5.64±1.01,pLVD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r=0.872),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管累及明显相关。iLVD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293)。结论消化道神经内分泌癌中检测pLVD较iLVD更有价值;pLVD可预测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VEGF-A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淋巴管密度( LVD)和微血管密度( MVD)是否有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A及Ki67在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用D2-40标记淋巴管, CD34标记微血管,进行淋巴管和微血管的计数。结果 VEGF-A阳性组的LVD和MVD与阴性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LVD和MVD与未转移组的LVD和MVD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Ki67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和微血管生成中VEGF-A发挥重要作用。 Ki67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转移趋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检测HIF-1α和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密度(LVD)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Sema 4D表达,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依据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对照。结果乳腺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80/110)和77.27%(85/110);HIF-1α与Sema 4D表达呈正相关性(r=0.691,P〈0.01)。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 TNMⅠ~Ⅱ期组、淋巴结无转移组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p TNMⅢ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F-1α、Sema 4D高表达,可能与淋巴管的增生、转移侵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功能形态及其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新型淋巴管内皮标志物D2-40对63例卵巢上皮性癌及3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淋巴管形态结构,并计算淋巴管密度(LVD);以CD34标记微血管检测微血管密度(MVD)作为对比,并进行图像分析。分析卵巢癌中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与其分化程度、FIGO分期、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D2-40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胞质;肿瘤不同区域的淋巴管密度、增殖活性和形态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在较大癌巢边缘区的淋巴管密度及增殖活性较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明显提高,且管腔多呈扩张状;癌巢边缘区LVD与卵巢癌患者年龄、瘤体大小及组织类型无关(均P〉0.05),与卵巢癌分化程度、FIGO分期、腹膜种植、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存在新生淋巴管,尤以癌组织边缘区明显,癌巢边缘区LVD检测可作为卵巢癌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