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占人体骨折3%4%〔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效果良好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654%〔1〕,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直接或间接暴力极易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本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术后效果良好进行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6582〔平均(72.3±6.4)〕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5种手术内固定适应症及疗效,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 用集中针固定34例,松质骨螺钉固定22例,Ender’s钉固定61例,鹅颈三翼钉固定33例,加压滑动鹅头钉固定23例。结果 集束针组髋内翻发生率为27%。钉松动发生率集束针组为30%,Ender’s钉组为13%,股骨大粗隆后沉发生率集束针组为28%,松质骨螺钉组为23%,Ender’s钉组为25%。结论 臀大肌牵拉、复位不良是股骨大粗  相似文献   

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4种手术方法治疗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认为正确选择内固定方式及骨折准确复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尤应注意把握钉板角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微创内固定系统-股骨远端(LISS-DF)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4例,按抽签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LISS-DF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负重时间,且切口长度较短,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引流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术式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股骨粗隆问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早期内固定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临床上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问骨折方法较多,但不同术式各有利弊,为了探讨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问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治疗方法,我们对采用4种不同术式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彦文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7,10(11):1079-108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三种内固定方式[(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股骨近端锁定板(locking paoximal femoral plate,LPFP)、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01~2015-10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其中PFNA组44例采取PFNA治疗,LPFP组42例采取LPFP治疗,DHS组42例采取DHS治疗。观察记录三组术中与术后指标变化,以及随访1年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与LPFP组和DHS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LPFP组住院时间较DHS组短(P0.05);三组随访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LPFP、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效果,但PFNA最佳,LPFP次之,DHS最差,临床应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5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术和支架外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观察组DHS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地负重行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147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76例)和B组(71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并发症。平均随访16.2月。A组优良率88.15%,B组90.14%,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显著优于A组(P均〈0.01)。认为PFN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尤其适用于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骨折之一〔1〕。通过非手术方式治疗卧床时间长,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病死率为15%~20%〔2,3〕。因此,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我科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内固定系统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DHS内固定治疗,对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切口长度更小,术中出血量少,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时,PFNA以及DHS内固定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PFNA更具有微创化优势,因此,PFNA内固定法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95岁67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中,股骨转子间稳定型骨折14例,不稳定型53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者64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手术过程约90分钟。术后约12~14周完全负重,平均住院24天。本组无手术死亡,未发生髋内翻。平均随访3年,术后优良率为97.1%(优20例,良45例),仍有疼痛伴行走障碍者占2.9%(2例)。结论加压滑动鹅头钉固定牢固,无髋内翻形成,在患者早期下床康复、减少护理方面优于普通鹅头钉  相似文献   

12.
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70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术的选择与风险程度。方法 对176例患者采用高位多枚圆针、低位多枚圆针、加压滑动鹅头钉、Gamma钉、单臂外固定架5种方法治疗,观察其预后,并比较各组间治疗风险。结果 高位多枚圆针、低位多枚圆针组髋内翻率分别为69.7%、40.0%,主要发生在Ⅲ、Ⅳ型骨折,加压滑动鹅头钉、Gamma钉、单臂外固定架组髋内翻率分别为5.7%、10.0%、13.0%。无术中、术后3个月内死亡。高、低位多枚圆针组因针尾刺痛而不肯活动者发生的并发症比较多,单臂外固定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差。结论 加压滑动鹅头钉、Gamma钉方法有固定牢固、防止髋内翻的优点,患者下床早,并发症少,基手术风险与另3种方法相比增加不明显,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单臂外固定架方法可应用于不能使用加压滑动鹅头钉、Gamma钉方法的患者,但应慎用。对70岁以上老年骨折患者需作为一个特殊的、手术高风险人群给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风险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高风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局麻)下经皮多针多向内固定结合股骨髁上牵引治疗,评价其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 平均随访8.8个月,42例恢复行走功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优良率91.3%.结论 局麻下经皮多针多向内固定结合股骨髁上牵引,对于伴发多种疾病,不能耐受麻醉和较大手术的高风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treat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Methods Total 46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a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from September 2008 to February 2010. The fractures were fixed with multiple K-wires combined with skeletal traction through supracondyle of femur. All procedures were undertaken under local anesthesia.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8.8-months in average, and 42 patients recovered with independent walking, and the good rates was 91.3%, without severe complications in this group. Conclusions Minimally invasive procedure including fixation with multiple K-wires combined with traction through femoral supracondyle,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 avoiding high risks of intra-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对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12例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随访6~12个月,12例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按髋关节Harris法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4例,可1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7%。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ITF)三种术式的疗效。方法选择高龄患者71例,分为三组,即动力髋螺钉(DHS)组(2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23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22例),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74.4、75.1、78.5岁。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等进行比较,结果采取LSD检验,进行两组间的分别对比。同时分析比较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优缺点。结果(1)手术时间:三组间比较(P〈0.05);PFNA组用时最短,PFN组次之,DHS组用时最长。(2)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3)术后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P〈0.05);PFNA组出血量较少。另外DHS组和PFN组有切割现象、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PFNA未发现上述并发症。结论PFNA在三种手术方式中由于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坚强,无切割现象等特点,适合于高龄患者中多种类型的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人股骨颈囊内骨折248 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头下型97 例,头颈型83例,经颈型68 例。GardenⅠ型6例,Ⅱ型40 例,Ⅲ型73 例,Ⅳ型129 例。有201 例(81.0% )存在一种以上的并存症。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评定:良好、中等和差者分别占50.8% 、29.8% 和15.7% ;有手术禁忌证者占3.6% 。其骨密度(BMD)均明显降低。非手术疗法23例,内固定术8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3例,全髋置换99例。 结果 经平均5.8年随访,并发症发生率为7.3% ,无手术死亡。248例中,227 例(91.5% )恢复行走功能,达到伤前生活活动能力;非手术治疗组中需手术者2例(8.6% ),内固定组需再次手术者8 例(9.6% ),人工股骨头假体松动或中央脱位需再次手术者4例(9.3% )。 结论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年龄、骨折类型及程度、骨的质量等因素,外科治疗的同时不应该忽视全身性并存症的治疗、重要脏器功能的改善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Gamma钉治疗8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安全性,评价Gamma钉治疗这种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1例8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调查患者的活动状态。结果31例患者平均年龄82.9岁,有并存症的患者占74.2%,均使用Gamma钉固定。平均随访22.5个月(6~33个月),所有骨折临床和影像学上均达到愈合;平均手术时间92.6min,平均失血量205ml,平均输血量387ml。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69分,1例因髋部疼痛较重在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无股骨头坏死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无内固定物断裂及假体周围再骨折,术后只有10例患者恢复到骨折前的活动水平。随访期间共有5例患者死亡,死因均为内科疾病。结论Gamma钉对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可部分恢复其骨折前生活质量,经过术前精细准备是一种相对安全、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但老年人术后活动量仍趋减少,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5种手术方法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齿状突骨折8例,前路齿状突螺钉2例;颈椎1、2后路融合6例,其中Brooks法2例、Magerl螺钉加双侧寰椎椎板钩2例、Magerl螺钉加Brooks法1例、颈椎1、2椎弓根螺钉1例。8例中,合并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者2例,寰椎横韧带离断2例。并存Ⅱ型糖尿病2例,高血压1例,脑梗死2例。结果 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住院时间10~22d,平均17d。8例随访1~3年,平均21个月。无内固定脱落及折断,2例前路齿突螺钉固定者骨折愈合,其中1例自觉吞咽不适,1年后2次手术取出内固定;6例颈1、2骨性融合,2例颈脊髓及神经根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期间出现脑梗死1例,冠心病发作1例,经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是治疗老年人型齿状突骨折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01~2015-06收治的68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置换组(n=35)和内固定组(n=33),内固定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置换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长于或多于内固定组(P0.01),但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Harris评分为(73.15±5.27)分,内固定组为(52.08±3.6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更快、更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PFNA组),58例采用FHR术治疗(FHR组),比较2组的手术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随访半年髋关节功能评定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FHR组相比,PFNA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但下床时间较晚(P<0.05);术后1d,2组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d,2组IL-6、CRP、WBC水平均降低,且PFNA组低于FHR组(P<0.05);FHR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