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2.
"六虚"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考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广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4,22(10):1781-1782
讨论了精虚、血虚、津亏、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主症及其相互关系,提出了此“六虚”都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有相对独立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阴阳两虚都属气虚范畴:阴虚实为阴气不足,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不足;阳虚实为阳气亏虚,而非气虚;阴阳两虚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若阴阳两虚是对等的,即是气虚;气阴两虚和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为慢性肾炎的防治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慢性肾炎的诊断、辨证分析及疗效评定》标准及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216例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和体质分型,并收集黏膜炎症及炎症诱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6例慢性肾炎患者体质以兼夹质30.1%、阳虚质17.6%、气虚质13.4%、阴虚质11.1%为主要类型;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31.9%、气阴两虚22.2%、脾肾阳虚21.8%为常见证型;反复呼吸道炎症在黏膜炎症中最常见(69.9%);脾肾气虚型体质主要为平和质和气虚质(P0.01),气阴两虚型主要为气虚质兼阴虚质(P0.01),脾肾阳虚型主要为阳虚质(P0.01),肝肾阴虚型患者主要为阴虚质(P0.01),阴阳两虚型主要为阳虚质兼阴虚质(P0.01),湿热证主要见于湿热质(P0.01),血瘀证主要见于阳虚质(P0.01);反复呼吸道炎症在气虚质及阳虚质中多见(P0.001),慢性皮肤炎症在气虚质兼阴虚质及湿热质中多见(P0.05),慢性胃炎与长期大便不成形在阳虚质及气虚质多见(P0.05);气虚质、阳虚质患者易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P0.01);气虚质、阳虚质及阴虚质患者易受饮食因素影响(P0.05);睡眠不佳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多见(P0.05);劳逸因素在气虚质中多见(P0.05)。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黏膜炎症、诱因、体质与中医证型四者之间密切相关,从优化体质入手,改变生活方式,消除黏膜炎症,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及现代医学方法多靶点防治慢性肾炎,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秋芳  赵燕平  朱伟玲  葛姝 《世界中医药》2012,7(4):331-334,338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人体红外热像、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的特点及其在艾灸后即刻效应,探讨艾灸调理体质的机制。方法:将45名在校大学生按体质分为4组,并对所有受试者的的双侧劳宫穴、神阙穴、双侧足三里及双侧涌泉穴依次进行艾灸,同时记录艾灸前后及过程中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变化,并采集其中41人艾灸前、后的红外热像。结果:艾灸前,阳虚质眼部和大腿正面的红外热像数据有小于平和质的倾向,阴虚质有大于平和质的倾向;阳虚、阴虚、阴阳两虚三种偏颇质的神阙区域红外热像数据和心率都小于平和质;阳虚质的皮肤电导、阴虚质的血氧饱和度低于平和质,阳虚质的血氧饱和度、阴虚质的皮肤电导均高于平和质,阴阳两虚质的皮肤电导及血氧饱和度都有低于平和质的趋向,但各体质之间的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后,各体质受试者的某些部位的红外热像数据、皮肤电导、心率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与艾灸前比较,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不同体质脏腑阴阳气血和功能代谢活动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艾灸对体质的调理作用,跟其调节机体的温度、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10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阳虚四型。分别测量其24小时动态血压(ABP),结果发现,阳亢组血压昼高夜低的节律明显,阴虚阳亢组则夜高昼低,阴阳两虚组和阳虚组之昼夜节律不明显。同时发现阴阳两虚组以收缩压负荷升高明显,阳虚组则以舒张压负荷升高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胎漏、胎动不安的常见中医证型以及中医体质类型,并探讨患者体质与证型特点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就诊的符合胎漏、胎动不安诊断标准患者的证型、体质类型等临床资料,对胎漏、胎动不安患者进行证候与体质分型,并统计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其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1)本次共调查263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其中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肾虚型137例,脾肾两虚型55例,血热型40例,气血虚弱型25例,血瘀证6例;体质类型分布如下:阳虚质79例,气虚质70例,阴虚质46例,气郁质25例,血瘀质14例,平和质14例,湿热质10例,痰湿质5例,特禀质0例。(2)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各体质类型在各个证型的构成比不同(P0.01),且阳虚质多表现为肾虚型(P0.01),气虚质多表现为脾肾两虚型(P0.05),阴虚质多表现为血热型(P0.01)。结论:胎漏、胎动不安患者主要中医证型为肾虚证、脾肾两虚证及血热证,主要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及阴虚质,且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分布具有关联性,阳虚质多表现为肾虚型,气虚质多表现为脾肾两虚型,阴虚质多表现为血热型。  相似文献   

9.
盗汗多属虚证,前贤方书有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之说,如《丹溪心法·盗汗》曰:“盗汗属血虚、阴虚”。《景岳全书·汗证》云:“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验之临床,本证属虚固多,但未必概缘虚,当详辨论治,笔者在多年实践中,发现伤湿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气血阴阳大补汤对虚证小鼠细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玉春  高依卿 《中医杂志》1995,36(3):171-173
气血阴阳大补汤能显著促进阴虚和阳虚小鼠脾淋巴细胞~3H—TdR掺入;显著促进阴虚和脾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显著促进阳虚、明显促进脾虚小鼠脾条件培养液(SCM)中集落刺激因子(CSFs)产生,及显著促进牌虚小鼠肺条件培养液(LCM)中CSFs生成;对阴虚小鼠SCM和LCM中CSFs产生则显著抑制之。结果提示气血阴阳兼补时,能增强阴虚、阳虚、脾虚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阳虚、脾虚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2.
157例糖尿病阳虚证型的临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阳虚证型的分布。方法:将157例糖尿病患者辨证分为阴虚、阳虚、阴阳两虚、气虚、气阴两虚五种证型,将阳虚证型的分布例数进行男女两性间、不同病程组、不同体重指数组(胖、中等、瘦组)间的比较。结果:阳虚证型在两性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在00.05),在胖组和中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瘦组与胖、中等组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糖尿痛的发病在两性间无差异,同时阳虚证型在病程的各个时期均可出现,与发病时间的长短无差别,并不始终遵循“阴虚→损及阳,而致阳虚→阴阳两虚”的模式,提示我们在临床辨证时对于糖尿病人不可一意认为糖尿病的初期都属阴虚范畴,一味滋阴清热。且阳虚证型在体型偏瘦者中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尿渗透压值为指标观察了中医辨证与尿渗透压水平的关系。在110例病人中,发现阳虚组和阳虚挟实组、阴阳两虚组和阴阳两虚挟实组尿渗透压平均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所有虚证组和虚中挟实组均明显低于实证组;且阳虚组和阴阳两虚组均明显低于阴虚组。此结果提示尿渗透压测定在阴阳虚实辨证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的关系,为高血压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分型法分析诊断体质,以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分布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相关性(P<0.01),在病理体质中,阴虚体质、痰湿体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都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P<0.05),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P<0.05),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和气虚质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1)本文临床资料共60例,60例中,属阴阳两虚者较多,计34例;偏于阳虚者较少,计26例.一般是:病史短者偏于阳虚居多,及至病延日久,乃见阴阳两虚现象;单纯偏于阴虚者则未遇到.为了便于分析与归纳起见,初步拟定了二项辨证分型的标准:1.偏于阳虚:舌苔薄白或白腻,发喘时胃纳呆滞,痰涎壅肺,咯痰不畅,咳嗽喘鸣,胸闷气促,脉象濡弱或濡滑;严重者兼有肾阳不足现  相似文献   

16.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 ,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 ,风热扰及血分 ,治宜益气健脾 ,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7.
八纲辨证研究对八纲辨证的研究主要是从阴阳、寒热二个方面着手。阴阳方面叶增茂等探讨了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形成等患者血清脂蛋白——胆固醇(LDL—Ch、HDL—Ch)变化与阴阳失调病机之间的关系。选择5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阴虚组(21例);阴虚挟痰组(9例);阳虚组(14例);阴阳两虚组(6例);健康对照组(29例)。分别检测各组中血清 LDL—Ch 值、HDL—Ch 值及 LDL—Ch/HDL—Ch 比值。结果发现血清 LDL—Ch 值前四组都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尤以阴虚组及阴阳两虚组与对照组之结果相差非常显著(P<0.01)。但血清 HDL—Ch 值有所降低,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阳虚组相差不明显,仅阴虚组有显著差异,似乎关系密切。鉴于目前西医对这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病血  相似文献   

18.
孙广仁 《中医药学刊》2005,23(2):215-216
主要讨论了《内经》中的阴虚、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指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有三:一是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虚亏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二是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三是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内经》中的气虚概念,主要有二:一是指人体之气虚亏及其各种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二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虚与阳虚都是人体之气某一部分的虚亏,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气阴两虚与气阳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3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匡调元的中医体质分型理论 ,将人的病理体质分为晦涩质 (瘀滞质 )、腻滞质 (痰湿质 )、燥红质 (阴虚质 )、迟冷质 (阳虚质 )、倦白光质 (阴阳两虚 )。调查发现 3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 ,其中燥红质 (阴虚质 )和腻滞质 (痰湿质 )比例最同 ,分别占 35 .86 %、31.2 7%。燥红质 (阴虚质 )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明显增高 ,而血浆一氧化氮、心钠素含量降低 ;腻滞质 (痰湿质 )则引起血脂升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及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上述各种指标的变化均会加重高血压的病情及症状 ,提示上述两种体质可能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某种内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东南义乌、西北延安和上海的1,257例对象体型与体质的调查分析,作者发现肥胖人群中阴虚和痰湿体质比例偏高,瘦削人群中阴血虚或阴虚火热者为多;地理区域和季节的不同,体型与体质的关系也略有变化。故作者认为可将体型列为判断阴虚阳虚的参佐依据,但必须兼顾地理和季节等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