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美蓝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清霞  许瑞彬  何秀丽  胡彬 《医学争鸣》2001,22(17):1615-1617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用美蓝肋间神经阻滞超前镇痛与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 .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 30例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例 .A组为对照组 ,术后以传统方法间断 im镇痛药 ;B组开胸前以 10 g· L- 1 美蓝 2 m L +3.75 g· L- 1 布比卡因 10 m L 手术区肋间神经阻滞 ;C组手术后经硬膜外腔注入 3.75 g· L- 1布比卡因 5 m L+吗啡 2 m g.观察术后 48h内 3组患者使用镇痛药次数及镇痛维持时间 ;术后 8,2 4及 48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及副作用 .结果  B和 C组给镇痛药次数明显少于 A组 (P<0 .0 5 ) ;镇痛维持时间 :B(38±16 ) h>C (2 0± 13) h>A (5± 5 ) h (P<0 .0 5 ) ;术后 2 4h内B和 C组疼痛明显轻于 A组 ,48h时 B组疼痛明显轻于 A和C组 (P<0 .0 5 ) .结论 用美蓝行肋间神经阻滞具有止痛确切、维持时间长、经济、简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超前镇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布比卡因、亚甲蓝胸内肋间神经阻滞辅助全麻对减少胸外科患者麻醉用药、稳定循环、缩短拔管时间及减少手术疼痛等作用。方法将96例肺癌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全麻开胸后即在切口上下5肋间用0.75%布比卡因及亚甲蓝在肋间血管神经鞘注射,B组为单纯全麻。对比两组在麻醉用药、拔管时间、术中循环情况、术后疼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麻醉用药、关胸时间、术中MAP、HR波动及术后疼痛次数、心肺疾病并发症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开胸后行肋间神经布比卡因、亚甲蓝阻滞能减少全麻用药,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中术后循环波动,减少术后疼痛有明显的效果。方法简单易行,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及分析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肋间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胸科手术患者120例进行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分成A组、B组及对照组等3组,各40例。A组患者于术毕前给予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B组患者于术毕前给予0.75%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肋间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给予0.9%浓度的生理盐水肋间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芬太尼PCIA。观察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两组患者术后24h内静息、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明显较低(P0.05),其中又以B组患者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给予0.75%浓度的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与PCIA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术后早期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肺大泡切除手术患者50例,美国麻醉学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n=25)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合并皮下自控镇痛;B组(n=25)为单纯使用皮下自控镇痛,两组均于术毕关胸前启动皮下PCA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分别记录拔管清醒后、术后4 h的VAS疼痛评分,生命体征以及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术后早期镇痛的有效率、镇痛药的用量以及术后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前行肋间神经阻滞可增强开胸术后早期皮下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甲蓝和罗哌卡因混合液在胸外术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2010~2011年45例开胸手术患者静脉镇痛为A组,2012年至2013年7月51例开胸手术后镇痛使用静脉镇痛加亚甲蓝罗哌卡因肋间注射为B组:在胸部手术结束关胸前,在胸椎侧开胸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血管神经鞘注射注入亚甲蓝和罗哌卡因混合夜.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6 h、24 h、48 h、72 h止痛效果.结果:术后6 h、24 h、48 h、72 h两组疼痛VAS评分A组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静脉镇痛加亚甲蓝罗哌卡因肋间注射预防开胸术后疼痛具有简单易行,持续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少,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上肢手术患者8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连接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芬太尼0.5㎎加0.25%布比卡因镇痛;B组应用0.25%布比卡因镇痛.两组镇痛剂量均为2ml/h.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术后4、8及16h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单用布比卡因.  相似文献   

8.
刘桂颖 《吉林医学》2010,31(5):594-595
目的:观察肋间神经阻滞复合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即肋间神经阻滞+PCIA组;对照组(B组),即单纯PCIA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测定心率、血压、血气PaO2及PaCO2。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静脉镇痛药用量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明显少于B组。术后血气分析结果表明,A组可有效改善术后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状态。结论:关胸前施行肋间神经阻滞及术后复合PCIA能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的使用量,并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9.
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对开胸手术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行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PCIA组(A组,n=30)和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组(B组,n=30).记录术后VAS评分、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和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应时间点的SpO2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和单用氯诺昔康PCIA相比,肋间神经阻滞联合氯诺昔康PCIA对开胸手术患者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后早期镇痛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3组,各20例。L 25组肋间神经应用0.25%的罗哌卡因阻滞,L 75组肋间神经应用0.75%的罗哌卡因阻滞,对照组肋间神经应用0.9%的生理盐水阻滞。对3组患者术后0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术后0 h,6 h,12 h,24 h ,L 75的VAS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L 25组患者在0 h,6 h,12 h VAS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24 h ,L 25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并无显著差别;在术后12 h ,24 h ,L 75的VAS评分要显著优于L 25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手术均具有镇痛作用,但0.75%的肋间神经阻滞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杨景先  陈晓峰 《当代医学》2009,15(21):71-72
目的 探讨肋间神经压榨在防治开胸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28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试验组113例)患者关胸前钳夹切口、切口上下各一肋间及放置引流管的肋间神经根部;B组(对照组113例)为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OEA)镇痛。根据WHO疼痛分级标准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镇痛持续时间、杜冷丁使用量。结果A组止痛有效率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术后镇痛持续平均时间较B组延长(P〈0.05);术后A组和B组间杜冷丁使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肋间神经压榨能增强开胸术后镇痛效果,镇痛能更持久,并有效减少杜冷丁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0例幕上占位性病变拟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各15例.A组于切皮前选择耳颞神经、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以0.75%罗哌卡因行神经阻滞;B组术后行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术后48h内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因镇痛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高浓度罗哌卡因神经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颅脑手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冷冻和静脉自控镇痛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80例择期左胸后外侧切口开胸的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为肋间神经冷冻止痛组,在关胸前对切口所在肋间及上、下各一肋间和留置胸腔引流管所在肋间的肋间神经使用JT—I型冷冻手术治疗机进行冷冻。B组(40例)为PCIA组,术后连接ZZB—150型全自动注液泵,舒芬太尼100ug用0.9%NaCl稀释成150mL,连续静脉镇痛。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似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后疼痛程度,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2、3、4、5、8、10天的VAS评分,对患者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进行评级,并比较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后止痛效果好于B组,术后两种镇痛方法的整体满意度A组(无痛、轻痛比例92.5%)好于B组(无痛、轻痛比例55.0%),手术后肺部并发症A组(2.5%)少于B组(15.0%)。结论:肋间神经冷冻在开胸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在连续臂从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的合适浓度。方法:上肢手术患者90例,采用套管针行改良肌间沟法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并保留套管针术后接患者自控镇痛泵。A组0.4μg/ml舒芬太尼加0.125%左旋布比卡因术后镇痛;B组0.5μg/ml舒芬太尼加0.125%左旋布比卡因术后镇痛;C组0.6μg舒芬太尼加0.125%左旋布比卡因术后镇痛。3组背景剂量均为4ml/h,自控药量每次2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术后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镇静程度、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镇痛效果较B、C两组差,B、C两组镇痛效果无显著性差异。3组运动阻滞程度、镇静程度和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联合0.1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即可获得满意镇痛效果,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与全凭静脉麻醉在乳癌根治术中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作用。方法选择行乳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采用0.5%罗哌卡因先行肋间神经阻滞再联合全麻。B组直接行全麻。两组术中通过BIS(脑电双频指数)、MAP、SpO_2、HR的监测,比较各组手术中在同一条件下全麻药物的用量,术后行VAS评分。结果两组在达到同样麻醉效果的情况下,所用全麻药用量存在差异(P0.05)。两组的全麻恢复时间存在差异(P0.05)。术后不良反应、VAS评分存在差异(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用于乳癌根治术更适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再植麻醉与术后镇痛(PCR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机械外伤后行断指再植术患42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A组25例,盐酸布比卡因B组17例,均为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常规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以20、22号静脉套管针于斜角肌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成功后置管2~3cm,回抽无血,以3M敷料固定,并以静脉延长管引出,A组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25ml,B组注入0.375%盐酸布比卡因25ml,用针刺法测定阻滞效果,作用完善及无中毒反应后,由臂丛留置延长管连接PCA镇痛泵,A组为0.125%左旋布比卡因,B组为0.125%盐酸布比卡因,均于术毕开启镇痛泵。观察两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麻醉作用维持时间、术中局麻醉药追加量、辅助镇痛药使用、术后48小时内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结果两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和作用维持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效果均比较完善,未添加辅助镇痛药,均未经臂丛置管追加局麻药,手术均在5小时内完成;PCRA术后镇痛:VAS评分A组为4.51±0.8,B组为5.02±0.9。BCS评分A组1.41±0.6,B组为1.22±0.5;A、B两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均无恶心、呕吐及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取代盐酸布比卡因连续臂丛阻滞用于断指再植麻醉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郝景宇  赵尤美  林康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403-140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对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将84例开胸术后患者按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A、B、C及D组,各21例。A组镇痛方式为舒芬太尼0.1 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l,B组为舒芬太尼0.2 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为舒芬太尼0.3 g/kg复合0.375%罗哌卡因20 ml,D组为单纯0.375%罗哌卡因20 ml。观察记录术后4、8、12、24和48 h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及镇静评分,观察术后48 h镇痛给药次数、镇痛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C组VASr及VASm评分术后各时点均低于其他组(均〈0.05),镇痛维持时间也明显长于其他组(均〈0.05)。4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C组术后镇痛药的给药次数明显少于其他组(均〈0.05)。4组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平稳,均未出现明显的呼吸抑制。结论 0.3 g/kg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最好,镇痛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和静脉术后镇痛用于高原地区老年开胸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根据术毕所采用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组(A 组)和静脉镇痛组(B 组)。A 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给予盐酸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混合液;B 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舒芬太尼和雷莫司琼)。观察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1 h(t1)、2 h(t2)、3 h(t3)、12 h(t4)和24 h(t5)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 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胸椎旁神经阻滞,未见与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与 B 组比较,A 组术后 VAS 评分明显降低(P <0.05);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 <0.01),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高原地区老年开胸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开胸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将40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关胸前由术者行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帕瑞昔布钠,术毕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B组手术结束时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 PCIA)开始后2、4、6、8、12、24、48、72h观察记录镇痛(VAS评分)和镇静(Ramsay评分)效果,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静止及活动状态时的VAS评分、舒适状态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下降,B组PCA按压次数比A组上升(P<0.05);两组病人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排气时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胸闷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对胸科手术患者是一种理想的围术期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静脉或硬膜外自控镇痛、肋间神经冷冻术在开胸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开胸手术病人,采用3种镇痛方式,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静脉PCA组)、B组(硬膜外PCA组)和C组(肋间神经冷冻组).观察术后病人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CIA镇痛有效率55%,肋间神经冷冻术有效率90%,3组术后镇痛效果、镇静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CIA组和PCEA组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结论 肋间神经冷冻术是比较好的胸部手术后的镇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