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对34例患者眼眶肿块进行检查。结果34例眼眶肿块患者中,良性肿块29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血管瘤8例,皮样囊肿5例,炎性假瘤5例,脂肪瘤3例,泪腺混合瘤3例,血肿3例,视神经胶质瘤2例,腺癌2例,转移性癌2例,恶性淋巴瘤1例。肿瘤检出率为100%,良恶性符合率为88%,与手术病理组织符合率为64.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眼眶肿瘤及区别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儿童眼眶疾病的临床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眼眶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手术治疗,结合病理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例中肿瘤51例,前3位是皮样囊肿,血管瘤,横纹肌肉瘤,然后是血囊肿9例,眼眶异物3例,先天性小眼球合并囊肿2例,蜂窝织炎和先天性泪腺瘘各1例,结论:儿童眼眶病以肿瘤和血囊肿最常见,多与先天性,胚胎性肿瘤或先天性发育畸形有关,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常规增强扫描(计为常规组)、动态增强扫描(计为增强组)各30例,观察各自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扫描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显示肌锥内肿瘤55例(91.7%);类圆状形态30例(50.0%);肿瘤边界清楚;大多密度均匀、中等偏高。常规组显示明显强化13例,无明显强化17例;增强组显示明显强化26例,呈现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特点,无明显强化4例。增强组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01)。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相比CT常规增强扫描有明显优势。临床建议行CT动态增强扫描以提高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眼眶瘘管形成的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7年7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的37例眼眶瘘管患者的病因、瘘管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逐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因异物存留引发瘘管形成21例,包括植物性异物17例、医源性异物3例、花炮异物1例;眼眶囊肿9例,包括皮样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额窦黏液囊肿l例;眼眶感染性炎症6例,包括骨髓炎5例、眼眶脓肿1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瘘管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复杂,但具有一定规律性.治疗以手术清除病灶,切除瘘管为主,同时治疗毗邻结构病变,消灭复发根源.结论 眼眶瘘管形成的常见病因是异物存留、皮样囊肿和骨髓炎,其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性炎症、先天性发育异常、手术及肿瘤.B型超声、CT、MRI检查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判断病因,分析瘘管特点,是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根除瘘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眶内占住性病变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32例眼眶内占住性病变的口表现。结果眼球肿瘤10例,炎性假瘤8例,血管瘤6例,泪腺混合瘤2例,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各1例,脑膜瘤1例,转移瘤2例。结论CT对眼眶占住性病变定住诊断准确,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头皮良性肿瘤的诊断要点及门诊手术方式.方法 通过对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门诊手术室局麻下行包块切除术且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头皮良性肿瘤患者63例进行手术方式总结;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总结不同头皮良性肿瘤的诊断依据.结果 门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95.2%,2例术前诊断皮脂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皮肝脏肿块细针穿刺标本进行细胞学与组织学对比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并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及甲胎蛋白(AFP)标准、随访观察证实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例临床资料。结果60例肝脏肿块经手术病理、影像学及 AFP 标准、随访观察证实为恶性肿瘤55例,良性病变5例。穿刺病理组织学提示恶性肿瘤55例,良性病变5例;细胞学提示恶性肿瘤53例,良性病变7例。与组织学诊断结果比较,细胞学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6.4%(53/55),特异度为:100%(5/5),阳性预测值为100%(53/53),阴性预测值为71.4%(5/7),约登指数为0.96。组织学与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96.7%。结论 B 超或 CT 引导下经皮肝脏肿块穿刺活检的是一种准确而又安全的微创诊断方法,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各有优势,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时同时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学的检查,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更准确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做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徐恒昀  曾亚琴  唐立华 《西部医学》2011,23(12):2406-2408
目的分析女性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CT表现,旨在进一步提高其CT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经抗炎复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60个卵巢囊性类病变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囊肿17例,囊腺瘤10例,巧克力囊肿7例,囊性畸胎瘤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各1例,浆膜外子宫肌瘤液化1例,卵巢癌5例,转移瘤1例。经抗炎复查证实子宫附件区脓肿2例。结论 CT能直观清楚地显示女性盆腔病变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在卵巢区域囊性类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邹文远  石思李  李胜 《西部医学》2010,22(7):1294-1295
目的总结68例肝脏血管瘤的CT与临床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血管瘤中的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搜集68例肝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CT平扫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结节样、环形或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对比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延迟期扫描造影剂进一步向病灶中心充填,部分病灶完全充填为等密度或部分充填。结论结节样强化是CT诊断肝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CT三期增强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原发性腹部肿块CT影像学诊断与外科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9例原发性腹部肿块病人的资料,患者经CT影像学诊断后行外科手术,全部做病理诊断。根据肿块的性质将其分为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炎症三大类,将CT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T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88.83%,不符合(误诊)率为11.17%;其中恶性肿瘤符合率为89.19%,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0.91%,炎症符合率为72.00%。良性与恶性肿瘤符合率基本接近,炎症误诊率为28.00%,占比率最大。结论CT作为现代医学影像的高尖技术之一,它检查简便、安全、分辨力高,定位准确,能早期发现一些隐蔽性病变;但CT有时仍未能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而病理组织学诊断具有直观性,能对病变做出定性与分类,可弥补CT的不足,CT与病理诊断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