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1000例体会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显春,李玉辉中心静脉插管在抢救出血、休克和大手术病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1992年10月至1991年9月应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作输血、输液、中心静脉压(CVP)测定、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共1...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应用于肘部以下手术的神经阻滞术金光清**林姬**许光男**沈英福**李明玉我院从1991年初起应用一种新的上肢神经阻滞术于肘以下手术164例。兹介绍如下。局麻药采用1.5%利多卡因,用量20~25ml(小儿10~15ml),除高血压及心脏病外...  相似文献   

3.
纵隔肿瘤切除术四例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四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和管理及并发复张性肺水肿1例的处理。临床资料男女各2例,年龄22~55岁。术前准备:1例采用清醒气管内插管,3例快速诱导气管内插管。均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Sulla808呼吸机定容通气,术中持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失血量和呼吸参数及气道压力等。手术历时2小时10分~4小时40分,出血1600~7000ml,输血补液3500~9000ml。1例术毕拔管后发生肺水肿,经给氧、镇静…  相似文献   

4.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对BPH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92,自引:0,他引:92  
对240例有症状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分别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结果显示:120例TVP手术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的20.9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5.1(P<0.001),最大尿流率由10.6ml/s上升至19.2ml/s(P<0.01)。TURP组120例,IPSS从术前的21.2下降至术后3个月的5.2(P<0.001),最大尿流率由10.2ml/s上升至19.4ml/s(P<0.0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平均留置导尿管时间:TVP组26.5小时,TURP组50.7小时,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阳萎发生率:TVP组2.4%,TURP组14.5%(P<0.05)。TVP组术中无大出血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发生,需输血者仅1例。TURP组3例发生TURS,输血14例。比较结果:TVP能达到与TURP完全相同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价格相对较低,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ICAM-1和VCAM-1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监测56例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移植患者术后sICAM1和sVCAM1水平呈规律性变化,急性排斥反应组sICAM1为(390.6±91.0)ng/ml,sVCAM1为(1957.1±403.1)ng/ml,明显高于移植肾功能稳定组的(137.3±16.8)ng/ml、(1118.4±210.4)ng/ml和CsA肾中毒组的(132.7±24.8)ng/ml、(1285.8±270.5)ng/ml,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ICAM1和sVCAM1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小儿体外循环中应用ACT监测的体会王振喜1谷兴琳2我院自1981年后开展了小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来监测体外循环(CPB)中肝素抗凝及转流结束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情况,现将有关经验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63例,女3...  相似文献   

7.
报告6例小儿先天性膈疝手术的麻醉处理。由于膈疝导致患儿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紊乱,麻醉诱导和维持有其特殊性。我们体会:(1)麻醉应选择全麻插管,诱导期最好保留自主呼吸,迅速开胸减压,还纳脏器;(2)常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ECG和体温监测;(3)适当调节输血、输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围术期呼吸力学连续气道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围术期连续气道监测(CAM)的作用及成人、小儿异常通气的特点。方法:采用旁气流(SSS)技术以DatexUltimaSV/V监测仪,用D-lite管(9.0×1.5cm或7.2×1.2cm)行CAM,观察202例(ASAⅡ~Ⅳ)手术患者,年龄2~89岁,体重9~85kg;记录不同模式通气时CAM的各种参数或图像。结果:(1)CAM在人工通气患者中异常情况的检出率达11.4%;其中临床医师未发现,CAM首先显示异常情况达69.6%;与同类手术未用CAM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2)异常通气时CAM中PV环和FV环的变化特点小儿和成人一样。结论:CAM对了解成人和小儿麻醉和手术对肺和气道力学的相互影响,对通气异常的诊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性起着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PHV),其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5~5ml/kg、气道峰压〈3.43kPa、呼吸频率(RR)14~18次/分、吸入氧浓度(F1O2)由1.0逐渐降至0.4、吸/呼比(1:E)为1:1.5~2.0,同时监测PHV前后HR、ECG、MAP、CVP、SpO2动脉血气及VT、分钟通气量(MV)和气道压力变化。根据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标准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抢救成功率为80.65%,死亡率为19.35%。在PHV前后pH、PaCO2、及PaO2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气期间1例发生气压伤和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结论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静脉性阳萎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6例静脉性阳萎在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DCDS)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用32例功能性阳萎作对照组,背深动脉监测指标,1.舒张期内径(AD)2.最大收缩期流速(PSV),3舒张末期流速(EDV)4.阻力指数(RI)5.血流加速度(ACC)。背深静脉监测指标,1.静脉内径(VD),2.血液流速(VV)。研究结果提示静脉阳萎EDV〉Ocm/sec,RI〈1,均P〈0.0  相似文献   

11.
硝普钠在围体外循环期的应用宋作瑞,王春祥作者在心内直视手术围手术期中,凡遇以下情况时即用硝普钠(SNP)静滴:1.严重肺高压者,于术日前3~5d应用SNP,每日一次(50mg/500ml);2.体外循环(CPB)中MAP>10.67kPa(小儿>8....  相似文献   

12.
心脏手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各20例,术中采用TTD连续监测CO;心脏手术病人术前行彩色超声(ECHO)测定主动脉直径(AOD)并与TTD测定的AOD进行相关分析。结果:TTD与ECHO的AOD高度相关(r=0.93,n=20);心脏手术病人CO在术毕明显增加,SVR降低,CVP和HR无显著变化;LC病人CO在气腹后1、5min明显降低,SVR在气腹后增加,MAP在气腹后5、10min升高,  相似文献   

13.
胸科手术麻醉的新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就(1)术前肺功能测试,包括FEV、动脉血气分析和肺一氧化碳乐散量对评估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意义;(2)围术期输液原则;(3)术中氧饱和度、PETC烽呼出气流量监测(4)事离及单肺通气麻醉技术;(5)胸腔镜手术麻醉;(6)术后镇痛等总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颈部硬膜外阻滞降低阿托品的心率增快作用宋丽萍*田昭涛*马永德*资料与方法择期手术病人(ASAⅠ~Ⅱ级)45例分为三组。行颈部硬膜外阻滞者30例,均为甲状腺手术。其中,15例(A组)穿刺置管后分次给1.5%利多卡因16ml,阻滞平面为C3±1~T7±2...  相似文献   

15.
0.5%布比卡因单次硬膜外麻醉用于腰椎间盘手术548例体会周孟虎*1986年以来,我院应用单次硬膜外麻醉(以下简称单硬)于腰椎间盘手术548例。穿刺点取病变部位上1~2脊突即可,无须避开切口。确定硬膜外腔后,由穿刺针注入试验量0.5%布比卡因3ml,...  相似文献   

16.
小儿全麻后恢复室内并发症541例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后恢复室(PACU)收留观察12岁以下小儿全麻未清醒者541例,观察时间小于1小时190例,1~3小时326例,3~5小时25例。本组并发症179例(33.09%),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148例(82.68%),呕吐19例(10.61%),心律不齐7例(3.91%),输血过敏反应5例(2.79%)。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180例中,SpO2小于95%者50例(27.78%)。经及时吸氧及清除分泌物等处理,均获得满意效果,安全返回病室,无近期死亡。PACU的建立对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监测和治疗,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增加手术后患者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6例静脉性阳萎在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注射后,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DCDS)来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用32例功能性阳萎作对照组。背深动脉监测指标:1.舒张期内径(AD),2.最大收缩期流速(PSV),3.舒张末期流速(EDV),4.阻力指数(RI),5.血流加速度(ACC)。背深静脉监测指标:1.静脉内径(VD),2.血液流速(VV)。研究结果提示静脉性阳萎EDV>Ocm/sec,RI<1,均P<0.01。背深静脉显示持续性、高流速血液回流。我们认为采用DCDS监测对客观评估静脉性阳萎血流动力学变化和静脉性阳萎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使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50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50例体会林尔美*于忠元*黄曦*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简称Ro-DLT)多系由PVC材料制成的透明导管,因其无隆突钩,故置入气管较为方便,且不易损伤气道,但导管就位准确与否有时判断颇为困难。本文就5...  相似文献   

19.
曲马多复合液用于小儿骨科术后止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马多复合液用于小儿骨科术后止痛鲁纯新**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100035)作者报道5~13岁小儿骨科手术20例术后应用硬膜外腔注入曲马多合剂(曲马多2mg/kg、0.187%布比卡因8ml、氟哌啶0.05mg/kg)止痛,效果良好。止痛方法分为两...  相似文献   

20.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癌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ao H  Lin Y  Yin H  Wang R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5):0-9, 57
目的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抗人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131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计数200×视野下5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MVC),取其均数,分析MVC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VC随TNM分期而增加(P<0.01)。MVC与癌组织浸润的深度(P<0.05)、淋巴结转移(P<0.01)和远处转移(P<0.05)有关。高MVC组(MVC≥16)根治术的复发率(58.4%)明显高于低MVC组(MVC<16)的复发率(29.7%)(P<0.05),高MVC患者预后较低MVC者差(P<0.05),5年生存率可通过P=e1.6231-0.1036·MVC1+e1.6231-0.1036·MVC进行估算。多因素分析表明,MVC是胃癌的一个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胃癌组织内的MVC是预测肿瘤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