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后影响疗效的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方法:对因鼻息肉、慢性鼻窦炎接受鼻内镜手术、随访3年以上的226例患者从职业、个人生活习 惯、术后是否坚持系统的康复治疗及持续时间、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事接触 刺激性物质或粉尘的职业(化工、纺织、建筑、装饰、锅炉和厨师等)、具有不良生活习惯(喜食辛辣 食物、嗜烟酒)、术后(尤其是出院后)根本不曾或不能坚持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包括局部用药、全 身用药、鼻腔冲洗、定期鼻内镜下清理术腔等)的患者与不具有前述"特质"的患者鼻息肉、鼻窦炎 复发的可能性明显居高、复发时间亦明显提前;具备前述"特质"类别愈多,复发愈快、愈剧。其中 尤以系统康复治疗对术后转归影响最显著。结论:术后定期、足够疗程的系统康复治疗是提高鼻 息肉、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疗效的有力措施,良好的职业保护和戒除不良生活习惯能有效地 预防和减缓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后的复发。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随访的必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意义。方法 2001年4月-2005年4月间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8例(530侧),除了42例(68侧)患者的随访观察过程不规则外,其余266例(462侧)均进行了规律的随访与术腔清理。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不同随访经历对疾病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经历规律、定期、及时复查处理的患者中,仅15例(27侧)出现息肉复发,其余均治愈;未经定期复查的患者中,37例(57侧)发生鼻腔粘连,26例(32侧)息肉复发,31例(54侧)窦口引流不畅。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定期、规律、及时的术后随访和术腔清理与规范、彻底的手术操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6):13-15+35
目的 评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后再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局部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90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45:45,予对照组鼻内镜术方案,予观察组鼻内镜术结合糖皮质激素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鼻腔通气功能、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显示前者均较优(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结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法后,鼻腔通气以及鼻黏液纤毛功能均得以改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后应用中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鼻窦炎口服液在鼻窦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8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激素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术后同时加用中药鼻窦炎口服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3.0%,对照组对治愈率76.7%,经卡方检验X~2=4.44.P<0.0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鼻腔分泌物稀薄,粘膜水肿反应轻,消退快,术腔上皮化过程明显缩短,复发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7.0%。结论 鼻窦炎口服液不但可以提高和巩固手术疗效,减少复发,而且术后可以减少抗生素、激素用量,可长期服用,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术腔上皮修复过程中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术腔上皮阶段性修复的特点及规律,为改进鼻内镜术后处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鼻内镜术后7~14 d取筛窦外侧壁、筛窦顶及上颌窦口处囊泡组织,分别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①内镜下见囊泡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的含有囊液,有的为实质性。②光镜下见16例囊泡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2例为复层鳞状上皮,2例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中有节断性鳞状上皮组织转化;固有层水肿,上皮层及上皮下层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下可见黏液腺、混合腺及其导管;小血管扩张充血。③电镜下见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排列尚整齐,其间有微绒毛。多数纤毛横断面可见9 2型微管结构,有些中心微管缺如,有些仅有1个中心微管。上皮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发达,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多数呈明显凝集变性,有的线粒体呈1~2度肿胀,溶酶体增多。上皮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多数为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也可见嗜酸粒细胞及浆细胞。结论:囊泡是鼻内镜术后术腔上皮再生反应活跃的表现,是术腔上皮化过程中的一个早期不平衡的再生过程,提示术后囊泡是类似鼻息肉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早期局限性、病理性修复的现象。清除这种失衡的上皮化组织———囊泡,能有效遏制鼻息肉复发,使术腔上皮化均衡展开。 相似文献
6.
我科对2005年3月~2006年7月已完成的鼻内镜鼻窦手术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3月~2006年7月对109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其中男65例,女44例;年龄16~67岁,平均32.4岁,病程3个月至24年,平均2.1年。术前均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部分行轴位CT扫描。按1997年海口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Ⅰ型1期18例,2期29例,3期12例,Ⅱ型1期17例,2期21例,3期6例,Ⅲ型6例。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德国Wolf 0°,30°内镜及手术器械,术前肌注杜冷丁50 mg,非那根25 mg强化麻醉,1%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对鼻丘… 相似文献
7.
8.
老年病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病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年龄≥60),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鼻内镜手术疗效判定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鼻内镜手术后,3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中治愈27人(77,1%),好转8人(22.9%),其中3例(8.6%)出现轻微并发症(眶内小血肿)。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10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与成年人有区别,因此,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有其特殊性。我院1999年以来,选择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患儿106例,采用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科对2005年3月~2006年7月已完成的鼻内镜鼻窦手术10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2000-2003年共收治80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均能顺利完成鼻内镜手术,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目前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以变应性为主要病因的鼻窦炎鼻息肉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很大一部分。功能性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目的在于清除病灶,改善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关键部分,而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术后的后续治疗,与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的疗效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术后上颌窦口黏膜恢复过程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试图通过对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后患者鼻腔鼻窦黏膜的内镜、光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下连续动态观察,揭示病变黏膜转归的过程。方法 选取2001年1~12月行ESS的慢性鼻一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31例(53侧)作为研究对象,其中Ⅱ型2期11例(20侧)、3期12例(20侧),Ⅲ型8例(13侧)。分别于ESS术前、术后2~3周、8~11周、13~16周钳取上颌窦口后囟相同部位的黏膜组织进行观察。结果 术前均可见上皮剥蚀、鳞状上皮化生、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53侧);微管结构异常、线粒体减少(53侧)。术后2~3周,形态学观察与术前比较没有明显的改变。术后8~11周,纤毛柱状细胞增多,并可见许多带有微绒毛的柱状细胞和大量短纤毛,所有病例均可见病理性腺体及纤维组织增生。术后13~16周,Ⅱ型2、3期和Ⅲ型患者术腔光滑干净,上皮化较好(50侧),窦口通畅(53侧)。纤毛覆盖面积增加,方向一致(50侧)。微管结构清晰,线粒体狭长致密(49侧)。3侧无纤毛柱状细胞排列整齐,形成病理性修复。结论 ESS术后,黏膜形态的基本恢复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有些病理改变是不可逆的;病变程度与黏膜修复情况有关;术中尽可能多地保留黏膜组织、术后局部及时清理换药,有利于黏膜纤毛的形态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9月~2004年2月,我科共收治3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再次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例(58侧),男19例(37侧),女11例(21侧);此次手术均为第2次手术者29例(56侧),第3次1例(2侧),年龄21~76岁,平均45岁。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11月修订,海口),所有病例均为Ⅲ型,全组鼻窦炎伴复发性多发性鼻息肉,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1.2病变情况与对症处理本组30例患者术中发现病变主要集中的部位、并存病及处理方法见表1。术后所有病例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均按常规应用类固… 相似文献
15.
鼻内镜下80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建萍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12(3):232-233
近十年来国内开展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己基本取代了传统的柯-陆手术和常规的鼻息肉手术,为鼻窦炎、鼻息肉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其手术适应证和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并已经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现将我院2002年2月~2004年1月在鼻内镜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0例病人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5~66岁,平均32.5岁,病程2~30年。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头痛、流脓涕等症状。术前所有病人均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诊断为鼻息肉伴鼻窦炎62例,其中鼻息肉合并坏死性上…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术腔干预时机及频度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不同干预时机及频度对术腔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2型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首次术腔清理时间在术后1周,频度为前2个月每周1次,第3、4个月2周1次,第5个月后每月复查清理1次;B组首次术腔清理时间在术后2周,频度为前2个月每2周1次,第3个月后每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1次。并记录术后3、6、12个月中鼻道黏液纤毛系统输送速率、术后3个月的上皮化率及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结果:将两组术后3、6、12个月的中鼻道黏液纤毛系统输送速率,术后3个月的上皮化率及术后12个月的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延长清理时间,降低干预频度,不会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收集我科2000年6月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以来有完整临床资料,且随访1年以上的118例Ⅱ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118例患者中,男73例,女45例;年龄15~71岁,平均34岁,病程1~25年,平均3.7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根治性鼻内镜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56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实施根治性鼻内镜术治疗,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总有效率为96.43%,术腔上皮化良好。结论根治性鼻内镜术能有效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为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保障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1~2006年间我科完成随访的200例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Ⅱ型162例,其中1期32例,2期96例,3期34例;Ⅲ型38例;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率Ⅱ型1期90.6%,2期87.5%,3期82.4%;Ⅲ型78.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0%。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疗效与临床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在鼻内镜手术治疗后予生理盐水冲洗干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9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9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鼻内镜手术治疗对照组(n=45)与联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干预观察组(n=4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康复进程(术创上皮化时间与鼻塞、鼻痛、头痛改善时间),另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7.78%vs82.22%,P<0.05)。观察组术创上皮化时间与鼻塞、鼻痛、头痛改善时间分别为(24.03±3.76)d、(3.07±0.89)d、(3.79±1.02)d、(3.72±0.92)d,均短于对照组(29.85±4.17)d、(4.52±1.05)d、(5.25±1.12)d、(5.17±1.08)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44%vs20.00%,P<0.05)。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在鼻内镜手术后予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能提高疗效,可促进患者康复,且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