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系统性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WanFang Data、VIP、CNKI、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ww.chictr.org.cn),收集关于任何NOACs用于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计纳入10个RCTs,病例总数为38 882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有效性(总缺血事件发生率):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加用NOACs组的缺血事件明显减少[RR=0.86,95%CI(0.80,0.93),P=0.000 2];②安全性(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加用NOACs组明显增加根据国际血栓与出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标准定义的出血事件[RR=2.08,95%CI(1.79,2.41),P<0.000 01]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定义的出血事件[RR=2.15,95%CI(1.56,2.96),P<0.000 01];③不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用希美加群、利伐沙班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加用阿哌沙班、达比加群、TAK 442(Letaxaban)、Darexaban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减少。〖HTH〗结论:〖HTK〗与单纯抗血小板药治疗相比,加用NOACs用于ACS能显著减少缺血事件,但明显增加出血事件。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不同NOACs的有效性并不一致。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出血和缺血风险,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在对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不同的抗凝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到来本院治疗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时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的常规治疗方式,而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出血状况、死亡概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心绞痛发作次数方面,观察组患者平均发作次数要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概率为14.00%,而对照组的出血概率为30.00%(P<0.05);在死亡概率方面,观察组也要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也要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在对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时,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配合使用盐酸替罗非班的治疗效果更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将其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280例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口服抗凝药将患者分为未抗凝组(174例)和抗凝组(106例).比较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及ACS类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调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栓药物的使用现状,评估和分析口服抗凝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7日至2020年2月16日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根据CHA2DS2-VASc评分和HAS-BLED评分,分析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抗栓方案的差异,并比较使用口服抗凝药和不使用口服抗凝药,使用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NOAC)患者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824例,所有患者均达到了抗凝适应证,1219例(66.7%)患者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其中大部分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代替。仅605例(33.3%)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其中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为161例(9.0%),接受NOAC治疗的患者为444例(24.4%)。抗凝组患者的肾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显著高于未抗凝组(P=0.028和P<0.001),胃溃疡/胃炎和饮酒的比例显著低于未抗凝组(P=0.025和P=0.04)。NOAC组患者高脂血症比例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  相似文献   

7.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67-106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引起血栓形成所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ACS包括无ST段抬高的ACS,又称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主要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非Q波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ACS(Q波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1)有无ST段抬高的两类病人的干预对策不同。(2)体现了早期积极主动干预的新对策,强调应争取在Q波出现之前干预。(3)对UA进一步重视。1ACS的发病机理不稳定斑块从形态学上看,纤维帽薄,其下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7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36例)和实验组(35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高于参照组的6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参照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评分(71.32±10.34)分高于参照组的(61.51±8.4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效果较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可引起血栓栓塞,甚至脑卒中.大多数房颤患者血栓主要形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术(LAAO)通过对左心耳进行介入封堵,以替代长期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众多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LAAO后抗栓治疗对患者的康复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LAAO后抗栓治疗策略主要有抗凝+抗血小板联合治疗、双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牡丹江市先锋医院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6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31例中显效11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31例中显效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6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5.90,P<0.05)。结论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适量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高出血风险(HBR)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抗栓治疗及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ACS住院且行PCI治疗的患者18 382例。根据是否符合HBR学术研究联盟定义,将纳入患者分为HBR组和非HBR组。观察分析HBR对ACS患者PCI术后药物应用及院内结局的影响。结果 18 382例患者中判定为HBR的患者1 471例(HBR组),占8.0%。非HBR组患者16 911例。HBR组和非HBR组患者在入院时除口服抗凝药外其他药物使用比例均无明显差异。在出院用药中,HBR组患者有更高的比例接受氯吡格雷、口服抗凝药治疗[76.89%(1 131/1 471)比63.22%(10 691/16 911)、5.71%(84/1 471)比1.45%(246/16 911)],而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的比例更低[16.38%(241/1 471)比28.45%(4 812/16 911)](组间比较SMD绝对值均>0.2)。HBR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HBR组[4(2,5)d比3(2,4)d...  相似文献   

12.
青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学文  钱志刚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85-1486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同点。方法对52例青年(≤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56例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吸烟、大量饮酒、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高于老年组(P<0.001或P<0.01),男性多(P<0.01),甘油三脂高(P<0.05)。青年组心电图ST段抬高多及ST段无变化多(P<0.05)。结论吸烟、大量饮酒、肥胖、高甘油三脂、心血管家庭史是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导致冠心病患者住院和病死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现将笔者所在医院对47例ACS患者应用氯吡格雷(泰嘉)治疗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最佳循证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VIP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8年5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Stata 14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共纳入11个RCT,2 3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与单纯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双联抗血小板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可有效降低治疗期间消化道出血事件的发生[OR=0.19, 95%CI:0.12,0.30],且未增加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OR=1.28, 95%CI:0.95,1.73],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反应指数无显著性差异[MD=1.89, 95%CI:-6.30,10.09],治疗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反应性无显著性差异[MD=-0.71, 95%CI:-4.28,2.86]。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与单纯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比,其疗效确切,且可提高患者预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东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0):751-752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的作用。方法:氯吡格雷组治疗48例患者,阿司匹林组治疗37例患者,均连续用药3周。结果:两组均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等作用,但通过治疗后的组间比较,氯吡格雷组的作用更好,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两药均有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的肯定作用,但氯吡格雷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目前抗血小板治疗和抗凝治疗是ACS患者抗栓治疗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强力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ACS患者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联合应用增加了出血风险,而出血风险又增加发生死亡、心肌梗死(MI)或卒中的风险,其原因可能与输血和/或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有关.因此,权衡抗栓效应及出血风险可进一步改善ACS患者临床疗效.本文就ACS患者有关接受PCI前后的抗凝治疗策略的一些大型临床试验及抗凝药物在当今早期侵入性冠状动脉治疗时代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延鸿  朱怀军 《海峡药学》2021,33(1):130-134
目的 系统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FMRS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中国医院知识总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选择以PPI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STATASE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基础抗凝方案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1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基础抗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血情况明显轻于对照组;给药后72 h,观察组患者sCD_(40)L水平明显降低,APTT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基础抗凝方案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缩短患者的部分活化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患者需应用抗血栓药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需应用两个抗血小板药物。伴有心房颤动的ACS患者同时应用抗凝药物和两个抗血小板药物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性。本文对伴有心房颤动的ACS患者抗血栓治疗的必要性和风险、目前的研究结果和推荐意见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血小板药替罗非班在中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作用。方法将成功行PCI的中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PCI治疗后静脉泵人生理盐水,观察组在PCI后给予静脉泵人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30d时主要有效性终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术后7d及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术后6个月无复合终点发生的生存率(99.2%)显著高于对照组(94.2%)(P=0.03)。此外,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危NSTE—ACS患者成功行PCI后即刻给予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能提高术后6个月的无事件生存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