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 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9例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胰腺PIMN患者主胰管型6例(31.6%),分支胰管型9例(47.4%),混合型4例(21.1%);12例胰腺IPMN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并门静脉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4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胰腺肿瘤,早期手术切除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法、病理结果、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28%)浆液性囊性肿瘤(SCN),12例(41%)黏液性囊性肿瘤(MCN),3例(10%)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6例(21%)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8例SCN、7例MCN、1例IPMN和5例SPT均是良性肿瘤。76%(22/29)患者是女性,年龄(49±17)岁(15~78岁)。29例中行手术治疗23例,其中切除肿瘤22例,探查活检1例,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另外6例未手术者中4例SCN者行随访观察处理,2例IPMN者拒绝手术治疗。29例患者中获随访21例,随访时间为(2.7±2.3)年(6个月~8年),失访8例。16例肿瘤切除者随访期内肿瘤无复发,1例探查活检者术后1年死亡;4例未手术的SCN患者随访期内肿瘤无明显增大。结论胰腺囊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黏液性肿瘤和浆液性肿瘤,多见于女性;浆液性肿瘤均为良性,42%的黏液性肿瘤是恶性;误诊将延误治疗,增加死亡率。胰腺囊性肿瘤手术切除率高,根治性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十年来收治的21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2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1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其中仅7例患者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其他均为健康体检时所发现.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胰尾切除术、2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囊腺癌患者仅可行姑息手术,其余20例患者随访11~9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任何影像学检查都不能准确判断胰腺囊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除了已经获得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之外,都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Ts)的认识,以改善其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年5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5例IPMTs病人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33~76岁,平均58岁。上腹痛为最常见症状。B超和CT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胰管扩张和囊实性占位。11例行ERCP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大和黏液溢出者7例。14例行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胰体尾切除1例,全胰切除1例)。术后病理诊断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局部癌变6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伴不典型增生3例、胰头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2例,术后除1例因肝广泛转移而死亡外,其余病人均健在,存活期最长1例已13年。结论胰腺有囊实性占位伴胰管全程扩张的病人应考虑IPMTs,ERCP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增大有黏液溢出者可确诊该疾病。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胰腺囊性肿瘤(PCN)是指一类胰管或腺泡组织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分泌物潴留而发生的肿瘤性囊性病变.发病率较低,仅占胰腺原发性肿瘤的1%,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1],其中以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最高,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或囊腺癌次之,近年来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报道逐渐增多.一般认为浆液性囊性肿瘤主要为良性病变,而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黏液性扩张及乳头囊性肿瘤为潜在恶性病变[2].胰腺囊性肿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手术是胰腺囊性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IPMN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动态增强三期螺旋CT和MRCP检查,并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病理结果。结果 主胰管型IPMN 25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伴管壁结节样突起;分支胰管型IPMN 12例,表现为单发囊性病变或葡萄串样多发囊性病变伴腔内分隔或结节样突起;混合型IPMN 13例,表现为主胰管扩张和囊性病变合并存在。结论 所有类型的IPMN都具有与胰管相通,并引起肿瘤上下游胰管扩张的特点。多层螺旋CT和MRCP对发现和诊断胰腺IPMN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n pancreas,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能够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形成的肿瘤,伴有主胰管或其侧支胰管的囊性病变,与胰腺癌相比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特点.在临床工作当中,笔者遇到1例IPMN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5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9例;8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7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癌(1.14∶1);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20%),胰体尾部10例(66.7%),胰尾部2例(13.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腺体尾部+脾切除术8例,胰尾+脾切除术2例,胰腺囊腺瘤切除术1例,胰腺囊肿-空肠吻合内引流术1例,胰腺囊肿外引流术1例.结果: 随访10~15年,8例囊腺瘤均无瘤存活;7例囊腺癌中4例(57.1%)存活5年,2例(28.5%)存活3年,1例(14.2%)存活率1年.结论: 囊腺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Hou BH  Ou JR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8):1409-14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合理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2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6例,女性26例,年龄24~76岁.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6例;胰腺黏液性囊腺瘤9例,其中1例为黏液性囊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肿瘤位于胰头颈部12例,位于胰体尾部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无围手术期死亡;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行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1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其中2例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3例行胰腺肿瘤摘除术、4例行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囊腺癌患者仅行姑息手术.术后发生胃瘫3例、胰瘘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全组2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10年,3例患者于术后4~34个月分别死于癌转移或其他疾病,其余26例患者均存活,且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应首选无创的CT检查,及时手术探查是防止肿瘤癌变的重要手段;具体的手术方式选择应按个体化原则,并应遵循损伤控制性手术原则;保留器官的手术方式更要重视术后胃瘫、胰瘘等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非囊性癌的组织学特点、生物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2000~2005年间收治的9例胰腺黏液非囊性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随访资料。9例胰腺黏液非囊性癌病人,男7例,女2例,年龄平均(63·1±8·7)岁。肿瘤位于胰头8例,胰体尾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其中4例合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1例行胰体尾切除。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瘤体平均4·3cm×4·3cm×4·4cm。镜下见8例胰头肿瘤均侵犯十二指肠,侵犯肠系膜上静脉4例。肿瘤侵犯神经3例,淋巴结转移2例。镜下肿瘤表现明确的间质黏液湖及其上漂浮较少的恶性上皮细胞。随访8例,死亡5例。术后存活5~23个月,平均存活11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黏液非囊性癌应是胰腺恶性肿瘤的一个独立的类型,其生物学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癌2例.B超和CT诊断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率分别为85%(11/13)和92%(12/13).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体尾部切除3例,胰腺局部切除3例,囊壁大部切除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找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良恶性相关的形态学特征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研究尝试运用汇集分析的方法,通过对PubMed数据库中2011年6月30日以前所发表文献中经病理学证实的胰腺IPMN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数据为:性别特征、主胰管直径、囊性病变直径、壁结节情况、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良、恶性).结果 共汇集文献98篇,胰腺IPMN病例1902例,其中良性1025例(53.89%),恶性877例(46.11%).胰腺IPMN形态学特征中,主胰管扩张(≥5 mm)、囊性病变尺寸较大(≥30 mm)及壁结节的存在与肿瘤的良恶性特征存在相关性,其OR值(95%CI)分别为5.591(3.657-8.548)、3.633(2.626-5.027)及4.983(3.872-6.412).结论 主胰管扩张(≥5 mm)、囊性病变尺寸较大(≥30 mm)及壁结节的存在均提示胰腺IPMN为恶性可能.胰腺IPMN的治疗应在对其临床诸多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其良恶性之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在胰腺囊性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总结其适应证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受微创手术236例胰腺囊性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组(n=198)和腹腔镜组(n=38)。结果:机器人组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28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6例,浆液性囊性肿瘤88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36例,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1例,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0例,胰体尾切除术85例,肿瘤剜除术12例,胰中段切除术30例。腹腔镜组包括:黏液性囊性肿瘤1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例,浆液性囊性肿瘤16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6例,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胰体尾切除术36例。3例中转开腹(1例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2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手术),3例因术中操作困难行手助式腹腔镜手术,其余病人手术均在全腔镜下完成。术后并发腹腔出血3例,内疝1例,胰漏80例(A级33例,B级38例,C级9例),经处理后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至今,无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安全、可行,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机器人手术在胰腺囊性肿瘤治疗中有一定优势,在手术方式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einotl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的导管上皮.向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进而导致胰管扩张或囊性灶形成。IPMN具有潜在恶变可能.可由良性腺瘤逐步进展为交界性肿瘤、原位癌或浸润性腺癌.前二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一旦发展为浸润性腺癌.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SCN)属于良性疾病,恶变率极低,但该病术前鉴别诊断困难,多需手术切除以排除恶性病变。提高胰腺SCN术前诊断准确性可减少不必要手术,从而规避手术风险与并发症。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已行手术切除的胰腺SCN患者的资料分析,探讨胰腺SCN准确诊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囊性肿瘤的2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4例(45.02%)为SCN,127例(54.98%)为非SCN。比较SCN患者与非SCN患者的手术与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SCN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价值及干扰术前正确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104例SCN患者中,62例(59.62%)在健康体检中发现;77例(74.04%)肿瘤位于胰体尾;术后出现生化漏55例、B级胰瘘3例、A/B级胃排空障碍8例、C级胃排空障碍3例、术后出血1例。127例非SCN患者中,83例(65.35%)在健康体检中发现;103例(81.10%)肿瘤位于胰体尾;术后出现生化漏51例,B级胰瘘1例;A/B级胃排空障碍11例、C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 女性8例, 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 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 胰体部2例, 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 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 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 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 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 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 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 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 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 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 随访3~96个月, 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9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13例胰腺囊性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 女性8例, 平均年龄133个月(范围:9~170个月)。11例患者以腹痛呕吐、触及包块等症状就诊, 其中胰头颈部肿瘤7例, 胰体部2例, 胰尾部4例。结果术前11例患者影像学检查诊断基本明确, CT及MRI检查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超声。本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3例), 胰体尾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 肿瘤剜除术(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生化漏、A级胃排空延迟、粘连性肠梗阻各1例, 血小板计数一过性升高2例, 均经保守治疗痊愈。胆瘘1例, 经保守治疗后继发胆道狭窄, 行二次手术后痊愈。所有患儿经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包括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 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和淋巴管瘤各1例。本组失访3例, 10例术后均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 随访3~96个月, 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胰腺囊性肿瘤性疾病在儿童发...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方案多有争议,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病例报道较少,临床仍在积累经验。本文总结近年来笔者科室在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训,探讨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行胰腺局部切除的手术效果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例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行胰腺局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运用胰腺局部切除治疗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经验教训。结果:2例患者术后快速出院,均在术前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另外2例患者出现了主胰管损伤伴B级胰瘘,术前均未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其中1例患者术后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后胰瘘量明显减少,此2例患者均长期带管后胰瘘自行愈合。结论:对于紧邻主胰管的胰腺囊性肿瘤,尤其是良性及低度恶性的囊性肿瘤,施行胰腺局部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放置胰管内支撑管对于术中辨认主胰管、减少主胰管损伤、预防胰瘘发生有积极作用;发生主胰管损伤后,胰瘘给予长期带管引流,有自行修复机会,部分患者可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4年12月10年间收治58例IPMNs病人的临床资料、病理分型、治疗方式。男性3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6:1,年龄39~82岁,中位年龄67岁。58例IPMNs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53.45%),胰头部局部切除术9例(15.52%),胰体尾切除术7例(12.07%),胰体部局部切除术4例(6.90%),胰尾切除术4例(6.90%),胰尾联合脾切除1例(1.72%),全胰腺切除2例(3.44%)。结果58例IPMNs病人中主胰管型26例;分支胰管型9例;混合型23例;术后病理:腺瘤26例,交界瘤13例,非浸润癌10例,浸润性癌9例;全组的中位生存期为42.6个月;1、2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5%、79.3%和65.5%。其中病理类型为浸润性癌的病人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7.5%、12.5%。结论IPMN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类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以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乳头状异常增生合并大量黏液产生为特点。IPMN根据累及胰管不同,可以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病理学上表现为腺瘤至浸润癌多种类型。根据细胞形态及表达黏蛋白不同,可以分为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笔者结合既往文献及团队实践经验,分析组织病理学分型在胰腺IPMN中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外科医师对胰腺IPMN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