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继莲 《光明中医》2012,27(4):823-824
1药材来源 ①掌叶大黄Rhenum palmatum L又名北大黄、天水大黄、葵叶大黄;②唐古特大黄R.tangutieum Maxim.ex Reg又名鸡爪大黄;③药用大黄R.officnaleBaill又名南大黄.药用干燥根及根茎. 性能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应用 ①积滞便秘.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②血热吐衄,目赤咽肿.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③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内服外用均可.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④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逐瘀通经作用,其既可下瘀血,又清瘀热,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⑤湿热痢疾、黄疸、淋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之功,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相似文献   

2.
淋证是临床的常见病 ,古今分类亦不一致。据阮诗玮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 ,进行对淋证尝试性辨证论治探析 ,并总结临床上应用方便的淋证分类即辨证论治法。淋证的病因病机病性复杂。如病因有外感湿热、饮食不节、年老体弱 ,郁怒伤肝 ,久病生瘀。病机有湿热、脾虚或肾虚 ,气虚或血虚 ,气滞膀胱或瘀热互结。于是导致同一气、血、膏石、热淋均有虚实之分。因此历代医家对此分变不一。如果能在临床上把握病机 ,进行分类则简明扼要。如辨湿热来源、辨虚的病位、辨气血的虚滞、辨体质的差异则可总领气、血病、石、热、瘀淋的辨治 ,做到有条不紊地指导上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阮诗玮教授对淋证辨证论治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琦 《中医药学刊》2002,20(4):464-465
淋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古今分类亦不一致。据阮诗玮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对淋证尝试性辨证论治探析,并总结临床上应用方便的淋证分类即辨证论治法。淋证的病因病机病性复杂。如病因有外感湿热、饮食不节、年老体弱,郁怒伤肝,久病生瘀。病机有湿热、脾虚或肾虚,气虚或血虚,气滞膀胱或瘀热互结。于是导致同一气、血、膏石、热淋均有虚实之分。因此历代医家对比分变不一。如果能在临床上把握病机,进行分类则简明扼要。如辨湿热来源、辨虚的病位、辨气血的虚滞、辨体质匠差异则可总领气、血病、石、热、瘀淋的辨治,做到有条不紊地指导上方用药。  相似文献   

4.
瘀热是黄疸的重要病理因素,肝胆瘀热是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机关键,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从瘀热辨治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较传统的"化湿邪,利小便"法,更加切合临床。凉血退黄散由茵陈、赤芍、黄连、垂盆草、金钱草、广郁金、人中黄、生甘草组成,是孟河医派名家张继泽教授从瘀热辨治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经验方。附病案1则。  相似文献   

5.
桃核承气汤与核仁承气汤都是中医古代名方,虽然都以桃仁、大黄、芒硝为主要药物,同人泻热源下、逐瘀活轿之效,皆治瘀热结于下焦之蓄血证,但源流有别,配伍不同,功效、主治适应证亦有侧重。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问:古人对淋证有“忌补”、“忌汗”之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古人对淋证“忌补”、“忌汗”,是有其针对性的,绝非是对所有淋证而言。如《证治汇补》云:“气得补而愈胀,血得补而愈涩,热得补而愈盛。”此言是对实热淋证提出的,使其医者勿犯“实实”之戒。但在临床上,若逢脾肾亏虚所致的淋证,自当可以应用补脾益肾之剂,不必忌补,此乃“盖虚则补之是也”。又如《金  相似文献   

7.
大黄是蓼科植物,药用部分是大黄的根茎。大黄味苦性寒,具有攻下导滞、破瘀行积、泻火凉血、清热解毒之功。主治实热便秘、食积停滞、瘀血经闭、瘢瘕积聚、吐血衄血、湿热黄疸、痈肿疮疡以及谵语发狂等证。因其力猛善走,沉降下行,有斩关夺将之功,故号为“将军”。是许多名医擅长使用的药物。由于大黄所含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及治疗范围广泛,因而如何调控其临床疗效是临床运用大黄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大黄的临床疗效调控,主要在于大黄的炮制、煎服法、剂量及配伍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黄疸是由黄疸失治,迁延日久而成。各种病因均可导致黄疸,但常见的病因早期主要由湿、寒、热、痰、瘀之邪互结,早期主要是邪盛正损,以去邪为主,此时用药宜早、宜足、宜急,应首先荡涤邪毒为其要务,在治疗过程中,利湿不忘化痰,利湿不忘化瘀,化湿不忘祛风。  相似文献   

9.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11,27(1):7-8,10
黄柏是常用清热燥湿药,味苦,性寒,能泻火解毒。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笔者随师应诊时,目睹姜老临床配伍运用黄柏的经验:如黄柏配伍黄连或黄芩,治痢疾;配伍栀子、甘草,治黄疸;配伍知母,用于清下焦湿热,治淋证、泄泻;配伍苍术、牛膝,  相似文献   

10.
大黄治疗胃肠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味苦性寒 ,既可清肠通便 ,又能泻火解毒 ,还有逐瘀通经之作用。其力猛善走 ,直达下焦 ,荡涤胃肠积滞 ,清泻血分实热 ,多用于胃肠宿食燥粪 ,腹胀便难 ;湿热下痢里急后重 ;实热不退神昏谵语 ;火盛迫血而致吐血 ;或痈肿疮毒、牙龈肿痛及湿热黄疸等证。还可与热药同用以下寒食积滞。利用其入血降泄之功、活血行瘀之能 ,可治疗妇女瘀血经闭、瘕积聚、产后瘀阻及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等证。现代药理研究 ,大黄含大黄泻素和大黄鞣酸 ,能刺激肠壁 ,改善肠蠕动 ,使分泌增加 ,肠内容物易于排出。笔者多年来治疗胃肠病以大黄为主 ,增强胃动力 ,促进…  相似文献   

11.
慢性重型肝炎黄疸辨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疸是慢性重型肝炎突出临床表现之一,血清胆红素(黄疸)持续不降可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从而导致肝功能衰竭.湿、毒、瘀互结是慢性重型肝炎黄疸的重要病机,病性有寒热之别,证候有虚实之异.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辨治黄疸理论,结合临床辨证,以阳黄、阴黄、瘀黄论治,运用泄热解毒、温化寒湿、活血化瘀治疗慢性重型肝炎黄疸,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吴锦发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38-538
瘀热证治略论吴锦发福建省厦门中山医院中医科(厦门361000)热或毒与血瘀互见、搏结之证,即为瘀热,瘀毒证。如《伤寒论》:“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仁承气汤。”所述即下焦蓄血,热结血瘀之证治。此症临床常可见到,但...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首次全面系统地应用了八法治疗黄疸,将八法融于临床治疗黄疸的过程中,不但为临床全面治疗黄疸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后世医家应用八法治疗其他疾病提供了典型的范例。现从黄疸的病因观,病机观及脏腑功能进行探讨,认为湿热瘀阻中焦是黄疸之因,血分瘀热是黄疸之本。应用八法清利中焦湿热,使湿下热退,脾胃运化正常,是治疗黄疸的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14.
大黄为苦寒之药,具悍利之性,拥将军之称,有推陈致新之能,利在速战速决。由于大黄具活血逐瘀功能,故对诸多因瘀而致出血证则可使瘀血去而血归经,如此虽不止血而血必自止。临床上对于耳鼻齿目诸衄之证,须用酒大黄,借酒之上升以驱瘀热,同时可配升麻散火毒、解火郁,协同作用。而治  相似文献   

15.
慢性重型肝炎为黄疸中难治之症,因湿热为患,蕴结肝胆,胆汁横溢,毒热瘀于血分,使肝内脉络瘀滞,此非一般清热利湿法所能奏效,其病机关键在毒与瘀,毒为致病之因,瘀为病变之本,治当重在解毒,贵在化瘀,毒邪解则热无所附,瘀滞化则气血通,黄疸易除。贾建伟教授运用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1例,临证时强调抓住主证、谨守病机、辨证论治,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药     
30.大黄具有哪些功效和适应症? 大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适应症:(1)肠道积滞,大便秘结,大黄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因其苦寒泄热,故热结便秘尤为适宜,配伍温阳药,可治寒积便秘。(2)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疔疮,大黄为清火解毒,凉血消肿之佳品。(3)瘀血经闭,产后瘀阻,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大黄行瘀破积,活血通经,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多种病症,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4)湿热泻痢,黄疸水肿,痰热癫癎。 31.大黄、芒硝功能主治的异同点是什么? 大黄、芒硝均能峻下热结,清火消肿,同可用  相似文献   

17.
妙用大黄     
大黄一药,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故号称将军。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消瘀之功。常用于阴明腑实,便秘,症瘕积聚,蓄血、黄疸、疔瘫疮疡,亦可用于吐血、衄血、呕吐、痞证、神昏癫狂、臌胀、淋证、跌打损伤等症。  相似文献   

18.
《血证论》所述瘀血致病机制主要是阻碍生化之机、扰乱脏腑、瘀化痰水、伤及新血 ,甚至成为诸病之根。因此 ,《血证论》不但长于治疗血证 ,而且善于治疗瘀血。其治瘀之大法是 :逐瘀外出 ,用药推崇大黄与花蕊石 ;治瘀重视行气 ;根据瘀阻部位用药有温凉之别 ;瘀血未尽者慎用补法。灵活应用祛瘀法治疗各科病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核承气汤临床新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张仲景《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为主方,随证加减,治疗临床常见的面部痤疮、腰痛、淋证等。结果:桃核承气汤不但用治太阳病不解,邪热循经内传入腑,热与血结的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证,临床辨证加减还可用于治疗属瘀热所致的面部痤疮、腰痛、淋证等。结论:经方临床应用广泛,随证加减可拓展其治疗范围。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瘀热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晋生 《四川中医》1999,17(7):16-17
“瘀热”为临床常见之证,但历代医家论述较少,而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却详尽论述了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为后世医家研究和治疗瘀热之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探述如下。1表热随经侵血,博结阻于少腹仲景对太阳病不解,表热随经入腑,与血相结少腹(后人称蓄血证)者,采用活血化瘀、通下瘀热之法,但治分缓急轻重。若蓄血尚轻但发病较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予以桃核承气汤。如《伤寒论》第106条云:“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中以桃仁破血祛瘀,大黄下瘀泄热,合用而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