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D-1/PD-L1)单抗因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临床疗效良好且患者能获得长期缓解,被认为是有潜力的抗肿瘤药物,但其高发的耐药问题(包括原发性及获得性耐药)仍不容忽视。目前研究显示抗PD-1/PD-L1单抗的原发性耐药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动态变化、肿瘤突变负荷及致癌通路激活等因素相关。获得性耐药机制包括新抗原谱系演化,JAK1/JAK2、β2-微球蛋白基因突变及衰竭T细胞表观遗传学稳定性。因此,可通过联合放化疗增强肿瘤免疫原性,通过阻断共表达的抑制性受体、细胞因子等打破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抗PD-1/PD-L1单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雷小梅  瞿家权  谭潭 《天津医药》2022,50(2):220-224
鼻咽癌是一种EB病毒(EBV)感染率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其配体(PD-1/PD-L1)通 路的激活可能是EBV相关鼻咽癌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与化疗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不良反应小、生存获益更 长和耐受性更好等优势,但存在仅有少部分患者能受益的缺点。目前,至少有4种针对该通路的PD-1抑制剂单抗已 经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就近年来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鼻咽 癌PD-1抑制剂的治疗策略、疗效评价和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胃癌为一种临床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尤其是在韩国、日本、中国等国家.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与肿瘤治疗研究的深入,临床开始将免疫靶向药物用于胃癌治疗中.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属于针对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1)型抑制剂类药物,通过和PD-1受体结合,抑制其和PD-L1、PD-L2间的作...  相似文献   

4.
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是基于抑制消极免疫调节机制新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临床治疗策略。本文对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及其药物递送策略进行了综述和评述,主要包括免疫力与肿瘤治疗、免疫检查点治疗及其作用机制、免疫检查点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药物、程序性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 PDL1)治疗免疫耐药性与对策、免疫检查点治疗药物的递送策略等若干方面。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作为一种变革性的免疫治疗新策略,其在多种类型肿瘤治疗中同比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优效。然而,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即免疫治疗耐药性,随着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新机制的不断发现,新的治疗药物及其递送策略的不断研发,可望进一步大幅度提升这种策略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戎佩佩 《安徽医药》2021,25(6):1239-1241
目的 探讨信迪利单抗用于胸腺瘤致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机制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 报道2019年9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例信迪利单抗用于胸腺瘤致免疫性心肌炎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 病人使用信迪利单抗两周后出现喘气、心慌,心脏生化及心电图存在异常,诊断为免疫性心肌炎,行激素冲击等治疗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  相似文献   

6.
陈荧野  姜庆  陈勇 《现代医药卫生》2022,(23):4079-4083+4087
尿路上皮癌(UC)是泌尿外科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在UC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逆转耐药性、提高疗效及解决肿瘤异质性的关键策略。目前,新型的联合治疗手段包括与药物-抗体偶联物、靶向治疗、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及化疗等联合。该文主要总结了上述新型联合方案在晚期UC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晚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7.
8.
子宫内膜癌由于其独特的基因及分子特征,很有可能通过免疫治疗获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可以逆转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恢复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从而增强识别和杀伤肿瘤的能力。目前已有大量试验结果证明免疫治疗在子宫内膜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ICIs单药治疗疗效有限,联合治疗有望改善治疗前景。本文介绍了ICIs单药和联合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最新临床进展,并从筛选免疫治疗优势人群、提高免疫耐受、明确免疫治疗耐药机制和接种高度免疫原性疫苗几方面探讨了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ligand 1,PD-1/PD-L1)抑制药相关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的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二季度上报的与PD-1/PD-L1抑制药有关的AE。结果共纳入101570份AE报告,涉及PD-1抑制药7个品种,累及器官系统18个;PD-L1抑制药3个品种,累及器官系统12个。报告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62,年龄≥65岁的患者占比最高,为36.28%。AE临床转归主要为治愈,占28.28%。报告者主要为医师,占38.98%。各PD-1/PD-L1抑制药常见AE上报类型较为一致,主要累及胃肠道、呼吸系统、皮肤系统及血液系统。结论PD-1/PD-L1抑制药AE发生率较高,累及器官系统广泛,临床应用时应给予一定重视,对特殊AE应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对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  相似文献   

1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里程碑式的成功推动了肿瘤免疫成为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手术之后又一有效的癌症治疗手段。目前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靶向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的伊匹木单抗、靶向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1,PD-1)的纳武单抗及靶向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的阿特珠单抗等。大分子药物因其较长的半衰期而能降低治疗频率,但较差的药动学表现及昂贵的生产成本限制了其发展及应用。生物利用度良好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分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亟待开发。PD-1及配体PD-L1因其在T细胞失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免疫检查点。2016年,Curis/Aurigene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口服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CA-170并获批一期临床。使得越来越多研究者着手这一领域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本文以免疫检查点PD-1/PD-L1为例,从其生物学背景出发,介绍该靶点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现状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技术瓶颈,为后续更为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晚期癌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临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其中,免疫相关的血糖异常越来越被关注,尤以1型糖尿病(T1DM)危害最大。本文主要综述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1/PD-L1)抑制剂治疗引起的1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以及诊疗策略等,为肿瘤免疫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最新支柱.例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 ...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的不断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开展广泛.多项研究表明,以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ICI在肝细胞癌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改善了患者生存期;除单药治疗外,PD-1/PD-L1抑制剂还能与化疗、靶向药物及其他ICI联合治疗.但免疫治疗相关不良...  相似文献   

15.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克隆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药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药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的研究热点PD-1/PD-L1通路在抗肿瘤免疫的治疗意义,再对目前PD-1/PD-L1抑制药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应用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PD-1/PD-L1抑制药进一步应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期为PD-1/PD-L1抑制药进一步应用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治疗无EGFR及ALK敏感基因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为含铂的双药化疗.然而近年来,随着PD-1/PD-L1免疫抑制剂的问世,肺癌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PD-1/PD-L1免疫抑制剂单独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一系列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了PD-1/PD-L...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东城院区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9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卡铂注射液治疗,第1、8天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2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卡铂注射液,200~40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第1天,200 mg/次,每3周1次。21 d为1个周期,两组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肿瘤错配修复缺陷(dMMR)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24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率(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T)、Th、Th/Ts、自然杀伤细胞(NK)、树状突细胞(DC)、DC/单核巨噬细胞(PBMC)水平明显升高,而抑制性T细胞(Ts)、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TNF-α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D-L1水平降低,而PD-L1+/dMMR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预后良好组PD-L1水平降低、PD-L1+/dMMR占比升高(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可改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黄凤爱  张俊平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5):277-283,290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新型的癌症治疗手段,有望彻底消除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特别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抗体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生物制剂存在免疫原性强、价格昂贵等缺点,因此,寻找免疫检查点小分子抑制剂成为未来肿瘤免疫疗法的新挑战。本文将综述近年发现的抑制PD-1/PD-L1表达的中药活性小分子及其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食管癌患者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7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采取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信迪利单抗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疾病缓解组与疾病未缓解组,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清PD-1、PD-L1、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Stathmin、细胞角质蛋白19(Cyfra21-1)、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可溶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相关分子A(s MICA)]变化情况,分析PD-1、PD-L1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及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疾病缓解组治疗1、2、3个周期后血清PD-1、PDL1、Stathmin、Cyfra21-1、c-met、s MICA均低于疾病未缓解组(P <0.05);治疗前与治疗3个周期后血清PD-1、PD-L1差值与Stathmin、Cyfra21-1、c-met、s MICA差值及疗效呈正相关(P <0.05);KM曲线分析,血清PD-1、PD-L1低差值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64.58%(3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8例晚期肺癌患者,均接受PD-1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评价其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3例患者于治疗1个月内因原发肿瘤进展、病情加重而死亡。其余25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4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反应率20.0%(5/25),疾病控制率76.0%(19/25)。可评价疗效的25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1个月,95%CI=(2.9,7.4)。28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乏5例(17.9%)、发热4例(14.3%)、免疫相关性肺炎6例(21.4%),其次为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皮疹2例(7.1%)、腹泻2例(7.1%)、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3.6%)、心脏毒性1例(3.6%)。结论PD-1单抗Pembrolizumab对晚期肺癌疗效可,毒副作用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