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场依存-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场依存一独立性认知方式与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120名4-6年级小学生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②被试的认知方式是依据其在该年级组的镶嵌图形测验平均成绩确定的,将测验总分排序位于上25%的30名儿童确定为场独立性被试,测验总分排序位于下25%的30名儿童确定为场依存性被试.结果:①高自立组认知方式得分显著高于低自立组,场独立认知倾向组在自立行为问卷的学业自立和自我决断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场依存认知倾向组;②认知方式得分与自立行为问卷的学业自立、日常自立、自我决断、自我行动、自我负责以及自立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自立行为水平与儿童的认知方式特点密切相关.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场独立性倾向者自立水平较高而场依存性倾向者自立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所有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低自立组;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各分量表与自立行为问卷各维度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自立行为与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自立水平越高,其自我概念越积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心理控制源特点(内-外控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儿童控制知觉多维度测查表(Multidimentional Measure of Children's Perception of Control, MMCPC)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未知方控制和有势力的他人控制两个分量表得分显著低于低自立组,而内部控制分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低自立组;②除社会自立维度外,自立行为问卷其他各维度分均与未知方控制和有势力的他人控制呈显著负相关,与内部控制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自立水平与儿童的心理控制源特点密切相关.内-外控倾向可能是影响儿童自立行为发展的重要人格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①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79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②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高自立组父情感温暖、母情感温暖两个因子分显著高于低自立组;而低自立组父惩罚严厉、母拒绝否认、母惩罚严厉三项因子分显著高于高自立组;②母拒绝否认和母惩罚严厉与儿童自立行为各维度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负相关,父情感温暖、母情感温暖与儿童自立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父母养育方式与儿童自立行为水平密切相关.与低自立水平儿童相比,高自立水平儿童体验着温暖、关爱的养育方式,而低自立水平儿童体验更多的是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的养育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状况的关系.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成人依恋问卷(AAQ 3.1)对193名5、6年级小学生进行测试;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排序,取上27%人群为高自立组,下27%人群为低自立组.结果:①低自立组在母爱缺失、父爱缺失、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等6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高自立组儿童;②母爱缺失、父爱缺失、母亲拒绝、父亲拒绝、对母亲愤怒、对父亲愤怒6个分量表与儿童自立行为各维度之间存在广泛的显著负相关.结论:儿童自立发展水平与其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依恋状况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来自父母的拒绝、否定、爱的缺失、敌对愤怒的亲子关系,将对儿童自立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是否存在自立的自我图式、考察自立的自我图式的特点,以及高、低自立水平儿童的自我图式在回忆量、认可量、反应时上的差异。方法:应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对湖南某小学300名六年级小学生的自立水平进行评定,根据儿童在自立行为问卷上的总分按由高至低排序,从高分到低分取35名儿童作为高自立组,由低分到高分取35名儿童作为低自立组,对两组被试采用自我相关编码任务(SRET)范式,进行自我图式的实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儿童对自立词的认可量均明显多于对非自立词的认可量;自立组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非自立组,对非自立词的反应时间明显长于对自立词的反应时间;两组儿童再认正确数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自立组儿童主要具有自立的自我图式;而低自立组儿童不仅具有非自立的自我图式,同时具有自立的自我图式,提示自立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构念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学高年级学生自立行为在亲子关系与校园欺凌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Olweus欺负/受欺负问卷对2786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小学高年级学生亲子关系、自立行为与受欺凌、欺凌之间相关显著,自立行为在亲子关系与受欺凌、亲子关系与欺凌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亲子关系既能直接影响校园欺凌,也能通过自立行为间接影响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小学高年级学生学校适应及其与亲子关系、自立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6至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和学校适应问卷对1424名五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小学高年级学生亲子关系、自立行为与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自立行为分别在母子关系、父子关系与学校适应的关系之中起中介作用。结论:亲子关系不仅能直接影响小学高年级学生学校适应,还能通过自立行为间接影响其学校适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当前单亲家庭儿童自立行为的现状及特点。方法:采用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量表对2786名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237名单亲家庭儿童。结果:(1)单亲家庭儿童在自立行为总分、自我决断、自我行动、自我负责、学业自立和道德自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完整家庭儿童;(2)单亲家庭儿童男生在一般自立、学业自立和道德自立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女生;(3)主要抚养者为小学文化程度的单亲家庭儿童,其自立行为得分最低;主要抚养者为大学文化程度的单亲家庭儿童,其自立行为得分最高;(4)单亲开始年龄为8~12岁的儿童,其自立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单亲开始年龄为0~3岁和3~8岁的儿童。结论:(1)单亲家庭儿童中男生的自立行为发展水平低于女生;(2)主要抚养者文化程度越高,单亲家庭儿童的自立行为发展水平也越高;(3)单亲开始年龄越大的儿童,其自立行为发展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情绪不稳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方法:选取符合DSM-5ADHD诊断标准的儿童183例和正常儿童50例,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分别评定ADHD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以及情绪是否稳定。将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中第7、8、33、37情绪相关条目总分大于等于6分定义为伴有情绪不稳。结果:ADHD组情绪不稳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41%vs.2%,P<0.05)。ADHD情绪不稳组儿童FES-CV家庭的知识性、娱乐性得分同时低于ADHD情绪稳定组和对照组(P<0.05),矛盾性得分同时高于情绪稳定组和对照组,亲密度、独立性和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情绪稳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儿童伴.情绪不稳的比例高于正常儿童,他们的家庭中文化活动与课外活动较情绪稳定的ADHD儿童更少。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南西部农村4~6年级留守小学生985例,用儿童孤独感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及学校归属感量表调查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结果:留守儿童孤独感测评得分高于常模[(34.3±9.9)vs.(32.5±11.8),P0.001];43.8%的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中度障碍,16.2%家庭功能严重障碍。孤独感得分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总分及两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均呈负相关(r=-0.09~-0.55)均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亲密度量表的情感度(β=-0.14)、合作度(β=-0.11)、适应度得分(β=-0.08)及学校归属感的认同感(β=-0.38)、学校依恋(β=-0.18)、归属感(β=-0.12)三个因子得分均对孤独感得分有负预测(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孤独感可能偏高,且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呈负相关,应注重从家庭、学校两大环境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2.
自我分化在大学生家庭功能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自我分化在家庭功能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北京市2所高校选取421名大学生,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自我分化问卷(DSI)、自我和谐量表(SCCS)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在自我和谐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所占比例分别为20.4%、63.6%和16.0%;自我和谐低分组FACESⅡ-CV亲密度和适应性得分高于自我和谐中间组和高分组,DSI得分在自我和谐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逐步降低(均P<0.01);层级回归发现,在同时考虑自我分化各因子的影响时,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的家庭功能亲密度的β值下降且显著性水平降低。结论:自我分化的情绪反应、自我位置、情感断绝及与人融合4个因子在家庭功能亲密度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420名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闭症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可以显著正向预测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是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儿童问题行为的中介变量。结论: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间接影响其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从日常自立入手制定的校园心理剧方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日常自立水平的影响。方法:采取6-12岁儿童自立行为问卷-日常自立分卷在长沙市某小学整群抽样2个班级施测,选取各班得分最低27%的儿童,以班为单位分别组成实验组(n=10)和控制组(n=10),以校园心理剧的形式对实验组进行日常自立养成干预。结果:(1)实验组的后测得分和追踪测试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F=22.48, P<0.001),控制组后测和追踪测试得分较前测得分也有显著提高(F=6.9, P<0.01);(2)以前测分数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实验组的后测(F=20.94, P<0.001)及追踪测(F=4.74, P<0.05)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以日常自立为主题的校园心理剧干预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日常自立的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违法青少年的家庭环境、教养方式和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大五人格问卷简版(FFI-R)和巴瑞特冲动人格问卷(BIS-11)对290名12-25岁违法青少年进行调查,并与188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违法青少年FES-CV矛盾性、成功性和控制性等维度分高于对照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和娱乐性等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违法青少年家庭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违法青少年FFI-R友善性和开放性得分低于对照组,冲动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违法青少年生活于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更多的负性家庭教养方式,表现出低友善性、低开放性和高冲动性等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具有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及家庭功能的特点。方法:对来自湖南省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的全部对象进行DSM-IV诊断,其中符合ODD诊断标准的对象225人及对照组225人由父母填写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儿童自己填写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结果:ODD组在父、母亲惩罚、干涉、偏爱、拒绝及父亲过度保护等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教育成效、子女对父母生活的控制、父母对子女行为控制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ODD组家庭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和理想适应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DD患者的父母存在不良的养育方式,心理控制源外控性较强,家庭亲密度低、适应性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生内化问题的关系以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亲子冲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婚姻质量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亲子冲突问卷、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四个地区725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匿名施测。结果:(1)父母婚姻质量、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亲子冲突、小学生内化问题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亲子冲突在父母婚姻质量与小学生内化问题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婚姻质量通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亲子冲突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小学生内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素质和自我概念在家庭亲密度与学校归属感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量表、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我概念量表和小学生学校归属感问卷对1289名4~6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心理素质和学校归属感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素质和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男生;班干部与普通学生在各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2)家庭亲密度、心理素质、自我概念和学校归属感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心理素质中介了家庭亲密度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自我概念中介了心理素质对学校归属感的影响。(4)心理素质和自我概念在家庭亲密度和学校归属感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0.82%。结论:家庭亲密度既可以直接影响学校归属感,也可以通过心理素质和自我概念间接影响学校归属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孩儿童母亲的育儿压力状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降低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的决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南通市5所托幼机构1483名儿童的母亲(其中二孩母亲455名),采用简式育儿压力问卷(PSI-S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第2版(FACES-II)进行调查。结果:二孩母亲的育儿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及PSI-SF总分均高于一孩母亲(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二孩,家庭月总收入越低、家庭亲密度越低、家庭适应性越差的儿童母亲PSI-SF总分越高(β=0.08、-0.06、-0.17、-0.26)。结论:南通市二孩母亲的育儿压力较高;家庭月总收入低、家庭亲密度低、家庭适应性差是儿童母亲育儿压力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6-12岁儿童自立行为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对6-12岁儿童自立行为结构进行初步研究.方法:运用开放式问卷、半结构访谈、内容分析相结合等质的研究方法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等量的研究方法.结果: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均验证了小学生的自立行为是一个二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结论:立体交叉的多维度多层次的自立行为结构符合6-12岁儿童自立行为发生发展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