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应证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师进修杂志》2004,27(7):15-16,28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总结应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早期效果和经验。方法:对82例(男66例,女16例,年龄48~84岁,平均68.6岁)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EA。全组均经颈部血管多普勒超声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手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39例,颈丛麻醉43例。术中放置动脉临时转流管56例,其中全麻应用39例,颈丛麻醉17例。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者65例,症状好转者14例,术后并发脑梗死2例,颈动脉内血栓形成1例。结论:CEA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脑中风是造成中老年人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有75%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病因很多,但大部分病例病因为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起始处粥样硬化和/或血管狭窄所致。对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有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比较成熟的外科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9年7月,共为185例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92例次。其中男115例,女70例;年龄51~86(平均66±5)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7例,21例术前曾患脑梗死。患者术前均行选择性颈动脉造影检查,颈内动脉狭窄均大于70%,其中狭窄程度大于95%有112例,同时对侧颈动脉伴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有35例。86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病变,其中25例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术后146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术后2周出现脑出血,其中1例治疗后好转出院,1例死亡。1例出现舌下神经损伤,4例出现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术后30天无TIA。随访6~60个月,151例获得随访,1例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余均病情稳定。结论 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对1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63~80岁,平均(7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2例,3支血管病变10例。手术先行CEA再行CABG 14例,1例患者先行CABG后行CEA,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CABG,其余1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所有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TIA)或脑中风发生。结论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方法可行,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手术技术和经验,并观察其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颈动脉硬化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彩色超声波显像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和MRA扫描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65%~95%,术中置放动脉转流管16例。经典颈动脉内膜剥脱术(sCEA)48例和外翻颈动脉内膜剥脱术(eCEA)34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3~20个月,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一过性脑缺血症状消失,9例仍有轻度慢性脑缺血症状,1例手术后3天出现脑栓塞,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行脑部多普勒超声检查,73例脑部供血有明显改善。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硬化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和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已用以防治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发作,术前必须了解颈动脉狭窄对脑血流量和血容量的变化、手术本身对脑血管储备的影响以及术后脑缺血发作的原因.本文就上述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
显微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闭塞的疗效.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11月16例患者均经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为中重度颈动脉狭窄,14例狭窄率为60%~99%,2例完全闭塞;12例行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4例行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2例术中放置转流管;1例术中行补片成形术.所有手术均借助显微镜完成.结果: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无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原症状改善或消失.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1例围手术期有声嘶、呛水,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余均无并发症.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采用不同术式及技术,对不同颈动脉病变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显微手术有助于高位分叉颈动脉的显露,能有效避免颅神经损伤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近期和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自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将同意入组的40例有症状(狭窄程度>50%)和无症状(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组(CEA)和颈动脉支架组(CAS).一期观察终点是术后30 d内出现严重脑梗死或死亡;二期观察终点是各种手术并发症、急性脑缺血发作、偏瘫、急性心肌梗死和术后18个月内的脑卒中、死亡和再狭窄等,同时回顾性分析两组总的住院费用.结果 CEA和CAS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伴随疾病等因素均无差异.CEA组20例23支颈动脉手术(3例分别行双侧CEA),术中应用转流管9条(39.1%),颈动脉补片12条(52.2%);CAS组20例23支颈动脉支架(3例行双侧CAS),应用脑保护装置21个(91.3%).CEA和CAS两组术后30 d内神经系统并发症(4.3%对8.7%,P=0.46)、急性心肌梗死(4.3%对0,P=0.31)和伤口血肿(8.7%对0,P=0.14)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术后18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再狭窄病例.CEA和CAS两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16 450.95±6188.76)和(70 130.15±11 999.02)元人民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EA和CAS术后30 d和术后18个月的并发症、病死率和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CAS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CEA.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和CDFI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和CDFI于CEA术前、术后对比观察6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径、狭窄率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将术前超声检出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术前超声检出6例颈动脉狭窄60%~69%,53例狭窄70%~99%,7例颈动脉闭塞,与DSA相比,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45%(63/66)。CEA术后狭窄处颈动脉内径显著增宽,血流速度明显下降,血流动力学参数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01)。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率较高,能客观反映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在CEA术前筛查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及中远期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 329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及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由于操作方式、适应人群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不同,一直存在关于如何选择治疗方式的争论,笔者就其发展历史和相关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4±17.5岁。其中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2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微创经侧路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术中运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同时纪录患者的主观感受(疼痛),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手术通道放置过程中,所有患者在出现腰部疼痛时,神经电生理无明显改变。2例患者无明显腿痛,电生理却出现明显的成串、波幅较大的肌电反应,调整通道后电生理改变趋于正常。35例患者有明显腿痛且神经电生理出现明显的成串、波幅较大的肌电反应,立即提醒术者,查找原因,调整手术通道后,患者腿痛消失,且电生理发生明显改变,异常肌电反应减轻,趋于正常。所有患者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时,无明显疼痛且神经电生理无明显变化。在剥离、解压粘连神经根时,均出现明显连串的电位波形改变和明显的腿痛,停止手术操作后,腿痛消失,神经电生理恢复正常。在直视下刺激神经根时,患者出现明显的腿痛,同时神经电生理出现连串的电位。所有患者健侧的监测结果均无明显电生理改变。术后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并发症。以神经电生理监测作为安全指标,其真阳性率为100%,而以疼痛作为安全指标,其真阳性率为94.6%;假阴性率为5.4%。结论:术中应用自发性肌电图监测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全程脑保护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2年1月至2004年8月在全程脑保护概念指导下对20例患者行CEA手术。术前所有患者中仅1例行颈动脉造影,其余均行颈部彩超和CTA检查。给予全身麻醉、选择性颈动脉转流、血管彩色Duplex( TCD)脑血流监测,术后脑保护方法是保留气管插管,脑冰袋、维持血压平稳,在TCD指导下应用脱水药物。结果 20例患者中,7例行颈动脉转流,转流率为35%。15例(85%)用补片做成形术。全部病例手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系统合并症发生,无手术死亡。结论 全程脑保护概念应用于CEA手术,能有效减少神经系统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术中脊髓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矫形手术过程中有潜在的神经并发症,其中运动功能损害尤其瘫痪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随着脊柱内固定机械的广泛应用,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逐年增加〔5〕。大规模调查研究〔18〕表明严重神经并发症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中发生率为0.46%,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为0.25~3.2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麻醉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的患者多为伴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麻醉和手术风险较大,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必须对脑生理、术式及其术中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有深入的了解和应对,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使用补片扩大成形和直接缝合的围手术期结果,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安贞医院血管科2003年3月至2016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4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手术期结果差异。结果:补片组364例(74%),直接缝合组128例(26%),补片组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明显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腰椎滑脱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腰椎滑脱矫正手术治疗20例腰椎滑脱患者,术中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包括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SEP监测)、运动诱发电位监测(MEP监测)、肌电图监测(EMG监测)和肌松监测(TOF监测)。监测术中报警次数,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125~168(136.38±16.56) min。13例术中出现报警,报警发生率为65%,其中术中报警率SEP监测为9/20(45%),MEP监测为4/20(20%),EMG监测为7/20(35%),TOF监测波消失后有3例诱发出现MEP的异常。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术后1年采用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2例,良3例,中4例,差1例,总有效率为19/20。术中未出现死亡、截瘫、神经根严重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发生一过性神经根牵拉导致患肢麻木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4/20。结论 神经电生理监测用于腰椎滑脱矫正手术中并不延长手术时间,而且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对术中指导减压范围及经皮内固定物置入安全性方面有指导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症的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03年7月,共为59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64次。男40例,女19例,年龄56~79岁,平均71.8岁。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80%。左侧35例,右侧19例,另有5例为双侧。一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8例,12例为分叉部狭窄,其余均为颈内动脉狭窄。均在全麻下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其中5例因管腔较小进行了补片,2例因外膜撕裂用自体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有55例获满意疗效;1例于术后第五天死于高灌注综合征、脑疝;1例于术后第31天突发“心肌梗死”死亡;2例因颈内动脉远端已完全闭塞,剥除后无回血,术后病情无改善。并发症有声嘶1例,颈部血肿5例。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较为简单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