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6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抢救经验,以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4年急诊科抢救的168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心肺脑复苏的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初步心肺复苏成功的17例,最终康复出院的4例.结论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复苏成功与患者原发疾病,CPR的及时正确,尽早的电除颤和气管插管,脑复苏的措施及正确的使用碳酸氢钠有关.  相似文献   

2.
张钛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1-172
目的:总结院内心肺脑复苏的经验。方法:选择104例院内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参照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CPR)指南进行院内心肺脑复苏术。结果:心肺脑复苏成功24例,死亡80例。结论:早呼救、早CPR、早除颤、早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是提高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2):162-163
目的 总结分析影响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心跳呼吸骤停并行心肺脑复苏抢救病例53例,分析心跳呼吸骤停病因与影响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3例中死亡35例,成功18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项目:实施心肺脑复苏开始时间超过6min(P=0.003),院外实施心肺脑复苏术者(P=0.001),70岁以上患者(P=0.023),有心脏病基础病(P=0.019),特重型颅脑外伤(P=0.0012),脑出血(P=0.029)。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项目:性别、心肺复苏持续时间、除颤使用次数、肾上腺素使用剂量及次数等。结论 影响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危险因素包括:院外、心跳呼吸骤停时间超过6min、特重型颅脑外伤、有心脏病等基础病变、脑出血及年龄大于70岁。  相似文献   

4.
王小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60-160
目的:探讨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对6例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影响复苏成功的主要因素。结果:6例电击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经积极抢救,3例治愈,3例无效死亡。结论:电击伤致呼吸、心跳骤停是急重症之一,尽早实施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入院后行高级生命支持及一系列治疗(包括应用纳洛酮及高压氧治疗)是提高心肺脑复苏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进展,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有较大提高,但仍然有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因不可逆性脑损害而致死亡或残留严重的后遗症,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即成为复苏成功的关键。1 及早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患儿心跳呼吸骤停原因,探讨急诊心肺复苏特点及患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急诊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心跳呼吸骤停患儿100例,分析发病原因,比较呼吸及心跳骤停患儿预后情况。结果心跳呼吸骤停患儿主要诱发因素为呼吸性,心脏骤停患儿总存活率明显高于呼吸骤停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造成儿科患者心跳呼吸骤停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地心肺复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工作中最需紧急处理的重症,而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最有效的方法。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及成功的复苏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及生存的质量,而护理工作在心肺复苏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徐明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42-1843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院急诊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来共收冶呼吸心跳骤停患者328例,其中院外216例,院内112例,院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心血管疾病导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最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病因、发病地点及复苏开始时间有关.提高全民急救意识,普及CPR知识,缩短复苏开始时间,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杨露 《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129-129
呼吸心跳骤停,是常见的急危重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患病率Et趋增高,本文就我科近十几年来抢救的老年呼吸心跳骤停的91例患者复苏情况进行,以3样对老年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来自1996.2007年,人院前及院内发生的呼吸心跳骤停,并在我科抢救的老年患者。91例患者平均年龄(68.4±6.9)岁,年龄范围60~90岁,其中男50例,女41例。明确诊断心血管疾病22例,呼吸系统疾病11例;脑血管疾病4例,晚期肿瘤6例;窒息6例;其他13例;不明原因猝死29例。发生在院前呼吸心跳骤停54例;院内呼吸心跳骤停37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ICU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时的抢救流程。方法:98例在ICU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插管组,每组49例,常规组严格按照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进行,以100至120次每分钟的速率持续按压,使用皮囊一瓣膜一面罩复苏器(BVM)行人工呼吸,按30:2的比例进行,插管组待气管插管前准备完成后立即予经口气管插管,并在连接呼吸机的同时予以100至120次每分钟的速率持续胸外按压,予每6秒给予1次呼吸(每分钟10次呼吸),结果:常规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18例,成功率36.7%,插管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29例,成功率59%,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充分监护的ICU患者,可以发现早期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早期进行气管插管可以显著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立即采取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组则加用纳洛酮辅助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24h的血乳酸、β-内啡肽等指标及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乳酸、β-内啡肽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脑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具备有效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S-100蛋白在预测及评价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脑损害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100蛋白在心肺脑复苏患者中出现脑损害的预测及评价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0例CPCR术后患者及32例对照者血清S-100蛋白浓度,并对其进行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动态监测及比较。结果40例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血清中的S-100蛋白浓度在早期明显升高,2小时达高峰,(P〈0.05)各时间段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12、24、48小时S-100水平与入院时GCS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或P〈0.05)。结论S-100蛋白可作为心肺脑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标志物,S-100蛋白水平高,提示预后不良,有助于心跳骤停后早期昏迷患者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搏骤停的病因及围心搏骤停期的救治,并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发生的98例心搏骤停病例的围心搏骤停期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是心搏骤停(SDC)的高危人群。给予及时的CPR能显著地提高救治的成功率。结论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预防保健,提高社会、公民对围心搏骤停期的认识、普及"公众启动除颤"的概念是控制本期病情、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在心肺脑复苏中应用不同剂量纳络酮的临床疗效。方法在113例心跳骤停患者中随机分为三组,常规对照组(A组)37例,小剂量纳络酮组(B组)36例,大剂量纳络酮组(C组)40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C组(57.50%)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A组(24.32%)、B组(27.78%),C组(52.5%)自主呼吸恢复率也明显高于A组(18.91%)、B组(22.22%),且均差异有显著性垆〈0.01);出院存活率、脑复苏率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10.5±3.1m)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短于A组(19.5±3.7)min、B组(18.8±3.5)min(P〈0.01),C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问(14.8±3,9)min短于A组(28.6±4.5)min、B组(26.9±3.7)min(P〈0.01)。结论在院前心跳骤停患者中应用大剂量纳络酮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5.
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在心跳骤停复苏抢救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内膜临时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抢救时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探索提高心跳骤停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通过经左锁骨下静脉或右股静脉穿刺置入电极导管,在起搏心电图或电极孚管激惹室性早搏引导下,定位电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抢救心脏停搏患者,统计复苏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1例是创伤引起的心跳骤停、起搏成功;其余17例是随机选取心跳骤停的患者,其中1例起搏有效。结果该组心跳骤停的抢救心跳恢复7例;心跳复跳成功率为38.8%。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对非室颤性心脏停搏的患者心内膜起搏配合心肺复苏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中使用心脏起搏术对复苏成功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判断采用临时起搏器的时机和看待其意义应该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链式复苏流程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急救中的时效性及初期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急诊科救治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9例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60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救治,观察组采用链式复苏流程救治。结果实验组初期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复苏流程将急救技术进行优化整合,规范急救程序,可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初期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能全力在心肺脑复苏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ICU心肺脑复苏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EN组能全力1500~2000mL)和对照组33例(PN组)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消化道反应,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变化,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营养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能全力对肺脑复苏患者的营养状况的改善和减少并发症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现代复苏技术在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0年3月-2004年2月危重新生儿转运中接受心肺脑复苏(CPCR)的26例息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危重新生儿转运中CPCR程序及其要点。结果:在26例息儿中,转运前给予CPCR 18例,占69.2%;转运途中给予CPCR 8例,占30.8%;除2例息儿复苏失败于转运途中死亡外,其余24例均复苏成功,成功率为92.3%。结论:危重新生儿转运中的CPCR程序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脏骤停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发生心脏骤停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特点,探讨影响心脏骤停和复苏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对我科2005-2008年共89例发生心脏骤停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心脏骤停的这89例心衰患者中,心功能为Ⅱ-Ⅳ级。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为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的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BNP显著增高、低钠血症或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时,患者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低。结论心功能、BNP及血钠是影响心衰患者复苏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