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炎症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而炎性因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过程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炎性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系统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的形成.近年来促炎与抗炎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粥样斑块病变的假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是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白细胞介素-10(IL-10)是近年来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抗炎因子之一,其有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本文就与冠心病关系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炎性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观察83例冠心病病人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NF-α、IL-8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有抗炎作用,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炎症反应,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宽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25例及冠心病组84例(稳定型心绞痛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急性心肌梗死28例),均采血测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冠心病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并与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间以及轻、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组(按Gemini积分分组)间均逐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组间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水平与Gemini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存在正相关(r=0.28,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升高,可能是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冠心病病人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分析血浆Klotho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血浆Klotho蛋白与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1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病人88例为冠心病组,另选择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hs-CR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浆Klotho蛋白、TNF-α、IL-6、IL-18水平。分析血浆Klotho蛋白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冠心病组血浆Klotho蛋白明显降低(P0.05),而TNF-α、IL-6、IL-18、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血浆Klotho蛋白水平与TNF-α、IL-6、IL-18、hs-CRP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8、-0.64、-0.59、-0.60,P0.05)。结论内源性Klotho蛋白分泌不足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原因之一,血清Klotho蛋白与炎性因子呈负相关,内源性Klotho蛋白分泌不足可能共同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对白细胞介素(IL)在溃疡性结肠炎(UC)肠道炎性反应的主要作用有了较为深入地研究,认为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IL-1、IL-8、IL-6、TNF-α等在肠道炎症调控中具重要意义。其中炎性抑制因子如IL-1ra、IL-10、IL-4则与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相抗衡。肠道炎症的启动及其慢性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炎性因子和抑炎性因子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血浆中相关炎性因子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IPE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一时期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IL-6、IL-8的表达水平及TIPE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TIPE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病人血浆中MCP-1、MMP-9、TNF-α、sVCAM-1、IL-1、IL-6、IL-8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TIPE2 mRNA相对表达量为1629±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33±1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103,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TIPE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血浆中MCP-1、MMP-9、TNF-α、sVCAM-1、IL-1、IL-6、IL-8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与TIPE2呈负相关,TIPE2能通过抑制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起到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从而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基础治疗结合黄连解毒汤对冠心病病人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2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一般组。一般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及炎症因子IL-1、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一般组总有效率为81.97%,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44%,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一般组小(P0.05),炎症因子IL-1、IL-6、IL-10、TNF-α的表达水平均较一般组病人低(P0.05)。结论对冠心病病人实施基础治疗结合黄连解毒汤,可有效缩小病人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芪柔脉合剂对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病人11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柔脉合剂。比较两组Hcy水平、血管内皮功能、颈动脉中内膜厚度、Crouse积分、血脂、炎性因子。结果两组治疗后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cy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一氧化氮(NO)较治疗前升高,内皮素-1(ET-1)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O明显高于对照组,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柔脉法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病人Hcy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显著改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研究疏血通注射液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方法将确诊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静脉输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4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与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有延缓细胞因子介导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病人炎性因子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7月我院内科住院的189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各63例,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15 mg、20 mg。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内,检测3组炎性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结果各组治疗6个月后的炎性因子、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B组、A组比较,C组炎性因子、IMT及斑块面积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调节炎性因子,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且20 mg的剂量比10 mg、15 mg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62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参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治疗前后进行心功能评价,并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凋亡因子Fa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均有改善,BNP、Fas、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血浆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参附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Lee心力衰竭积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改善更明显(P<0.05),而且BNP、Fas和TNF-α血浆水平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改善心肾阳虚证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左心收缩功能,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Fas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的变化及通心络的稳定斑块作用。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6例,正常对照组24例,比较各组间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治疗组,治疗4 w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ACS患者TLR4、NF-κB、TNF-α的表达较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通心络治疗组TLR4、NF-κB和TNF-α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可减轻动脉的炎症反应,干预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有望成为新的稳定斑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荆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血管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左侧及右侧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左侧及右侧PWV、ABI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左侧及右侧PWV、ABI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左侧及右侧PWV和ABI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TLR4、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血清脂联素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脂联素及各炎性因子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冠心病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05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乳胶增强速率散射比重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而hs-CRP、IL-8、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hs-CRP、TNF-α呈负相关(P<0.01),而与IL-8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脂联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冠心病的炎症反应,脂联素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因子对血管的损伤,来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脏康复组,两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心脏康复组同时进行6个月的心脏康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脏康复组治疗6个月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 05),ET-1、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 05),NO水平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心脏康复治疗6个月可明显改善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程洁  朱文  谢凤群  冯其茂 《心脏杂志》2024,(2):220-223+229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其发病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有大量研究表明MicroRNAs(miRNAs)的差异表达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综述了miRNA差异表达对冠心病相关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6、10)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miRNA作为冠心病诊治的特异生物学标志物,或者模拟miRNA进行新药开发提供支持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炎症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包括易损粥样斑块形成和最终的破裂.其过程涉及许多炎性细胞,如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合成和分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酶.这些炎性因子导致内皮细胞活化,平滑肌细胞增殖,纤维帽基质的降解而形成易损斑块.这些有关炎性因子通过各种方法 可从外周血检测到,且循环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浓度与将来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现将易损和破裂斑块的生物标记物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冠心疏通胶囊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4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冠心疏通胶囊,3个月为一疗程。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炎症因子、血脂和血流变指标的水平,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正五聚蛋白(PTX-3)、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水平和血流变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并且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IMT、斑块数量、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hs-CRP、PTX-3、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均0.05),其余指标相近。结论冠心疏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其机制与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脂和血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长链非编码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lncRNA TUG1)、微小RNA-140-3p(miR-140-3p)与血清炎性因子、斑块稳定性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SAP组)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UAP组)72例,同期选取6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lncRNA TUG1、miR-140-3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IL)-6、IL-1β、IL-1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斑块稳定性指标正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膜中层厚度(IMT);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冠心病病人血清lncRNA TUG1、miR-140-3p水平与炎性因子、斑块稳定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UAP...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天香丹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疗效及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天香丹防治冠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天香丹治疗,对照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可明显减轻冠心病病人心绞痛临床症状,两组心绞痛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63%与60.42%;改善心电图临床缺血表现,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5.51%与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表达水平,调节血脂紊乱,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天香丹具有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反应是其防治冠心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