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程利 《医学新知杂志》2013,23(3):201-203
克罗恩病(Crohn disase,C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疾病.两病在临床特征、放射影像学、血清学、内镜及活检等方面表现有相似之处,但治疗方法及预后却完全不同.因此,如何尽早鉴别诊断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1].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是我国两病鉴别研究的关键[2,3],从对比性研究中能发现特异度及灵敏度相对较高的鉴别诊断指标[4-6].本文就其鉴别诊断方法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内镜及病理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6-01/2020-09月收治的34例CD及46例ITB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内镜特征及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确诊的41倒克罗恩病和39例肠结核的内镜、病理以及临床病例资料。结果:克罗恩病临床表现以血便、肛门直肠病变、瘘管形成多见,内镜下卵石样、节段性改变仅见于克罗恩病,病理学检查裂隙样溃疡、透壁炎症是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肠结核临床表现以腹胀多见,可合并肠外结核表现,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回盲瓣受累及,干酪性肉芽肿仅见于肠结核病,结合结核菌抗酸染色、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PPD实验,与克罗恩病有明显差别。结论:结合临床表现、电子结肠镜加病变组织活检、结核菌染色、PCR检查,PPD实验。是鉴别诊断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重要手段。必要时手术探查及抗结核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鉴别诊断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特点进行分析,寻找更好的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十年(1998~2008)确诊的肠结核60例,克罗恩病30例的临床特点,内镜及手术中的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异同,抗酸染色镜检和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腹泻,血便在克罗恩病多见(“p〈0.05”),二者在腹痛,发热,腹部包块等在临床表现上无显著性差异。内镜及手术表现:克罗恩病表现为肠粘膜充血水肿.裂隙状溃疡,卵石状改变多见,多发生在回肠(37%)和结肠(53%);肠结核表现为假性息肉,肠腔狭窄,好发回盲部(70%)及末端回肠(20%)。病理表现:克罗恩病表现为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性内芽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见,肠结核表现为干酪性坏死,肉芽肿性炎症。标本抗酸染色阳性(23.3%);TB—POR,检测阳性率(68.33%)。结论克罗恩病和肠结核临床表现相似,内镜和病理检查是较好的鉴别方法;标本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和结核杆菌PCR,检查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石林斌   《中国医学工程》2012,(12):93+95
目的对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诊断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肠结核临床患者病例35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克罗恩病临床患者病例37例,通过内镜检查和临床症状观察对两组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腹泻、便秘和血便的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腹部包块和发热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对于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诊断而言,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十分相似,因此应主要依照内镜和病理检查进行诊断,临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与肠结构的临床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徐毅  吕宾 《浙江医学》2002,24(5):287-288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的鉴别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但是临床上两者有许多相似点 ,鉴别诊断不易。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克罗恩病和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两者的临床特点 ,以图对鉴别诊断有所帮助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克罗恩病14例 ,男性5例 ,女性9例 ,平均年龄 (38.5±10.1)岁 ,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 (28.4±32.3)月 ;肠结核20例 ,男性11例 ,女性9例 ,平均年龄 (31.0±5.9)岁 ,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时间 (9.0±8.3)月。克罗恩病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肠结核 ,确诊时间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的CD和ITB患者,登记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T-spot.TB检测。结果:①临床症状腹泻在CD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ITB(CD:64.3%,ITB:33.3%,χ2=5.269,P<0.05)。②实验室指标T-spot.TB在ITB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D(ITB:92.0%,CD:7.7%,χ2=36.250,P<0.001),其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92.0%(23/25),特异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为92.3%(24/26)。③内镜及病理环行溃疡及回盲部受累在ITB中多见(ITB:17.6%,CD:0,P<0.05和ITB:64.7%,CD:30.8%,P<0.05)。淋巴细胞聚集在CD中多见(CD:84.6%,ITB:35.0%,P<0.005),而肉芽肿形成在ITB中多见(ITB:55.0%,CD:11.5%,P<0.005)。结论:T-spot.TB对两者鉴别有重要的意义,ITB和CD鉴别需要结合多方面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SCT对克罗恩病、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克罗恩病(n=47)和肠结核(n=35)的患者,两组均采用MSCT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临床表现、MSCT影像学征象.结果 肠结核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P<0.05).肠结核病组出现腹痛和肛周病史的情况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0.
曾小明  刘建国 《中外医疗》2013,32(1):107-108
目的研究并探讨内镜及病理学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和肠结核患者5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克罗恩病患者(26例);对照组为肠结核病患者(26例)。对两组的临床内镜表现以及病理切片等进行回顾性审核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克罗恩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方面均比对照组低。克罗恩病的病理学特征非干酪样肉芽肿、透壁炎症;肠结核的病例学特征有肠壁或肠淋巴结干酪样坏死、黏膜下层变窄或闭缩。结论内镜、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18岁,腹痛、腹泻6个月来医院就诊,患者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元规律性;腹泻,大便为黄色稀便.每日3~5次,无脓血及里急后重,无发热.曾自行口服抗生素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8年2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克罗恩病(n=62)与肠结核(n=47)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两种疾病之间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种疾病病变累及部位、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增厚方式、肠壁增强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大、肠系膜改变、"梳状征"、肠腔脓肿或瘘管形成及腹腔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TB最常发生于回盲部(78.72%),明显高于回盲部CD发生率(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多节段跳跃性病灶、肠壁非对称性增厚、肠壁均匀强化、肠壁分层或不均匀强化、肠系膜纤维脂肪增生、"梳状征"、腹腔积液、肠腔脓肿或瘘管形成均较ITB多见(P<0.05);ITB肠壁对称性增生、肠系膜淋巴结均匀强化、淋巴结环形强化、肠系膜血管增生均较CD多见(P<0.05);CD肠壁厚度及肠周淋巴结短径均较ITB高(P<0.05),CD肠壁及腹水强化程度均较ITB低(P<0.05)。结论CD与ITB的CT影像表现各具一定特点,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CD与ITB之间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肠结核(ITB)与克罗恩病(CD)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探讨结核杆菌特异性T细胞检测(QFT-GIT)在ITB与C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2月在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ITB(ITB组,n=30)或CD(CD组,n=20)的患者50例。分别行结核菌素皮试(TST)及QFT-GIT检测,同时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内镜表现、病理学特征。结果①两组在充血水肿、糜烂、节段性改变、肠腔狭窄、息肉增生比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TB组裂隙状溃疡、鹅卵石样变比例[0.0%(0/30)、0.0%(0/30)]低于CD组[30.0%(6/20)、15.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肠全壁炎症、淋巴细胞聚集、非干酪性肉芽肿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TB组裂隙状溃疡[0.0%(0/30)]、隐窝脓肿[0.0%(0/30)]比例低于CD组[25.0%(5/20)、15.0%(3/20)],ITB组干酪性肉芽肿比例[23.3%(7/30)]高于CD组[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QFT-GIT敏感性优于TST(83.3%比46.7%),特异性优于TST(95.0%比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B与CD的内镜及病理表现相似,差异较少且不常见,易出现误诊。QFT-GIT敏感性好特异性高,有助于提高肠结核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鉴别ITB与CD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克罗恩病(CD)及肠结核(ITB)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旨在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CD患者及23例IT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患者发病年龄小于ITB组(P<0.05),发病至确诊的时间明显长于ITB组(P<0.05).CD和ITB的临床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CD患者便血发生率明显高于ITB患者(P<0.05),而发热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ITB患者(P泸<0.05).CD及ITB患者病变部位相似,常累及回盲部及小肠,但是ITB患者回盲部受累的比例更高(P<0.05),CD可以累及全消化道任何部位.肠镜下见到裂隙状、纵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呈节段性分布有助于CD的诊断.肠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显示CD中全层炎、淋巴组织增生均比ITB多(P<0.05),而抗酸杆菌阳性及干酪样坏死仅见于ITB(P<0.01).结论 CD与ITB的鉴别需要结合临床、内镜、及影像学等综合判断,肠镜活检及手术标本的病理对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的临床差异,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检查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2~2016年存档病例,CD患者15例与ITB患者35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不易鉴别,但CD易并发穿孔、瘘管及窦道,而ITB易并发腹水、肺结核。两种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差异。在手术或大肠镜下所见,CD更易有瘘管、穿孔和节段性改变。而病理学上,ITB患者的肉芽肿形成、融合要多于CD患者,CD患者的淋巴细胞聚集现象要多于ITB患者。结论 CD与ITB在临床上有很多相似点,往往较难鉴别诊断,必须要综合临床多种资料才可能区分。  相似文献   

16.
朱金波 《河北医学》2014,20(2):246-248
目的:通过整理肠结核及克罗恩病患者的X线和内镜检查结果,明确X线及内镜检查在鉴别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我院的肠结核和克罗恩病患者共121例,比较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息肉样改变、鹅卵石样改变、肠腔狭窄等典型的临床检查症状在两种疾病中发病情况,并比较两者发病部位的差异。结果:X线和内镜下的检查结果显示:肠结核组病人与克罗恩组患者在裂隙形溃疡、环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末端回肠病变及回盲部病变的发病情况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从发病例数及发病率来看,肠结核组以环形溃疡、回盲部病变为主,P〈0.05;而克罗恩组病人的裂隙形溃疡、鹅卵石样改变为主,发病部位以末端回肠病变为主,P〈0.05。结论:X线和内镜检查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的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culosis,ITb)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CD和ITb在肠道菌群方面的鉴别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6月至2009年11月CD患者15例、ITb患者23例,运用可培养细菌菌群分析的方法对每例患者住院后首次粪便进行分析,同期健康志愿者21人的粪便作对照。结果:CD和ITb患者肠道中均以双歧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CD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拟杆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ITb组乳酸杆菌、双岐杆菌、大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或P<0.05),拟杆菌较正常组明显增多(P<0.01);ITb组拟杆菌较CD组增多明显(P<0.05),CD组大肠杆菌较ITb组增多明显(P<0.05);各组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CD和ITb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可能对二者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大肠结核与克罗恩病临床及内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大肠结核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临床及内镜表现多样化,与克罗恩病有许多相似之处,发病起始阶段鉴别较难[1]。现就我科收治的21例大肠结核和6例克罗恩病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大肠结核21例,男14例,女7例,其中腹部不适或疼痛19例,腹胀10例,腹泻12例,低热4例,贫血5例,体重下降8例,血沉增快12例(30~108mm/h)抗结核抗体弱阳性8例,阳性3例,PPD阳性7例,有消化道外结核7例(肺结核4例,结核性腹膜炎3例),曾拟诊为克罗恩病4例。克罗恩病6例,男5例,女1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右下腹及脐周)腹泻4例,腹部包块1例,不全肠梗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5例克罗恩病和37例肠结核患者进行T-spot.TB、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阳性率,并比较T-spot.TB和血CA125对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肠结核组T-spot.TB、血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1.9%(34/37)和78.4%(29/38),均显著高于克罗恩病组的8.6%(3/37)和21.6%(9/38)(P<0.05),T-spot.TB鉴别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91.4%、91.7%、91.9%和91.4%,均高于血CA125检测。结论 T-spot.TB方便快捷,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克罗恩病和肠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结核分枝杆菌聚合酶链反应(TB-PCR)技术检测肠结核(ITB)与克罗恩病(CD)患者肠黏膜组织中的结核分枝杆菌DNA(MTB-DNA),探讨TB-PCR检测在ITB与CD鉴别诊断中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肠结核患者49例(ITB组)和克罗恩病患者121例(CD组),采用TB-PCR技术检测2组患者肠黏膜组织的结核分枝杆菌DNA(MTB-DNA)高度重复的IS611O序列,比较2组TB-PCR的阳性率,同时分析具有各种特异性临床特征的ITB患者TB-PCR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ITB组TB-PCR阳性率为28.6%,CD组为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肺结核、肉芽肿性炎、环形溃疡、腹盆腔肠系膜钙化的ITB患者TB-PCR阳性率较高。TB-PCR检测在2组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为28.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12.2%)和病理表现干酪样坏死(0.0%),且其特异性为94.2%,阳性预测值为66.7%,阴性预测值为76.5%。结论 TB-PCR是ITB有效的检测手段,可用于临床工作中ITB与CD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