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曹鹏  霍介格 《光明中医》2013,28(1):12-13,15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常见的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多见于奥沙利铂、紫杉醇等,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或合并有感觉异常等,伴或不伴痛性痉挛,遇冷刺激常会诱发和加剧[1],部分患者因不能耐受疼痛、  相似文献   

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也呈升高趋势,并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已刻不容缓。《金匮要略》是治疗内科疾病的中医经典,通过学习《血痹虚劳病》,发现无论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还是治疗方法,血痹虚劳与临床实际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着诸多联系和相似之处。将血痹虚劳篇中诸方分别应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60%~90%,治疗上尚缺乏有效手段和药物.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血痹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血痹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治疗组48例用血痹煎治疗,对照组47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8%,对照组87.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痹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血瘀论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证、脉痹的范畴。在借鉴前人对该病认识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研究进展 ,认为血瘀是本病发病的基点和主要病机所在 ,以祛瘀生新、活血化瘀治疗 ,用糖末宁治疗均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痹丹合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对40例住院患者常规控制血糖及合并症,血痹丹合剂(黄芪400g,桂枝150g,干姜120g,当归150g,川芎100g,赤芍200g,生地黄250g,丹参、地龙各200g,红花150g,延胡索200g,鸡血藤400g,山药200g,肉桂50g。加药量3倍量水浸泡2h,煎煮2次。首次2h,过滤,滤液备用。再加入药量2倍量水煎煮1h,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度不低于1.03(50℃),加入苯甲酸钠3g,搅拌使溶解,煮沸,静置12h,取上清液调制成1000mL,分装)早餐前晚餐后各//~.30mL。治疗期间嘱患者不再服用其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反映,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I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2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0%。[结论]血痹丹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消痹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益气养阴、化痰消瘀的消痹宁对治疗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方法 通过30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症状及各项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临床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糖、血脂、微循环均有较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833%。讨论 消痹宁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的改善,可能与其对血糖、微循环、血脂等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友军 《中医研究》2014,(11):27-29
目的:观察参芪血痹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硫辛酸注射液,每次0.3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甲钴胺注射液,每次0.5 mg,每日1次,静脉推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芪血痹方[西洋参、黄芪、茯苓、当归、熟地黄、山茱萸、柴胡、水蛭粉(冲服)、川芎、鸡血藤、苏木、桂枝、白芍、金银花、川牛膝],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2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血痹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微血管的内皮功能,调节周围血管舒缩功能,进而改善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修复神经功能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情复杂,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用自拟的消渴血痹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课题,刺络放血法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功能,可做为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刺血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出恶血、通经脉、调血气,改变经络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从而达到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血管和血液的互动过程及引起的整体变化是刺络放血取得疗效的核心机制。本文对刺血疗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能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3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用维生素B1及弥可保治疗,治疗组用通痹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对照组为67.4%;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麻、凉、痛、痿四大特征。中医认为其发生、发展与肝有着密切关系,从肝论治DPN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其病机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以期为DPN的治疗寻找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糖痹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李向华  孙风华  杨春 《河北中医》2001,23(8):567-568
目的 观察糖痹康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6例,予糖痹康胶囊,每次8粒,每日3次,早、中、晚饭后服;对照组58例予维生素B120mg,维生素B1250mg,卡马西平100mg,均每日3次。2组均用药8周,观察2组疗效和检测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62.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糖痹康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浅谈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从血论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围神经病变(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该病中发生率高达90%,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但它所带来的症状却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以手足麻木、疼痛、感觉障碍、甚则运动障碍为主要特点,纵观诸多医家对本病的诊治并结合我们的临证经验,认为:PN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属于中医“血痹”的范畴。临床多从血论治。现就其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用药的依据、辨证要点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林兰教授作为"全国中医内分泌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地,并创立成体系的辨证理论及治疗方法。总结林兰教授的经验,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水平。林兰教授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中医"血痹"范畴,以疼痛、感觉异常为主要表现,造成严重社会、经济负担。本病起病隐匿、病机复杂、迁延难愈,目前暂无能够完全缓解、治愈的药物,中国传统医学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林兰教授综合中医内外治疗法应用于临床,早期干预、标本兼顾,收效较好,并得到临床对照实验、现代药理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47-1448
目的:观察消痹通脉冲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弥可保加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予弥可保片加消痹通脉冲剂,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西医疾病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消痹通脉冲剂协同弥可保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主要致残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药物。笔者应用自拟消痹通络汤治疗本病4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痿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8年1月~1999年1月,笔者自拟痿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并且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四肢发凉、麻木、末端束缚感或蚁行感,疼痛呈刺痛或钝痛,夜间尤甚,行走似踩棉絮,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和体征。临床出现气短畏寒,肢麻无力或疼痛,舌淡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细或沉涩,中医辨证为元气亏虚、痰瘀阻络型。 2一般资料选择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