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对原位劈离式肝移植(ISSLT)术前供肝评估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脑死亡器官捐献供者接受供肝在体劈离术前的超声检查资料。5例供者术前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酌情行超声造影。 结果常规二维超声显示肝实质回声细小2例,略粗略强2例,增粗增强1例。5例供者肝内动脉、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显示良好。5例供者右肝前叶剪切波成像弹性值为2.67~4.35 kPa。2例供者行超声造影,1例未见异常,1例肝动脉解剖变异。术中所见肝脏血管情况与超声评估相符。病理结果示5例供肝肝小叶结构大致正常,均未见脂肪变性。 结论超声可以作为ISSLT术前供肝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方法,了解供肝大小、质地、脂肪变性、血管变异等情况,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从硬度、微循环灌注检测两方面进一步评估供肝质量,作为常规超声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2.
自 196 3年美国 Starzl成功施行第 1例原位肝移植以来 ,肝移植在国外发展迅速 ,至今累计已达 6万例以上 [1 ]。肝移植在我国应用稍晚 ,现累计约 2 0 0余例。肝移植的迅猛发展 ,首先应得益于移植技术的发展完善 ,如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及异种肝移植等 ;还得益于肝移植指征的进一步明确 ,肝脏保存液 (U W液 )的应用及抗免疫排斥治疗的巨大发展。放射学技术在肝移植术后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并发症的发展和完善 ,对肝移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合理应用及技术进展来越引起临床和影像学者的关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丁红  韩红  王文平 《器官移植》2015,(1):22-25,50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检测肝组织弹性硬度的全新技术,可准确提供移植肝组织的弹性硬度信息。本文就超声弹性成像新技术评估移植肝状态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介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分类、正常移植肝状态的弹性硬度演变、弹性成像评估移植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弹性成像诊断移植肝排斥反应的临床价值和移植肝弹性测值异常的其他病因。超声弹性成像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可多次重复等优点,已被临床接受并应用于移植肝的随访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发生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33例患者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图像进行分析。以手术探查或腔镜手术为"金标准"。结果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7.3%(9/33)、96.9%(3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65,P<0.05),出血点位置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7.3%(9/33)、87.8%(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93,P<0.05)。结论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不仅能准确地诊断肝移植术后活动性出血,还能明确出血点位置,对出血点位置明确的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微创止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取得显著进展,其中肝脏超声弹性成像在临床应用广泛。脾脏位置表浅,超声弹性成像能获得较准确的脾脏弹性值,因此近年许多学者聚焦于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的应用研究。国外学者对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人的脾脏硬度变化及正常脾脏硬度进行了研究。文章旨在阐述近年来脾脏超声弹性成像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RT-3D-CEUS)用于评估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4月至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的18例受者进行29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二维灰阶超声造影(2D-CEUS)和RT-3D-CEUS检查。RT-3D-CEUS的成功率并评价其图像质量及诊断肝动脉并发症情况。结果 29例次检查中,RT-3D-CEUS检查成功率93%(27/29)。RT-3D-CEUS的图像质量评分,3分14例次,2分13例次,1分2例次。采用RT 3D-CEUS诊断肝动脉狭窄6例,其中4例为RT-3D-CEUS发现,后经CTA证实;2例在检查前已经由CTA或DSA诊断肝动脉吻合口狭窄。结论 RT-3D-CEUS检查能获得直观、清晰的肝动脉图像,用于评估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造影剂到达时间成像(P-MFI)技术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管炎(ITBL)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随访期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ITBL的25例肝移植受者(ITBL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肝移植术后随访中移植肝功能正常受者作为对照组(33例)。由2名分别具有8、2年腹部超声诊断经验的医师(医师1和医师2)采用双盲法,分别对所有病例进行超声造影及P-MFI诊断信心评分。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ITBL组与对照组年龄以及医师1和医师2对两组受者超声造影和P-MFI诊断信心评分。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受者性别、胆管吻合方式、原发病以及医师1和医师2对两组受者P-MFI诊断信心评分差异。采用Kappa检验评价医师1和医师2的诊断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受者年龄、性别、胆管吻合方式和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ITBL组和对照组受者平均P-MFI编辑时间分别为(8.2±1.8)s和(6.8±1.9)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对照组动脉首先显影,为红色;随后胆管壁与门静脉管壁显影(几乎为同一时段),胆管壁显影清晰,20例为黄绿色或绿色,9例为绿色和蓝色混合,4例为蓝色与紫色相间;最后为门静脉与肝实质显影,颜色多为蓝色和紫色。ITBL组动脉首先显影,为红色;随后门静脉和肝实质显影,门静脉壁为黄色或绿色,门静脉及肝实质为蓝色或蓝色与紫色相间;最后胆管壁显影,胆管壁显影较晚且不清晰,其中8例颜色充填较好,为绿色,4例为零星点状绿色,10例为稀疏深蓝或紫色,3例无颜色填充。医师1超声造影和P-MFI平均诊断信心评分分别为(4.4±0.5)分和(4.8±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5)。ITBL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2、5例P-MFI诊断信心评分高于超声造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8,P<0.05)。医师2超声造影和P-MFI平均诊断信心评分分别为(4.2±0.6)分和(4.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ITBL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0、6例P-MFI诊断信心评分高于超声造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98,P<0.05)。两位阅片者对于ITBL组和对照组受者评判一致性分别为较好和一般(Kappa值=0.706和0.455)。 结论P-MFI技术可更直观、清晰显示胆管壁、肝脏血管及肝实质血流灌注情况,能为肝移植术后并发ITBL的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增强检查者的诊断信心。  相似文献   

8.
无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极其依赖辅助检技术,且相较于CT、MRI,超声对无精子症的诊断更具有实用价值。目前关于超声技术主要集中在超声造影、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以及超声靶向穿刺,本文旨在总结与展望超声新技术在无精子症中的应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中应用广泛且技术成熟,有望在无精子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超声靶向穿刺技术能极大降低睾丸生精功能的损伤,但应用仍不广泛。新技术间的联合应用能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无精子症诊断的准确率。因此,进一步研究超声新技术对无精子症的诊断必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在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浅表淋巴结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对于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57例浅表淋巴结,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66.7%,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8.4%,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77.2%。结论 弹性成像有助于提高常规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超声造影对于提高常规超声对浅表淋巴结的诊断效能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剂研究进展及其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超声造影剂及新型成像新技术,能明显改变以往超声诊断技术缺乏动态造影及信息增强不足的缺点,清楚显示微细血管和组织血流灌注,增加图像的对比分辨力。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对肝脏血管开放情况的评价,对肿瘤定位及判断肿瘤侵犯范围。肝移植术后,运用超声造影剂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实时评价肝实质灌注状况,还可判断移植后肝癌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SASS)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肝移植术后10例并发SASS患者(研究组)及术后肝功能恢复正常的8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 总结SASS的超声表现。将研究组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结果与超声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二维超声见肝脏回声正常或肝内见多发细小坏死灶,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见肝动脉内血流信号稀少或呈星点状, 超声造影见移植肝肝动脉内造影剂增强信号微弱。肝动脉内径偏细, 脾动脉内径明显增粗。超声造影与DSA的诊断结果一致。结论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应常规作为肝移植术后的可疑移植肝血管系统异常的无创检查手段,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郑荣琴  金洁玚 《器官移植》2017,8(4):260-266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以其无创、简便、快捷、易于掌握、可定量评估肝脏硬度等优势, 成为评估肝脏弥漫性疾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指导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预后以及随访监测的重要方法。本文就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的技术原理及其在肝脏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复发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器官移植科2007年10月至2022年1月,术前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并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病例资料,分析复发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诊断肝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并采用线性加权Kappa检验对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移植肝脏肿瘤复发124例,其中单发病灶59例,多发病灶65例。超声造影模式:动脉期高增强96例,等增强型16例,低增强12例,快进快出106例,快进慢出5例,等进快出11例,等进慢出2例。超声造影诊断移植肝肝癌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7.6%、97.4%、98.4%、96.2%、97.5%。对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948(P <0.001)。结论 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超声造影根据其特征性增强模式,对肝癌肝移植后移植肝复发病灶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临床总结,评价超声造影(CEUS)辅助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的优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造影辅助定位经皮穿刺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12例,直径1.2—5.5cm,发现病灶时间为肝移植术后3—12个月,每个病灶通过超声造影诊断定位进行RFA1—2次,术后通过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评价疗效。结果11例病灶术后两周复查全部消融,1例最大病灶有部分残余行再次RFA,1个月后复查无局部复发。结论超声造影辅助下经皮RFA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定位准确,效果好,操作简便易行,微创无并发症,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肝转移癌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超声造影(CEUS)技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 提高了肝移植围手术期相关病变的超声诊断水平及诊断信息量, 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CEUS评估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胆道、肝实质等方面, 对CEU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吕素琴  王平  郑荣琴  任杰  廖梅  许尔蛟 《器官移植》2012,3(5):258-261,27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早期及晚期肝动脉血栓(HA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或临床疑诊HAT的肝移植术后患者64例,入院后经临床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或)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予超声随访并且具备完整的超声造影资料。64例疑诊HAT患者分为早期组(<30d,18例)和晚期组(≥30d,46例)两组。以临床表现、DSA和(或)CTA、超声随访等作为确诊HAT的参考标准,早期HAT组和晚期HAT组患者的HAT诊断时间、超声造影与参考标准所用检查的时间差用全距(中位数)表示,分别计算超声造影诊断早期HAT和晚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总符合率)。结果早期组HAT的诊断时间为术后5~23d(中位数13d);晚期组HAT的诊断时间为术后30~1800d(中位数156d)。超声造影与参考标准所用检查的时间差为0~129d(中位数6.5d),10例超过30d。早期HAT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静脉期早期肝内动脉均未见显示。超声造影诊断早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8/8)、100%(10/10)、100%(18/18)。晚期HAT的超声造影表现为肝外肝动脉显示不正常,肝门部细小迂曲的侧枝动脉形成,肝内动脉均可见显示。超声造影诊断晚期HA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9)、97%(36/37)、98%(45/46)。晚期组1例肝动脉狭窄误诊为HAT,此例肝门部有丰富的侧枝动脉。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清晰显示肝动脉,对早期HAT诊断明确,对晚期HAT的诊断价值稍逊于早期HAT,侧枝动脉丰富是影响诊断晚期HAT准确性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41例肝移植患者术前术后肝形态和血流改变。结果术前发现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00%(2/2),肝门部淋巴结肿大85.7%(6/7),肝内门静脉癌栓形成80%(4/5),门体系统间交通支1例。术后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诊断率66.7%(2/3),肝动脉狭窄(HA S)诊断率100%(1/1),下腔静脉血栓100%(2/2),胸腔积液41例,腹腔积液39例,心包腔积液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便捷、实时等优点,尤其在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检查方面具有优越性,已成为肝移植术后常规且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本文从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超声监测时间、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造影和其他超声新技术等方面探讨不同超声诊断技术用于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超声造影(CEUS)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规行CDU检查,对CDU疑肝血管血流异常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对其中2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病例的CDU及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29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肝动脉血栓闭塞3例(肝动脉血栓闭塞合并肝梗死2例),门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另1例为肝门部血肿并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狭窄。CDU显示25例狭窄均有血流参数异常,但不能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3例血栓闭塞者,动脉血流均未显示,但不能肯定诊断;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闭塞,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与DSA或CTA/MR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3,3)、90.9%(20/22)、100%(2/2)及100%(1/1)。结论CDU与超声造影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