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并根据情况分别行鼻胆管引流(ENBD)和/或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EST)等治疗。结果ERCP确诊16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47%,其中胆道结石6例,胆道狭窄3例,吻合口漏2例,胆道结石伴左肝管狭窄1例,吻合口胆漏伴胆道结石3例,1例示供受体胆管比例不一致,供体胆管相对狭窄,所有患者都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内镜下ERCP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42例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后远期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发病.患者通过影像学手段如超声、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等确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包括胆道狭窄2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8例和非吻合口狭窄13例;胆道结石19例,其中泥沙型7例和非泥沙型12例;另2例为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中,6例经ERCP治疗3~5次后痊愈;另2例经ERCP治疗效果不佳改行胆肠吻合重建术后治愈.13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ERCP治疗2例,再次肝移植11例,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死亡.胆道泥沙型结石7例,经ERCP和PTCD治疗均无效,行再次肝移植效果良好.12例非泥沙型结石患者中,4例行ERCP取石成功,另8例行手术取石,效果良好.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行ERCP放置支架,效果良好.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一经确诊就应根据不同的胆道病变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积极的内镜和介入治疗,若无效时及时进行再次肝移植等手术治疗,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前,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而且胆道重建技术及血管吻合技术已日趋标准化。但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仍然高达10%~20%,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直接关系到肝移植的成功率和病人的术后生存质量,若处理不当,近期病死率可达到2%~7%。因此,尽可能的早期明确诊断和采取合理的治疗至关重要。随着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的不断改进,ERCP技术不仅用作胆胰疾病的诊断,而且由ERCP技术衍生的其他内镜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内镜在肝移植术后的主要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概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ERCP)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DCD)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接受DCD肝移植手术治疗的34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结果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标准方法,34例DCD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8例,发生率为23.53%,其中2例为吻合口狭窄,胆道狭窄组的肝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长于非胆道狭窄组[(72.5±86.0)d vs(14.4±30.1)d,U=40.0,P=0.01]。1例自行再通,7例接受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57.14%),胆管炎1例(14.29%)和胆管炎合并肝脓肿1例(14.3%)。结论胆道狭窄是DCD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MRCP是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重要非有创性检查手段,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式,仍需进一步观察ERCP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器官保存、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管理及免疫抑制方案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成功率和受者生存率明显提高,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但胆道并发症依然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的胆道吻合口狭窄不仅会增加治疗成本,还会导致移植物丢失,甚至影响受者生存率。因此,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肝移植术后受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本文就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研究和诊疗提供新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肝移植手术效果和受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对1993年4月至2002年12月实施的210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确诊29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8%,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病死率为1.4%。内镜治疗占53.3%(24/45)。结论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道并发症既能准确诊断,又能提供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ERCP治疗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理想,对缺血性胆管病变的诊断作用大于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胆道梗阻是肝移植术后较为棘手的胆道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及病死率高,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对于患者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磁共振胆管造影成像(MRCP)作为一个可靠的无创性检测胆道并发症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目前非手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的首选方式,内镜治疗和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治疗无效或梗阻症状较重者直接行手术治疗或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8.
<正>良性胆管狭窄(benign biliary stricture,BBS)多见于胆囊切除术后、肝移植术后、胆道手术后、慢性胰腺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胆管损伤的修复和愈合是以广泛的瘢痕形成和纤维化为特征~[1],处理不当时可导致胆管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出现反复发作的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如长期未经有效治疗,将产生肝损害、肝纤维化,甚至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预后不良。良性胆管狭窄治疗首先选择创伤小、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器官移植》2015,(1):7
<正>近年来,超声检查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的评价和诊断。《器官移植》杂志编委、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超声科郑荣琴教授和任杰教授围绕"器官移植超声新技术临床应用与评价"这一重点选题,组织了一系列优质稿件,旨在介绍超声新技术在器官移植领域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本期"指南与共识"栏目刊登了国内数十位超声界和移植界专家就中国大陆地区肝移植后缺血性胆道病变诊断及治疗达成的专家共识,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病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主要症状为胆道梗阻和胆管炎表现.其平均诊断时间为术后(195.5±146.5)d.胆道狭窄早期,肝功能损害主要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而白蛋白降低;胆道狭窄晚期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发现,胆道狭窄部位为单纯吻合口狭窄6例;肝门部和/或合并吻合口狭窄11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1例;吻合口合并肝内胆管弥漫性/节段性狭窄32例.其它并发症还包括胆管内有异物、狭窄近端扩张、胆管扭曲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经ERCP介入治疗,取出胆管内异物、坏死组织、结石以及狭窄段球囊扩张等处理后,33例患者治愈,18例好转,9例治疗无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临床表现既有特征性,又有多样性,且合并症较多;采用ERCP介入治疗胆道狭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ERCP与PTC辅助介入方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1年3月至2006年11月进行的肝移植45例中.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16例.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辅助介入治疗。结果 经ERCP及PTC行胆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植入术及内、外引流术分别治疗肝移植后单纯胆瘘1例、单纯胆道狭窄11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动脉狭窄2例及胆管狭窄并胆泥形成2例。所有病例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结论 ERCP及PTC辅助介入方法对于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具有创伤少,安全有效,可重复性等优点,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超声造影(CEUS)技术所取得的显著进步,提高了肝移植围手术期相关病变的超声诊断水平及诊断信息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CEUS评估门静脉、肝动脉、下腔静脉、胆道、肝实质等方面,对CEUS在肝移植围手术期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早期检出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缺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肝移植术后4周内CEUS提示胆道缺血且术后1年内确诊为非吻合口胆管狭窄(NAS)受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治疗组4例,行常规治疗,治疗方式包括护肝、利胆、介入治疗等;MSC治疗组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C...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治疗。结果 19例31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6.88%(31/32)。全组病人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本组无胆漏及胆道出血患者,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40%(8/20);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5%(3/20)。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0%(12/20),好转率为35%(7/20)。治疗方式选择:乳头扩张12.50%(4/32),乳头括约肌切开37.50%(12/32),胆管扩张43.75%(14/32),鼻胆管引流68.75%(22/32),胆管支架引流28.12%(9/32),取石12.50%(4/32),胆管冲洗31.25%(10/32)。结论内镜治疗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通过MRCP和ERCP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经内镜微创治疗1例1年后死亡,2例随访2年仍健康存活。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没有与肝动脉相关胆道并发症发生。热缺血时间>5 min,冷缺血时间>12 h,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呈明显升高倾向。结论保存性损伤和缺血性损伤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修肝时肝外胆管的血供和警惕变异血管的存在,不放置T管和肝动脉、门静脉同步开放可显著降低胆道并发症。MRCP、ERCP和肝活检是早期诊断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手段,内镜微创和再次肝移植则是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ERCP治疗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狭窄5例(吻合口狭窄4例,肝内型胆道狭窄1例),胆瘘1例,胆石和胆泥形成2例.8例患者共行ERCP治疗21次,对胆道狭窄患者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胆瘘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结石患者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术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ERCP手术成功率为100% (21/21);4例吻合口狭窄、1例胆瘘和2例结石患者均治愈,1例肝内型胆道狭窄治疗未成功,建议再次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4.3%(3/21),胰腺炎发生率为19.0% (4/21),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ERCP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22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梗阻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配合,提出掌握关键部位的配合方法和技巧,如导丝通过狭窄段、狭窄段的扩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内支架置入术的配合,可顺利完成内镜操作过程,提高内镜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初步探讨SpyGlass直视系统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例因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接受SpyGlass直视系统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针对胆道狭窄的检查、治疗手段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ERCP)检查结果均提示胆道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道扩张,其中2例伴肝内胆道结石,3例在ERCP下反复多次放置胆道支架效果欠佳。SpyGlass直视系统检查结果提示胆道吻合口狭窄者4例,肝内胆道扩张者3例,肝内胆道结石者3例,胆汁呈脓性者2例,胆道有絮状物者3例;胆道壁充血水肿者1例,肝内胆道壁局部上皮坏死、僵硬改变者2例;1例患者由于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导丝无法通过。4例患者分别接受胆道狭窄段切除+胆道结石取出+胆道端端吻合术、胆道狭窄段切除+胆肠吻合术、ERCP取石+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取石术进行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至投稿日,患者均存活。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比较,SpyGlass直视系统可更加直观地显示胆道壁的形态学特征及胆道腔内的结构变化,是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并能针对不同胆道病变采取个体化治疗方式,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3月至2013年10月30例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操作成功率93.33% (28/30),未成功2例,1例未能成功插管,1例单纯行鼻胆管引流.术后5d复查血生化指标,谷氨酸转氨酶及总胆红素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 0.05).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13.33% (4/30),其中高淀粉酶血症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1例,症状经治疗后消失,无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植入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9月收集的1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患者应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年龄38~74岁,平均(54.5±12.3)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以及患者预后等情况。结果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有效率90%(9/10),其中8例成功拔管,1例继续带管随访中,1例因术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行2次肝移植手术。8例成功拔管患者带管时间为60~250 d(106.6±62.4)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腹腔出血、胆道出血、胆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