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过敏性紫癜属中医之"肌衄",历代医家治疗多从湿、热、瘀、虚等论治,导师根据小儿"肺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从肺脾胃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显著。从肺论治以疏风清热、滋养肺阴兼清肺中伏火为基本治疗原则,佐加凉血解毒活血之品,用于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急性期;从脾胃论治以升清降浊、运脾理气为基本治法,注重辛开苦降调理中焦气机,尤宜于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2.
刘华  李宜瑞 《新中医》2016,48(2):188-189
正李宜瑞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不仅擅长治疗小儿常见病,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综合征、抽动症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也颇有心得。李老师推崇脾胃学说,认同脾胃大家李东垣"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汲取钱乙、万全等从脾论治疾病的经验,强调"脾为后天之本",依据小儿"脾常不足""脾主困"的生理病理特点,临证强调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导师认为婴儿功能性排便困难的病位主要在大肠,常与肺、肝、脾、胃、肾诸脏相关。因婴儿脾常不足,且易为后天饮食所伤,所以认为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提出"婴儿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胃肠不通,则排便困难"为本病的基本病机,治疗上强调"补中益气",以升寓降,升降相因为基本立法原则,自拟助婴通便汤,辨证加减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腰痛又称"腰脊痛",因腰为肾之府,故而历代医家从肾论治腰痛者甚多。但是临床有些腰痛单从肾的角度治疗效果欠佳,导师孙玉信教授从"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角度治疗腰痛,临床常获佳效。  相似文献   

5.
小儿"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因此脾胃病的发生率较高,对脾胃病的治疗应本于脾而不限于脾.张景岳认为"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有五脏之气",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总结且探讨了导师朱方石教授基于"治中焦如衡"之思想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学术经验。导师认为,CAG病因多端,病理变化复杂,但总以"中焦失衡"之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为病;辨治CAG,健脾益气为其基本大法,以期平衡脾胃之气;疏肝和胃常为治标之法,以平肝胃之气失衡;病久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濡润胃腑黏膜,通达胃络气血,以促中焦胃津衡常、运行平衡。导师这一"治中焦如衡"的辨治观点和经验方法,为临床治疗CAG提供了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脾虚证 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小儿脾虚病证之因 主由小儿时期脾胃虚弱 运化机能不足 故古人有小儿"脾常不足"之论断[1].  相似文献   

8.
月经后期主要见于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月经改变,严重者闭经。临床常伴无排卵、不孕、高雄激素血症、肥胖及卵巢增大和多囊性变等。常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内阻,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型。导师周珊玲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与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本虚标实或伴虚实夹杂,故自拟背部"双合穴",配合肝脾肾三经之要穴,运用针灸及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甡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为其主要体质特点.因小儿脏气清灵,不耐大寒大热之品,故临床小儿用药应以轻、灵为要.风药禀少阳升发之气,其性轻清灵动,与小儿同气相感,正合其特禀体质.黄甡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将风药广泛运用于小儿肺、脾、肝系统常见疾病的治疗,概括其具体作用为宣肺护卫...  相似文献   

10.
<正>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1调和肝脾法肝脾两脏关系密切。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  相似文献   

11.
张绍莲 《陕西中医》1994,15(5):218-218
<正> 瘰疠,又称“痰核”,是小儿常见病之一。笔者随导师张介安临证,窥见导师诊治瘰疠别有法术。他从“痰浊为患”的病理出发,论治从脾胃着手,疗效颇著,兹撷要整理如下。 1 脾胃论治的理论基础 1.1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乃本病之因,痰浊的形成与脾的关系在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若脾失健运,水湿不行,湿聚成痰,故曰:“脾为生痰之源。”小儿由于脾常不足,决定其健运功能相对虚弱,使痰浊内生可能性增大。加之乳食不知自节,易为饮食所伤。乳食停滞,积而蕴酿成痰,痰阻气机。痰气博结,同时痰湿内蕴日久,又可郁而化热,痰热互结。遂成本病。诚如》医补  相似文献   

12.
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导师认为,过敏性紫癜与毛细血管发育不良引起的变态反应有极大的关系。从顾护正气、益气活血的角度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导师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病因病机导师认为,中医学无过敏性紫癜之病名,当归属于"血证"的范畴。本病的发生与长期饮食不节,伤及脾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脾脏具有"脾主运化"和"脾为之卫"的功能,与现代医学胃肠黏膜的消化吸收和免疫屏障作用相应。在临床诊疗过敏性疾病时,注重结合脾胃生理特点来恢复卫外防御功能,从脾主运化、脾主统血、脾在体合肉、脾胃虚则九窍不通具体论治,且过敏性疾病常由饮食诱发,故治疗需重视调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
<正>明代医家万全受到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启示,在钱乙"脏腑虚实辨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儿"脾常不足""肺常不足"的观点。小儿"肺常不足",肺脏娇弱,腠理不密,加之寒温不能自调,六淫之邪首先犯肺。肺失宣降,气机生化不足,必影响脾气的运化功能。小儿"脾常不足",且易为乳食、生冷所伤,影响水湿运化,聚而生痰成饮,上壅于肺,肺气宣降失司。脾土与肺金关系密切,往往相互涉及,造成两脏同病。肺脾同病,是小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含义入手,论述其生理说及对小儿养护的指导意义,阐述肝脾养护及调和肝脾的原则和具体方法;又从"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病理含义入手,论述其病理说及对小儿疗疾的指导意义,举例说明肝病、脾病、肝脾相兼为病的发病、治疗、用药等。最后得出结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说,是儿科学的重要理论,有非同寻常的临床价值。其临床意义可用两句话概括:顺其生理特点以养护,逆其病理特点以疗疾。  相似文献   

16.
<正>谢胜是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广西名中医,博士生导师。谢教授行医30余载,力倡东垣之学,博采众长,经验丰富。临证上处处顾护中州,基于《脾胃论》"四时生四脏"的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了四象脾土模型(四象启、承两态之土),并提出"四象脾土六气调神论",即依据每年气、运变化下的四时脾主令之特性,结合经络红外热像图即时给予相应干预措施,调整脾土枢机的失衡之象,以调人体肝肺、心肾、肺肾等枢机和脏腑气血、阴阳、体用之神机~[1]。这一创新性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是内科常见心身疾病,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临床实践发现:偏头痛常伴发脾胃症状,伴发焦虑、失眠、健忘等。辨证偏头痛病机之关键为脾虚、脾失健运、肝脾失调,"木郁克土"或"土壅木郁"是该病主要病机。治疗应从肝、脾、胃同调论治,以气血调和为主,健脾运脾为先,肝、脾、胃同调为治疗之根本;具体用药遵循"脾宜健,胃宜和,肝宜疏"的原则;同时配合心理疏导、精神安慰等心身并治之法。  相似文献   

18.
冯晓纯教授治疗小儿湿疹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临证尤重脾;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感邪易从热化,认为小儿湿疹的发生责之"脾胃受损,湿热为患"。临证亦重湿热,以健脾解毒、清利湿热为治疗大法。内服紫苓疹消汤,外用黄连膏涂于皮疹处,配合小儿捏脊以调理脾胃,从病因病机、脾胃论治、内外合治等方面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郭淑云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新药还青宝胶囊的研制""新参蛤胶囊的研制""统仁保健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27部,获厅、省级科技成果进步一、二、三等奖14项。郭教授认为:肝脾之间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宗肝气横逆则乘脾土,肝气不足,则木不疏土,故肝病日久,必然累及脾胃。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木赖土以培之"的学术观点,提出"病发于肝,治重在脾"的学术思想,并将之用于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脾常不足"说,首见于明·万密斋《育婴家秘》一书.此说是万氏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并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对小儿五脏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后提出的.它精辟地概括了小儿脾胃的基本特点,为儿科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正确认识和掌握小儿脾常不足这一特点,对儿科临床实践及小儿的健康保育,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脾常不足说在小儿生理、病理上的重要意义所谓脾常不足,系指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薄弱的生理状态而言.而这种生理状态又是构成小儿脾胃损伤,产生疾病的一个内在因素.因此,脾常不足说在小儿生理或病理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