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直接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2005年10月与我院循环科就诊的120例AMI患者发作24h内(其中6例超过24h但小于48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结果117例急诊PCI成功,成功率97.5%,病死率2.5%。结论对于发病小于24h的AMI患者急诊PCI治疗,可提高AMI治疗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成形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初次Q波型AMI患者分为PCI组(22例)和非PCI组(24例),PCI组于发病2—3周内行PCI,两组患者均于发病1周及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PCI组术后6个月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梗死区的局部室壁运动指数及整体室壁运动指数明显优于非PCI组(P<0.01,P<0.01,P<0.01,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Q波型AMI接受延迟的PCI再血管化治疗有益于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血运重建对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功能及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意义。溶栓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CI)是使急性心肌梗死冠脉再通的重要方法,相比之下,PCI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溶栓治疗。我科自2004-02/2006—08对24例AMI患者行急诊PCI,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合并焦虑抑郁的情况,观察合用帕罗西汀治疗对AMI急诊PCI术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 108例AMI行急诊PCI术经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定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53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对照组,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测定患者血清PAI-1的含量,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血清PAI-1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与分组有交互作用,即组间血清PAI-1水平均随时间变化趋势而不同,接受帕罗西汀治疗1个月后,可改善AMI行急诊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PAI-1水平。结论帕罗西汀可明显改善AMI行急诊PCI术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清PAI-1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治疗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方法,2004年8月~2005年5月,我院针对AMI患者形成急诊门诊-急诊导管室-急诊CCU一体化抢救流程,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抢救配合流程化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1例,其中急诊行PCI92例,42~83岁。所有患者均于发病6h内急诊行PCI,均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其中1例使用远端保护装置,除2例因心源性休克死亡,其余均脱离危险,顺利出院。2AMI急诊PCI抢救配合流程2.1急诊门诊接诊流程2.1.1抢救接诊AMI患者,应反应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比直接和延迟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AMI患者,62例发病3~6h患者先给予溶栓治疗,然后在溶栓后3~24h内行冠脉造影检查。其中49例患者于7~10d行延迟PCI术(延迟组);另外59例患者于6~12h直接行PCI治疗(直接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对比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收缩末容量指数、舒张末容量指数以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相比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就诊于没有PCI治疗的基层医院或者PCI治疗受限时,可以先给予溶栓治疗,后选择到有条件行PCI治疗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的左心结构和功能,探讨直接PCI对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12-24h的未接受静脉溶栓的61例AMI患者,在发病24h之内行直接PCI术患者31例作为治疗组,未行直接PCI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于心肌梗死后第1个月豚第6个月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整体室壁运动指数(GWM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左心室和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射血分数(EF)。结果 以上各项指标在第1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在第6个月时治疗组GWMI及RWMI较急性期有明显的改善(P<0.01);对照组的室壁运动则无明显改善(P>0.05);第6个月治疗组室壁运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心肌梗死后第1个月与第6个月自身比较:治疗组LVEDVI及LVESVI无明显增加(P>0.05),但EF明显提高(P<0.01);而对照组LVEDVI及LVESVI均增加(P<0.05),EF值无明显改变(P>0.05)。第6个月后治疗组LVEDVI及LVESVI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而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MI后对于未能溶栓的病例行直接PCI术治疗能抑制心室扩张,改善左心室重塑,而超声心动图评价AMI直接PCI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支架术后。平板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AMI患者36例(A组:24例。为AMI发病6h内来本院求治;B组:12例。为AMI发病6~12h内求治)。急诊行PTCA 支架植入术。在术后第1个月和6个月行平板心电图检查。[结果]36例患者第二次运动时间较第一次显著延长,其中A组(血运在6h内恢复重建)的患者,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两次试验运动前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第二次试验运动后即刻QT离散度较第一次试验运动后即刻的QT离散度显著降低。[结论]AMI急诊行PTCA支架术的患者,如果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一个月在严密的监护下,能够安全的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冠脉血运的尽早重建能使患者运动耐量增加更为明显。平板运动后即刻心肌QT离散度的恢复需要数个月以上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CI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作为预后观察指标并分组,分为预后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诊断ST段抬高AMI患者28例,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原则上均行药物支架植入。同时观察住院期间心脏重要事件发生情况。结果IRA为前降支15例,左回旋支3例,右冠状动脉10例。行PCI25例,手术成功率96.2%,共植入药物支架32枚,IRA即刻的前向血流为,TIMI3级23例,占92%。PCI术后1月内无心脏重要事件生存患者20例,4例PCI术后出现左侧心力衰竭,此4例患者左冠状动脉均存在病变;1例患者术后因非IRA出现急性闭塞而死亡。结论急诊PCI能及时开通IRA,挽救AMI患者濒死的心肌,且成功率高,病死率低,患者恢复快。PCI及药物支架的运用是AMI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AMI危重症患者在急诊PCI围手术期行辅助循环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AMI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行急诊PCI时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2~3d,探讨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并发症。结果:应用IABP支持1h后,11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舒张期反搏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均明显上升,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患者,即使给予成功的冠状动脉重建治疗,IABP仍然是一项有效的临时心脏辅助循环手段,能明显增加AMI危重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为患者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赢得时间和机会,并确保急诊PCI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 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 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图(VFM)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短期内收缩期左室腔内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 25例AMI患者于PCI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连续三个心动周期的标准心尖三腔观的彩色血流图.应用VFM分析软件测量收缩期左心室内涡流横径、纵径,横向、纵向相对位置及其最大向量速度等指标,比较上述各组参数之间的变化.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3d与术前比较,各涡流参数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收缩期涡流横径增大(P<0.05),纵径减小(P<0.05),横向位置多靠近前间隔侧(P<0.05),涡流最大向量速度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1个月左室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变化,VFM为评价AMI患者PCI术后短期心腔内流体动力学变化提供了一个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基层医院规范救治流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98例AMI患者在发病的不同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转院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保守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再通23例(63.9%);死亡1例;转院补救性PCI8例;直接PCI14例;保守治疗48例。结论:发挥基层医院急诊科优势,按流程救治AMI患者,在有效时间窗内溶栓,根据病情转院实施PCI,实现早期、完全开通冠状动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自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开展以来,AMI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许多AMI患者在接受PCI治疗后仍出现了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甚至再发心肌梗死,临床上对于AMI患者PCI术后的常规药物治疗还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水平和心电图ST段的变化、心功能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106 例AMI患者行PCI治疗,并测定术中、术后72 h及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观察术后心电图ST段下降程度,心肌灌注TMP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射血分数,记录6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结果 AMI患者PCI术后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时NT-proBNP水平持续降低,与术中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ST段明显降低及术后心肌灌注TMP分2 ~3级者术后72 h和6个月随访时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6个月发生MACE事件组NT-proBNP水平术后72 h及6个月随访时均高于非MACE事件组.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NT-proBNP 水平显著降低,NT-proBNP水平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状态有关,可判断AMI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AMI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3)和对照组( n =41),对照组行急诊PCI术及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 TIMI 3级(血流恢复正常)的例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CK‐MB峰值及LVEF均较对照组低,CK‐MB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随访术后6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在AMI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患者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临床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血栓抽吸并PC1术后及单纯PCI术后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的改变.方法:将纳入的55例实施PCI术的AMI患者根据是否于术前采用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PCI组和单纯PCI组,运用RT-3DE检查两组患者,比较其术后7天及6月时两组患者整体和节段舒张末期容积(EDV 、rEDV)、整体和节段收缩末期容积(ESV、rESV)、整体和节段射血分数(EF、rEF).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发生率及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TR).结果:血栓抽吸并PCI术组中TIMI 3级、STR≥50%的患者比率较单纯PCI组高(P<0.05),血栓抽吸并PCI术组6月时EDV、ESV及rEDV、rESV较单纯PCI组减低,EF、rEF提高(P<0.05).另外术后6月时两组患者的△EDV、△EF与术后STR呈正相关.结论:AMI患者血栓抽吸合并PCI术较单纯PCI术更能够提高左室整体及节段心收缩恢复.RT-3DE可准确定量评价AMI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改变,同时AMI患者中远期△rEDV、△rEF与术后STR可以更好预测介入治疗术后微循环灌注程度及其中远期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MA)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经心电图检查确诊行PCI的AMI患者184例。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有无MA分为MA组(n=51)和非MA组(n=133)。观察AMI所累及的室壁、心功能Killip分级、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等基线资料和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等各类生化指标。结果 MA组患者的心肌梗死区域所累及的室壁、心功能Killip分级、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较非MA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于6 h之内(OR=2.239)、心肌梗死区域所累及的前壁(OR=2.675)、心功能KillipⅣ级(OR=7.127)、血肌酐高(OR=4.103)、糖化血红蛋白高(OR=4.212)、血钾低(OR=4.673)、血糖高(OR=2.104)、C反应蛋白高(OR=2.167)和肌钙蛋白高(OR=1.817)均是AMI患者并发MA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并发MA受心肌梗死区域所累及的室壁、心功能Killip分级、AMI发病后至再通时间、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钾、血糖、C反应蛋白以及肌钙蛋白多因素影响,应尽可能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干预患者病情,减少MA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武赟堂 《系统医学》2023,(4):109-11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行不同时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对其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8月邯郸市第四医院收治的60例AMI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于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24 h行PCI,观察组于发病至就诊时间24 h内行PCI,两组均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心肌受损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67%)比对照组(7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6,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LVDEd、LVSEd、LAd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两组血清BNP、cTnT、CK-MB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对AMI患者行PCI治疗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恢复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