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总结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l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 MARS)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经验。方法 回顾并随访分析25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 单次6h MARS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618.51±200.68)mmol/L到(390.81±146.02)mmol/L, t=2.729,P<O.01]、间接胆红素[(490.03±163.39)mmol/L到(303.28±113.06)mmol/L,t=2.516,P<0.01]和血氨[(152.44±82.62)mmol/L到(84.84±13.30)mmol/L,t=2.174, P<0.05] 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70.55±32.39到93.63±14.20,t=1.728,P<0.05)。肝功能酶谱、血清蛋白质、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和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变化。17例患者,治愈和好转13例,死亡4例,存活率76.5%。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新型的改良的人工肝支持治疗技术,能同时有效清除血液中的白蛋白结合毒性物质和水溶性毒性物质,与传统的血液净化技术相比,它具有独特的优势.近来,MARS在急性肝功能衰竭和慢性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急性加重的治疗方面取得的成果正逐渐受到关注.此文就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肝功能衰竭治疗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背景:目前肝功能衰竭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除非及时接受肝移植,否则患者要经受长时间的住院治疗.死亡率高。应用肝脏辅助支持系统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目的:对各种病因所致的肝功能衰竭患者应用血浆置换(PE)和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治疗,探讨两种非生物人工肝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中的作用。方法:148例肝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分为两个治疗组,PE组60例.MARS组8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氨、凝血机制、电解质、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同时评价两个治疗组的临床转归和存活率。结果:经1—3个月的随访,PE和MARS组的存活率分别为55.0%和64.8%,MARS组存活率略优于P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和MARS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氨显著降低,总蛋白、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和血气分析指标无显著变化。治疗结束72h后复查凝血指标的变化,发现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显著降低。PE组寒颤、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MARS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结论:PE和MARS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尤其对非病毒性终末期患者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急性肝功能衰竭 (ALF)病死率高 ,而肝脏支持系统的应用能够维持患者生命 ,帮助其渡过难关 ,以争取时间寻找供肝进行肝移植 ,或是经药物治疗后肝功能得以自身恢复 ,从而起到桥梁作用。许多研究发现 ,生物人工肝技术具有改善患者的意识 ,比较安全 ,并能有效去除与蛋白质结合的毒素。一些未经对照的研究证明它能改善存活率。生物人工肝技术的心脏部位是生物反应器。它由许多条中空纤维毛细管构成 ,患者的血浆经此流过被保温、氧合和分离 ,在毛细管外有许多肝细胞 ,或是单独存在或是与胶原的微载体小粒结合在一起 ,这一支持系统可模拟肝脏的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在6例急性肝衰竭和慢性基础上急性加重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6例患者包括毒蘑菇中毒、肝癌、败血症休克、慢性肝衰竭急性加重等,其肝功能均严重受损,检测指标包括血氨、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尿素氮、血肌酐、肝性脑病级别等。结果经单次MARS治疗后血氨均有所下降,血总胆红素下降17.6%~40.0%,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MARS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血胆红素越高其清除效果越明显,但对肝癌的效果差,治疗败血症休克需联合其他血液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HE)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普通治疗组(对照组)78例和MARS治疗组(MARS组)6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d后,MARS组血总胆红素、血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Glasgow昏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ARS组的肝性脑病清醒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19.4%),MARS组30d病死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42.3%)(P均<0.01)。结论MARS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0.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对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ARS)治疗对炎性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血清质量浓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ELISA方法 ,观察 2 0 0 2 - 12~ 2 0 0 3- 12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经MAR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 (2 0例次 )MCP -1血清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 (1)MARS治疗后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患者病死率 4 6 . 6 7%。 (2 )MARS治疗后患者MCP 1明显降低 (P <0. 0 5 ) ,好转组下降较死亡组更为显著。在MARS治疗前亚重肝组MCP -1值较慢重肝组明显升高 ,经过MARS治疗 ,两组MCP -1值显著降低 ,亚重肝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 MARS系统能够清除肝衰竭患者体内MCP -1,MCP- 1减少与患者预后有关 ,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与MCP- 1降低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12.
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衰竭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是病毒性肝炎的危重表现 ,病死率高 ,是肝移植的指征 ,但由于供肝来源有限 ,或者病情发展迅速 ,常常失去肝移植机会。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 (molecularadsorbentrecirculatingsystem ,MARS)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人工肝支持系统。该系统在分子水平上模拟肝细胞的解毒功能 ,选择性地有效清除肝衰竭时与白蛋白结合的毒性代谢产物和水溶性毒素 ,保留体内有用的物质 ,调整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改善肾功能 ,并减轻胆汁酸内毒素对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作用 ,为肝细胞再生功能恢复及等待肝移植提供有效… 相似文献
13.
MARS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各类原因所致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并随访分析5 0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的疗效。结果 单次 6~ 8小时MARS人工肝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 5 19.3 7±15 2 .70 μmol/L降至 3 61.0 6± 177.98μmol/L ,p <0 .0 5 )和血氨 ( 167.44± 80 .73 μmol/L降至 86.82± 15 .5 2 μmol/L ,P <0 .0 5 )水平 ;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 ( 3 6.5 5 %± 15 .2 9%到 74.13 %± 2 5 .40 %,P <0 .0 5 )。而电解质、血常规和血气分析等指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5例患者中治愈和好转 15例 ,10例死亡 ,存活率 60 %。结论 MARS人工肝是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b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是一种新型的改良的体外血液透析和肝脏支持治疗方法,该法用富含白蛋白的透析液作为分子物质吸附剂促进血液内毒素的清除,具分子吸附功能的富含白蛋白透析液能进一步经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柱而再循环,此透析方法旨在清除胆红素、胆酸、芳香族氨基酸、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和细胞因子、氨及肌酐等,可用于治疗各种因急性肝病或失代偿性慢性肝病引起的肝功能衰竭。MARS于1993年由德国Rostock大学研究者(Stange和Mitzner)提出,自1999年开始使用以来已被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目前临床应用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对3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应用血浆置换80次,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判断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判断安全性及可行性,另有31例病情相近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人工肝治疗组患者乏力、腹胀、纳差等症状明显缓解,缓解率达96.25%.血清胆红素平均降低55.38%,2个月存活率比对照组高24.52% (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 5%,未发生大出血、休克等即刻严重并发症及应用血制品引起的重叠感染,患者耐受良好.结论 血浆置换可显著改善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共进行96例次MARS人工肝治疗,72例次血浆置换。一次血浆置换量为3000ml。结果 经MARS人工肝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减少。56例患者中治愈好转39例,5例成功实施了肝脏移植,死亡12例,存活率为78.6%。结论 MARS人工肝联合血浆置换对于慢性重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支持和治疗手段,并为肝脏移植提供过渡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何盛华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2(3):131-132
人工肝的研究是基于肝细胞具有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个体外的机械或理化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的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目前的人工肝多数只能取代肝脏的部分功能,因此又被称为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 support 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