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细胞株 CCL-187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CCL-187 细胞分为对照组、1.0 μmol•L-1As2O3 组和 2.5 μmol•L-1As2O3 组,共同孵育1~6 d。MTT 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TRAP-PCR-ELISA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0 μmol•L-1 As2O3 组细胞分化明显,2.5 μmol•L-1As2O3 组出现细胞凋亡。同时2组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均下调,端粒酶活性降低,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 P<0.05);2.5 μmol•L-1 As2O3 组与 1.0 μmol•L-1 As2O3 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与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03,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697,P<0.01),与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3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792,P<0.01);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与细胞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95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988,P<0.01)。结论:As2O3 对 CCL-187 细胞有促进分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毒素(LP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神经胶质瘤C6细胞损伤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C6细胞按处理方法不同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mol•L-1 LPS组、1 000 μmol•L-1 H2O2组及1 000 μmol•L-1 H2O2与100μmol•L-1 LPS联合应用组。药物作用C6细胞6 h,取培养液上清与细胞沉淀,利用LDH检测试剂盒,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RT-PCR检测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ax、Caspase-3、细胞色素C(Cyt-C)及CLIC4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100 μmol•L-1 LPS组C6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Bax表达率未见明显改变(P>0.05),而Caspase-3表达率升高(P<0.05);在蛋白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Bax、CLIC4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 ,而Caspase-3蛋白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 000 μmol•L-1 H2O2组C6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表达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表达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蛋白水平上,Bcl-2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Bax、Caspase-3、CLIC4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H2O2组和LPS组比较,LPS与H2O2联合作用组细胞凋亡率及LDH释放率明显增加(P<0.05),在mRNA水平上Bcl-2表达率下降(P<0.05),Bax、Caspase-3表达率升高(P<0.05);在蛋白水平上,Bcl-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Bax、Caspase-3及胞浆Cyt-C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LIC4蛋白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单独应用LPS能够激活Caspase-3信号通路,引起C6细胞早期凋亡,同时LPS能促进H2O2引起的C6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凋亡相关的Bcl-2/Bax及Caspase-3途径过度激活有关。线粒体氯通道蛋白CLIC4在此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Ⅳ ) 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新生Wistar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 0.1%二甲基亚枫(DMSO)溶剂组、H2O2损伤组 (0.2 mmol•L-1)、阳性药黄芪注射液及 ASⅣ小、中、大(3 、10及30 mg•L-1)剂量组。药物预先处理心肌细胞30 min 后,加入H2O2损伤心肌细胞24 h,观察ASⅣ对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力以及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 H2O2 损伤组心肌细胞部分皱缩,细胞核暗淡,伪足消失;ASⅣ各剂量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减轻,心肌细胞核折光性较H2O2 损伤组好,伪足略变细; ASⅣ各剂量组细胞存活力均高于H2O2 损伤组(P<0.05 或 P<0.01); ASⅣ10及30 mg•L-1剂量组LDH、MDA含量低于H2O2损伤组(P<0.05 或 P<0.01),SOD、 NO含量高于H2O2损伤组 (P<0.05 或 P<0.01)。 结论:ASⅣ可对抗H2O2 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诱导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氧化应激联合高糖复合损伤心肌细胞,建立H9c2心肌细胞应激及高糖损伤模型,探讨应激高糖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红景天苷对应激高糖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正常培养的H9c2细胞随机分为5组:①对照组(C组,正常培养基);②高糖组(G组,高糖培养基);③H2O2组(H组,H2O2处理2小时后,更换为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④高糖+H2O2组(GH组,H2O2及高糖处理2小时后,更换为高糖培养基继续培养);⑤红景天苷+高糖+H2O2组(SGH组,H2O2+高糖+红景天苷处理2小时后,更换为红景天苷+高糖培养基继续培养)。分组加药培养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各组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Drp1、OPA1的表达水平;JC-1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①与C组比较,G组H9c2细胞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C组比较,H组及GH组H9c2细胞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②与GH组比较,SGH组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①氧化应激联合高糖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抑制H9c2心肌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增加心肌细胞凋亡,从而损伤心肌细胞。②红景天苷可抑制氧化应激联合高糖引起的H9c2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以及增加线粒体OPA1蛋白表达、抑制Drp1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线粒体动力学平衡有关;红景天苷对应激高糖心肌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及二者分别联合阿那曲唑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探讨并比较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 、5.0和10.0 mmol•L-1)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 μmol•L-1)分别作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不同时间(24、48和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以阿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阿那曲唑(0.5和1.0 mmol•L-1及其分别联合不同浓度阿司匹林(2.5、5.0和10.0 mmol•L-1)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 μmol•L-1)作用于MCF-7细胞48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以不含药物组为阴性对照组。结果:①阿司匹林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1)。②塞来昔布各剂量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③10 mmol•L-1阿司匹林和120 μmol•L-1塞来昔布单独作用72 h抑制率分别达68.88%和87.00%;阳性对照组阿霉素2.0 μmol•L-1作用72h抑制率达86.30%。④0.5 μmol•L-1阿那曲唑与阿司匹林联合各剂量组的抑制率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单药组(P<0.05),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10.0 mmol•L-1阿司匹林对MCF-7的抑制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2.5、5.0 mmol•L-1阿司匹林(P<0.05)。0.5 μ mol•L-1阿那曲唑分别与60、120 μmol•L-1塞来昔布联合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单药组及0.5 μmol•L-1阿那曲唑与30 μmol•L-1塞来昔布联合组的抑制率(P<0.05),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120 μmol•L-1塞来昔布对MCF-7的抑制率明显高于0.5 μmol•L-1阿那曲唑联合60 μmol•L-1塞来昔布(P<0.05)。1.0 μmol•L-1阿那曲唑分别联合10.0mol•L-1阿司匹林、60和120 μmol•L-1塞来昔布各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1.0 μmol•L-1阿那曲唑单药组(P<0.05),1.0 μmol•L-1阿那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对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将心肌细胞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模型组以及H2O2损伤加药物治疗组:阳性药川芎嗪(Lig)组及Tau大、中、小(80、40及20 mmol·L-1)剂量组,预先24 h给予治疗药物后使用0.5 mmol·L-1 H2O2损伤心肌细胞6 h,观察Tau对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MTT法测定反映心肌细胞存活力的A值以及测量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将心肌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7组,分别给予0、10、20、40、80、160及320 mmol·L-1 Tau,MTT法测定不同浓度Tau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H2O2损伤心肌细胞6 h后,Tau(80、40及20 mmol·L-1)剂量组A值分别为0.479±0.055、0.437±0.052及0.421±0.062,与H2O2组(0.304±0.050)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或P<0.01);Tau(80及40 mmol·L-1)剂量组使H2O2损伤的心肌细胞LDH释放减少、SOD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与H2O2损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40~320 mmol·L-1 Tau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或P<0.001)。结论:Tau可通过减轻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生长,达到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五味子总木脂素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北五味子总木脂素(SCL)对过氧化氢(H2O2) 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SCL高(SCL1)、低(SCL2)剂量组,用H2O2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凋亡,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CL组随着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凋亡率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回升(P<0.01), bcl-2表达增加(P<0.05),bax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SCL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离体豚鼠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及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8只,随机分LPA 0.1、1.0、10.0 μmol•L-1组,每组6只,采用给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LPA对豚鼠乳头肌的作用。对10.0 μmol•L-1组,灌流洗脱后,加入四乙基铵(TEA)20 mmol•L-1+ LPA 10 .0 μmol•L-1,观察TEA对LPA作用的影响。结果:LPA1.0和10.0 μmol•L-1组乳头肌收缩幅度由给药前的100%增加到(122.6±7.9)% 和(139.48±8.2)%(P<0.05或P<0.01)。LPA 0.1 、1.0和10.0 μmol•L-1组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幅度(APA)由给药前的(106.79±11.80 )、(96.86±9.81)和(100.22±7.55)mV升高到(113.49±12.66)、(112.54±10.07)和(118.91±10.62)mV(P<0.05或P<0.01);动作电位50%时程(APD50)和动作电位90%时程(APD90)均较给药前延长( P<0.05)。20 mmol•L-1的TEA 可使LPA 10.0 μmol•L-1对APD50的作用降低(P<0.05)。结论:LPA可增加豚鼠心脏乳头肌动作电位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增加心室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辅酶Q10(Co-Q10)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HCAECs)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HCAECs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联合5、10和20 μmol·L-1 Co-Q10处理组。对照组HCAECs采用常规培养方法培养24 h;高糖组采用30 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24 h;高糖联合5、10和20 μmol·L-1 Co-Q10处理组分别采用5、10和20 μmol·L-1 Co-Q10联合30 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Hoechst-PI双染色法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Mito-tracker染色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SOX染色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mt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高糖组和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Bcl-2相关死亡启动子(Bad)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5、10和2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升高最为明显(P<0.01)。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和mtROS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高糖组比较,高糖联合10 μmol·L-1 Co-Q10处理组HCAECs中Bax和Bad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Bcl-2和x-IAP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Co-Q10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相关通路减少高糖引起的HCAECs凋亡,对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蒺藜总皂苷对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蒺藜总皂苷(GSTT)对过氧化氢(H2O2) 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 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蒺藜总皂苷高(GSTT1)、低(GSTT2)剂量组。用H2O2刺激PC12细胞使其发生凋亡,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亚二倍体峰比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蒺藜总皂苷组随着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提高(P<0.001),凋亡比率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回升(P<0.01),Bcl-2表达增加(P<0.05),而Bax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蒺藜总皂苷可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氯化镉(CdCl2)在体外对大鼠心肌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探讨CdCl2心肌毒性作用机制。方法:以0、5、10、30、50和80 μmol?L-1 CdCl2作用于大鼠心肌H9c2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作用6、12及24 h的DNA损伤,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dCl2作用24 h对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和凋亡诱导因子(AIF)蛋白表达变化的情况。结果:随CdCl2 浓度的增大和作用
时间延长,作用12、24 h后,10、30、50和80  μmol/L剂量组大鼠心肌细胞DNA损伤程度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01)。作用24 h后,30、50和80  μmol?L-1剂量组可见明显PARP裂解89 000片段。Cyt-C和AIF蛋白的表达也随着CdCl2浓度的加大而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01)。结论:CdCl2对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DNA损伤,影响PARP、Cyt-C和AIF蛋白表达有关,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CdCl2)引起大鼠心肌细胞 H9c2 凋亡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阴性对照组和镉处理组,阴性对照组为DMEM培养液,镉处理组分别暴露于 5﹑10﹑30﹑50和80 μmol•L-1 CdCl2 作用6、12和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Ⅴ-FITC/ propidium iodide (PI)流式细胞技术(FCM)、丫啶橙(AO)/ 溴化乙啶(EB)双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镉处理组细胞存活率随着剂量的加大及时间延长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CdCl2可引起H9c2细胞凋亡,各剂量组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各剂量组之间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O/EB 染色镜下可见H9c2细胞呈典型早期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H9c2 细胞对CdCl2的作用较敏感,低剂量﹑短时间作用即可引起细胞凋亡,但 H9c2 细胞对CdCl2有一定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NSAIDs的抗肿瘤作用。方法:MCF-7细胞根据所加药物不同分为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2.5、5.0和10.0mmol·L-1)组和塞来昔布(30、60和120 μmol·L-1)组,以不含药物的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不同时间(24、48和72h)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不同时间(24和48h)各组MCF-7细胞中COX-2及VEGF的表达。结果:①2.5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48h、3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和72 h及6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剂量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一时间2.5 mmol·L-1阿司匹林组(P<0.05)。12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48和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同一时间30和60 μmol?L-1塞来昔布组(P<0.05)。2.5、5.0和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72 h较作用24 h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②MCF-7细胞中均有COX-2和VEGF蛋白表达,均定位于细胞浆,染色呈黄或棕黄色。③3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48 h和60 μmol·L-1塞来昔布作 48 h与阴性对照组比较MCF-7中COX-2和VEGF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剂量组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作用24和48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低于同一时间2.5和5.0 mmol·L-1阿司匹林组(P<0.05)。12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24和48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低于同一时间30 μmol·L-1塞来昔布组(P<0.05)。10.0 mmol·L-1阿司匹林和120 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48 h较作用24 h细胞中COX-2和VEGF表达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塞来昔布均有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作用,同时亦能抑制细胞中COX-2和VEGF的表达,上述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8-氧-8H-苊并[1,2-b]吡咯-9-腈的氨基或卤素取代衍生物(S1)对人雄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PC3细胞,分为10.00、5.00、1.00、0.50、0.10、0.05和0.01 μmol•L-1 S1化合物组,同时设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和抗癌药物环磷酰胺(5.00 μmol•L-1)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PC3细胞凋亡作用,Caspase 3、8和9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途径。结果:0.10~10.00 μmol•L-1 S1化合物组,PC3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对照组(P<0.01);5.00和10.00 μmol•L-1S1化合物组PC3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P<0.01);10.00 μmol•L-1S1化合物作用于PC3细胞后不同时间(1、2、4及6 h)细胞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均显著高于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P<0.01),Caspase 8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S1化合物能够通过诱导PC3细胞凋亡而导致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是线粒体途径,进一步证实S1化合物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0.5、5.0、10.0和20.0 μmol•L-1),对照组不加氟伐他汀,阳性药对照组加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终浓度为10 μmol•L-1),计数活细胞数目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CCK-8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0.5、5.0、10.0和20.0 μmol•L-1处理1~4 d 的HL-60细胞,活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且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用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2~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氟伐他汀10.0和20.0 μmol•L-1处理48和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 h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当用甲羟戊酸和氟伐他汀共同处理HL-60细胞后,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G0/G1期细胞56.11% ,S期细胞37.12%)。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0作用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 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樟脑磺哑嗪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不浓度樟脑哑嗪组,分别以浓度为0、0.5、1.0、5.0和10.0 μmol·L-1樟脑磺哑嗪处理,24 h后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存活率和增殖抑制率。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为0、0.5、1.0和5.0 μmol·L-1樟脑磺哑嗪组,1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HeLa细胞形态表现,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各组HeLa细胞凋亡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eLa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相对表达水平。结果:MTT法检测,与对照组(0 μmol·L-1)比较,0.5,1.0,5.0和10.0 μmol·L-1樟脑磺哑嗪组HeLa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或P<0.01),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或P<0.01);樟脑磺哑嗪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6 μmol·L-1。对照组(0 μmol·L-1樟脑磺哑嗪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0.5、1.0和5.0 μmol·L-1樟脑磺哑嗪组HeLa细胞的体积明显缩小,细胞间连接消失;Hoechst 33258染色,樟脑磺哑嗪处理的细胞出现明显的染色增加。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0 μmol·L-1樟脑磺哑嗪组)比较,0.5、1.0和5.0 μmol·L-1樟脑磺哑嗪组HeLa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樟脑磺哑嗪可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诱导HeLa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对体外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0、2.5、5.0、10.0和20.0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48 h,5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0、24、48和72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不经药物干预)、LAC组(加入5μmol·L-1 LAC)、卡铂组(加入10、20、40及80μmol·L-1卡铂)和LAC联合卡铂组(加入5μmol·L-1 LAC和10、20、40、80μmol·L-1卡铂)。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MTT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SKOV3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48 h时LA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36μmol·L-1;LAC联合卡铂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相同浓度卡铂组明显升高(P<0.05),卡铂的IC50由58.08μmol·L-1下降至18.37μmol·L-1。FCM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SKOV3细胞凋亡率呈升高趋势;与卡铂组和LAC组比较,LAC联合卡铂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LAC可有效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且能诱导其凋亡,并可以明显增强卡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氯化甲基汞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氯化甲基汞(MMC)抗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作用。方法:体 外培养C6胶质瘤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MMC给药实验组(将0.08~10.00 μmol•L MMC按浓度梯度分为8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MMC对体外养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和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MMC对C6胶质瘤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1.25、2.50、5.00和10.00 μmol•L-1的MMC在体外均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C6胶质瘤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增殖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4、8、16和32 h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杀伤作用随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0.31、0.63、2.50、5.00和10.00 μmol•L-1 MMC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24h后细胞凋亡/坏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25、2.50和5.00 μmol•L-1 MMC 作用于C6胶质瘤细胞72 h后,G0/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MC能够杀伤大鼠C6胶质瘤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具有应用于胶质瘤治疗 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