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信平台在改变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中的效果,为使用新媒体手段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建立在校大学生微信平台,并定期发布艾滋病方面的知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进行干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线调查组199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89%(157人);干预后调查组125人,总知晓率为92.00%(115人);干预前后比较,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869,P0.05)。在艾滋病流行趋势和主要传播方式(χ2=52.6215,P0.05)、新型毒品与艾滋病传播的关系(χ2=8.7652,P0.05)等问题上知晓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微信平台干预的方式简单易行、成本很低、针对性强、私密性好,可明显提升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高校大学生在微信平台干预前后安全套使用情况,评价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安全套推广的效果。方法利用已建立好的微信平台定期发布与艾滋病、安全套有关的文章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回收有效问卷1 251份,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1 041份。干预前调查对象性行为发生率为24.78%(310/1 251),其中同性性行为占13.55%(42/310),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81±1.67)岁;干预后调查对象性行为发生率为38.04%(396/1 041),其中同性性行为占14.65%(58/396),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9.66±2.70)岁。两组性行为发生率、首次性行为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性性行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调查对象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56.80%(142/250),干预后调查对象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81.74%(273/33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1)。调查对象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干预前为"身边没有"占49.07%(53/108),干预后为"不想使用"占57.38%(35/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4,P0.05)。结论借助微信平台这一干预措施在大学生中开展安全套推广可显著提高大学生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情况,获得高危群体特征,为大学生群体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成都某医学院4个年级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最终获得803份有效问卷,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为83.2%(668人);但对非传播途径的认识较差,正确知晓率仅为50.1%(402人);不同年级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6,P0.001)。18.2%的大学生对身边的同性恋者持支持态度,女性群体对同性恋及同性恋性行为的支持度高于男性群体。59.5%的大学生表示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20.2%的大学生告知已发生过插入性性行为。85.7%的大学生(688人)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女生群体对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支持率为86.8%,男生群体为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3,P0.001)。结论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及安全套使用相关知识的掌握仍不全面,对高危性行为的接受度较高,但对安全套使用的支持率却不理想,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期、系统的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干预,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男男性行为者(MSM)开展艾滋病干预并进行效果及可行性评价。方法在上海某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连续招募并完成基线调查的MSM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别接受1年、双盲的微信公众号"精准干预"和"常规干预",并完成观察终点问卷。结果基线时,200名MSM参与问卷调查,年龄为17~60岁,汉族占95.0%,79.0%未婚,上海户籍为20.0%,大专及以上81.0%;最近6个月195人发生过非商业男男性行为,人次数中位数为7(1~44)人次,16.9%从未使用安全套,41.5%每次坚持用;干预组及对照组(各100人)在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及对照组各艾滋病知识核心条目知晓率分别为21.0%~62.0%和19.0%~63.0%;两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行为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终点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失访率分别为17.0%和21.0%,随访对象中,分别有45.8%和50.6%查阅了全部图文信息(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2例和3例HIV血清抗体阳转(P 0.05);两组艾滋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为34.9%~90.4%和27.8%~82.3%,干预组有5个艾滋病知识条目知晓率高于对照组。最近6个月,干预组的MSM性伴数(P=0.05)及男男性行为人次数(P=0.05)均少于对照组;未发现两组MSM的安全套使用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信公众号精准干预可提高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性伴人数,但对安全套使用行为改变并不明显,需进一步观察该干预方式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及性行为态度和发生情况,为制订学校艾滋病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问卷星APP对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大学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并分析回收的有效问卷。结果 2017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学生艾滋病警示性教育基础知识知晓率低,仅为31.64%,高年级学生知晓率高于大一新生(χ~2=74.149,P=0.000),不同性别(χ~2=28.343)、居住地(χ~2=7.198)、专业(χ~2=22.169)的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77%的学生赞成同性性行为,68.74%的学生不反对同性性行为,65.94%的学生认为在双方可以结婚的情况下可发生性行为,8.92%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4.81%的学生每次性行为均用安全套;仅有9.40%的学生通过家庭和学校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91.50%的学生希望在学校开设艾滋病课程及知识讲座。结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相对滞后;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干预模式,对大学生进行长期、系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警示性教育,并加强学生性行为和性观念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学生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知识、行为特征以及自我认同度情况,为针对性开展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在武汉市15所高校采取滚雪球、同伴推动法招募MSM 120名,采用匿名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0名大学生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0.8%(109人);MSM在进行同性性行为时,85.3%(93/109)会坚持使用安全套;首次性行为年龄、性伴侣数量对进行同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120名MSM中,95.0%(114人)能接受自己的性向,88.3%(106人)忌讳父母知晓自己的性向。结论武汉市大学生MSM的自我认同度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未达标,且危险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存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与行为相分离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酒泉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状况,评价长期多方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高校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酒泉市某高校选取入校新生1 820人进行基线调查,然后对所选对象通过多媒体讲座、社团志愿者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毕业时再次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变化。结果 2010年调查对象入校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6.1%,接受健康教育干预后,2014年上升到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9,P0.01);干预前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干预后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明显改变,4个问题回答正确人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6,P0.01);班上组织统一学习是该校学生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最有效途径,干预前应答率为54.0%,干预后提高到94.7%,其次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也是方便快捷的有效途径,干预后应答率分别为91.3%和87.5%;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由56.1%上升到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0,P0.01),参与过预防艾滋病宣传服务的应答率亦由42.8%上升到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91,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变了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预防艾滋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广州市大学生新旧版艾滋病知识问卷知晓率及其性行为差异,为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3所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在读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广州市3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3 311人,艾滋病旧国八条的知晓率为92.1%(3 050人),新国八条知晓率为72.1%(2 388人),广州市大学生对旧国八条知晓率高于新国八条(P0.01)。调查对象中性行为发生率为5.4%(179人)。旧国八条知晓者最近一年与非固定异性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小于不知晓者(χ2=5.83,P0.05)。旧国八条知晓者与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及安全套使用比例与新国八条知晓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旧两版国八条的知晓结果,对青年学生的相关危险性行为影响无差别,新国八条更适合运用于青年学生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及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大一男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微信扫码功能进行线上自主填写问卷。结果大一男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等5项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8.09%、83.27%、76.23%、10.21%和57.76%;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网络(78.05%)、电视(72.83%)和学校教育(72.48%)。异性恋者和双性恋者4项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同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与身边人的交谈"途径外,其他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源途径所占比例比较,异性恋者、双性恋者均高于同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性恋者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少、知识水平偏低,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能力较差,应给予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京市某艺术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艺术学院大学生,利用"问卷星(http://www.sojump.com/)"网络平台,设计、录入网络版"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信行(KAP)调查问卷",并通过QQ、微信在电脑和手机端完成调查问卷。结果共调查艺术高校大学生1 045人,8条艾滋病核心知识知晓率为80.19%(838人)。41.91%(438人)大学生表示关注艾滋病感染问题,86.41%(903人)大学生对自己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信心,82.49%(862人)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方式为网络。23.25%(243人)大学生有过性行为,其中,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63.37%(154/243),最近1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占72.84%(177/243)。45.74%(478人)大学生介意朋友圈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42%(506人)大学生介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起学习;60.86%(636人)大学生介意好朋友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83.64%(874人)大学生介意室友是1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χ2趋势=690.57,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程度,女生要高于男生[比值比(OR)=1.76,95%可信区间(CI):1.33~2.33]、自认为知识丰富的要低于不丰富的学生(OR=0.55,95%CI:0.40~0.77)、艾滋病知识知晓的要低于不知晓的学生(OR=0.41,95%CI:0.31~0.55)。结论南京某艺术高校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应加强高校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医科大学新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更新知识的知晓情况、性行为的态度和检测意愿,为进行高校艾滋病预防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该医科大学8个学院1 400名平均年龄(18.2±0.7)岁的新生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更新知识,性行为和检测意愿的调查。结果回收1 400份有效问卷。该校新生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2%,更新知识的知晓率为77.2%,男生知晓程度高于女生,其中更新知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本科生知晓程度高于专科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蚊虫叮咬(763,54.5%),青年学生主要传播方式(705,50.4%)等问题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高危行为总体认知不足,仅有13.4%的学生完全答对;愿意通过正确使用安全套来避免高危行为的有1 113人(79.5%),发生高危行为后积极寻求检测的有1 241人(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基本知识和更新知识知晓情况是使用安全套避免高危行为的相关因素,性别、学历、更新知识知晓情况是积极检测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该校新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对高危行为的认识情况总体不足,愿意使用安全套和发生高危行为后寻求检测的态度相对积极,应在高校内开展有重点和针对性的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寿光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以及高危行为发生情况,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网络技术,在MSM QQ群发布共享文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高危行为调查问卷》,同时借助群邮箱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00名MSM,20~30岁年龄段占41.2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2.81%。最近6个月中,31.00%与异性有过性行为,81.25%有过同性性行为;37.54%发生同性肛交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46.21%在与同性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结论寿光市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防止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男男性行为者(MSM)的高危性行为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现状,为针对该人群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滚雪球抽样和在男同会所定期开展的外展活动招募MSM,采用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搜集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以及高危性行为发生情况,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5mL检测HIV抗体等。结果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34份。334名MSM的平均年龄为(29.88±7.56)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79.94%;182人(占54.49%)首次性行为的对象为男性,最近半年,224人(占67.07%)发生过多性伴行为,53.67%(168/313)发生过同性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共采集267份血样,HIV感染率为22.47%(60人)。χ2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4.12%(112/119);不同月收入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月收入8 000元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6.77%(30/31)。既往是否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服务者的HI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接受过VCT服务者的HIV感染率较低,为17.04%(23/135)。结论深圳市宝安区MSM的HIV感染率较高,且该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频繁,需要加强该人群的艾滋病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温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今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控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分别在2011-2013年的4-6月,对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及抽血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1204人,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84.3%(1015人),HIV抗体、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89人)、9.3%(112人)。单因素分析显示,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与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存在分离现象(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MSM 1年内接受过咨询或宣传、同伴员宣传、6个月内与同性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调查时间,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5.7%的调查对象(911人)6个月内与男性发生过肛交,32.0%的调查对象(385人)同时拥有男女性伴,17.6%MSM(212人)提供过有偿性服务,5.3%的MSM(48/911)每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都使用安全套。结论 MSM存在同时有男女性伴、高危性性行为等感染HIV的潜在危险,同伴教育、咨询、宣传有利于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知晓率与HIV阳性率存在分离现象,提高知晓率可减少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北京、深圳、昆明三个城市的青年学生的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 PEP服务情况。结果共调查了4 698名青年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本科生占98.0%,21.8%有过性行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5.6%,三城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学生中48.6%听说过nPEP,nPEP知识知晓率为16.5%,5.4%求询过nPEP服务,2.4%接受过nPEP服务。在不同年龄、年级、月收入水平、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青年学生之间nPEP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性别、年级、月收入水平、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青年学生之间nPEP求询服务有差异;不同年龄、性别、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青年学生之间接受nPEP服务有差异。结论青年学生对于nPEP的正确认知仍不足,应结合校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进行nPEP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甘肃省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2020年4-9月依托"问卷星"平台,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兰州市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其对艾滋病的知晓情况、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及关注度等问题.结果 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3.6%;对于大学生是否是艾滋病的易感人群的知晓率男生(86.0%)高于女生(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2,P<0.05);城镇学生(88.4%)高于农村(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3,P<0.05);低年级组学生(81.5%)高于高年级组(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406,P<0.05).对待艾滋病患者及他们的亲友积极态度构成男生(81.9%)低于女生(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20.330,P<0.05);低年级组(87.0%)低于高年级组(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61,P<0.05).对于艾滋病目前在我国青年学生中流行程度的关注构成男(16.5%)女生(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24,P<0.05),低年级组学生(14.2%)与高年级组(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95,P<0.05).结论 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整体水平较低,应加强性健康教育的分级分类宣讲.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现状,为开展艾滋病与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46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58%。不同性别之间(χ~2=2.841,P0.05)、不同年级之间(χ~2=2.088,P0.05)、不同年龄之间(χ~2=4.26,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1.42%的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96.23%的学生初次性行为的对象为男女朋友,1.89%的学生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商业性伴,3.77%的学生初次性行为对象为同性性伴;58.49%的学生初次性行为时使用了安全套。结论自贡市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处在一般水平,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今后需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促进行为改变,促进早检测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艾滋病高发区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干部、教师和医生,对婚姻及性的态度、性行为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情况及差异,为该地区的艾滋病预防和干预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新疆伊犁州和乌鲁木齐市艾滋病高流行区街道/社区机关、中小学和医院中,18~60岁已婚的维吾尔族和汉族的干部、教师、医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69人(维吾尔族491人、汉族278人),平均年龄为36.98岁。对待婚姻的态度,64.9%的调查对象认为婚姻是神圣的;91.7%不同意或很不同意女性为了生活而卖淫的说法;80%认为女性保持贞操很重要或重要;60.6%认为多次结婚、多次离婚是件丢人的事情;对婚前性行为,58.2%持抵制态度;对"一夜情",72.5%持抵制态度;对同性恋,88.3%持抵制态度;对以上7个问题维汉族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3.5%的调查对象结过一次婚;对待男人找暗娼行为,80.6%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对待与多人有性关系,82.5%认为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以上3个问题维汉族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性行为(32.6%)、婚外性行为(11.6%)、每周性行为次数(34.2%的1次、31.5%的2次)和有婚外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原因(防病占53.4%),以上4个问题维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性行为的年龄(平均为25.22岁)、发生婚外性行为的场所主要是宾馆(占63.4%)、发生婚外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情况(每次都用占55.7%)和不使用安全套原因(主要是没有快感占41.8%),此4个问题维汉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4%,汉族为93.6%,维汉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婚外性行为每次都用安全套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83%,有时用的知晓率为91.84%,从不使用的知晓率为92.08%,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艾滋病高发区维汉民族干部、教师和医生对待婚姻及性的态度和性行为存在一定的开放程度,但是维吾尔族相对于汉族较保守,此类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应根据此类人群和不同民族的特征,有的放矢地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的效果,为开展以美沙酮门诊为平台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前后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的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状况,评估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2008年4-11月,杭州市萧山区和舟山市2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181人、172人,随访率为95.03%。干预后美沙酮维持治疗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态度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能长期坚持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由62.4%上升到72.7%(P<0.01);而性行为状况在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应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促进受治者艾滋病高危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学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800例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9年共计调查学生3 200例,平均年龄(21.83±1.49)岁,各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25%、97.75%、98.25%、97.25%,知晓率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6.44%,由大一的4.65%上升至大五的9.76%。9.28%的男生及3.61%的女生有性行为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19.74±8.42)岁。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3.30%,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固定性伴最近一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及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8.18%、84.09%,均呈上升趋势。最近一年接受及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71.00%、37.0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均随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最近一年接受及参与过艾滋病宣传的学生知晓艾滋病知识的比例(71.25%、37.45%)均高于不知晓学生(60.53%、22.37%)。男、女生参与艾滋病宣传的比例分别为41.32%、3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已达到"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知晓艾滋病知识对接受及主动参与艾防宣传有促进作用,且接受、参与防艾活动及安全套使用意识逐年升高。男生性行为比例高于女生,且男生更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