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转移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58个病灶行RFA+PEI治疗,并随访9~36个月,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58个病灶治疗后1个月内行CT/MR增强检查或超声造影,89.7%(52/58)病灶完全消融,10.3%(6/58)病灶消融不全。1年存活率为88.0%。结论:超声引导下RFA+PEI联合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TIC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威海市立医院使用超声造影TI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良恶性诊断的患者6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造影TIC的检查指标进行诊断的对比研究。结果良性患者的IMAX指标高于恶性患者(P<0.05),RT、TTP、RT1和TTP1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PI、△Slope、△AUC为-3.25、-1.65、-89.65时,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3%、75%、75%;72%、57%、77%。结论超声造影TIC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更好的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方式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近期治疗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采用射频消融治疗的48例(62个病灶)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增强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标准,探讨患者治疗2~3周的病灶灭活情况。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62个病灶中,52个病灶不存在明显增强现象,10个病灶在造影灌注动脉期发现边缘少量组织,存在不规则的增强现象,而病灶内部不存在增强现象。增强CT造影检查结果62个病灶中,54个病灶不存在明显增强现象,8个病灶在造影灌注动脉期发现边缘少量组织存在不规则的增强现象,而病灶内部均不存在增强现象。增强CT与超声造影评价射频消融治疗转移性肝癌的肿瘤病灶灭活程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造影方式能够有效判断转移性肝癌经射频消融治疗后的肿瘤灭活情况,准确判断病灶残留情况,与增强CT判定方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微创介入治疗,于治疗前后采用超声造影技术对其中46个病灶进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结果介入治疗前造影增强超声显示4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早期抱球状、弥漫或轻度增强;治疗后病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显示有18个病灶有残存活性、21个病灶完全灭活、7个病灶与治疗前无变化,与最终诊断比较,灵敏度为89%(25/28),特异度为100%(18/18),总符合率为93%(43/46),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高于常规彩超结果(P0.05)。结论实时超声造影可以提高肿瘤内血流信号检测,有助于确定介入治疗范围,是评价微创治疗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造影(HAG)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及射频消融术(RFA)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实验组48例,2组患者术前均行HAG,对照组行TACE治疗,实验组行TACE+RFA治疗。评估2组治疗后近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1. 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 77%(P 0. 05)。治疗后1~8周2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1~8周实验组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 05),对照组治疗后1,2周VEGF水平明显降低(P均0. 05),治疗后4,8周明显升高(P均0. 05);且治疗后1~8周实验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ALT及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 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前后2组ALB水平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 HAG下行TACE联合RFA可更有效地抑制中晚期肝癌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减少对肝功能的影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经直肠超声造影及定量参数对前列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前列腺癌(PCA)疑诊患者,共31例。对研究对象均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用声诺维经外周静脉团注观察前列腺病变超声造影特征,并用仪器自带造影软件描绘定量参数:包括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及曲线下面积(AUC),并与病理结查对比分析。结果:前列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显示为同正常组织均匀的等增强。前列腺病灶恶性呈快增强高增强、早消退,并也可表现为高增强、低增强及无增强等多种增强模式并存;造影相关参数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峰值强度(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造影及定量参数能够为前列腺癌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9例,治疗前后查AFP值及肝肾功能,测量病灶体积,行病灶的多点穿刺活检。结果患者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率64%,腹胀食欲减退等临床症状缓解率60%,黄疸缓解率70%。治疗后病灶超声回声变强者占75%;病灶血流减少80%以上者占69%;AFP值明显下降者占62%;合并门静脉癌栓缩小50%以上者占72%;肝功明显改善率为75%。多点穿刺病理活检肿瘤坏死﹥50%者占68%。结论中药配合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既能有效杀灭肝癌细胞,又能有效治疗肝硬化,可以作为该病综合治疗的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泛素样含PHD和环指域1(UHRF1)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UHRF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UHRF1蛋白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UHRF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均<0.05);肝癌组织中UHR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5.71%(54/63),而UHRF1在癌旁组织几乎不表达。UHRF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大小、TNM分期及是否侵袭周围组织密切相关(P均<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结论 UHRF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和多项临床病理因素具有明显关联,其在肝癌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靶向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PMCT)治疗肝癌的外治新技术,并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国产肿瘤微波治疗仪,经B超定位引导后在局部浸润麻醉下将微波针头经皮肝穿刺进入瘤体进行微波消融毁损。结果:所有患者60 d~90 d复查肝脏MRI评价肿瘤消融效果。14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10例共28个病灶,其中CR 19个病灶,PR 7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1个病灶,DCR为96.42%;转移性肝癌4例共11个病灶,其中CR 3个病灶,PR 5个病灶,SD 1个病灶,PD 2个病灶,DCR为81.81%。所有患者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及手术相关死亡率。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热凝固疗法(PMCT)治疗肝癌,具有微创、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姬琳  王兴臣  戴宏伟  甘洁  纪孝伟  蔚青  贺燕 《中医杂志》2012,53(17):1468-1471,1474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的动态变化规律,观察抵当丸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脑出血Ⅰ和脑出血Ⅱ组各30例.脑出血Ⅰ组:单纯给予脑出血常规治疗;脑出血Ⅱ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24h开始服用抵当丸,每日10丸,每次5丸,分早晚2次口服(吞咽困难者予鼻饲).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8天.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4天、28天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血肿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同时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 脑出血Ⅱ组和脑出血Ⅰ组rCBF、rCBV治疗后7天时最低,随后逐渐升高.MTT与TTP治疗后7天时达高峰,随后逐渐缩短;脑出血Ⅱ组治疗后14天、28天rCBF、rCBV显著高于脑出血Ⅰ组(P<0.05或P<0.01),MTT、TTP显著低于脑出血I组(P<0.05或P<0.01).脑出血Ⅱ组治疗后14天、28天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同时间脑出血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出血Ⅱ组中医证候评分在治疗后14天、28天显著低于脑出血Ⅰ组(P<0.05或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持续的低灌注状态,这种低灌注状态随时间改变呈现波动性的变化规律.抵当丸能显著改善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对神经功能及中医临床证候的改善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以及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对急性脑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入院时及治疗14 d后,均应用磁共振PWI序列,观测梗死中心区及周围低灌注区脑血流灌注参数r CBV、r CBF、TTP、MTT。比较治疗前两组灌注参数,比较治疗后两组灌注参数,同一组比较治疗前后的灌注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脑梗死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836、0. 714、0. 733、0. 802)。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 007、000,P=000、002); r TTP、r M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P=0. 009、0. 02,P=0. 01、0. 037)。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6、0. 84、0. 675、0. 79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TTP、MTT对比无显著差异(P=0. 77、0. 285、0. 651、0. 78)。治疗后,两组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的r CBV、r CBF较治疗前均进一步降低(P=0. 034、0. 031,P=0. 033、0. 05)。治疗后两组r CBV、r CBF比较无显著差异(0. 59、0. 751)。治疗后对照组r MTT、r TTP进一步延长(P=0. 000、000),而观察组r MTT、r TTP无明显延长(P=0. 123,0. 078)。治疗后观察组r MTT、r TTP较对照组延长较少(P=0. 05,0. 047)。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及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会进一步恶化。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不能改善梗死区的灌注情况,但能减轻脑梗死周围低灌注区灌注情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单发原发性肝癌37例和单发转移性肝癌35例患者的彩超诊断资料。结果:本组研究中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6%(35/37),94.3%(33/35);原发性肝癌组病灶周边、内部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89.2%、100.0%,均高于转移性肝癌组(P〈0.01);原发性肝癌肝动脉Vmax、Vmin和门静脉流速与转移性肝癌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超对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及鉴别特异性高,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韶瑞 《河南中医》2016,(9):1556-155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2例,均经腹部CT、AFP、B超、肝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35.5%,对照组有效率为25.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F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64.5%,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率为25.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检查与64层螺旋CT(CT)检查在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对84例经肝细胞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肝占位性疾病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分别行US检查及CT检查,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病灶大小数目及患者在US及CT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US在诊断肝脏良性病变中的符合率与CT相当(P>0.05),而在肝癌诊断中CT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US组(P<0.05)。CT组在直径≤1 cm微小肿瘤诊断中的符合率大于US组(P<0.05)。与肝炎型假瘤、肝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血管瘤患者相比,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CT始消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P<0.05)。结论与US相比,CT对肝癌的诊断率更加准确,能更早分辨出恶性病灶及微小病灶。且不同性质的肝脏局灶性病灶在CT中表现出不同的增强方式,能有效鉴别不同种类的肝脏局灶性病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按照诊断方法的不同,将诊断的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超声诊断;观察组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原发性肝癌(80.00%)、转移性肝癌(83.33%)、肝血管瘤(88.89%)、局灶性结节增生(83.33%)诊断符合率比对照组的40.00%、16.67%、44.44%、16.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肝硬化结节、炎性假瘤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中的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其可以精准判断出患者肝脏实质性占位病变的具体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金刚烷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金刚烷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另予针刺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记录苏醒率,测定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及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 TTP)脑灌注指标,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BF、CBV均升高(P0.05),MTT、TTP均降低(P0.05),观察组CBF、CBV、MTT及TTP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NO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SOD、NO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金刚烷胺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昏迷程度,提升苏醒率,增强脑血流灌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血清SOD、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脏高回声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常规超声检查可疑肝癌的78例患者90个肝脏高回声病灶资料,分析其超声造影特征,结合血清甲胎蛋白初诊,最后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结果 90个病灶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灶44个(49%),良性病灶46个(51%)。病理确诊恶性病灶39个,其中原发性肝癌30个,非典型增生9个;良性病灶51个,其中再生结节26个,血管瘤9个,局限性脂肪变性10个,炎性坏死4个,腺瘤2个。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变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0%,准确性82%。78例患者中血清甲胎蛋白增高19例,其中病理确诊肝细胞肝癌9例,不典型增生2例,再生结节5例,血管瘤3例。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查对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诊断价值不大。超声造影是超声定性诊断肝脏高回声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钱赟达  楼晓军  沈灵娜  陈洁  李玲 《新中医》2018,50(9):140-143
目的:探讨膈下逐瘀汤联合精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精准TACE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实体瘤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体瘤有效率治疗组为36.67%,对照组为2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积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后2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甲胎蛋白(AFP)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ALT、GGT、AFP值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P0.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精准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肯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AFP等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和黏着斑激酶(FAK)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uPA和FAK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uPA和FAK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均<0.05)。二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及癌栓等有显著性关(P均<0.05);uPA与FAK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uPA与FAK在原发性肝癌呈高表达,且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miR-451对肝癌细胞增殖、糖酵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普通组、增强组和抑制组,增强组和抑制组肝癌MHCC97细胞分别转染miR-451的模拟物mimics和阻遏物inhibitors,普通组常规培养。采用RT-PCR法检测3组肝癌细胞中miR-451和AMPK/mT OR、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表达情况,噻唑蓝(MTT)法检测3组肝癌细胞增殖情况,通过检测3组细胞葡萄糖摄取和乳酸分泌情况评估肝癌细胞糖酵解情况。结果增强组肝癌细胞中miR-451表达量明显高于普通组(P<0.05),抑制组肝癌细胞中miR-451表达量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后各时间点增强组吸光度(OD)明显低于普通组和抑制组(P均<0.05)。转染后增强组肝癌细胞mT OR、Ki-67、MMP-9、VEGF、IGF-1mR NA表达量和葡萄糖消耗值、乳酸分泌值均明显低于普通组和抑制组(P均<0.05),而AMPK mR NA表达量明显高于普通组和抑制组(P均<0.05)。结论 miR-451参与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及糖酵解,其调控机制可能通过影响AMPK/mT OR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细胞中Ki-67、MMP-9、VEGF、IGF-1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