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预防性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HPV疫苗早在10年前便于我国香港注册上市,其在香港地区的推广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性问题、接受度问题及其所采取的推广方式对于HPV疫苗刚上市的我国内地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未来在HPV疫苗的推广过程中,重视HPV疫苗宣传内容,HPV疫苗接种计划,开展宫颈癌筛查联合HPV疫苗接种,以及加快国产疫苗研发及上市是利于其推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可以诱发生殖器官的癌前病变和癌症。减少HPV感染,预防宫颈癌是HPV疫苗研制的出发点之一。接种预防性HPV疫苗可以减少HPV感染相关的疾病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公共卫生意义和成本效应。但治疗性HPV疫苗目前研究进展缓慢,缺乏大规模临床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 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16和HPV18型导致全球大约70%的宫颈癌。宫颈癌普查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危险,但不能阻止HPV的感染。很多报道表明,有效的HPV疫苗可以减少HPV相关的宫颈癌、生殖道疣状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为了有效预防这类疾病,全世界开展了HPV预防性疫苗的研究。目前临床应用的HPV疫苗有HPV 2价疫苗、4价疫苗及9价疫苗,它们可以有效预防相应HPV类型的感染,从而大量减少与此相关的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HPV、宫颈癌及这3类HPV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剂量的数量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的关系,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以妇产科门诊患者5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HPV、CT和宫颈细胞学检查。对疑似宫颈病变的患者进一步行宫颈活检。根据HPV检测结果,将HPV检测阳性的患者140例设为观察组,HPV检测阴性的患者400例设为对照组,分析生殖道HPV感染与CT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其与宫颈病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宫颈病变发生率(21.4%)显著高于对照组(1.3%,P0.000 1)。按照HPV感染分型,进一步将观察组分为高危组(78例)、低危组(32例)和混合感染组(30例)。高危组(25.6%)和混合感染组(26.7%)宫颈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6.3%,P=0.009;P=0.019)。同时,观察组CT感染率(27.1%)显著高于对照组(3.3%,P0.000 1)。HPV感染患者中,高危组(33.3%)和混合感染组(36.7%)的CT感染率均显著高于低危组(3.1%,P=0.021;P=0.019)。依据是否存在C T感染将观察组患者分为H P V单纯感染组和C T混合感染组。结果显示后者宫颈病变率(57.8%)显著高于前者(25.5%,P=0.046)。且CT混合感染组,高危HPV和混合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9.3%和50.0%,均明显高于HPV单纯感染组中高危HPV和混合HPV感染患者,其发生率分别为16.0%和1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和P=0.0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危型HPV感染(OR=2.180,P=0.018)、HPV和CT混合感染(OR=6.690,P=0.012)是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因素。结论女性生殖道CT感染与HPV感染密切相关,HPV和CT混合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变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早期筛查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和CT感染,及时有效地治疗微生物混合感染,对进一步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病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且可有效预防的妇科癌症。高危HPV分型16、18型因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被广泛关注,此前诸多研究聚焦于此。但近来研究发现,非HPV16、18型(HPV拓展分型)在宫颈癌前病变过程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着重就HPV拓展分型分别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浸润癌、免疫缺陷及HPV疫苗的相关问题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HPV拓展分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接种HPV疫苗是预防HPV感染、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浸润癌的有效措施之一。在中国由于多种原因,HPV疫苗接种覆盖率偏低。文章从HPV疫苗的研发历史、现状及进展,HPV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国外HPV疫苗的接种策略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论述。最后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上的HPV接种策略,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接种策略建议,同时阐述了多种特殊情况下的HPV疫苗接种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和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是防控HPV感染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低龄人群接种HPV疫苗的效果优于高龄人群,性暴露前接种免疫效果最佳。HPV疫苗不仅适用于一般普通人群,同样推荐用于高危、特殊人群。对具有遗传易感、高危生活方式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适龄女性应优先推荐接种HPV疫苗。不论是否有HPV感染、细胞学是否异常的适龄女性均可接种HPV疫苗。近期有妊娠计划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宜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后仍应进行子宫颈癌筛查。  相似文献   

9.
<正>病因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证明,持续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重要的子宫颈癌前病变,从CIN发展为浸润性子宫颈癌大约需要10~20年~[1],为子宫颈癌的筛查提供了有利时机。随着HPV检测技术的突破和HPV疫苗的上市,子宫颈癌有望成为第一个可通过综合性预防措施消除的恶性肿瘤。一、HPV和子宫颈癌的关系(一)HPV  相似文献   

10.
持续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导致宫颈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学说的确立,促使高危型HPV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该文阐述了高危型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筛查、非典型鳞状上皮不能明确意义(ASC-US)病人的分层管理、阴道镜检查的适应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病变的预测及随访以及指导HPV疫苗的研究与使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各种原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锥切治疗后病变持续/复发率仍较高,且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人群。除治疗后严密随访外,如何减少宫颈HSIL治疗后的复发,成为一个临床关注的问题。预防性HPV疫苗对其相关型生殖道癌前病变和癌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已广泛应用于适龄女性。最近的研究显示,宫颈HSIL治疗后患者接种预防性HPV疫苗也可显著降低病变的持续/复发率,提示治疗后接种HPV疫苗仍可获益,从而减少再次治疗相关的并发症,这一观点可能影响宫颈HSIL治疗后的管理,扩大预防性HPV疫苗的应用范围。因此,本文对宫颈HSIL治疗后接种HPV疫苗对病变复发影响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丁轶  李双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1):809-812
<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在女性生殖系统感染中极为常见,是子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外因。与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相比,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高危型HPV感染更加普遍,合并感染的毒株类型更多。由于免疫功能被抑制,机体自发清除HPV能力较弱,导致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进而发展成癌前病变或癌症的风险增加。1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由于导致免疫功能减弱的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r)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了单纯的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伴有细胞基因遗传改变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而且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之一。针对HLA的功能、在宫颈癌细胞上表达异常的机制、测定和分型的方法及与宫颈癌的治疗等几方面探讨HLA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展。  相似文献   

14.
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目前高危型HPV检测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重要手段。现将近年以高危型HPV负荷量预测宫颈病变的风险,判断病变的程度,以及预测宫颈病变治疗后有无残留病灶,评估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已明确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即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而生殖道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n neoplasia,CIN)、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低危型HPV感染常引起下生殖道湿疣等良性病变包括CINⅠ的发生。女性生殖道HPV感染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相似文献   

16.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发生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HPV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在国际上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据近5年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未出现下降趋势。对于仅表现为HPV DNA阳性的患者,缺乏精准、客观的生物学指标来评估发生HPV持续感染及癌前病变的风险。近年来,病毒载量在风险分层、宫颈病变预测等方面显示了不同的临床应用性能,并可以在大范围普查时,同时实现基于风险的二次分流,避免了频繁复查导致的身心焦虑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本文综述近十来年来HPV病毒细胞内载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以期加深对病毒载量的认识、了解研究现状,为未来病毒载量的研究寻找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r)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了单纯的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伴有细胞基因遗传改变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而且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人向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之一。针对HLA的功能、在宫颈癌细胞上表达异常的机制、测定和分型的方法及与宫颈癌的治疗等几方面探讨HM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第7届欧洲生殖道感染和癌前病变会议(EUROGIN)于2007年10月4~6日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在本次大会上讨论了HPV疫苗的全球策略。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很普遍,其中多数HPV感染能自然清除。有众多的HPV检测方法,但HPV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存在高级别癌前病变, 而不是诊断有无HPV感染。对生殖道低危型HPV感染的治疗以清除疣体为主,对单纯高危型HPV感染需规范管理,对生殖道高级别癌前病变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子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备受关注。HPV疫苗能激发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效的预防和控制HPV感染,在预防和治疗宫颈癌方面发挥作用。新型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多个国家已经上市;多肽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DNA疫苗等治疗性疫苗的研究也有新的进展。现对HPV疫苗在预防和治疗子宫颈癌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