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中药辨证治疗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胃癌前病变组织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叶酸口服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胃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评价病理各项结果积分及p53、Ki67、AP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病理异型增生、萎缩、肠化病理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存在p53、Ki67蛋白表达(40.48%vs0%和42.86%vs0%)升高和APC蛋白表达(71.43%vs90%)下调;治疗6个月后,p53、Ki67蛋白表达下调,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蛋白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中药辨证治疗可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56.25%)、萎缩(35.50%)、肠化(25.68%),其机制可能为下调p53蛋白异常表达,降低细胞增殖活性,从而逆转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郁气滞证、冲任失调证和正虚毒炽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53、Her-2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选择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279例,其中肝郁气滞证124例,冲任失调证99例,正虚毒炽证5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证型患者乳腺肿瘤组织内p53、Her-2蛋白及Ki-67表达情况并做统计学比较。结果:肝郁气滞证组p53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低于冲任失调证组和正虚毒炽证组(P0.05),正虚毒炽证组Her-2蛋白阳性表达比例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P0.05),正虚毒炽证组Ki-6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组和冲任失调证组(P0.05)。结论: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p53、Her-2蛋白表达程度及增殖指数Ki-67存在相关性,对于冲任失调证、正虚毒炽证和p53、Her-2蛋白及增殖指数Ki-67高表达的肝郁气滞证乳腺癌患者均应加强随访并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72-975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施治对胃癌前病变组织Bcl-2、Ki-67和APC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本院收治的36例胃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中药实验组和西药常规组,分别予中药辨证施治、叶酸口服治疗6个月,并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行免疫组化检查,同时另在本院选10例Hp阴性正常胃病理切片作为正常对照,对比分析Bcl-2、Ki-67和APC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癌前病变组患者治疗前Bcl-2(41.67%)、Ki67(44.44%)总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0%),APC蛋白总的阳性率(55.56%)低于正常对照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实验组和西药常规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理组织Bcl-2、Ki67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实验组治疗前后病理组织APC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西药常规组治疗治疗前后病理组织APC蛋白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Ki67蛋白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上调,APC蛋白表达下降。中药辨证施治可能通过抑制Bcl-2蛋白异常表达、降低Ki67细胞增殖活性,从而逆转胃癌前病变患者黏膜异型增生、萎缩、肠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27kip1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0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p27kip1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和20%,p27kip1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各级分别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为阴性,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和80%。Ki-67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各级分别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27kip1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27kip1和Ki-67在脑胶质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粪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 FC)在不同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UC病例143例(UC组)及同期非炎症性肠病肠道疾病组108例(对照组)。ELISA法测定两组FC浓度。UC组进行临床活动度分级、内镜评分和中医辨证。评估FC与不同证型UC患者临床活动度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价FC诊断不同证型UC患者临床疾病活动及内镜黏膜愈合的价值。结果 UC活动期患者FC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及对照组(P<0.05)。在不同证型患者中,脾肾阳虚型FC浓度最高,但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与UC临床活动度分级和内镜评分均呈正相关(r=0.670,0.592, P<0.05)。在各证型中,热毒炽盛型FC与临床活动度分级相关度最高,而脾肾阳虚型FC与内镜评分相关度最高。FC判断UC临床活动及黏膜愈合的性能均中等,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0和0.839,FC取截断值(cut-off)分别为164 μg/g和 154.5 μg/g时,判断临床活动和黏膜愈合的总准确度最高。其中,脾肾阳虚型FC判断临床活动和黏膜愈合的价值均最高,AUC分别为0.928和0.903。结论 FC浓度可客观反映UC临床疾病活动及内镜黏膜愈合情况,其中在脾肾阳虚型中预测意义最大,可协助临床评估和中医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yclinA、p27kip1和Ki-67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80例胶质瘤组织中cyclinA、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0例正常脑组织中无cyclinA及Ki-67阳性染色,cyclinA与Ki-67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P均<0.05)。Ⅰ、Ⅱ级组和Ⅲ、Ⅳ级组与正常组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27kip1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全为阳性。p27kip1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Ⅲ、Ⅳ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级分别与正常组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cyclinA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呈正相关(P<0.05)。cyclinA和p27kip1、K-i67和p27kip1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cyclinA、p27kip1和Ki-67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三者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69-2571
目的:分析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以明确该疾病证候的规律及特异性,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门诊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记录并归纳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中医证根据患者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脾气虚弱证、脾肾阳虚证、血瘀肠络证、阴血亏虚证,其中处于缓解期患者以脾气虚弱证最多,处于活动期患者则以大肠湿热证分布最多,其中活动期患者中肝郁脾虚证和大肠湿热证出现频率要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患者中脾肾阳虚证和脾气虚弱证的出现频率则明显高于活动期患者(P0.05);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度组患者中最常见的胃肝郁脾虚证,而中度和重度组患者最为常见的为大肠湿热证。结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复杂,活动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见虚实夹杂者。本病证候要素以脾虚、气虚、湿热内蕴多见,病位涉及大肠、肝、脾、肺、肾等多脏腑,并且与疾病的分期及疾病严重程度均显著相关,总体体现为多病性、多病位的要素组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方法:通过影响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相关因素,观察分析新疆各大医院2008年7月~2009年5月收集的50例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内蕴型为主。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其独特的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9.
Cox-2和Ki-6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Ki-67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7例增生期子宫内膜、16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58例子宫内膜癌中Cox-2和Ki-67的表达。结果Cox-2、Ki-67表达阳性率在子宫内膜癌组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增生期子宫内膜组(P<0.01)。在高中分化组,Cox-2、Ki-67表达率明显低于低分化组(P<0.05)。Cox-2表达与内膜癌的临床分型以及肌层浸润深度无关(P>0.05),Ki-67表达随临床分期以及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Cox-2和Ki-67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以及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74例UC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气滞;病位以大肠为主,其次为脾;②诱发或加重因素以饮食最常见,其中以寒凉食物为主;③青年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年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老年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血瘀为主。④0~5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5~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阳虚为主。⑤轻度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度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重度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⑥病变在直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性以湿、气滞为主,直、乙结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左半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全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区域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为主。结论:UC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初期,证素以大肠、湿、气滞、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证素以脾、肾、湿、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癌变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UC住院患者71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气虚证组35例和湿热内蕴证组36例,对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症状、肠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脾胃气虚证组平均病程(69.3个月)较湿热内蕴证组(24.7个月)更长。脾胃气虚证组26%的患者病程超过10 a,与湿热内蕴证组(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发生全结肠炎的患者脾胃气虚证组(7例)较湿热内蕴证组(3例)更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5);湿热内蕴证组患者肠黏膜主要表现为中、重度充血、水肿、质脆(47%),中、重度糜烂(29%);脾胃气虚证组患者以无明显或呈轻度充血、水肿、质脆为主(86%),糜烂也多呈轻度(9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42)。2组发生异型增生的病例均呈低级别异型增生,脾胃气虚证组(8例)多于湿热内蕴证组(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从病程、病变范围、炎症程度及异型增生的角度,看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证具有癌变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湿热内蕴证,但脾胃气虚证患者中是否有更多患者发生了癌前病变或癌变,还有待长期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清中IL-6和IL-23的表达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不同中医证型UC患者外周血清IL-6和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 1)IL-6表达水平对照组与脾胃气虚组比较P0.05,而对照组、湿热内蕴组、脾虚湿热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3表达水平对照组与湿热内蕴组、脾胃气虚组、脾虚湿热组之间比较P0.01,湿热内蕴组与脾胃气虚、脾虚湿热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脾胃气虚组与脾虚湿热组之间比较(P0.05),2者之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2)3种中医证候中IL-6和IL-23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一种细胞因子中,不同中医证候之间白介素表达水平不同;不同细胞因子中,脾胃气虚组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脾虚湿热组和湿热内蕴组。结论 UC 3种不同的中医证候之间IL-23的表达有差异,而IL-6的表达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病变常从直肠开始,常呈弥漫性,偶呈节段性分布,多涉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和末端回肠。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UC是现代医学病名,祖国传统中医学虽无与其完全对等的病名,但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的“泄泻”、“肠辟”、“痢疾”等范畴。现将各项中医护理的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中医辨证,中药临床的运用研究中对中医药的发展近况作一综述,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不足,并作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5.
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及临床相关情况,为今后辨证论治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选择慢性脑缺血患者259例,将临床证候归纳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个基本证候进行中医积分评定,同时对基础疾病、年龄、病程进行相应分析。结果慢性脑缺血患者60岁以上居多,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者,气虚证、血瘀证和肾虚证占的比率越高,气虚证和肾虚证患者年龄、病程均长于其他证候患者;气虚证多见于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多见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痰浊证多见于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肝阳证多见于高血压病患者,肾虚证虽以高血压病和冠心病为主,但均见于各种基础疾病患者;慢性脑缺血证候分布频率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肾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慢性脑缺血可出现2种证候、3种证候、4种证候及4种以上证候等多种类型,其中2种证候组合最多131例(50.57%),3种组合97例(37.46%),4种组合27例(10.43%),4种以上组合仅4例(1.54%)。结论气虚证、血瘀证、痰浊证、肝阳证、肾虚证5种证候基本概括了慢性脑缺血患者的证候,以气虚证、肾虚证、痰浊证为多见,并与年龄和基础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优势及鲜明的特色。文章从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入手,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与优势对策进行评述,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周云祥  周玉中 《河北中医》2001,23(11):856-85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77例采用西药灌肠和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灌肠液加入中药灌肠液,并口服中药汤剂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并随诊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60.4%,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治愈率为41.5%,总有效率为76.6%。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11.6%,对照组为32.4%,2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与黏附分子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及肝郁脾虚动物模型,观察两种证候大鼠病理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外周血中吞噬细胞膜糖蛋白)、CD62p(可溶性黏附分子P选择素)及CD5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表达情况。结果:脾虚型模型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表现较肝郁脾虚型更为明显,两种模型大鼠的CD44、CD62p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脾虚组的CD54表达高于空白组,而肝郁脾虚组的CD54表达虽高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肝郁脾虚组大鼠的CD44、CD62p表达均高于脾虚组(P〈0.05),CD54表达没有差异。结论:CD44、CD62p表达情况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脾虚和肝郁脾虚的客观化证本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情况的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内镜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将UC镜下表现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将望诊中微观的观察纳入中医的整体观,作为中医辨证的依据,是对中医望诊的延伸、扩展,或将弥补中医宏观辨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