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同时在TEG监测下根据监测结果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观察2组DVT发生情况及出血症状。结果试验组发生DVT 1例(0. 93%),对照组发生DVT 9例(8. 33%),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发生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2例(1. 85%),微小血管轻微创伤出血1例(0. 93%),浸透敷料的出血1例(0. 93%),切口出血2例(1. 85%),皮下血肿3例(2. 78%);对照组发生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1例(0. 93%),微小血管轻微创伤出血1例(0. 93%),浸透敷料的出血2例(1. 85%),切口出血1例(0. 93%),皮下血肿3例(2. 78%); 2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TEG指导下对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降低DVT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时间在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50)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n=50)采用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分析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长、住院时长以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治疗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3.
邱刚 《双足与保健》2017,(10):89-89
目的分析下肢静脉曲张应用大隐静脉剥脱与透光旋切术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该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大隐静脉剥脱与透光旋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发生率为3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剥脱与透光旋切术联合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治疗,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减少并发症发生,加速患者康复,可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泡沫硬化剂联合透光静脉旋切术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泡沫硬化剂联合透光静脉旋切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手术用时、恢复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泡沫硬化剂联合透光静脉旋切术治疗下体静脉曲张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减少手术中的出血量,而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护理的重要性。方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88例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联合激光治疗术进行手术治疗,对术后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收治患者均痊愈出院,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结论:及时有效的术后护理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患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旋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普外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42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接受曲张静脉微创旋切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护理及恢复情况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4.68±1.34)d;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恢复时间为(9.26±2.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皮下血肿、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皮下硬结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142例接受曲张静脉微创旋切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术后9~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及对照组的142例患者对护理及恢复情况均较为满意,并未出现复发等情况。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旋切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可缩短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患者皮下血肿、肢体感觉异常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而感染、皮下硬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及恢复情况的满意度或与手术本身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剥脱术和静脉激光烧灼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采用静脉激光烧灼术治疗(激光组),40例采用和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结扎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和3个月CEAP分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激光烧灼术有利于提高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益气活血汤联合活血通络丸对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行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术后患者103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益气活血汤治疗,研究组5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疼痛评分(VAS)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统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检验,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肢体疼痛、肢体功能、生命活力、生理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46%(7/52)与对照组11.76%(6/5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3.14±0.96)分低于对照组(5.67±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65,P=0.000)。结论益气活血汤联合活血通络丸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行改良大隐静脉剥脱术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风险评估个体化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定该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84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1月—2018年10月,分组原则以护理干预方式差异性为主,分对照组(42例,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42例,风险评估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护理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总有效率(92.86%)显著较对照组(73.81%)高,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76%)显著较对照组(21.43%)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较对照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风险评估个体化护理利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理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常规手术)与观察组(n=50,改良手术),两组患者均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合并加点式剥脱术。术后评估治疗效果与手术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取大隐静脉高危结扎合并加点式剥脱术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既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同时也能够提高患者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逐瘀通脉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普外科住院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017年1月—2021年3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状抽剥常规西医手术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予逐瘀通脉方中药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CEAP分级、VCSS评分、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中医证候积分、CEAP分级、VCS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逐瘀通脉汤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状抽剥微创手术能够有效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评价改良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术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0例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将这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术对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剥脱术,应该大力推广这一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不同风险级别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效果。方法利用Autar深静脉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6—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4h进行评估,选出中、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度风险组72例,高度风险组34例。将中、高风险患者按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间歇性肢体气压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穴位按摩(上巨虚、足三里、梁丘、阴市、伏兔)。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及统计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例发生下肢DVT,中、高危患者各有2例,中危患者中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为5.6%(2/36),试验组为0.0%(0/36);高危患者依次为11.8%(2/17)及0.0%(0/17)。中、高危患者中试验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后第1天降低,腘静脉血流速度则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腘静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结论对于Autar评估中、高危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辅助穴位按摩有利于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不同风险级别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效果。方法利用Autar深静脉风险评估量表对2014年6—12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24h进行评估,选出中、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度风险组72例,高度风险组34例。将中、高风险患者按随机区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加间歇性肢体气压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穴位按摩(上巨虚、足三里、梁丘、阴市、伏兔)。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腘窝静脉血流速度及统计术后血栓发生率。结果本研究中共有4例发生下肢DVT,中、高危患者各有2例,中危患者中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为5.6%(2/36),试验组为0.0%(0/36);高危患者依次为11.8%(2/17)及0.0%(0/17)。中、高危患者中试验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危患者术后第1天与术前比较,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血流速度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术后第1天降低,腘静脉血流速度则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5天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降低、腘静脉血流速度升高(P0.05)。结论对于Autar评估中、高危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辅助穴位按摩有利于预防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93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试验组(n=47),对照组施以基础护理,试验组施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2周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与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并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与效果,能够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并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工作中,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该院就诊的乳腺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60例作为此次调研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联合干预,对比行不同护理方式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行乳腺癌手术患者出现下肢深脉血栓的工作中,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将行骨折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科室制订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第7天活动后测量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DVT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1.7%,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下肢股静脉流动速度,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18.
龚胜美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59-259,30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并在围术期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52例患者共69条下肢经临床随访1~12个月无局部复发,疗效满意。结论:下肢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围术期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患者安全、顺利康复和缩短病程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实验组(46例,应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和对照组(46例,应用常规手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高凝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剥脱联合透光旋切术患者,分别于术前24 h及术后1 d、3 d、7 d进行TEG监测[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Angle角)、最大振幅(MA值)、凝血指数(CI值)],记录患者围术期各时段凝血功能的变化趋势,统计患者发生高凝状态情况。结果与术前24 h比较,患者术后1 d、3 d、7 d的R值、K值均明显降低(P均0.05);R值术后3~7 d有明显升高趋势,K值术后1~3 d呈明显降低趋势; Angle角、MA值和CI值术后均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共18例(22.5%),其中凝血因子型高凝5例(27.8%),血小板型高凝9例(50.0%),混合型高凝4例(22.2%),经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未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论 TEG是判断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围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能科学、准确地监测出患者的高凝状态,并根据高凝类型进行预防性抗凝干预,对术后早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