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后常合并脑高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式辅助药物治疗。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康复技术,通过特别设计的高精度电极以低强度的电流作用于特定的脑区,调节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目前,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于卒中后失语、意识障碍、抑郁症、癫痫后认知障碍等脑高级功能障碍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从作用原理及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相关研究及其在脑高级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旨在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FMA、EMG、Barthel指数积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EMG、Barthel指数积分较治疗前上升,NIHSS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78.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590,P=0.039 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和失语症康复中的作用较好,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和语言能力恢复较快,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安全性较高,为无手术适应证或无法手术获益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了选择,其中,阴极经颅直流电刺激通过抑制皮质兴奋性,恢复脑功能网络平衡,减少痫样放电和癫痫发作频率。但是由于各项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经颅直流电刺激原理及其治疗癫痫的潜在机制,以及近3年在癫痫临床应用中的进展,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应用于难治性癫痫临床治疗的潜力和安全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卒中的致残率、病死率极高,绝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均伴有躯体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新型电生理技术,近年来被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在恢复脑卒中失语、改善记忆功能、减轻半侧空间忽略方面显示出积极作用,且治疗安全性有保障。本文综述了rTMS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全面阐述了rTMS改善认知功能的生物学机制、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以及rTMS改善认知功能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经颅磁刺激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脑刺激技术,可调节皮层兴奋性,促进功能代偿,已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并在神经功能恢复模型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多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案。现通过阐述不同神经功能恢复模型指导下的经颅磁刺激方案的临床应用现况,比较不同经颅磁治疗方案的疗效、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次脑卒中后言语失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44例脑卒中后言语失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TMS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言语功能康复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侧Broca同源区1 Hz的rTMS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选用中国康复研...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目标之一。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入侵性脑刺激技术, 能够调控神经元兴奋性, 促进神经可塑性, 在神经康复领域存在巨大的潜力。既往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和手运动功能障碍中, 而近期有研究表明其也能够改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本文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探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假说及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重组的可能机制, 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假治疗组3组,在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假治疗组接受功能性电刺激及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对3组患者的下肢综合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步态运动学参数、时间参数、距离参数及Amer-Lindholm分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余2组(P<0.05)。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有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常常幼年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职业成就。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善该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不同的刺激模式往往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基本原理、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重复经颅磁刺激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导致长期运动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脑的可塑性潜力.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项能改变人类脑皮质兴奋性的无创、无痛且相对安全的方法,它可通过调整患者脑组织可塑性促进功能康复.此文简要综述rTMS在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冰水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探讨冰水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患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进行药物及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冰水刺激疗法治疗2周,对照组只常规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语言恢复和颜面部失用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在语言表达和颜面失用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冰水刺激疗法治疗2周后,治疗组在语言表达和颜面失用方面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性差异(P<0.05)。结论:冰水刺激疗法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有效。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导致全球成年人残疾的主要原因,恢复其功能性手活动的预后较差.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只有5%~20%的患者手功能能够完全恢复[1],70% ~ 80%的患者在发病初期会出现手功能障碍,其中40%的患者最终会留有手功能障碍的后遗症[2],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收录的关于重复经颅磁刺激或经颅直流电刺激(试验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假刺激或仅采用常规治疗), 筛选及应用Cochrane文献质量评估工具评估文献质量后提取有效数据, 以渗透误吸量表、纤维内镜吞咽困难程度量表、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为结局指标, 应用Reviewer Manager 5.4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 以均数差(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作为效应指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包含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患者的渗透误吸量表评分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0, 95%CI:-1.020~-0.460, P<0.001);试验组患者的功能性由口进食等级量表评分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680, 95%CI:0.220~1.130, P=0.003);试验组患者的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60例脑梗死失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rTMS组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刺激频率1Hz,强度为健肢运动阈值的80%,每个序列50词脉冲,连续治疗10d。对照组仅接受不产生治疗效果的伪线圈刺激。记录患者汉语失语成套测验(ABC)评分情况、失语改善率和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脑梗死失语患者中ABC评分和失语改善率上均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rTMS组2例患者出现头晕等,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rTMS对脑梗死后失语的治疗是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卒中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可有不同程度的自行改善,目前认为残存脑组织的可塑性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功能磁共振(fMRI)、经颅磁刺激(TMS)、脑磁图(MEG)等手段获得的脑损伤后康复的资料均支持脑卒中后功能重组的概念。本文对基础和临床研究卒中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功能障碍之一,经颅磁刺激(TMS)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 用的治疗方法。Theta 爆发刺激是TMS 的一种刺激模式,具有时间短、强度低、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 被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现回顾Theta 爆发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国内外 研究,分别对其疗效、机制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患者66例,分常规药物组和药物加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进行治疗的综合治疗组。疗程30天。均在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综合治疗组与常规药物组失语商(AQ)数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的A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综合治疗组AQ值(72.5±24.1)较常规药物组AQ值(59.7±25.5)增加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0%,较常规药物组(55.1%)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与药物合用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其机制可能与电刺激小脑激活小脑-大脑相关通路,调控语言的神经网络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皮质刺激因其对脑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有良好的效果而被应用于临床,皮质刺激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直接皮质电刺激,每种方法又各具特点。本文就其应用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是一种非侵袭性的刺激脑方法,即不开颅将两个电极片放置于脑特定功能皮层对应的头皮区域,利用弱的电流经颅刺激目标区域引起脑的兴奋性的改变。此方法为一古老的研究方法,经过断断续续的研究和不断的新发现,近十年再次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的不小的成果。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能改变大脑兴奋性状态,无创的,简便,价廉,更为优越的是可设立假刺激组进行对照研究的刺激技术被广泛的探索和应用。tDCS的基本原理已经阐明,目前在进一步深层次探索其作用原理和寻找更为有效刺激程序的基础上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尤其是在康复医学中有益的效果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和进一步提高这种积极的治疗效果。本文概述了tDCS近十年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基本原理、刺激程序、优越性及不良作用,脑功能各个区域的研究,详细阐述了在脑卒中和脊髓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的疗效.方法 对26例脑卒中失语病人进行规范训练,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方法(BDAE)评估其语言功能.评估标准提高Ⅱ度者为明显好转,Ⅰ度者为好转,并进行比较.结果 运动性失语的Ⅱ度以上病人经3~4周训练后,明显好转的11例,好转2例.感觉性失语的8例病人经6~7周训练后明显好转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达100%.但完全性失语的病人,康复效果较差,其中仍有2例经康复训练后仍无明显改善.结论 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语言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