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临床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中医“吐酸”、“噎嗝”、“胃脘痛”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明显进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胃动力药,而传统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LES)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显示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RE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及实验研究等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RE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1RE的病因病机马银成[1]认…  相似文献   

2.
周明霞  孙志广 《吉林中医药》2009,29(10):841-842
根据临床特征,反流性食管炎属于中医“吞酸”“嘈杂”“呕吐”“胸痹”等范畴。类似此病的文献记载,最早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医学心法·吞酸》认为肝气郁滞是发病的关键。《四圣心源》指出“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升,则肝气不升,然非胃气之不降,则胆火不降”,认为脾胃升降失调是本病的关键。《素问玄机原病式》所述:“火盛制金不能平木,则肝木自甚而酸”。说明反流性食管炎与肺脏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本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篇综述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基本方加减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特色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有关研究状况.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较多发的疾病,是由于机体保护性和损害性因素失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不难,但隐性GERD诊断不易,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4h食管内PH监测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目前该病的诊断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证实有胃食管反流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证实有食管炎.内科治疗的原则是:(1)减少胃食管反流;(2)减低反流物的酸度;(3)增强泵食管的作用;(4)保护食管粘膜.药物治疗多采用制酸药、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等,如奥美拉唑红霉素、思密达等.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有关研究状况。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较多发的疾病,是由于机体保护性和损害性因素失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不难,但隐性GERD诊断不易,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4h食管内PH监测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目前该病的诊断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证实有胃食管反流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证实有食管炎。内科治疗的原则是:(1)减少胃食管反流;(2)减低反流物的酸度;(3)增强泵食管的作用;(4)保护食管粘膜。药物治疗多采用制酸药、动力药和粘膜保护剂等,如奥美拉唑红霉素、思密达等。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病,西医常采取对症治疗,治愈率不高,且停药后易复发。笔者采用针刺疗法观察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2例病人,均为我院1999年7月~2001年7月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诊断符合1992年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炎内镜诊断标准[1]。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6例,年龄27~71岁,平均4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4.73年。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天鼎穴、膈俞穴。每日1次,留针30min。针天鼎时,直刺1.0~20寸,中等量刺激,有向胸膈部放射感为佳。针膈俞时,直刺,…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食管组织黏膜炎症、糜烂和纤维化等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范畴,临床上以反酸、烧心、灼热、疼痛、嗳气等为主要表现,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等。中医学中没有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属于"吞酸"、"吐酸"、"嘈杂"、"胃脘痛"等范围。中医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逐渐完善,治疗上以"和法"为主,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因在中医病名、辨证和治疗上缺乏统一标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括出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及常用方药,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有进一步升高趋势,且有复发率高的特点,本文主要从病因病机认识、辨证分型治疗、专方治疗、中西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亚型之一,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种,近年来更是有患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其所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中医近年来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分别从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辨证分型、治疗及致病机制研究等角度整理近年来相关研究文献,综合分析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方面的发展现状,冀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佐。  相似文献   

10.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病机及辨治探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中,肝气泛胃、肝胃不和只是其发病过程中的表象。其本在于脾虚失运,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瘀血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治疗时在降逆治酸的同时运脾疏肝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全幽门缝扎 +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 ,造成大鼠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 5 4只大鼠随机分为 5组 ,予以不同治疗后 ,观察大鼠食管黏膜一氧化氮 (NO)浓度等指标。结果 ①中药组、西药组体质量增加值分别与安慰剂组比较显著增加 (P均 <0 .0 0 1)。②中药组、西药组肉眼观察积分分别与安慰剂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③中药组、西药组病理形态学光镜检查积分与安慰剂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④中药组、西药组食管黏膜NO浓度与安慰剂组比较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改善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的病理状况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降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NO浓度 ,减轻炎症反应 ,减少下食管括约肌松弛。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病程反复、迁延难愈等特点而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及心理。现阶段,GERD的发病机制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笔者通过对近几年中西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相关文献收集整理,笔者发现西医认为GERD的发病机制与食管下括约肌(LES)抗反流屏障结构障碍、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功能异常等相关,治疗以抑酸、促进胃肠动力及抗反流手术等为主。古今中医医家则认为在多因素下致肝胃不和、气机失和为其总病机,在治疗方面,通过辨证分型采用药物疗法、中医外治法治疗等。现笔者通过收集整理近几年国内外GERD文献资料,阐述了中西医学者对GERD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两方面的认识,以期为治疗GERD进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 78例经内镜证实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 ,给予埃索美拉唑 4 0mg口服 ,每日 1次 ,观察治疗 2 ,4 ,6周时反酸、烧心等症状改善情况 ,并于 6周后复查胃镜。结果 治疗 2 ,4 ,6周症状显效率分别为 5 2 % ,81%及 84 % ,治疗 4及 6周时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 2周时 (P均 <0 0 1)。治疗 6周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92 %。 6周后Ⅰ级食管炎治愈率 (93% )高于Ⅱ级 (76 % )、Ⅲ级与Ⅳ级 (6 7% )(P <0 0 5 ) ,但各级食管炎改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埃索美拉唑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赵荣莱诊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撷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根据跟师学习体会和个人临床实践,总结了国家级名老中医赵荣莱教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宝贵经验。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关键为胸阳失展,膈中积气,膈胃之气不利,膈气不降,胃气上逆。治疗以透膈利气,斡旋升降为首要,临证酌情配合行气、活血、化痰解郁、润燥。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难治性慢性疾病,并有着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以抑酸为主,效果单一,且治疗后易复发。本文则从中医学出发,总结有关反流性食管炎的辨证论治现状及有代表性医家们的独特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频数和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反流性食管炎中医临床证候常见3个类型,分布特点为:类肝胃不和证(65例)>类肝郁脾虚证(25例)>类脾虚气滞证(20例),以实证为主,虚实夹杂证亦多见。结论:通过建立反流性食管炎的因子分析模型,揭示了反流性食管炎的中医证候特点,为本病的临床辨证规范化的建立打下了一定基础,并丰富了证候分类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全球发病人数不断增长,病理特点主要涉及中枢神经系统炎性浸润伴随的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髓鞘脱失和轴突损伤等.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研究结果认为不良生活方式和人体内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外周免疫细胞的激活,分泌的炎性因子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后引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继而发生髓鞘脱失和...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研究主要包括: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对本病的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本病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且价格低廉,越来越受到医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诊断及中医中药治疗措施。方法: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经我院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分别给予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西医组、中医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3.33%、95.56%。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确诊后经过临床上积极规范合理的治疗,效果明显且中医中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