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降钙素原(PCT)和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急诊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和病情的评估意义。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137例,入院后给予PCT和动脉血乳酸等检查,并进行APACHEⅡ评分。随访28 d,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01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动脉血乳酸、血浆PCT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比较脓毒性休克和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浆PCT、动脉血乳酸和APACHEⅡ评分的差别;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动脉血乳酸预测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均0.05);脓毒性休克组PCT、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高于严重脓毒症组(P均0.05);PCT预测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动脉血乳酸曲线下面积为0.79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和动脉血乳酸对急诊老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评估价值,高水平的PCT和乳酸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必净和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 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脉注射液组)、B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具有益气扶正功效的生脉注射液或益气扶正联合化瘀解毒功效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动态演变情况,并进行Marshall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28天临床预后判断.结果 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的APTT水平、Marsha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PLT、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及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前PLT、D-D值与生脉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单纯使用中药益气扶正或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气血并重,有优于单纯益气扶正法疗效的趋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大样本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气血相关"理论为指导,观察清源生化汤对严重骨创伤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9例患者随机分入中药组(A组)、低分子肝素钙组(B组)和常规治疗组(C组)。C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A与B组分别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源生化汤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相关凝血功能指标、APACHEⅡ评分变化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A、B组各凝血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A组改善明显。A组各凝血功能指标较B、C组改善明显(P<0.05,P<0.01);治疗后3组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A组分别与B、C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0.01);28 d病死率比较,A、B组较C组病死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源生化汤可明显纠正严重骨创伤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改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联合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清降钙素原(PCT)、动脉乳酸(LAC)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2017年我院急诊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不同中医证型(卫气同病证、气分实热证、气分湿热证及气营两燔证)、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组间比较: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预后组间比较:合并基础疾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气营两燔证、气分湿热证、脓毒性休克、入院24 h内SOFA及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等指标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其中气营两燔证、脓毒性休克、动脉LAC水平OR值分别高达4.255、5.118和5.078(P 0.05);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提示SOFA评分(界值12.36)、APACHEⅡ评分(界值23)、血清PCT(界值6.02)及动脉LAC水平(界值5.04)对于脓毒症患者发生死亡转归的预测效能相当,曲线下面积均在0.9以上。结论中医辨证联合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PCT及动脉LAC水平检测可用来判断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和生脉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提供治疗方法与思路。方法4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生脉注射液组)、B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具有益气扶正功效的生脉注射液或益气扶正联合化瘀解毒功效的血必净+生脉注射液治疗。监测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动态演变情况,并进行Marshall评分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及28天临床预后判断。结果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的APTT水平、Marshal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后PLT、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APTT、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及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必净+生脉注射液组治疗前PLT、D-D值与生脉注射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病情、凝血功能障碍、病情预后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脓毒症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中医气血理论,单纯使用中药益气扶正或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及改善病情严重程度;由于益气扶正联合解毒化瘀法气血并重,有优于单纯益气扶正法疗效的趋势,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大样本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不同证型组,观察不同证型组间APACHEⅡ评分、脓毒症发生距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血小板变化、14 d病死率、死亡患者住院存活时间。结果 26例患者分为气虚血瘀证、痰浊血瘀证、热毒血瘀证较为多见,各组间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脓毒症发生距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时间不同(P0.05),气虚血瘀证与热毒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热毒血瘀证与痰浊血瘀证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证型组内比较血小板的变化,气虚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毒血瘀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浊血瘀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14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死亡患者住院存活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在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热毒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患者更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属热毒血瘀证患者更易使血小板降低;3组间14 d病死率及死亡患者住院存活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除外与样本量小有关,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计学意义,不除外与样本量小有关,尚需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microRNA-3147在宫颈癌患者以及正常人血液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宫颈癌患者以及健康查体者各100例分别作为患者组和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组受检者血液中microRNA-3147表达量,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探讨其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患者组血液中microRNA-3147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32;血液中microRNA-3147表达量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不相关(P均0.05),但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转移状态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中microRNA-3147的表达量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危重症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59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31例,存活组28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 II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540(P<0.05)。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C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对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凝血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积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L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0.01),PT、AP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P0.01),Fib、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各时间点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积分、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P=0.04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能够显著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凝血功能指标,改善健康状况,保护内脏器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患者按预后状况分为生存组(173例)和死亡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浆BNP、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根据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组(≤10分)117例、中度组(11~20分)59例及重度组(≥21分)39例,比较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血浆BNP与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LVEF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浆BNP、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者与中、轻度组的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BNP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血浆BNP水平对判断脓毒症患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腑解毒法改善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中药通腑解毒治疗,每日一剂,连服7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标准化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鸣音评分、腹腔压力、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APACHE II)及胃液潴留情况,并随访28天两组患者生存率及总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组患者肠鸣音评分、腹腔压力及APACHE I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胃肠耐受性好。治疗组患者28天生存率(71.1%)显著高于对照组(37.2%);治疗组患者的总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28.9%、对照组62.8%)(P0.01)。结论对严重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在应用常规标准化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中医通腑解毒法,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肠鸣音评分、腹腔压力及APACHE II评分并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肾上腺髓质素前体中段肽(MR-proADM)水平对脓毒症患者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择重症加强治疗病房成人脓毒症患者82例作为患者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亚组24例、严重脓毒症组32例、脓毒性休克组26例;同时选择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和患者组患者入院24 h内血清MR-proADM、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28 d预后,并进行各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RproADM与PCT、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R-proADM、PCT诊断脓毒症和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患者组血清MR-proADM、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 05),且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MR-proADM、PCT水平逐渐升高。脓毒症患者中28 d死亡22例(26. 7%),其中脓毒症亚组3例(12. 5%)、严重脓毒症组7例(21. 9%)、脓毒性休克组12例(46. 2%)。脓毒症患者血清MR-proADM水平与PC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r=0. 852,0. 740,P均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proADM、PCT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 881[0. 826,0. 937]、0. 847[0. 78,0. 914],P均0. 05; MR-proADM截断值 1. 5 nmol/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1. 7%,特异度为80. 5%,与PCT相当。MR-proADM评估预后的AUC明显高于PCT(0. 945比0. 816,P 0. 05);当MR-proADM截断值为4.16 nmol/L时评估预后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89.2%。结论 MRproADM可作为诊断及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细胞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低危组(72例)、中危组(65例)和高危组(43例);按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148例)和死亡组(32例)。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及肌酐(SCr)水平,同时记录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情况,并进行组间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外周血Th17细胞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不佳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危重组间外周血Th17细胞、IL-17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其中高危组最高,中危组次之,低危组最低。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17、SCr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与APACHEⅡ评分(r=0. 83,P 0. 05)、SCr水平呈正相关(r=0. 70,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Th17细胞诊断脓毒症急性肾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 8%和82. 6%,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856,95%CI为[0. 774,0. 921],均显著高于S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 6%和70. 1%,AUC为0. 768,95%CI为[0. 669,0. 841],P均0. 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作为一项有效的评估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乳酸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严重脓毒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52)和对照组(n=48),2组患者入院开始即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必要时予血管活性药物、选择性的给予氢化可的松、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2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第7天时监测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凝血指标及血乳酸水平,并监测患者28 d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入院第7天的凝血指标、血乳酸(Blood Lactic Acid,BLA)及APACHE Ⅱ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8天死亡率治疗组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严重脓毒症患者凝血状态及低灌注缺氧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辅助治疗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疗效及对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补液、抗感染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解毒方治疗,治疗7 d后,观察比较2组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脓毒症相关凝血病(SIC)评分、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清PCT和CRP水平及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 2组治疗7 d后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SIC评分及Fbg、D-D、PCT、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PT、APTT均明显缩短(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7 d后Plt计数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价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老年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10例危重症患者应用APACHEⅡ进行评分,并按APACHEⅡ分值分段统计患者病死率。结果 11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中,32例存活患者和78例死亡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4.88±5.14)分和(28.37±5.17)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4例未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和86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4.07±5.64)分和(27.83±5.20)分,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肺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和恶性心律失常4种疾病最初24 h内和终末24 h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脑卒中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增加,病死率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667,P=0.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系统是评价老年危重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良好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预后危险因素,为今后MOFE的研究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MOFE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再对单因素分析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衰竭器官数目和种类、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等与MOFE患者死亡有关,而性别、诱因、原患慢性疾病数目、电解质平衡失调、代谢支持和免疫调理治疗与患者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衰竭器官数目和种类、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是MOFE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充分认识MOFE的预后危险因素,早期识别,积极干预,可望降低其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miR-21和miR-10b在早期宫颈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45例作为CIN组,早期宫颈浸润癌(ICC)患者85例作为ICC组,子宫肌瘤全切子宫后正常宫颈上皮(NCE)患者20例作为NCE组。用Real time 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21和miR-10b表达情况及ICC组手术后miR-21和miR-10b表达情况,分析miR-21和miR-10b相对表达量与CIN分级、ICC临床指标的关系及ICC患者血清miR-21和miR-10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ICC组的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CIN组和NCE组(P均<0.05),并随着CIN分级的升高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手术后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ICC组的miR-10b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CIN组和NCE组(P均<0.05),并随着CIN分级的升高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手术后血清miR-10b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血清miR-21和miR-10b表达量与年龄、组织类型、肿瘤直径、肌层浸润深度、脉管浸润和神经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高位HPV和淋巴转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均<0.05)。ICC患者的血清miR-21相对表达量与血清miR-10b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0.618,P<0.05)。结论 miR-21可能为促癌基因,miR-10b为抑癌基因,miR-21和miR-10b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血清miR-21和miR-10b表达量对于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监测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目前已成为危重症医学的首要问题。全世界患病率约为0.3%,全球总病例数约为1800万/年,且发病人数正以年1.5%的比例增长。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脓毒症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凝血功能障碍,并贯穿脓毒症疾病整个过程,直接影响脓毒症疾病进展及预后。现就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主要机制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凝血系统的异常激活,存在3个主要机制:1组织因子与血小板的活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扶正、化瘀解毒法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脓毒症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TT、Fg及APT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TT、Fg及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MODS、MVE、脓毒症休克及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效果理想,可发挥益气扶正、化瘀解毒功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