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低温超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女性尖锐湿疣(CA)的复发情况。方法将80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辛复宁联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LEEP刀治疗,连续观察随访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疣体清除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术后1周疣体清除率97.89%,2周疣体清除率100%;复发3例,复发率7.50%;平均复发时间为(78±18.19)天。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1周疣体清除率93.63%,2周疣体清除率100%;复发11例,复发率27.50%;平均复发时间为(43±17.61)天。两组疣体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复发时间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5;χ2=5.541,P0.05)。结论辛复宁联合LEEP刀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可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minolevulinic acid—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护理。方法在采用ALA—PDT治疗106例肛周尖锐湿疣患者的过程中,治疗前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治疗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准确敷药,照射到位,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治疗后重视健康教育和随访。结果106例经1-4次ALA—PDT治疗后,疣体完全脱落。随访6个月,1I例复发,复发率为10%。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护理保证了ALA—PDT的临床疗效。结论ALA-PDT治疗肛周尖锐湿疣,复发率较传统方法明显下降,良好的护理措施能保证和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及白细胞计数(WBC)在脓毒症中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诊断为脓毒症患者39例和非脓毒症患者41例,提取临床诊断为脓毒症24 h内CRP、WBC、NEU%。利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在脓毒症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CRP、NEU%、WB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CRP、NEU%、WBC诊断脓毒症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698、0.633,联合试验CRP+NEU%、CRP+WBC、NEU%+WBC及CRP+NEU%+WBC诊断脓毒症AUC依次为0.867、0.874、0.588、0.876。Z检验显示,CRP诊断脓毒症AUC大于NEU%、WBC(P均0.05),除NEU%+WBC联合试验AUC小于CRP(P0.05),其余各项联合试验诊断脓毒症与CRP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RP在脓毒症中的诊断效能优于NEU%、WBC,尚未发现三项指标联合试验能提高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低温超高频电波刀(LEEP刀)治疗女性尖锐湿疣(CA)的复发情况。方法将80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辛复宁联合LEEP刀治疗,对照组应用复方沙棘籽油栓联合LEEP刀治疗,连续观察随访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疣体清除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40例患者术后1周疣体清除率97.89%,2周疣体清除率100%;复发3例,复发率7.50%;平均复发时间为(78±18.19)天。对照组40例患者术后1周疣体清除率93.63%.4,2周疣体清除率100%;复发11例,复发率27.50%;平均复发时间为(43±17.61)天。两组疣体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复发时间和复发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5;x2=5.541,P〈0.05)。结论辛复宁联合LEEP刀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疗效肯定,复发率低,可延长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免疫炎症指数(SII)联合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于西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3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2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40分组(63例)和SAPSⅡ≥40分组(40例);另根据预后情况进行分组:好转组(69例)和恶化组(34例)。分别对比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程度患者的SⅡ和PNI;采用ROC曲线获得对老年AECOPD严重程度的预测效能;采用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老年AE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SAPSⅡ≥40分组患者SⅡ高于SAPSⅡ<40分组患者(P<0.001),PNI则低于SAPSⅡ<40分组患者(P<0.001);PNI联合预测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恶化组患者SⅡ高于好转组患者(P<0.001), PNI则低于好转组患者(P<0.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尿道镜下自制电极电灼疣体后联合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对门诊确诊为尿道内尖锐湿疣的40例患者观察围术期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以及3个月内尖锐湿疣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尿道镜下自制电极电灼去除疣体后联合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注射液7天,对照组采用多功能治疗仪电灼后,联合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方案同实验组,两组每3周随访1次,共5次。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未观察到严重的围术期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无尿道狭窄。结论尿道镜下自制电极电灼去除疣体联合静脉滴注膦甲酸钠注射液治疗尿道内尖锐湿疣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148例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入选本研究。病理学分期≥S2、≥S3和=S4分别被定义为显著纤维化、严重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效能评价采用ROC曲线法。结果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诊断显著纤维化的Logistic归模型不成立。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的诊断严重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redictive probabilities for severe fibrosis,PPs)诊断严重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为0.665~0.826;基于最佳截断值的预测概率PPs诊断严重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621、0.793、0.716。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的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概率(predictive probabilities for advanced fibrosis,PPa)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为0.736~0.892;基于最佳截断值的预测概率PPa诊断进展期纤维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0.75、0.75、0.75。结论基于氨基酸血浆浓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乙型肝炎相关的严重和进展期纤维化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临床一般资料、血清学指标及肝脏弹性成像无创检查手段,基于LASSO及Logistic回归建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生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诊断为MAFLD且完善肝病理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99例,根据肝病理NAS评分将其分为脂肪性肝炎组(n=170)例和无脂肪性肝炎组(n=129)。先后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MAFLD发生脂肪性肝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无创诊断模型,利用列线图形式可视化,采用加强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绘制ROC曲线及Calibration曲线,并在MAFLD+NAFLD和MAFLD+cHBVi两个亚组人群中观察模型的诊断效能,并与其他诊断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最佳诊断因素,构建列线图诊断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无创早期预警模型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筛选2008至2017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硬化诊疗二中心(原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住院的HBV相关肝硬化及HCC患者2 176例,最终纳入321例,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结果以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表示,ELISA检测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及其他血清学指标,采用增强MRI扫描诊断HCC。通过Logistic回归确定HCC无创预测因子,建立基于年龄、LSM和AFP的HCC早期无创预警模型(ALA)。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ALA对HCC的早期预警效能。结果 321例患者按照2∶1随机分为两组(建模组200例,验模组121例),两组的临床参数(年龄、性别、Child-Pugh评分、肝功能、AFP、LSM)无差异,建模组和验模组年龄分别为(51.4±10.1)岁和(49.96±10.23)岁,HCC患者占比分别为34%和35.5%,肝功能ChildA级患者占比分别为65%和57%,AFP分别为12和6ng/mL,LSM分别为25和27kPa。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年龄、LSM和AFP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ALA的AUROC为0.91 (95%CI:0.86~0.95),使用ALA分值9.61作为截断值,验模组的准确度为84.3%。结论应用年龄、LSM及AFP建立的ALA可提高HCC早期诊断率,为HCC患者提供早期治疗干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胆囊收缩素-18(CCK-18)在胆石症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西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胆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单纯性胆石症组患者与复杂性胆石症组患者的血清CXCL16、CCK-18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单纯性胆石症进展为复杂性胆石症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XCL16、CCK-18诊断复杂性胆石症的效能。结果胆石症患者的血清CXCL16及CCK-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复杂性胆石症组患者的血清CXCL16、CCK-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胆石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腹腔积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XCL16、CCK-8与单纯性胆石症进展为复杂性胆石症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单指标诊断复杂性胆石症时,CXCL16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CK-18,CXCL16联合CCK-18诊断复杂性胆石症的AUC为0.955,明显大于单指标检测。结论血清CXCL16及CCK-18在胆石症患者中表达水平升高。血清CXCL16及CCK-18表达水平与复杂性胆石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可辅助诊断复杂性胆石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危险因素及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继发肌少症分为继发组及非继发组,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危险因素;依据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预测模型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营养状况、骨密度、血钙浓度、脑卒中次数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营养状况、骨密度、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次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L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26,95%CI为0.785~0.893。结论 年龄、BMI、营养状况、骨密度、高脂血症及脑卒中次数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继发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肌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铁蛋白(SF)检测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检测100例手术前肺癌患者血清中三种肿瘤标志物水平,行手术确定淋巴结转移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模型,用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淋巴结有转移组CEA、SCC-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P0.05),而SF在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回归模型Y=1/[1+EXP(1.584X1+0.935X2-0.425)],新变量Y的AUC高于三种单一肿瘤标志物的AUC。结论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CEA、SCC-Ag和SF对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明竹欣”(盐酸万乃洛韦的商品名)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活性对照方法,比较用高频电刀切除疣体后分别应用“明竹欣”(口服0.3克,1日2次,连续21日)和干扰素(周部注射1百万单位,1周2次,连续4周)治疗尖锐湿疣,明竹欣组和干扰素组各35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结果 明竹欣组治愈率为71.4%,干扰素组为65.7%,差异不显著(P>0.05),明竹欣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明竹欣是一种高选择性和低毒性的抗病毒药物,患者有极好的顺应性,用它治疗尖锐湿疣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陈琮玲  杨贤  吴韩  李依璇  骆兵  兰希  张晋萍 《心脏杂志》2023,(6):676-679+684
目的 探讨急性期心率对急性心肌炎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住院治疗的138例急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急性期心率指标对远期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4(13,53)月。相比非MACE组,MACE组的年龄(P<0.05)、暴发性心肌炎(P<0.05)、白细胞计数(P<0.05)、LVEF<50%(P<0.05)、出院平均心率(P<0.01)、出院最高心率(P<0.05)是急性心肌炎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出院平均心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37~0.899),最佳截断值为78.31,灵敏度为76.2%,特异度为77.1%。出院最高心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CI:0.599~0.798),最佳截断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9年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测的临床资料,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采用R 3.5.3软件和rms程序包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I)、校准曲线和ROC曲线评估该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214例患者中有4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9.2%;根据缺血性卒中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卒中组(n=41)和未卒中组(n=17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程度≥50%且<70%、斑块超声特点为非强回声和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将原始数据重复抽样1 000次对该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CI为0.804,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预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AUC为0.8...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和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457例(胃癌组),同时期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胃良性疾病患者448例(胃良性疾病组)和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的体检者457名(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FPR、FAR、NLR、CEA、CA19-9水平,利用ROC曲线评价FPR、FAR、NLR、CEA、CA19-9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及良恶性患者的鉴别诊断;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危险因素。通过Kruskal-Wallis、Mann-Whitney检验FPR、FAR、NLR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患者术前NLR、FPR、FAR、CEA、CA19-9均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P0.001);FAR、NLR、CEA、CA19-9在胃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PR在这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ruskal-Wallis、Mann-Whitney检验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随着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加深、肿瘤最大直径增加、临床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胃癌患者的FPR、FAR、NLR的中位数显著升高,而与肿瘤的位置无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PR对胃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其他指标。Logistic回归显示,FPR、NLR、CEA、CA19-9均与胃癌和胃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显著相关。在胃癌与胃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上,FPR与其他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效能,其中FPR、NLR、CEA、CA19-9联合,ROC曲线下面积最大,有最大的诊断效能(AUC=0.768,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82.8%)。结论 FPR可能是诊断胃癌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其与NLR、CEA、CA19-9联合可显著提高胃癌和胃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8、降钙素原(PCT)及脂肪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间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收治的7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和未感染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血清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有价值的指标对SAP继发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感染组中有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血清IL-6、IL-8、PCT及脂肪酶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IL-8、PCT及脂肪酶均为SAP患者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四项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IL-6、IL-8、PCT及脂肪酶单项检测,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各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 SAP继发感染时患者血清IL-6、IL-8、PCT及脂肪酶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SAP继发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四项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鉴别评分(STAF)评分联合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初次诊治的1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和非心房颤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以是否诊断为心房颤动为因变量,以年龄、TC、LDL-C、UA、STAF评分、心力衰竭高风险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STAF评分、STAF评分联合心力衰竭高风险对心房颤动的诊断效能的ROC曲线。结果心房颤动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STAF评分、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AF评分[OR(95%CI)=2.000(1.441~2.763)]、心力衰竭高风险[OR(95%CI)=24.793(7.822~78.634)]、年龄[OR(95%CI)=1.062(1.013~1.111)]、TC[OR(95%CI)=1.324(1.091~1.592)]与心房颤动的诊断独立相关(均P <0.05)。STAF评分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21,0.863),P <0.01],STAF评分最佳界值点为4.500分,相应的敏感度为85.696%,特异度为68.501%;STAF评分联合pro-BNP判断心力衰竭高风险诊断心房颤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7[95%CI(0.842,0.944),P <0.01],患者评分最佳界值点为5.500分,相应的敏感度为85.701%,特异度为73.597%。结论 STAF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房颤动筛查具有诊断价值,联合pro-BNP可提高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19.
CO_2激光联合包埋术治疗尖锐湿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身疣体包埋术治疗尖锐湿疣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取患者自体新鲜疣体接种于上臂皮下组织内,同时局麻下用CO2激光1次性祛除所见全部疣体;对照组局麻下用CO2激光祛除全部疣体。两组患者均每周随访1次,了解创面愈合及疣体复发情况,观察3个月,按痊愈和复发两级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6%(43/50),复发率为14%(7/50);对照组痊愈率为67.35%(33/49),复发率为32.65%(1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疣接种是一种理想的自体免疫疗法,该疗法与CO2激光配合治疗尖锐湿疣可显著降低其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SM)肛周及肛管内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问卷调查,采集132例患者的社会人口统计学、行为学资料,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确定患者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基因分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尖锐湿疣复发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中P0.2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首次CO2激光治疗后,复发67例,复发率50.8%。HPV阳性的132例标本中,共检出13种HPV基因型。低危型感染82例(62.1%),高危型感染50例(3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HPV基因分型中含有高危型[比值比(OR)=3.501,95%可信区间(CI):1.147~10.682]、皮损的发生部位侵及肛管(OR=5.130,95%CI:1.548~17.006)、首诊时疣体数目10个或受累面积2cm~2(OR=7.291,95%CI:2.376~22.374)、患者合并肛门常见疾病(痔疮、肛瘘、肛裂)(OR=6.026,95%CI:1.414~25.686)、合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OR=15.224,95%CI:1.353~171.241),是尖锐湿疣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要加大治疗力度,加强随访,定期复查,关注HIV感染,并采取良好有效的干预机制,以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