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筛查其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286例单纯行微血管减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和随访期间采用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BNI)三叉神经痛分级评价疼痛缓解;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术侧面部麻木感、术侧听力下降、脑脊液漏、手术切口愈合欠佳、颅内感染、脑积水;记录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三叉神经痛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86例患者中术后18例(6.29%)出现术侧面部轻度麻木感,13例(4.55%)术侧听力下降,1例(0.35%)脑脊液漏,1例(0.35%)手术切口愈合欠佳,2例(0.70%)颅内感染,1例(0.35%)脑积水。随访期间26例(9.09%)失访,13例(4.55%)术后疼痛无缓解,13例(4.55%)术后疼痛部分缓解,234例(81.82%)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34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患者平均随访31.29个月,1例(0.35%)死于心脏病,28例(9.79%)复发。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中术后1年复发率5.4%、术后3年15.2%、术后5年21.2%。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NI分级Ⅴ级是三叉神经痛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5,95%CI:1.063~5.353;P=0.03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无死亡或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压迫所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1例基底动脉压迫引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31例患者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均单纯使用涤纶垫棉作为减压材料,且未使用其他减压方式。手术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于脑干和责任动脉之间放置涤纶垫棉实现减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提出的疼痛分级评估手术效果。结果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27例(87.1%)术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3例在术后3个月内完全缓解(BNI分级Ⅰ级),1例疼痛部分缓解(BNI分级Ⅲ级)。5例(16.1%)患者术后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其中3例自愈;1例患者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3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85个月(中位时间为40个月),随访期间有4例(12.9%)复发(BNI分级Ⅳ~Ⅴ级),其中2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另外2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可部分控制面部疼痛。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单纯应用涤纶垫棉治疗基底动脉所致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即刻效果显著,但其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133例 75岁的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行微血管减压术(MVD组,80例)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53例,包括脉冲射频术38例、立体定向伽马刀放射治疗10例、针灸治疗5例),McGill疼痛问卷(MPQ)评价疼痛缓解程度,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价生活质量,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感觉迟钝、头痛、恶心呕吐、肺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面瘫、听力缺失、运动障碍等。结果 MVD组患者79例(98.75%)疼痛完全缓解、1例(1.25%)疼痛部分缓解,非手术治疗组8例(15.09%)疼痛完全缓解、33例(62.26%)疼痛部分缓解、12例(22.64%)疼痛无缓解,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41,P=0.000)。随访55.80(35.74,63.48)个月,MVD组复发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8.75%(7/80)对35.85%(19/53);χ~2=16.558,P=0.000],生活质量优于非手术治疗组[WHOQoL-100评分(27.82±2.10)分对(22.19±7.22)分;t=1.202,P=0.039]。两组患者术后面部感觉迟钝、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肺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完全性面瘫、听力缺失、运动障碍等并发症少见,无一例死亡,其中,MVD组术后面部感觉迟钝发生率低于非手术治疗组[8.75%(7/80)对86.79%(46/53);χ~2=81.005,P=0.000]。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因此建议除非无法耐受全身麻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应首选微血管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采用伽玛刀和甘油阻滞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后无效和复发三叉神经痛58例。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分级评定标准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57.3个月(36~78个月),30例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21例行伽玛刀治疗,伽玛刀治疗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5.7%、71.4%,甘油阻滞组1年和3年有效率分别为83.3%、56.7%。伽玛刀组面部麻木发生率16例(76%)、甘油阻滞组26例(86.7%),两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伽玛刀和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对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均有肯定疗效。伽玛刀创伤小、并发症较轻;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操作简便,即时缓解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合并梳理术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复发原因。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13例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后复发患者行MVD术合并梳理术(internal neurolysis,IN)。对其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手术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三叉神经MVD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其次为Teflon肉芽肿。随访期结束时,疼痛强度分级(the Barrow neurological institute pain intensity scale,BNI)为BNI I级9例,BNI II级2例,BNI III级1例,BNI IV级1例。术后细菌性脑膜炎1例,头皮延迟愈合1例和面部麻木13例。结论三叉神经MVD术后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管压迫和蛛网膜粘连,其次为Teflon肉芽肿。对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来说,MVD术合并梳理术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对84例经药物和其他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行伽玛刀治疗,采用BNI疼痛分级量表评价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术后出现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例,经治疗症状消失5例,无明显改善1例.随访48个月,按BNI疼痛分级量表:Ⅰ级32例,Ⅱ~Ⅲ级36例,Ⅳ级10例,V级6例;总有效率92.9%.结论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MVD治疗的164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4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面部疼痛分级标准评估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周BNI分级Ⅰ~Ⅱ级139例(84.76%),Ⅲ级25例 (15.24%);术后11例(6.70%)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共复发31例,复发率为1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减压未充分、压迫有移位是影响PTN病人MVD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MVD治疗PTN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对于病程长、未充分减压的病人,应注意加强随访,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2-10—2013-12收治的2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全麻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经电话及预约随访2~16个月,21例患者中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7例,术后2周内疼痛缓解2例,疼痛明显减轻2例,能够耐受疼痛,总缓解率90.5%,总有效率100%。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方法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进行治疗。结果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0例(92.59%)疼痛消失,3例(5.56%)明显缓解,有效率98.15%,术后1例疼痛未见缓解,二次手术,未见微血管压迫,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悬吊法的应用是对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改进,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主刀治疗的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为交叉型, Ⅱ型为伴随型, Ⅲ型为平行型。对于Ⅰ型患者, 充分解剖分离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和(或)小脑幕之间的蛛网膜, 通过此空间进行第一间隙责任血管的减压;对于Ⅱ型患者, 需尽可能地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及其神经根进/出脑干区的蛛网膜分离, 并置入垫棉隔离;对于Ⅲ型患者, 以吸引器将岩上静脉轻轻推开, 完整显露第一间隙进行减压。以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随访患者的BNI疼痛分级。结果 69例患者中, 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为Ⅰ型者占比为52.2%(36例), Ⅱ型占比为30.4%(21例), Ⅲ型占比为17.4%(12例);MVD术中均完整保留岩上静脉。术后7 d内, 患者BNI疼痛分级Ⅰ级68例, Ⅱ级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听力障碍、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69例患者的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总结微骨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的责任血管,并分析手术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在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采用微骨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2例,根据术中所见分析责任血管,并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 32例患者中,术中发现单一动脉血管压迫者22例(68. 75%),2支及以上8例(25. 00%),未探查到责任血管的2例(6. 25%);术后出现周围性面瘫、同侧听力下降饮水呛咳和脑脊液漏各1例,无脑出血、颅内感染和死亡病例;完全缓解24例,显著缓解5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 88%,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责任血管多变,术中需仔细探查充分减压,微骨孔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球囊压迫术、微血管减压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期疗效。方法以收治的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微球囊压迫术23例(微球囊组),接受射频热凝术治疗26例(射频组),接受微血管减压术36例(微血管减压组)。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6、12和24个月时的三叉神经疼痛程度,并随访≥24个月的复发情况,比较3种手术方法治疗的复发率差异。结果组内比较,各时间点3组患者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时间变化各组间NR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术后24个月时:微球囊组NRS评分与射频组和微血管减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组NRS评分高于微血管减压组(P0.01)。随访期:微球囊组、射频组和微血管减压组复发率分别为5/23例(21.74%)、6/26例(23.08%)和2/36例(5.56%),组间总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Mantel-Cox分析示微血管组复发周期较微球囊组和射频组延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微球囊组、射频组和微血管减压组术后12个月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4.78%、15.38%和2.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微血管减压术、球囊压迫术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改善临床症状均疗效显著,微血管减压术在降低术后复发率、延长复发周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和伽玛刀治疗(Gamma Knife surgery,GKS)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MVD或GKS。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进行评估疗效,复发率和治疗并发症。结果在441名入组患者中,220名在MVD组,221名在GKS组。两组均无死亡。在2年的随访中,MVD组的183例患者(83%)报告完全缓解疼痛,5名(2%)有明显的疼痛缓解,20名(9%)没有缓解。在GKS组中,55名患者(25%)报告完全缓解疼痛,106(48%)有明显的疼痛缓解,37(17%)没有缓解。两组之间的复发率(0.45%对0.9%)无显着差异。MVD组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化学性脑膜炎(6%),脑脊液漏(4%),面神经麻痹(4%)。角膜反射丧失(6%)和面部麻木(5%)是GKS组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MVD和GKS都是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MVD组完全缓解疼痛的比率明显优于GKS组完全缓解疼痛的速度。两组间复发率无显着差异;然而,MVD组的严重并发症多于GKS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的有效方法,但MVD预后影响因素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本文通过5年时间的随访观察MVD的疗效,并运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0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我院神经外科所收治的首次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TN患者每年至少随访一次,对所获取的数据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在这些患者中,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的立即完全缓解率为79.8%,随访两年以上的疼痛完全缓解率为88.0%;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的立即缓解率为71.8%,随访2年以上的疼痛完全缓解率只有45.0%。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典型的TN症状、责任血管或者主要责任血管为动脉、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是预后的有利因素(均P0.05)。结论MVD是治疗原发性TN的有效外科手术,典型的三叉神经痛症状、责任血管或者主要责任血管为动脉、术后疼痛立即缓解是预后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到2013年10月行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疼痛消失224例(94.1%),疼痛明显减轻10例(4.2%)。术后并发口周疱疹87例(36.6%),面部麻木、浅感觉减退者40例(16.8%),脑脊液漏5例(2.1%),听力下降者1例(0.42%)。随访3个月到6年,随访期间复发或无效12例,总体治愈率94.96%。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有针对性的手术策略和细致的手术操作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5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32例,其中80例行微血管减压术,77例行伽玛刀放射治疗,75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术后随访5年以上,对比分析治疗后的即刻缓解率、5年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微血管减压组、伽玛刀治疗组和甘油阻滞组治疗后即刻缓解率分别为81.25%(65/80)、15.58%(12/77)和77.33%(58/75),甘油阻滞组与微血管减压组术后即刻缓解率均显著高于伽玛刀治疗组(P<0.05);5年有效率分别为91.25%(73/80)、63.64%(49/77)和16.00%(12/75),微血管减压组明显高于伽玛刀治疗组及甘油阻滞组(P<0.05),而伽马刀治疗组又高于甘油阻滞组(P<0.05);复发率分别为8.75%(7/80)、20.77%(16/77)和32.00%(24/75),甘油阻滞组复发率最高,其次为伽玛刀组,微血管减压组最低,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方法;伽马刀和甘油阻滞术适合于老年患者或有手术禁忌症者,但采用伽玛刀治疗多数患者不能达到疼痛立即缓解,而甘油阻滞术早期效果好,但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共10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0例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15例,前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后者行原发病变切除术和三叉神经脑池段探查术并微血管减压术,评价术后疗效并记录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听力下降、症状性缺血性卒中、面神经损伤)。结果 9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中85例行微血管减压术,均采取患侧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85例,100%);81例(95.29%)术中可见责任血管;84例(98.82%)术后疼痛缓解;1例(1.18%)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为患侧听力下降。1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行原发病变切除术和三叉神经脑池段探查术并微血管减压术,12例(12/15)采取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3例(3/15)采取颞下经天幕入路;术中除切除原发病变外,同时探查三叉神经脑池段,3例(3/15)可见责任血管;术后均疼痛缓解(15/15);7例(7/15)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分别为患侧听力下降5例、症状性缺血性卒中1例、面神经损伤6例;术后除1例(1/15)蛛网膜囊肿未行病理学检查外,余14例(14/15)病理诊断均与术前诊断相符,包括听神经瘤5例(5/15)、表皮样囊肿4例(4/15)、内皮型脑膜瘤(WHOⅠ级)2例(2/15)和过渡型脑膜瘤(WHOⅠ级)2例(2/15)、小脑动-静脉畸形1例(1/1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首发症状发病年龄高于[(51.61±12.21)岁对(44.87±11.87)岁;t=1.988,P=0.049]、术前听力下降比例低于[0(0/90)对7/15;校正χ~2=37.813,P=0.000]、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比例高于[100%(85/85)对12/15;校正χ~2=11.327,P=0.001]、术中可见责任血管比例高于[95.29%(81/85)对3/15;校正χ~2=48.325,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1.18%(1/85)对7/15;校正χ~2=29.934,P=0.000]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结论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听力下降作为早期症状提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发病变,从而选择适宜手术入路,同时行三叉神经脑池段探查术并微血管减压术;术后疼痛缓解率较高,但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治疗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9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资料。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89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或显著减轻者78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1例。随访3~48个月(平均32个月),疼痛消失86例(94.5%),明显缓解、服得理多能够控制满意者5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三叉神经入脑干区血管压迫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见病因。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螺旋CT三维重建辅助下卵圆孔定位的优势,总结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经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顽固性TN病例资料,均采用术中螺旋CT引导下PBC治疗。结果术后疼痛完全缓解25例(BNIⅠ级),疼痛明显好转3例(BNIⅡ级),部分好转2例(BNIⅢ级+Ⅳ级),有效率为93.3%(28/30)。病侧面部麻木发生率93.3%(28/30),咀嚼乏力33.3%(10/30),耳鸣3.3%(1/30),麻木等不适症状多在1~3个月内明显好转或消失,不影响生活,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期内复发2例,近期疼痛复发率约为6.7%(2/30)。结论 PBC治疗TN临床效果确切,创伤小,风险低,尤其对于高危、疼痛累及第Ⅰ支、复发的病人更有优势。术中采用3D-CT引导,定位准确,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9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访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50例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vs 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面部轻微麻木感,未特殊处理自行缓解;3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例并发脑脊液漏而出现切口的延迟愈合。对照组出现眩晕2例,恶心呕吐3例,药疹2例,共济失调2例,但症状均不严重,经减量或停药消除。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6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复发2例(4.0%),对照组复发10例(20.0%),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0.05)。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的基础治疗,患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