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罕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有增多趋势。目前国内外可查到的病例资料共50例。好发于绝经后老年妇女,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鳞状上皮化生及其癌变有关。本文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方法、治疗措施和预后进行了讨论,以期提高对本病的系统了解,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指子宫内膜在广泛鳞化的基础上出现异型增生,但未出现肌层浸润。本病临床上罕见,应避免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内膜鱼鳞癣病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诊刮时外院曾误诊为子宫内膜鳞癌,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机制:大致分为由化生和移植而来两大类。化生学说是指由胚胎体腔上皮分化而来的腹膜或浆膜具有形成子宫内膜的潜能,因此主张由化生产生本症,在现阶段仍是本病发生的主流意见之一。移植学说可分为二种:其一为子宫内膜直接向深层侵入增殖,另一为经输卵管种植和转移性增殖。在子宫腺肌症和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面,伊藤(1984)指出二者关系密切,认为子宫腺肌症与  相似文献   

4.
一、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和原位癌的关系:作者认为子宫内膜诊刮组织腺瘤样增生的病程表现为:腺体紧挤,腺上皮呈假分层,颜色苍白或呈嗜酸染色,腺上皮强烈增生,腺腔内出现腺芽或腺岛。原位癌为:腺体呈高度增生伴有间质浸润,但这种现象局限于子宫内膜区域内。子宫内膜腺瘤样增生为癌前病变,既可进一步发展为原位癌,也可在使用黄体酮后逆转为正常。二、高危人群和绝经年龄的关系:作者认为凡绝经年龄的妇女,如有不育、长期使用雌激素、肥胖、糖尿病倾向、无排卵功能的子宫出血和腺瘤样增生者,均应视为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对此人群应行普查,按下述方案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卵巢原发性鳞状细胞可分为三种;(1)起源于卵巢皮样囊肿的鳞状上皮或分癌变(SCCD);(2)推没起源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鳞化(SCCE);(3)纯鳞状细胞癌(SCCP),此型尤为罕见,迄至1996年仅有12例文献报道,本文系统介绍其组织来源,临床,病理及预后,目前第(2)及(3)类已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卵巢组织分类中表面上皮一间质肿瘤组内。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随着腹腔镜检查的普及,其发生率增加,从表面蓝紫色斑点的轻症至子宫直肠凹陷的冰冻骨盆的重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体腔上皮化生说:为Iwanoff(1989年)与Meyer(1903年)提出。苗勒氏管是由胚胎时期体腔上皮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腹腔内浆膜和卵巢上皮均来源于体腔上皮,与由苗勒氏管发生而来的子宫内膜属同源组织。因此由于激素和炎症引起的刺激也同样作用于腹腔的浆膜与卵巢上皮使之化生为类似于子宫内膜的腺体与间质组织这就是体腔上皮化生说。在为治疗前列腺癌而长期给予雌激素的男性,也有发生内异症的报道,即为支持该学说的有力证据。即  相似文献   

7.
<正>1 病例报告患者,37岁,因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4月,要求助孕治疗,于2019年7月3日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患者结婚后未避孕未孕1年,2018年底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外院就诊,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建议行子宫全切除术。但患者有强烈生育意愿,遂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借用外院病理切片会诊提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伴非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部分区域癌变,形态符合中分化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8.
青春期前妇科恶性肿瘤很少见,其发生的病理类型也与成人有所不同.成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如宫颈鳞状细胞癌、子宫内膜腺癌及卵巢上皮性癌在青春期前却很罕见,而在该年龄段常见的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阴道横纹肌肉瘤、阴道或宫颈的透明细胞癌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及腺肌病腺上皮和间质的分化能力与分化方向。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0份不同生殖周期子宫内膜和腺肌病组织标本的角蛋白、波形蛋白、结蛋白及肌动蛋白α亚单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腺肌病与子宫内膜腺上皮具有相似的角蛋白表达率,达70% ̄90%,不受腺体分泌状态的影响;腺上皮波形蛋白表达率为80% ̄90%,在分泌期下降到60%(P〈0.05),且主要局限于基底层和表面上皮;主要表达波形蛋  相似文献   

10.
(A型题,答题卡见下页)1 宫颈妊娠药物保守治疗失败的原因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 血βHCG浓度  B 孕周C 胎芽大小D 孕妇年龄E 胎心出现2 维持宫颈位置的韧带主要是:A 主韧带  B 子宫骶骨韧带C 主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D 阔韧带和子宫骶骨韧带  E 以上都不是3 关于转化区中鳞状上皮化生,哪项是正确的:A 鳞状上皮化生开始于分泌细胞B 鳞状上皮化生开始于纤毛细胞C 鳞状上皮化生是从宫颈外口向宫颈阴道部化生D 鳞状上皮化生是从宫颈阴道部向宫颈外口化生E 以上都不是4 在宫颈癌的FIGO分期中,下列哪一项正确?A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查了应用低剂量孕激素避孕2到38个月的11名妇女的子宫内膜.标本取材于8例子宫切除术及3例子宫内膜活检.取材后立即进行组织学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每天连续应用一种孕激素2个月以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的有丝分裂数目减少,继而腺体弯曲度消失,但仍然保持了分泌早期的形态特征.腺上皮有明显的"假复层",很多横切面显示假复层形式,并随孕激素治疗持续时  相似文献   

12.
人子宫内膜是一种由柱状上皮排列成的腺体及非上皮基质构成的二态组织。因此,当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时必须考虑其复杂构型。与恶变、癌前改变相关的变化和某些子宫内膜在形态上的改变(如腺体、基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细胞形态不规则性和多形性)都使组织构型更复杂。子宫内膜的细胞培养为探讨诸如生长调节、细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42例临床分析魏绍斌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病理上见子宫肌层肥厚,肌壁间有呈岛状分布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伴平滑肌纤维增生。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经量增多和子宫增大。子宫腺肌病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据报道妇科手术...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42例分析杨柳娜子宫腺肌病又称子宫肌腺病,是指子宫内膜间质及腺体同时出现在子宫肌壁而言,此种子宫内膜,应属异位的子宫内膜,故应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的范畴[1]。因其发病机理、症状、体征及病理变化与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所不同,故称之为子宫腺...  相似文献   

15.
本病极为罕见,资料上仅报道14例。Fluhmann承认本病的标准为;(1) 无并存之子宫内膜腺癌;(2) 在子宫内膜肿瘤与宫颈鳞状上皮之间无联系;(3) 无原发之宫颈鳞状细胞癌。作者附加第4项标准:如子宫颈有原位癌,则它与独立的子宫内膜鳞状上皮肿瘤间无联系。本病之发生机转有二:其一,通过原位或浸润性宫颈癌蔓延至邻近子宫内膜表面生长,这显然不能当作原发肿瘤。其机转为肿瘤沿水平方向蔓延,癌细胞机械地取代最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①通过观察子宫内膜细胞增生相关核抗原ki6 7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增殖能力对子宫腺肌病发病的影响。②研究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 5升高的来源和意义。方法 :手术切除子宫标本共 5 9例 ,其中子宫腺肌病 (简称 :腺肌病 ) 2 7例 ,子宫肌瘤 (简称 :肌瘤 ) 32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A12 5、ki6 7在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腺肌病病灶中的表达。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两组在位内膜腺体ki6 7表达强度增生期较分泌期显著增强 ,P <0 .0 5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ki6 7表达无周期性变化 ,腺肌病组异位内膜腺体ki6 7的表达在分泌期强于其自身在位内膜 ,P <0 .0 5 ,腺肌病组子宫内膜与肌瘤组子宫内膜ki6 7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腺肌病组血清CA12 5水平显著高于肌瘤组 ,P <0 .0 0 1,两组血清CA12 5水平增生期与分泌期差异均无显著性。腺肌病组与肌瘤组内膜间及腺肌病组在位内膜与异位内膜腺上皮间CA12 5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并且均无周期性变化。结论 :①腺肌病异位内膜ki6 7表达增多 ,增生能力较在位内膜增强 ,说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后 ,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在疾病的发展中可能有一定作用。②血清CA12 5水平腺肌病组明显高于肌瘤组。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子宫内膜癌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为妇女的23/10万。近10年来的5年生存率持续改善,在柏林约为75%。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类:(1)癌前期:轻度腺瘤样增生(I级);中度腺瘤样增生(Ⅱ级),即非典型腺瘤样增生;重度腺瘤样增生(Ⅲ级),即子宫内膜原位癌。(2)癌:腺癌、透明细胞癌、腺棘皮癌、腺鳞癌、乳头状癌、分泌性腺癌、粘液性腺癌、未分化癌。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组织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材料来源于分段刮宫或子宫镜活检。子宫  相似文献   

18.
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OXA11在月经周期人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生理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8例子宫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蛋白质的表达;用细胞分离筛选法,分离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和Dot-blot方法分别观察HOXA11在腺上皮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腺上皮细胞HOXA11在分泌中晚期表达量较增生期和分泌早期显著降低;基质细胞HOXA11的表达从增生期到分泌期逐渐增加,以分泌中晚期表达量最高。结论: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HOXA11表达在分泌中晚期变化最显著,而且其表达量呈反相变化,即腺上皮表达量下降,基质细胞表达量增加。提示HOXA11基因与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化、成熟密切相关;其对内膜腺上皮和基质细胞的调控机制可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达一个高倍视野以上。以往认为它是内在性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现在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子宫腺肌病发病率较高,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子宫腺肌病病理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位于肌层内的内膜类似基底层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缺乏反应,常处于增殖期。本病约20%~50%合并EM,约30%合并子宫肌瘤(leiomyoma),合并盆腔粘连也很常见。  相似文献   

20.
阴道镜下子宫颈转化区类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颈转化区(或移行带)是指子宫颈柱状上皮被新生的鳞状上皮取代的区域,其外缘是原始鳞-柱交界,内缘是鳞状上皮化生最远的界限,即新的鳞-柱交界或称生理性鳞-柱交界。转化区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部位,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子宫颈转化区类型的判识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电子阴道镜观察转化区位置,分析转化区类型及其细胞学、HPV感染和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特点,探讨转化区类型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