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当前校园防艾工作现况,针对存在问题调整工作重点,提高中学生防艾能力。方法在主题巡讲活动前后,调查学生的防艾知识知晓情况、接受防艾教育现状、对防艾知识需求以及防艾相关态度行为。结果主题活动前和后共计回收有效问卷1 697份,活动前825份,后872分。活动前调查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9.0%,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38.3%,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25.6%,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41.7%;主题巡讲活动后,学生的防艾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0.2%,担心自己会感染艾滋病的学生占比73.2%,认为感染者值得同情占比48.9%,会对其避而远之占比25.2%。学生防艾知识来源: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占53.0%;学生的防艾知识需求:专家主题讲座/老师课堂教育和网络新媒体宣传分别为60.3%和39.1%。在主题活动前,学校的性质、学生所在年级以及之前是否接受过防艾教育均是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主题活动后,仅仅学生所在年级会影响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结论该区当前中学生防艾知识知晓率较低,主题讲座是对高中学生进行防艾教育的有效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则需要辅助多种宣教途径进行。网络新媒体防艾宣传是今后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学生家长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的态度,探索和评估流动人口家庭内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对家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丰台区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7所中学,通过健康教育课对初中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后,学生将艾滋病知识宣传资料带回家中让家长学习。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前,从每所学校初中一、二年级各随机整群抽取1~2个班级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第2学期再次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家长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754名和756名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干预后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52.5%提高到88.1%(χ2=228.96,P〈0.01),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从71.2%降低到59.5%(χ2=19.34,P〈0.01)。结论学校主导、中学生与家长学习的方式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学生家长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降低了对HIV感染者的歧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和毒品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实现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在中学的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方法改编适合凉山彝族特点的学校禁毒防艾健康教育教材,培训生活技能教育教师。结果 2010年1-12月,在凉山州的17个县市的212所普通中学中,开展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课程,共10~12课时,参与学生数达132 876人。其中,118所中学的64 301名学生分别在课程前后进行了统一的问卷调查。教育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85%以上,高中生在90%以上,比教育前均有明显提高。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发生明显正向改变,相关生活技能也有显著提高。结论在中学生中开展禁毒防艾生活技能教育课是必要、可行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乡镇中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知识同伴教育效果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对乡镇中学生采取同伴教育措施预防艾滋病的策略。方法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某市,随机选择2所乡镇中学,共征募并培训20名同伴教育员在校开展同伴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相隔6个月)分别调查192名和191名在校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22.92%提高到干预后的66.49%(P<0.05);最近半年有性行为的比例从干预前的18.23%下降到干预后的9.95%(P<0.05);最近一次性生活中采取安全措施的比例从干预前的52.71%增加到干预后的94.74%(P<0.05)。结论在乡镇中学生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中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减少危险性行为,对发挥中学生在控制艾滋病蔓延的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江西省妇联在10个区(市)针对妇女,开展艾滋病防治"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项目的干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听取汇报、查阅文件、现场考察、访谈、现场调查等方式综合进行评价。结果随机抽取10个区的60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10个项目市(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平均覆盖率为90.5%,妇女防艾知识平均知晓率为79.3%;15~49岁的妇女防艾知识知晓率为9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就业状况和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项目地区妇女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市(区)未达到覆盖率90%以上的要求,需针对人群特点,采取不同宣传干预方法及策略以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市、县城及乡镇中学生接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情况。方法以不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某高校一年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接受艾滋病教育和目前的艾滋病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结果188名学生接受了调查,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78.1%。初、高中阶段分别有39.4%和73.4%的人接受过艾滋病健康教育(χ2=44.18,P<0.01)。初中驻地在城市、县城、乡镇的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分别为64.3%、50.0%和31.5%;高中分别为78.3%、71.7%和72.2%。结论应改进教育方法,加强对中学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伊宁市不同语种授课学校开展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策略和方法。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伊宁市以汉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授课的3所普通中学,对初中三个年级每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的干预活动,活动前后通过问卷评估调查干预活动的效果。结果共调查不同民族学生480人。干预前有效问卷471份,干预后有效问卷474份。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中学生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总体知晓率,干预前分别为72.29%、43.17%和41.22%,干预后总知晓率分别提升为87.34%、67.33%、69.24%。干预后,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正向态度持有率高,在"是否愿意为感染艾滋病的同学或朋友提供帮助"的问题上,哈萨克族学生、维吾尔族学生较汉族学生正向态度持有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_哈~2=14.181、x_维~2=27.323,P均0.05);各民族学生喜欢的获取知识途径也由干预前的电视最多转变为学校教育最多(P0.05)。结论今后应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和师资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西安市7所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对艾滋病教育的需求,为合理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七所高校12 955名学生进行匿名封闭式问卷调查。结果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UNGASS)核心指标问题的绝对正确回答占8.94%;量化赋分的知晓率为18.54%;医学类院校知晓率最高,各高校间有统计学差异;四年级学生的知晓率最高,各年级间有统计学差异。91.03%的人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应从大一开始;84.34%的人非常和比较愿意参加艾滋病知识培训;参加过的健康教育活动类型最主要的是宣传栏和传单(60.80%);艾滋病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互联网(70.44%)等;艾滋病预防和治疗措施(77.23%)等是最希望了解的艾滋病信息;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53.78%)等是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主要不足之处。结论西安市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不及UNGASS的目标和国内防治艾滋病要求。应从学生需求角度出发,有针对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简称艾防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因素,为制定艾滋病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0年至2015年期间新疆MSM调查中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阿克苏市、伊宁市、乌鲁木齐市三地的资料,分析MSM艾防知识知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有1 084名MSM完成调查.艾滋病知识知晓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同伴教育对不同年级高职学生关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以及同伴教育次数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2018-2019年,按年级将高职学生随机均分为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在两年间调查比较干预前后高职学生知晓率的变化.结果 共收回2 872份问卷,2018年和2019年同伴教育组的总体知晓率(96.9%和97...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学变化趋势,为制定青年学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通过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800例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6-2019年共计调查学生3 200例,平均年龄(21.83±1.49)岁,各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25%、97.75%、98.25%、97.25%,知晓率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为6.44%,由大一的4.65%上升至大五的9.76%。9.28%的男生及3.61%的女生有性行为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首次性行为年龄平均(19.74±8.42)岁。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73.30%,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固定性伴最近一年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及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8.18%、84.09%,均呈上升趋势。最近一年接受及参与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的比例为71.00%、37.09%,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均随年级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最近一年接受及参与过艾滋病宣传的学生知晓艾滋病知识的比例(71.25%、37.45%)均高于不知晓学生(60.53%、22.37%)。男、女生参与艾滋病宣传的比例分别为41.32%、3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西安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已达到"十三五"行动计划要求,知晓艾滋病知识对接受及主动参与艾防宣传有促进作用,且接受、参与防艾活动及安全套使用意识逐年升高。男生性行为比例高于女生,且男生更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大学新生"TLS"防艾健康教育效果,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同伴健康教育模式,为学校开展防艾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我校2017级大一新生中实施"TLS"模式防艾健康教育,在教育前后进行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教育效果。结果教育后,大一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得分从(13.83±2.64)分提高到(16.72±1.93)分(P0.001);艾滋病知识国8条综合知晓率提高了19.5个百分点(χ~2=196.711,P0.001);对艾滋病的正向态度得分从(1.99±0.89)分提高到(2.51±0.68)分(P0.001);大一新生对该教育模式的总体满意度达98.9%。结论 "TLS"模式防艾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态度效果较好。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拔培训大学生防艾宣讲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健康宣传同伴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三城市青年学生对艾滋病非职业暴露后药物预防(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服务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北京、深圳、昆明三个城市的青年学生的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情况、nPEP知识知晓和接受n PEP服务情况。结果共调查了4 698名青年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本科生占98.0%,21.8%有过性行为;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5.6%,三城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学生中48.6%听说过nPEP,nPEP知识知晓率为16.5%,5.4%求询过nPEP服务,2.4%接受过nPEP服务。在不同年龄、年级、月收入水平、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青年学生之间nPEP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性别、年级、月收入水平、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青年学生之间nPEP求询服务有差异;不同年龄、性别、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的青年学生之间接受nPEP服务有差异。结论青年学生对于nPEP的正确认知仍不足,应结合校内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进行nPEP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内容和教学课时,并要求需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防艾工作。定期监测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有利于学校健康教育的开展。为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状及相关关系,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控教育提供参考,对广州市番禺区初中生的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中生在短期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及态度的改变,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南昌市13个县区随机抽取13所高中,根据年级分层整群抽样,对被抽到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分别抽取3 846名和3 641名高中生,高中生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63.4%,较健康教育前的34.2%有很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前基础知识知晓率为69.0%,健康教育后为82.9%,在4部分艾滋病知识中知晓率最高。不同年级(P=0.00)、父亲文化程度(P=0.00)和艾滋病知识获取途径得分(P=0.00),对艾滋病知识知晓均有影响。不同性别高中生的艾滋病危险行为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结论健康教育后相关知识知晓率显著增加,歧视态度减少,但存在危险行为,应在高中阶段积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条件接近的两个地区作为干预地区和对照地区,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举办讲座和发放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等。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两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共完成1 541名孕妇的调查,其中干预组933人,对照组608人。干预前两组对象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对艾滋病一般防治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干预组。实施干预后,干预组孕妇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一般防治的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的提高较为明显,因此,应继续开展综合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四川、江苏、广东、河南四省份调查学校青年学生性行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检测情况,并分析影响检测的因素。方法 在调查学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发放电子问卷,收集学生的人口学信息、性行为情况、艾滋病知识知晓、HIV检测等内容。结果 四省份共调查学生63 054人,其中本科学生占比为82.4%,所有学生中一年级占比为64.5%。共有8.6%(5 427/63 054)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生发生性行为(12.4%)、无保护性行为(42.7%)、多性伴行为(22.1%)的比例均高于女生。调查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78.4%,HIV检测率为6.2%,有性行为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1.7%,HIV检测率为11.5%,其中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行为学生的检测率分别为13.9%、21.1%。对有性行为学生接受HIV检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因素有省份、性别、性向、性伴数、是否患过性病、是否认为自己有感染风险、是否知晓PrEP或nPEP(P<0.05)。结论 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应继续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发生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性行为的学生HIV检测率不高,今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中学生艾滋病(AIDS)认知和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明确湖北省将艾滋病预防知识纳入中高考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共调查1 272名中学生,总体正确率为73.5%,较低于高发区和示范区,但高于其他地区;90%以上的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意识较强;71.5%的学生选择关心和帮助艾滋病感染者;学生喜欢的教育形式较分散;知识与态度成正相关,与行为相关性较小。结论湖北省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中高考的政策措施,能够对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全面性和教育形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新模式,提高公众和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效遏制疫情快速增长态势。方法基于广西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实时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宣传教育新策略、新措施、新模式,以利不断提高防艾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警示性、有效性。结果广西区卫生行政部门创新提出防艾策略"四转变"和"六招术"。将宣传教育转变重点确定为开展以宣传"危害/疫情/关怀/预防"并重的警示性宣传教育模式,并将该模式应用于攻坚工程。2016年调查结果广西公众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城镇居民94.4%,农村居民94.0%,流动人口92.0%,校内青少年94.6%;2015年广西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吸毒人群96.5%,暗娼人群96.3%,男同人群97.1%;全区防艾工作取得了连续5年"降两率"的显著成效,即:2012-2016年新发现报告艾滋病的病例数连续5年下降,分别为12 229例、10 877例、9 640例、9 190例、8 848例,2012-2016年报告艾滋病死亡病例数连续5年下降,分别为3 888例,3 316例,2 914例,2 717例、2 595例,有效遏制了疫情快速增长。结论广西防艾攻坚7年来实施警示性宣传教育,公众和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连续5年"降两率",有效遏制了疫情快速增长,表明警示性宣传教育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新入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的了解状况,对纳入教育教学计划的艾滋病专题讲座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某大学入学新生分班进行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与课堂讨论,并于讲座前后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专题讲座前后收回有效调查问卷分别为836份、739份,对艾滋病一般知识正确回答率讲座后均高于讲座前,多数项目讲座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92.02%的新生认为不应该强制隔离艾滋病病人和限制病人家属活动,70.64%的学生愿意给予艾滋病病人帮助.结论 大学新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比较片面,通过多媒体教学专题讲座与课堂讨论能使新生的艾滋病知识系统化,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