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在足三阴经的阳性反应及压痛情况,探究该病与足三阴经的关系,为临床针刺治疗该病选取足三阴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提供依据。方法纳入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患者30例,采用传统经络诊察法配合现代人体压痛力学定量测试仪测定患者经期与非经期双侧足三阴经小腿段阳性反应点、压痛点的反应区域、压痛点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和压痛阈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期和非经期阳性反应率比较,脾经(70.0%、61.7%)、肝经(65.0%、53.3%)均高于肾经(13.3%、11.7%)。经期和非经期压痛率比较,脾经、肝经均为100.0%,均高于肾经(80.0%、76.7%)。脾经经期与非经期压痛点集中在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区域,肝经集中在膝关、蠡沟区域;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蠡沟VAS评分经期均高于非经期(P0.05),压痛阈值经期均低于非经期(P0.05)。肾经经期与非经期压痛点集中在筑宾、交信区域。结论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在足三阴经腧穴有相应表现,与脾经、肝经关系密切。患者经期腧穴压痛敏感度高于非经期,提示针刺阴陵泉、地机、漏谷、三阴交、膝关、蠡沟、筑宾、交信附近阳性反应点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比原发性痛经(PD)和继发性痛经(SD)受试者足三阴经经穴反应现象的异同,总结两种痛经的经络腧穴反应规律,从而探讨治疗两种痛经的选经用穴特点。方法:对35例健康受试者(健康组)、35例PD患者(原发组)和34例SD患者(继发组),运用传统经络腧穴诊察法,在受试者足三阴经小腿段循行部位进行诊察,记录经络腧穴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情况,并对压痛腧穴进行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结果:与健康组比较,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足三阴经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1,P<0.05)。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在脾经和肝经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在肝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原发组和继发组在脾经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肾经(P<0.01),原发组在脾经的压痛出现率显著高于肝经(P<0.05)。原发组、继发组的阳性反应物和压痛集中出现在脾经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和肝经蠡沟、膝关;与原发组比较,继发组地机、蠡沟的阳性反应物出现率显著升高(P<0.05),压痛出现率、压痛VAS评分亦显著升高(P<0.01)。结论:PD和SD患者的足三阴...  相似文献   

3.
赵吉平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经络诊察,应用循、按、切等方法发现痛经形之于外,即经络上的反应点,包括腧穴、阿是穴。发作期重点循按足太阴脾经,以三阴交、地机、阴陵泉为主,休止期重点循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以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及足三里为主。虚实之证不同,医生指下和患者体感不同,结合经络诊察的结果通过不同的针刺手法以达到治疗目的。赵吉平教授重视痛经的兼证治疗及治疗时机的选择,兼证的缓解与时机选择对减轻患者的疼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予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予应急止痛治疗。2组均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个疗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Ⅱ(CMSSⅡ)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1、2、3个疗程疼痛VAS评分、CMSSⅡ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疗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周氏"络穴止痛方"加地机、气冲穴针刺治疗湿热瘀阻型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并能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疼痛时间,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留针30 min条件下,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10 min及针刺5、10、20、3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即刻镇痛效应,针刺5 min时,十七椎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针刺10 min3组疼痛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针刺20、30 min分别与治疗前比较,疼痛值均明显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30 min时,十七椎组与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阴交组和地机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其他观察时间点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即刻止痛作用。针刺十七椎穴的即刻镇痛效果优于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针刺三阴交穴和针刺地机穴疗效相似,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针刺地机与地机、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以探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常用腧穴的配伍关系。方法 将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双穴组,每组20例。单穴组针刺地机穴,双穴组针刺地机、关元穴,观察针刺前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时间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结果 双穴组针刺后各时间点VAS读数与针刺前差值均大于单穴组差值。结论 疼痛时针刺地机及地机、关元均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但针刺地机、关元有优于单刺地机的趋势,针刺地机、关元治疗原发性痛经时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Li YM  Bu YQ  Hou WJ  Chen SZ  Gao SZ 《中国针灸》2011,31(3):199-202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髎,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采用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对患者痛经总频率、痛经严重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单穴组痊愈率为68.4%(13/19),有效率为31.6%(6/19),多穴组分别为78.9%(15/19),21.1%(4/19),两组疗效相当(P>0.05);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总频率评分、痛经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疼痛时进行针刺,只取一个穴位十七椎即可达到与选取多穴相同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选用不同的介入时机(经前5 d左右针刺或疼痛发作时针刺)针刺组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对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经前针刺组(经前5 d左右针刺)20例,疼痛时针刺组(经前发作或疼痛发作时针刺)20例,空白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3个月经周期中及结束后组间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中的主要症状小腹部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与结论经前针刺组和疼痛时针刺组均能显著地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小腹部疼痛症状;不同的针刺介入时机(经前5 d左右针刺或疼痛发作时针刺)对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无显著性影响,但经前5 d左右针刺有优于疼痛发作时针刺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单穴十七椎、三阴交、地机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止痛作用的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参照COX痛经症状量表进行痛经症状临床评分,分别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3个单穴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均有较好的镇痛效应,3组治疗后痛经症状总频率(持续总时间)和痛经症状严重程度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十七椎穴、三阴交穴、地机穴均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有效穴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对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的镇痛效应。方法:选取重度原发性痛经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穴(十七椎穴)组34例和多穴(十七椎、次髎、地机、三阴交穴)组44例。观察针刺前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时间的变化,并比较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5 min后,两组VAS读数均开始明显降低;两组3个月经周期针刺前即时VAS读数均逐渐下降,与第1月经周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1月经周期起针后60 min,在第2月经周期起针后120 min多穴组与单穴组比较,VAS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VAS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单穴和多穴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都有明显的即刻镇痛效应,且该效应具有临床意义。针刺单穴、多穴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均具有累积镇痛效应。针刺治疗重度原发性痛经可单取十七椎穴。  相似文献   

11.
程控经络感传仪治疗原发性痛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法 :穴取足太阴经脾经穴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 ,任脉穴关元、石门、气海。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程控经络感传仪 ,每个月经周期治疗 3次 ,每天 1次 (经前 1~ 2天 ,经期1~ 2天 )。每经络各治疗 2 0分钟。每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治疗 3个疗程观察结果。全部病人均选用模式I刺激方式 ,强度以病人适宜为度。结果 :30例痛经患者 ,年龄 14~ 36岁 ,病史半年~ 12年 ,平均为 3 5年 ,妇科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近期临床疗效(参照卫生部药政司《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 ) :痊愈 (治疗后腹痛及其症状消失 ,随访 3个月经周期未发作 …  相似文献   

12.
李蔚江  赵琛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7-818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验证有关郄穴临床主治的理论。方法将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随机分成推拿组和针刺组,选用脾经郄穴地机,单穴刺激,观察治疗前后VAS值。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VAS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机穴的穴位特性与止痛疗效相关,不同治疗方法间止痛效果无差异,验证了经络理论中有关郄穴主治痛证、急症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观察分期针刺方案治疗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以36例中重度痛经的子宫腺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期针刺治疗,经期穴取地机、三阴交、次髎、十七椎,每日治疗1次;非经期穴取关元、子宫、三阴交、足三里等,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EHP-5)评分及月经失血图(PBAC)的月经量变化;于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阴道超声检测子宫体积,并分析生存质量与疼痛程度、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VAS评分、CMSS评分、EHP-5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PBAC评分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分层统计,月经过多(PBAC100分)者,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后PBAC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第2个与第1个月经周期、第3个与第2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VAS评分、CMSS评分均降低(P0.01,P0.05)。第1、2、3个月经周期对应时点CMSS严重程度评分与EHP-5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分期针刺方案对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患者止痛效果显著,且具有缓解经期相关不适症状、调节月经量、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任变英  曾美玲 《光明中医》2016,(8):1105-1107
目的观察"地机穴"埋线合中药封包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地机穴"埋线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治疗组在缓解痛经严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痛经总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治疗组为90.48%,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机穴"埋线合中药封包治疗原发性痛经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和对照组各60例。温通针法组取关元、三阴交、十七椎、地机施以温通针法,次髎、合谷、太冲运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选穴同温通针法组,运用平补平泻法。2组均于月经来潮前5~7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连续7次,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评价治疗第1、2、3个月经周期末的疼痛程度,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VAS和CM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温通针法组VAS和CMSS评分明显低于同周期对照组(P0.05)。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73.33%(4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针法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能明显缓解痛经症状、缩短疼痛时间,具有肯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3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针刺上、次、中、太冲、三阴交、地机、关元、足三里等穴,对照组口服消炎痛片;均观察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为85.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SZ  Cong Q  Zhang BF 《中国针灸》2011,31(4):305-308
目的:比较针刺单穴、多穴治疗中度痛经止痛作用的时效规律,为针刺单穴、多穴治疗本病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3例中度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31例)和多穴组(32例).在痛经发作时单穴组针刺十七椎,多穴组针刺十七椎、地机、次髎、三阴交,均留针30 min,分别记录针刺前即刻,进针5 min、10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选穴特点、留针时间的规律。方法采用以"中医""原发性痛经""针刺""腧穴"为关键词,采用关键词检索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原发性痛经针刺处方主穴数据库,分析针刺处方用穴的特点和留针时间规律。结果从穴位而言,频次最高选取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为主穴,从经脉而言,主要选择任脉、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留针时间集中在20~40 min。结论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时重视任督二脉及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使用,穴位主要选择三阴交、关元、地机、足三里,留针时间以20~40 min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痛经时针刺单穴十七椎和多穴针刺治疗痛经的疗效差别,为取穴提供依据.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穴组和多穴组,每组19例.单穴组取穴十七椎,多穴组取十七椎、三阴交、地机、次醪,两组分别在疼痛发作第1天开始针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1个月经周期连续治疗3天,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关元、三阴交穴治疗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1例)、艾灸组(30例)、药物组(32例)。针刺组和艾灸组分别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双侧),药物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月经来潮前3 d开始治疗,每日1次,至疼痛缓解,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痛经症状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来评定患者情况。结果:①针刺组总有效率73.33%,艾灸组总有效率70.00%,药物组总有效率46.67%,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3组痛经症状积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与药物组相比,针刺组和艾灸组痛经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针刺、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