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基因型耐药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HIV/AIDS病人血液样本和基本资料,并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获得可供分析序列的121例病人中,29例(23.97%)发生基因型耐药。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离婚或丧偶、治疗时间≥6年、病毒载量水平≥10 000拷贝/mL [比值比(OR)=6.22,95%可信区间(CI):1.85~22.29]、(OR=9.92,95%CI:1.35~26.77)、(OR=14.85,95%CI:6.34~36.18)是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的危险因素。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600个/μL和服药依从性≥95%(OR=0.18,95%CI:0.05~0.981;OR=0.39,95%CI:0.267~0.68)是发生基因型耐药的保护因素。结论 HAART后HIV/AIDS病人发生基因型耐药受多种因素影响,HAART过程中应加强患者CD4细胞数及病毒载量水平的监测,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降低HIV/AIDS病人体内HIV耐药毒株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自杀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病人自杀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3年3-6月对408例HIV/AIDS病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自杀的定义为认真考虑过自杀或有过自杀行为,将两者合并为一类作为结局变量。调查对象中有过自杀的占32.8%(134/408),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35.9%(102/284)和25.8%(32/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中,处于抑郁状态[比值比(OR)=2.020,95%可信区间(CI):1.131~3.606]、较高的耻辱感(OR=1.068,95%CI:1.033~1.104)、吸毒(OR=3.730,95%CI:1.303~10.69)为自杀的危险因素。女性中,处于抑郁状态(OR=8.320,95%CI:2.960~23.542)为危险因素,心理弹性水平高(OR=0.930,95%CI:0.872~0.998)为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HIV/AIDS病人中有过自杀的比例较高,且男性自杀比例高于女性。影响自杀的主要因素为耻辱感、性取向和抑郁状态。按照性别分层后,男/女性自杀意念或行为的因素不完全相同,故应针对不同性别的HIV/AIDS病人的影响因素实施进一步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从而为探究促进家人告知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家人告知的相关因素。结果466例HIV/AIDS病人中,328例自述将感染情况至少告诉了一个家人,告知率为70.39%(328/466)。告诉同性性伴侣、配偶、兄弟姐妹、母亲、父亲、子女、表(堂)兄弟姐妹、其他亲戚的比例依次为76.67%(115/150)、71.11%(128/180)、31.67%(114/360)、29.82%(119/399)、28.46%(107/376)、27.66%(52/188)、7.27%(33/454)、6.97%(32/459)。25岁以上[25~44岁:比值比(OR)=2.065,95%可信区间(CI):1.204~3.541]、≥45岁(OR=2.017,95%CI:1.021~3.984)、异性恋(OR=1.959,95%CI:1.092~3.514)、与家人同住(OR=2.385,95%CI:1.434~3.960)的HIV/AIDS病人,更倾向于将其感染情况告知家人。相对于社会支持低的HIV/AIDS病人,一般社会支持(OR=6.257,95%CI:1.255~31.197)和社会支持高(OR=7.486,95%CI:1.508~37.172)的HIV/AIDS病人,更有可能将病情告知家人。结论 HIV/AIDS病人家人告知率较低,可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以促进病人主动将病情告知家人,以及通过增加社会支持促进病人主动告知,从而减缓HIV的二代传播和提高HIV/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报告前主动寻求HIV检测的情况及相关因素,为HIV/AIDS病人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重庆市2016年报告现住址在调查区域的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Epi Data 3.1和SAS 9.4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1 035例HIV/AIDS病人中,23.96%(248/1 035)主动寻求HIV检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6~49岁年龄组[比值比(OR)=2.59,95%可信区间(CI):1.58~4.23]、家庭年人均收入高(OR=1.95,95%CI:1.30~2.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OR=13.20,95%CI:8.52~20.45)、有男性同性性行为史(OR=2.68,95%CI:1.42~5.05)、有HIV检测史(OR=3.50,95%CI:1.96~6.22)、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者(OR=2.06,95%CI:1.13~3.73)主动检测比例高。结论扩大检测可及性,加大对艾滋病检测知识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强针对高年龄组、多性伴异性性行为史者的检测知识的宣传,消除对检测及治疗顾虑,对于促进HIV/AIDS病人主动寻求HIV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中,已接受抗病毒治疗(ART)的病人退出治疗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提高民族欠发达地区ART依从性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选取凉山州HIV/AIDS病人退出治疗较严重的两个县作为研究现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88名调查对象中,退出ART的病人占37.91%(185人),维持ART的病人占62.09%(303人)。能够维持ART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接受ART后可以延长生命的占68.98%(209/303);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外出务工领药不方便占30.27%(56/185),强制戒毒停药17.84%(33/185),药物不良反应12.43%(23/185)和由于农忙等原因未去领药11.35%(21/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后外出务工[比值比(OR)3.823,95%可信区间(CI):2.384~6.131]、男性(OR=1.839,95%CI:1.133~2.983)、服用过中药(OR=1.836,95%CI:1.097~3.071)、就医不便捷(OR=1.694,95%CI:1.002~2.866)是退出ART的危险因素;而病人在ART过程中得到家人支持(OR=0.250,95%CI:0.093~0.671)、接受过ART服药依从性教育(OR=0.107,95%CI:0.044~0.260)、ART知识(按得分≥5分计)(OR=0.203,95%CI:0.095~0.434)是HIV/AIDS病人退出ART的保护因素。结论针对HIV/AIDS病人退出ART的问题,可通过完善抗病毒治疗的异地转介机制、推进戒毒所内ART的开展、加强ART人群的依从性教育等措施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使用自编医学生对AIDS知识调查问卷、HIV/AIDS病人态度问卷和自编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问卷,对814名医学生进行了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814名医学生中,仅48.0%的明确表示愿意为HIV/AIDS病人提供诊疗服务。在控制了年龄、年级、性别、户籍等因素之后,对AIDS知识的知晓程度[比值比(OR)=2.41,95%可信区间(CI):1.31,4.43]、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OR=3.07,95%CI:1.99,4.76)是影响临床医学生对HIV/AIDS病人的诊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对AIDS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对HIV/AIDS病人的态度会影响临床医学生对HIV/AIDS的诊疗意愿,加强对医学生AIDS相关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凉山州某县单阳家庭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行为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凉山州某艾滋病高流行县符合纳入标准的270名单阳家庭HIV/AIDS患者,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分析单阳家庭HIV/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行为及影响因素。结果在270名调查对象中,75.93%(205名)过去半年未坚持使用安全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安全套使用相关因素包括:拥有生育意愿(OR=0.310,95%CI:0.131~0.733)、同意"使用安全套能阻止把艾滋病传染给配偶"(OR=20.042,95%CI:2.758~159.003)、同意"使用安全套会导致配偶关系变差"(OR=0.412,95%CI:0.181~0.935)、配偶要求使用安全套(OR=5.129,95%CI:2.372~11.091)、在性行为中拥有安全套使用决定权(OR=2.385,95%CI:1.069~5.321)。结论凉山州单阳家庭配偶间存在较高的HIV感染风险,HIV/AIDS患者的生育意愿、对安全套使用的认知以及安全套使用的决定权都会影响单阳家庭中的安全套使用。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正确的健康教育和指导,预防单阳家庭艾滋病的配偶间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西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初步探索其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导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定时统计数据,对新发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年龄构成进行统计,同时对3个县(区)中老年嫖客专题调查数据和2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HIV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分析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西2006-2015年男性病例中50岁及以上病例从552例增长到了3 314例,占男性报告病例数的比例从15.7%增长到49.9%,呈现显著增长趋势(χ2=2 282.8,P0.001)。3个县(区)共观察241 195名2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HIV血清阳转率为4.35/万·人年(180/413 549)。男性人群HIV新发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60~69岁最高(11.51/万·人年)。3个县(区)共调查50岁及以上中老年嫖客1 276人,HIV阳性检出率为1.96%(25/1 276),知道HIV检测机构[比值比(OR)=0.36,95%可信区间(CI):0.15~0.86]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使用过壮阳药(OR=4.74,95%CI:1.95~11.50)、离异/丧偶/分居(OR=3.67,95%CI:1.37~9.86)和最近1个月有过性行为(OR=6.42,95%CI:1.16~35.41)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中老年男性特别是中老年嫖客是艾滋病传播的重点高危人群,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已对广西艾滋病防控形成新的挑战,应针对性地采取新的防控策略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江西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对艾滋病随访下沉管理模式的接受意愿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7年5—11月以在11个设区市接受随访管理的HIV/AIDS病人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确诊年份、是否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及不愿意接受的原因等。结果本次共调查147人,其中有68人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占46.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组(χ~2=10.84,P=0.01)、不同收入群体(χ~2=14.05,P0.01)与不同确诊年份(χ~2=5.61,P=0.02)对是否愿意接受下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下沉的HIV/AIDS病人更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未随访下沉的[比值比(OR)=3.427,95%可信区间(CI):1.508~6.992]及确诊年份在2014年及之前的(OR=0.453,95%CI:0.228~0.897)HIV/AIDS病人更不愿意接受随访下沉。结论多数HIV/AIDS病人不愿意接受随访下沉,在新病例中开展随访下沉工作更易被接受,在开展随访下沉工作前应考虑HIV/AIDS病人本人意愿,同时应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及提高随访工作人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西艾滋病(HIV/AIDS)合并结核病(TB)双重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广西某传染病医院就诊的1 086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IV/TB双重感染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TB/HIV双重感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 086例艾滋病患者中,HIV/TB双重感染527例(48.53%)。其中单纯肺结核245例(46.49%),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197例(37.38%),单纯肺外结核85例(16.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患者(OR=1.472,95%CI=1.056~2.054)、50岁者(OR=1.477,95%CI=1.111~1.964)、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者(OR=1.347,95%CI=1.022~1.776)及血小板计数较高者(OR=2.079,95%CI=1.360~3.179)更易感染TB。结论广西HIV/AIDS患者TB的感染率较高,性别、年龄、血小板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是其感染TB的危险因素,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津市新发现并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未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计算2005-2013年间天津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细胞计数,与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无抗病毒治疗史或抗病毒治疗前最后一次CD4细胞计数的差值及其月均变化情况,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快速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942例,CD4细胞计数月均变化中位数为-4.94。68.68%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低于首次,31.32%的研究对象末次CD4细胞计数高于首次或持平。多因素分析表明,传播途径[比值比(OR)=1.785,95%可信区间(CI):1.025~3.107]、年龄组(OR=1.164,95%CI:1.013~1.338)、首末次CD4细胞检测时间间隔(OR=0.585,95%CI:0.521~0.657)、首次CD4细胞计数(OR=2.388,95%CI:2.016~2.828),与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天津市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例中,CD4细胞计数快速下降与多种因素有关,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随访、检测了解病情进展,以便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5-2019年贵阳市新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特征,分析CD4细胞检测及时性和结果,探索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HIV/AIDS患者首次CD4细胞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5-2019年贵阳市共报告2 151例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AIDS患者,其中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72.6%和27.4%。HIV/AIDS患者确证后14天内检测CD4细胞所占的比例为4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户籍地是外省(OR=1.54,95%CI:1.16~2.03)和本省其他地区(OR=1.55,95%CI:1.25~1.91),初中及以下(OR=1.34,95%CI:1.01~1.76),2005-2009年(OR=2.86,95%CI:2.08~3.93)和2010-2014年(OR=2.13,95%CI:1.75~2.59)报告的病例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低;来源于咨询检测病例(OR=0.44,95%CI:0.36~0.53)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较高。HIV/AIDS患者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比例为5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35~44岁组(OR=2.05,95%CI:1.16~3.64)和45岁以上组(OR=2.57,95%CI:1.32~5.02),在婚(OR=1.71,95%CI:1.12~2.62)、来源于医疗机构(OR=1.92,95%CI:1.21~3.05)、2010-2014年(OR=1.41,95%CI:1.02~1.93)和2015-2019年(OR=1.95,95%CI:1.44~2.65)报告的HIV/AIDS患者晚发现比例更高。结论贵阳市报告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AIDS患者数多,确证后及时进行CD4细胞检测的比例低,晚发现的比例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应继续扩大男男性行为者的HIV检测覆盖面,做到早发现,早管理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老年HIV/AIDS患者的衰弱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云南省传染病医院,使用便利抽样法招募老年HIV/AIDS患者,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衰弱表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医院焦虑抑郁、Jenkins睡眠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477名有效样本中,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发生率为1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4.157;95%CI:2.002~8.629)、并发症数量(OR=2.420;95%CI:1.105~5.298)、当前CD4细胞计数(OR=2.582;95%CI:1.351~4.935)、睡眠障碍(OR=2.844;95%CI:1.540~5.253)与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显著相关。结论 老年HIV/AIDS患者衰弱患病率较高。当前CD4细胞计数对发生衰弱有重要作用,改善睡眠有利于延缓衰弱,未来应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纵向研究,对睡眠与衰弱间的相关性做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抗艾滋病病毒(HIV)治疗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探索抗病毒治疗(ART)病毒抑制失败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ART效果的措施。方法收集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所提供的成都市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的随访资料,对资料进行清理分析。结果共收集1682例HIV/AIDS病人,经标准方案治疗1年后CD_4~+T淋巴细胞计数从(184.49±103.82)个/μL上升到(313.11±157.41)个/μL,ART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8,P0.001)。病毒抑制失败86例,失败率为5.1%。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比值比(OR)=2.073,95%可信区间(CI)=1.012~4.248,P=0.046]、漏服(OR=5.994,95%CI=2.314~15.528,P0.001)及治疗方案(OR=2.059,95%CI=1.223~3.467,P=0.007)与病毒抑制失败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服是影响病毒抑制失败的主要因素,应关注老年患者的病毒抑制情况,通过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尽量使用最优治疗方案来降低病毒抑制失败率。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某矿区嫖客人群中STD/AIDS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某地矿区嫖客人群性病/艾滋病(STD/AIDS)相关知识、行为及感染状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标准化问卷匿名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STD/AIDS知识、性行为等信息,并对4种STD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进行检测。结果该矿区嫖客STD/AIDS知识不足,安全套使用率低,AIDS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4.3%。HIV阳性率为1.5%(95%CI:0.2%~2.8%),梅毒阳性率为2.4%(95%CI:0.8%~4.0%),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抗体阳性率为14.9%(95%CI:11.1%~18.7%),淋球菌阳性率2.1%(95%CI:0.6%~3.6%),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为6.9%(95%CI:4.2%~9.6%),STD总感染率为23.2%(95%CI:18.7%~27.7%)。STD感染与吸毒(调整OR=6.4,95%CI:1.4~28.8)、镇上居住时间(调整OR=2.7,95%CI:1.5~4.9)及首次性行为年龄(调整OR=2.2,95%CI:1.0~5.0)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矿区嫖客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较高,STD/AIDS知识缺乏,安全套使用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应作为今后干预的重要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描述成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在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基本特征,探讨HIV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以200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门诊就诊的3452例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HAART前不同基本情况[人口学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及症状体征、其他混合性感染的合并情况及是否服用复方新诺明(SMZ-TMP)情况]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病人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HAART前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有137例(3.97%),其中轻度104例(3.01%),中度19例(0.55%),重度14例(0.41%)。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而降低(P0.001)。HAART前HIV RNA≥105拷贝/mL[调整OR值(AOR)=1.903,95%CI:1.125~3.218,P=0.016],CD4细胞计数≤50个/μL(AOR=8.828,95%CI:2.939~26.519,P0.001)及CD4细胞计数51~199个/μL(AOR=3.714,95%CI:1.317~10.479,P=0.013),HBsAg+(AOR=4.949,95%CI:2.372~10.323,P0.001)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成人HIV/AIDS病人HAART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低基线CD4细胞计数、高基线病毒载量及合并乙型肝炎是HAART前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因此对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病人及早的诊断和治疗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现状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感知歧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共调查武汉市HIV/AIDS病人519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用于分析感知歧视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调查519例HIV/AIDS病人,男486例,女33例;平均年龄(34.48±11.95)岁(16~73岁)。感知歧视量表总分为(85.49±18.57)分,其中担心公开维度条目均分最高(3.00±0.6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女性[β=7.002,95%可信区间(CI):0.313~13.690],年龄越大(β=3.657,95%CI:1.475~5.840),经济状况越差(β=-3.017,95%CI:-5.765~-0.269),身体状况越差(β=-3.750,95%CI:-6.108~-1.392),朋友不知晓感染状况(β=-7.547,95%CI:-10.763~-4.332)的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水平较高。结论武汉市HIV/AIDS病人感知歧视状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女性、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经济状况较差的感染者,应促进其疾病告知,进而降低感知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有子女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告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进一步的干预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访谈形式,对广西2 987名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选取其中1 073名有子女者的人口学、心理健康、社会支持、治疗信息、病情告知和家庭关系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不同途径感染HIV的1 073名有子女的HIV/AIDS病人中,938名选择将自己的感染状况告知,其中告知配偶/固定性伴的占76.8%(720名),告知父亲/母亲占21.5%(202名),告知兄弟姐妹占19.1%(179名)。1 073名有子女的HIV/AIDS病人中,不将其感染状况告知子女的主要因素95.0%(1 019名)认为这是个人隐私,92.3%(990名)为羞耻感,91.7%(984名)担心家人遭受社会的歧视,90.9%(975名)希望保护家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抗病毒治疗者[比值比(OR)=2.94,95%可信区间(CI):1.89~4.59]、知晓配偶或固定性伴有(OR=4.48,95%CI:2.38~8.43)或没有(OR=4.52,95%CI:2.71~7.55)感染HIV者和家中有其他人感染HIV者(OR=0.30,95%CI:0.16~0.57)更倾向于告知。结论目前HIV/AIDS病人受到社会歧视和排斥的倾向仍然严重,使HIV阳性父母在对子女病情告知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难,需要专业的干预指导以减少其对子女告知病情的压力并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西贺州市中老年嫖客人群艾滋病(AIDS)相关知识、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广西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2013年4-8月,在广西贺州市采用方便抽样调查方法,在卖淫场所、羁押场所和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对中老年嫖客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行为信息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00名年龄在40岁以上的嫖客,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0.25%,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率为20.57%,HIV抗体检测阳性率1.63%(13/800),梅毒抗体阳性率10.75%(86/800),HCV抗体阳性率5.25%(42/8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比值比(OR)=11.863,95%可信区间(CI):5.598~25.142]是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危险因素,在婚同居(OR=0.517,95%CI:0.328~0.813)和文化水平高(OR=0.062,95%CI:0.007~0.565)是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的保护因素;离异或丧偶(OR=5.440,95%CI:2.371~12.481)是嫖客人群最近l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危险因素,中高档次性交易场所(OR=0.203,95%CI:0.113~0.365)、知晓艾滋病知识(OR=0.460,95%CI:0.266~3.796)是嫖客人群最近l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保护因素。结论广西贺州市嫖客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高危性行为比例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遏制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20.
随着艾滋病病人数不断增加,日益加重的疾病负担已成为全球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可导致许多老年相关疾病提前发生,其中衰弱和认知功能障碍与年龄相关的多种不良临床结局如跌倒、骨折、死亡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研究进展,HIV/AIDS病人相比于非HIV/AIDS病人,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危害更显著。衰弱对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发展可能存在促进作用,但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了解HIV/AIDS病人衰弱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及其影响对临床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研究与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