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个月时髋内翻、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髋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相对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损伤小、术后易恢复、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76例,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PFNA内固定的39例为PF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37例为DHS组,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PFNA内固定的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以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完整患者126例,其中DHS 46例、PFNA 38例及人工关节置4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126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组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较其他2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PFNA组较其他2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PFNA及人工关节组较DHS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FNA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均为择期手术病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和DHS组,分别为48例和47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快,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参照Harris功能评分标准显示,PFNA组的优良率为89.6%,DHS组的优良率为85.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及PFNA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内固定术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DHS和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2种常用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部收治的患者147例,分别应用DHS及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内固定的过程中均没有并发症发生,术后拍摄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随访3~36个月,147例骨折全部愈合,与PFNA手术方法比较,DHS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增加、Hari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PFNA与DHS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随机病例对照研究,PFNA组36例,DHS组29例。分别予PFNA及DHS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月髋内翻情况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所有患者随访3月。结果:所有65例患者均获得3月随访。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方面均少于DHS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PFNA组髋内翻数所占比例小于DHS组,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PFNA组也具有明显优势(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DHS,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别采用PFNA(PFNA组,n=52)和DHS(DHS组,n=67)治疗并随访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9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两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组低。PFNA组和DHS组优良率分别为90.38%和86.56%。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和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但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内固定更稳固,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5例和DHS组35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DHS组总有效率为80%,PFNA组为98%,PFNA组的疗效优于DHS组(P0.05)。FP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或者短于DHS组(P均0.01),2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髋关节功能、畸形、运动范围和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PFNA组的功能评分和运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均0.01),而畸形评分明显低于DHS组(P0.01),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3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1例,分别从手术时耗、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FNA组手术时耗、出血量、髋关节功能均显著优于DHS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无感染、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股骨骨折及内固定物折断或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便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生接骨颗粒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术后给予益生接骨颗粒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接骨颗粒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LISS倒置、动力髋螺钉(DHS)、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3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进行分析,验证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1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分成LISS组(n=31例)、DHS组(n=31例)、PFNA组(n=30例),分别给予LISS倒置方法、DHS方法和PFNA方法进行治疗。观察记录各组患者手术耐受评分(安达秀雄提倡的10项危险因素)、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用时及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LISS组与PFNA组患者手术耐受性、手术一般情况及Harris评分均明显优于DHS组(P均0.05),而LISS组与PFNA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ISS倒置法及PFNA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均优于DHS方法,具出血量少、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的优点;LISS倒置法与PFNA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差异不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DHS固定结合中药治疗,治疗组给予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评分及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PFNA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能够明显提高优良率,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高龄患者粗隆间骨折的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PFNA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为观察组,另选取老年骨质疏松粗隆间骨折接受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一般情况,依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2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观察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时间短;统计Harris功能评分情况发现,80分以上患者观察组多于对照组,以上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出血量少,愈合速度快,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DHS和PFNA两种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17例)和PFNA组(23例),分别采用DHS固定和PFNA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DHS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P〈0.05)。结论: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髋内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陈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5):2772-2773,2815
目的探讨运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DHS、PFNA、锁定加压钢板治疗9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3组治疗效果。结果 3组Harris评分、输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FNA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周围骨折、住院时间、开始锻炼时间、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其他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DHS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效果相当。结论各种固定方法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应证,但是PFNA手术时间最短、失血量最少、功能锻炼最早,是目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亚伟 《四川中医》2014,(8):113-115
目的:观察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联合系统康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82例行PFNA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患者均为41例。对照组运用系统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当归补血汤治疗,对2组术后情况、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2组Harri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 05);实验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 0. 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术后予以当归补血汤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作为理想治疗方案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关节置换组36例和PFNA组36例,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67%,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2.22%,关节置换组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关节置换组评分变化较PFNA组更显著(P均0.05),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长于PFNA组(P均0.05),患肢负重时间显著短于PFNA组(P0.05);关节置换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PFNA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疼痛缓解和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然而手术损伤大,早期并发症较多,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30例。PFNA组患者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DHS组患者接受DHS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PFNA疗效优于DHS,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明显少于DHS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2个月,近期Harris评分,PFNA组优于DHS组(P0.05);远期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优于DHS,建议手术首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