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水平,并初步探讨其在PCO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6月至12月在我院妇产科就诊的47例PCOS患者(研究组)和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AMH水平.结果:研究组的血清AM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85±4.93 ng/ml vs 7.13±3.02 ng/ml,P=0.002).血清AMH的曲线下面积在总体人群为0.664(P=0.008),以血清AMH 8 ng/ml为相对最佳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61.7%,特异度为70.0%.结论: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明显增高,血清AMH测定对于PCOS的诊断效能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6例PCOS患者,其中对照组(58例)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试验组(58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统计两组疗效,血清性激素以及IP-10、HSP90、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T、LH、IP-10、HSP90、IP-10、HSP90、FBG和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两组患者BMI和WHR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PCO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手术方式对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因生殖系统疾病行手术治疗的180例生育期女性患者,检测术前、术后6个月的血FSH、E2、AMH,并评估其潮热等更年期症状。结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者均未出现卵巢功能衰竭。与术前比较,年龄40岁者术后6个月的AMH显著下降(P0.05)。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术前AMH为(3.54±1.31)ng/ml,术后(3.69±1.35)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2)。与术前比较,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AMH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全切术(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术)患者的术后AMH显著降低[(1.45±0.68)ng/ml vs(1.80±0.96)ng/ml,P0.05];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AMH显著降低[(2.72±1.08)ng/ml vs(3.31±0.92)ng/ml,P0.05];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术后AMH显著降低[(1.56±1.00)ng/ml vs(1.94±1.10)ng/ml,P0.05]。结论:子宫手术短期内不会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年龄、子宫切除方式与途径可能是子宫手术后短期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泡液中双酚A(bisphenol A,BPA)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于取卵日收集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的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的卵泡液,检测患者卵泡液BPA水平和卵泡液性激素水平,并进一步与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临床结局等因素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COS患者和非PCOS患者的卵泡液BPA水平(446.57±63.57 ng/L vs 336.29±59.02 ng/L,P0.001)、血清AMH水平(12.09±4.78μg/L vs5.69±2.98μg/L,P0.001)、卵泡液FSH(5.58±1.66 IU/L vs 3.95±1.54 IU/L,P=0.008)、LH(4.54±2.97 IU/L vs 0.96±1.10 IU/L,P0.001)和T(54.68±34.34 nmol/L vs 32.48±16.68 nmol/L,P=0.03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卵泡液中BPA水平与血清AM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77,P=0.001)。结论:卵巢局部的BPA暴露可能参与了PCOS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PCOS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单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性激素各指标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两组治疗后LH、FSH及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2水平高于治疗前,且HOMA-IR、HOMA-β指数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治疗PCOS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与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每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卵巢低反应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和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均小于35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的卵巢低反应患者132例(卵巢低反应组)和正常对照组91例。采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和卵泡液中AMH蛋白和SCF蛋白的表达。分离并培养颗粒细胞,采用RT-PCR检测两组患者颗粒细胞中AMH mRNA和SCF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并对卵巢低反应患者颗粒细胞中两者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卵巢低反应组血清AMH蛋白表达(2.21±1.11 ng/ml vs 10.49±3.29 ng/ml)和卵泡液AMH蛋白表达(4.21±0.73 ng/ml vs 5.42±0.64 ng/ml)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卵巢低反应组颗粒细胞中AMH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4.10±0.80 vs 6.20±1.40,P0.01),而SCF mRNA表达相对灰度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4.69±1.12 vs 3.10±1.40,P0.05)。3卵巢低反应组颗粒细胞中AMH mRNA和SCF mRNA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5)。结论:AMH的表达水平与卵巢反应性有关,卵巢低反应患者颗粒细胞中AMH表达显著降低,并与SCF的表达负相关,二者可能存在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共选择2011年1月~2015年3月为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PCOS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二甲双胍片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表现明显改善,LH、T、FINS等指标较治疗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T、FINS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片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PCOS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及不同水平AMH与促排卵用药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PCOS患者(PCOS组)及43例非PCOS不孕症患者(对照组)的血清AMH,并进行PCOS组中48例促性腺激素(Gn)用量与其AMH值的相关分析。结果 PCOS组血清AMH[(82.33±43.41)pmol/L]与对照组[(20.23±9.51)p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血清AMH水平42.857 pmol/L为界值时,其诊断PCOS的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977,Youden指数为0.876,阳性预测值为0.744,阴性预测值为0.993,诊断准确性最好;PCOS组中48例Gn促排卵患者的血清AMH水平与促排卵Gn用量无关(r=0.269,P=0.065),但高AMH(78.65 pmol/L)组Gn用量显著高于低AMH(≤78.65 pmol/L)组(t=2.150,P=0.036)。结论血清AMH水平可作为诊断PCOS的参考标准,并对PCOS患者的促排卵用药的剂量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冻周期移植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生殖内分泌科自然周期准备内膜的932个解冻周期,其中宫内活胎组348个、未妊娠组(包括生化妊娠)484个、妊娠结局不良组(3个月内流产者)100个。分析患者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对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宫内活胎组和妊娠结局不良组的移植日血清P水平显著高于未妊娠组[(35.4±21.4)ng/ml、(25.6±19.5)ng/ml vs(18.2±17.4)ng/ml,P0.05)]。移植日血清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低于P≥15ng/ml组(25%、27%vs 42%,P0.05)。P5ng/ml组和5ng/ml≤P15ng/ml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P≥15ng/ml组(100%、46%vs 21%,P0.05);P5ng/ml组显著高于5ng/ml≤P15ng/ml组(P0.05)。结论:解冻周期移植日检测血清P水平对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健康生育期女性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以探讨AMH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100例健康生育期女性,根据月经周期和年龄分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MH水平。 结果 生育期女性卵泡期AMH[(2.78± 1.65) ng/ml]水平和黄 体期[(3.06± 1.78) 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生育期女性平均血清AMH水平[( 2.85±1.66 )ng/ml]与年龄呈负相关(r=-0.667,P<0.001)。18~25岁女性AMH水平最高,可高达(4.25±1.23)ng/ml,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41~47岁女性AMH水平降至(1.12±0.98) ng/ml。 结论 血清AMH水平在卵泡期和黄体期无明显差异,检测不限于卵泡期;年龄是影响AMH水平的重要因素,AMH的临床应用需结合年龄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苯甲酸雌二醇与戊酸雌二醇两种子宫内膜修复法及炔雌醇环丙孕酮子宫内膜萎缩法治疗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AUB)的疗效。方法对166例青春期AUB患者随机分入苯甲酸雌二醇组、戊酸雌二醇组和炔雌醇环丙孕酮组,对临床资料和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炔雌醇环丙孕酮与苯甲酸雌二醇止血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均显著优于戊酸雌二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炔雌醇环丙孕酮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其余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与苯甲酸雌二醇治疗青春期AUB的止血效果类似,显著优于戊酸雌二醇,而炔雌醇环丙孕酮副反应较少,更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Ⅱ)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男性因素不孕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32例患者,于取卵日采集3ml静脉血,收集卵泡液及卵丘颗粒细胞,记录获卵数、卵子成熟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的AMH水平;Real-time PCR测定卵丘颗粒细胞中AMHⅡ型受体(AMHRⅡ)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卵泡液中的AMH水平[(3083.78±682.19)pg/ml]显著高于血清[(1012.29±423.21) pg/ml] (P<0.001);卵泡液中AMH水平与血清AMH水平/获卵数呈正相关(P=0.045).MⅠ期卵母细胞卵泡液中的AMH水平显著高于MⅡ期(P=0.000);MⅠ期卵丘颗粒细胞中的AMHRⅡ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Ⅱ期(P=0.000).结论:AMH可能通过Ⅱ型受体抑制卵母细胞成熟;血清AMH/获卵数可作为预测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参考因子.  相似文献   

14.
抗苗勒管激素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及其与PCOS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6年6~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就诊的47例PCOS患者为研究组,收集同期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AMH.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AMH明显高于对照组[(9.85±4.93)ug/L对(7.13±3.02)ug/L,P=0.002).成年期研究组血清AMH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64±5.47)ug/L对(7.01±2.43)ug/L,P=0.005),而青春期研究组血清AMH虽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5±4.18)ug/L对(7.26±3.58)ug/L,P=0.168).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MH与年龄无相关性,与雄激素和其他内分泌等各项指标无相关性,与平均卵巢体积呈正相关(r=0.319,P=0.029),但与平均卵泡数目无相关性.结论 PCOS患者的血清AMH明显增高,其与血清雄激素相关性不明显,提示AMH有可能通过某种机制在卵泡局部发挥作用,影响卵泡发育而参与PCO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9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46例,对常规组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门诊促排卵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门诊促排卵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诱导排卵率、妊娠率与激素水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诱导排卵率与妊娠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与常规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激素水平指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炔雌醇环丙孕酮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卵率与妊娠率,调节患者体内的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的血清中性粒细胞白明胶酶转运蛋白水平(NGAL)与PE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并分娩的单胎正常妊娠孕妇61例、轻度PE患者33例及重度PE患者24例。比较3组患者的孕前BMI、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测定患者的24h尿蛋白和肌酐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NGAL水平,分析PE患者血清NGAL水平与24h尿蛋白和肌酐的相关性。结果:重度、轻度PE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孕妇[(83.8±14.9)ng/ml、(52.8±20.4)ng/ml vs(16.4±8.8)ng/ml,P0.001],重度PE患者显著高于轻度PE患者(P0.001)。PE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与24h尿蛋白(r=0.457,P0.001)、肌酐(r=0.497,P0.001)呈正相关性。结论:血清NGAL水平在PE患者中升高,且NGAL可能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层对照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探讨抑制素B(INH B)对PCOS的临床意义及与不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按照Rotterdam标准诊断的148例PCOS患者为病例组,选取月经规律且有正常生育史的女性40例为对照组。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根据血清睾酮(T)≥1.97 nmol/L分为高雄激素血症(HA)组和非高雄激素血症(NHA)组;根据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69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和非胰岛素抵抗(NIR)组;根据BMI≥24分为超重组和非超重组;将3组进行对照分析,探讨INH B与PCOS不同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PCOS组在BMI、黄体生成素(LH)、LH/卵泡刺激素(FSH)、T、抗苗勒管激素(AMH)和HOMA-I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13±3.72 vs.30.15±4.42,(7.83±4.53)U/L vs.(4.65±2.00)U/L,1.73±1.82 vs.0.94±0.41,(2.40±1.42)nmol/L vs.(1.45±0.85)nmol/L,(9.21±4.77)μg/L vs.(5.44±3.01)μg/L,3.96±2.45 vs.1.70±0.50,P0.01];INH 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A组和NHA组的比较中,INH 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28)ng/L vs.(112±37)ng/L,P=0.000],AMH、BMI和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IR组和NIR组的比较中,BMI和INH B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5±3.41 vs.23.89±3.71,(89±32)ng/L vs.(32±27)ng/L,P0.05],T和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重组和非超重组的比较中,HOMAIR和INH B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5±1.99 vs.5.02±2.76,(86±24)ng/L vs.(38±22)ng/L,P=0.001),T和A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具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和超重等不同临床表型可能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导致INH B在不同表型反映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COS患者卵泡微环境中kisspeptin、KISS-1 mRNA及KISS-1R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kisspeptin对卵巢颗粒细胞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ELISA法检测17例PCOS患者及20例正常女性卵泡液中kisspeptin水平,RT-PCR检测颗粒细胞中KISS-1/KISS-1R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kisspeptin处理后对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结果:PCOS患者取卵日卵泡液kisspeptin水平[(28405±2170.4)ng/ml]显著高于正常女性[(206729±2450.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组颗粒细胞KISS-1 mRNA水平(7.32±1.68)高于对照组(2.25±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peptin处理黄素化的颗粒细胞后,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结论:Kisspeptin可能参与了PCOS患者卵巢微环境病理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中DJ-1蛋白浓度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以及检测DJ-1蛋白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ELISA法测定62例健康妇女(对照组)、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及138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恶性组)血清中DJ-1蛋白含量。结果:恶性组治疗前平均血清DJ-1蛋白水平[(9.64±4.06)ng/ml]显著高于良性组[(4.87±1.86)ng/ml]和对照组[(4.35±1.44)ng/ml](P=0.000)。恶性组术后和复发组的平均血清DJ-1蛋白水平分别为[(8.62±3.60)ng/ml]和[(9.46±2.98)ng/ml],较对照组及良性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治疗前及术后配对组中,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血清DJ-1蛋白水平[(9.12±3.92)ng/ml]高于术后组[(8.46±3.75)ng/ml](P=0.022)。血清DJ-1蛋白阳性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与血清DJ-1蛋白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COX模型结果显示,DJ-1蛋白水平、临床分期及残余灶大小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清DJ-1蛋白含量异常升高,DJ-1蛋白可协助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断,同时对患者手术效果的评价、判断预后及复发也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高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水平对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 MG)促排卵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63例接受h MG促排卵的PCOS患者。比较对h MG有反应与无反应组间的AMH浓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MH预测卵巢反应性价值。结果:有反应组AMH水平明显低于无反应组(8.43±2.18μg/L vs 11.05±2.85μg/L,P0.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提示AMH是预测卵巢反应性的唯一指标。ROC曲线分析显示AMH是一项潜在有效的预测卵巢反应性的指标。将血AMH界值10.12μg/L作为判断标准,其预测卵巢对h MG反应的敏感性达91.7%,特异性达66.7%。结论:血清AMH可作为有效的预测PCOS患者对h MG反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