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针刺治疗本病在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均有调节作用,在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笔者通过整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为针刺治疗本病提供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2.
姚嘉永  邹伟 《针刺研究》2022,(4):354-361+368
针刺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对缺血性脑卒中(IS)进行干预和治疗。针刺治疗IS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促进神经修复与再生、调节神经递质活动、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凋亡和自噬、抑制炎性反应等方面。本文对针刺治疗IS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刺治疗IS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今后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浦同锋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1):F0002-F0002
脑卒中包括脑梗塞和脑溢血,系指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亦称脑血管意外或急性脑血管病。临床上一般将其分为脑梗塞、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治疗CIS与抑制神经炎性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抵抗神经元凋亡、调节自噬、促进神经元再生和修复、促进血管重塑、调节脑血管储备、调节脑代谢、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等多种作用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对以上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CI...  相似文献   

5.
马占松 《河南中医》2010,30(10):1012-1014
通过5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针刺治疗过程,说明了该病急性期以稳定病情为原则,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取双侧穴位;恢复期注重局部,治疗取局部穴位为主。升降出入理论对脑卒中的发生及病情演变意义重大,取中脘、关元、素髎等穴位用呼吸补泻调节气机,进而调节代谢、调节内环境,对稳定病情至关重要。针刺治疗脑卒中要善于观察对比双侧脉象,善于分析每位患者的特点,做到个体化治疗,人性化治疗。采取毫针浅刺、长针深刺、三棱针点刺甚至巨刺等方法,体现针灸与中医学、现代医学的有机统一,也体现了针刺治疗脑卒中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针刺对本病有显著疗效.随着针刺在脑病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机理方面的实验研究也日益深化,多见于针刺能调节能量代谢和改善脑微循环,拮抗自由基损伤,调整血脂异常,诱导保护性基因表达,干预损伤级联反应的发生等方面.现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机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都很高。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所有脑卒中的60%~70%。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及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有关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有效的实验及临床报道很多,内容涉及到形态学、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现就此问题做一综述,探讨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且在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发现,针刺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和促进脑血管生成、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元修复与再生、调节代谢、抑制炎性反应、抑制凋亡、抑制自噬、降低钙离子浓度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针刺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今后的研究有必要从现代科学角度更深入探索,以期为临床提供系统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针刺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治疗,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研究观察到针刺阳陵泉、外关、足三里等脑卒中康复常用穴后,出现运动皮质重塑、脑区连接改变和神经网络变化等,提示针刺能够通过调节脑皮质活性,促进脑功能重组,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针刺调节脑皮质功能活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病灶部位、健侧和患侧的选取以及不同取穴方案均能引起神经影像上的差异。众多研究结果在体现针刺辨证论治的个性化疗法特点的同时,也提示了基于“神经调控”开展针刺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10.
早期针刺干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9年10月-2005年10月对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早期针刺干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20年来,关于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逐年增多,回顾国内外有关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大相径庭,其原因多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或不足.国内的研究样本量小、半随机偏多、判效指标以实验室或辅助检查为主,而忽略了患者所关心的长期终点指标,且随访时间短,对研究结果也缺乏意向性处理分析,故而研究质量不高,结果难以令人信服.国外有关的研究同样存在研究方法的差异以及样本量偏小的问题,结论自然互相冲突.为了证实针刺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性,有必要采用国际公认的具有高质量论证强度的研究方法,即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并且判效指标应选择长期终点指标,如日常生活能力、死亡或远期住院率、死亡或残废率等,只有改进和统一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远高于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总数的  相似文献   

13.
针刺疗法早期干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有效性已得到认可,但对其作用机制却有不同认识。近年来,AIS的治疗机制主要分为神经保护和神经血管保护两方面。本文从炎性机制、神经元兴奋毒性和血脑屏障机制、细胞凋亡及自噬机制深入分析针刺的神经保护作用;从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调节、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对脑灌注的影响分析针刺的神经血管保护机制。认为神经血管保护机制可能是未来针刺治疗AIS重点研究机制,并提出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220-2222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其中枢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脑灌注成像影像学技术,它能重复、无创地检测脑血流量的变化,探讨部分作用机制,逐步应用于针灸临床中。文章从ASL技术成像的原理、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小结及展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血清环磷酸鸟苷(cGMP)、环磷酸腺苷(cAM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刺疗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cAMP、cGMP含量变化,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分升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CSS)评分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血清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优于对照组的74.00%(37/50)(P<0.05)。结论 针刺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效,能够缓解肢体肌张力,改善功能障碍,增加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常因误吸而致呼吸道阻塞、吸入性肺炎,或因进食不足出现营养不良、脱水等各种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病死率明显增高和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卒中的康复.中医学将本病归为"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认为此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肝肾不足,气血衰少为本,风火相煽、瘀血内停、痰浊阻络为标,其病位多在舌咽、脑,但与心、肝、脾、肺、肾有关.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已成为临床研究治疗的难点,目前西医多采用被动的支持疗法,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刺治疗本病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笔者就近年来针刺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是许多国家导致患者死亡引起致残的主要原因,我国应用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已有上千年历史,针刺相对简单而廉价,易于被患者接受,本人在近2 年内通过针刺治疗脑卒中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柳华  王毅  常履华 《针刺研究》2004,29(1):72-76
围绕脑缺血后 ,能量衰竭 ,膜失衡 ,钙超载 ,兴奋性氨基酸聚集 ,自由基产生 ,细胞因子释放 ,神经递质、调质紊乱 ,促发细胞凋亡 ,促进了细胞死亡 ,本文探讨了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生化机制。认为针刺通过调节上述神经生化紊乱的各个方面 ,阻断了缺血损伤级联样“瀑布”反应 ,挽救了缺血“半暗带” ,减轻了细胞损伤 ,从而可有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医学领域对缺血中心区已坏死组织,使用任何药物均无效,但却强调超早期治疗,阻止缺血半影区可存活组织发生进一步不可逆损害。很多文献资料证实了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如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电活动及氧代谢、缩小脑梗塞体积、调节血液流变和微循环状态、调整神经生化代谢紊乱及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说明针刺超早期介入的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05年1月~2007年7月首次发病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60例,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1].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