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尪痹片辅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98%,高于对照组的63.83%(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ESR、R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相关指标改善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亏虚夹瘀证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肾亏虚夹瘀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治疗时不同用药方案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扶他林缓释片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扶他林缓释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主要症状和体征(关节压痛数、关节疼痛程度、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缓解程度等)变化情况,并检测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2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疼痛程度、RF、CRP、ESR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乌梅透骨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亏虚夹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数字法将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则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变化、炎症因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27%(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度、关节压痛度、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IL-6、TNF-α、CRP、RF、ESR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本治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疗效明确,能更快的改善其临床症状及体征,这可能与其抗炎作用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用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IL-1、IL-6和TNF-α等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于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骨伤科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26例,纳入符合观察标准的患者8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编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给予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后通过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评估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和晨僵持续时间等症状改善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IL-1、IL-6和TNF-α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8%高于对照组的62.2%(P0.05);两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ESR、CRP、RF、IL-1、IL-6和TNF-α浓度(P0.05或P0.01),但观察组下调尤其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瑶药千斤拔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较佳,能明显下调ESR、CRP、RF及相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蜂针输穴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蜂针输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蜂针经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时间和血清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及关节压痛数均减少(P0.05),晨僵持续的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晨僵持续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CRP及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蜂针输穴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采取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则采取甲氨蝶呤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晨僵、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晨僵、ESR、CRP、R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晨僵、ESR、CRP、R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甲氨蝶呤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不仅可改善疗效,而且可以改善晨僵、CRP、ESR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王永康  颉敏琴  宋仙芝 《新中医》2017,49(10):69-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白芍总苷胶囊、萘普生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薏甘汤口服配合热痹洗方熏洗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对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关节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关节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3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麻杏薏甘汤合热痹洗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7,(8):1043-1044
目的:探讨温阳除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37(IL-37)、血沉(ESR)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阳虚寒凝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并分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甲氨蝶呤片及布洛芬片口服治疗,观察组57例患者则联合中药温阳除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关节个数、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均降低,但观察组数值更低(P0.05);患者血清TNF-a、IL-37、ESR等炎症指标均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43/55),观察组为96.50%(55/57),总有效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表现、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为主,对照组总发生率16.36%(9/55),观察组3.51%(2/5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除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活动期EOR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依降钙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肾蠲痹丸。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实验室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2组间总有效率,治疗4个月后ACR20、ACR50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2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ESR、CRP及RF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或降低(P0.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及RF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期EORA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并且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拟经验方祛寒逐风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80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MTX(甲氨蝶呤片),LEF(来氟米特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祛寒逐风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4周。测定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2周、治疗后第24周及两组间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P0.05);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祛寒逐风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更好的控制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仲小龙  温小红  沙文虎 《新中医》2020,52(13):91-93
目的:观察祛寒除痹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类风湿性关节炎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寒除痹汤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量、关节红肿数量变化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疼痛、关节红肿数量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SR、R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寒除痹汤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效果优于单纯双氯芬酸钠治疗。  相似文献   

12.
通痹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痹汤合用雷公藤治疗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 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120例老年性类风湿性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用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加用通痹汤口服治疗, 4 周为1 疗程,共治疗4 疗程,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沉( ESR) 、C 反应蛋白(CRP) 、类风湿因子(RF) , 并观察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疼痛数的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 临床表现及ESR、RF、CRP 均有降低;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在治疗后疗效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通痹汤和雷公藤片联合治疗老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薏苡仁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分别应用单纯西药及在西药基础上加服薏苡仁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对治疗3疗程后的两组患者行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结果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血沉、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类风湿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概念视觉模拟评分和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临床疗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联合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用甲氨蝶呤与沙利度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予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9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补肾祛寒治尪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健康评估问卷(HAQ)、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1%,对照组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减少,晨僵时间缩短,双手握力增加,休息痛评分、HAQ各项评分及DAS28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及HAQ各项评分、DAS28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及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但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祛寒治尪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治疗组患者给予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SR、CRP、RF水平、关节压痛数、肿胀数、晨僵时间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2%、82.35%。治疗后两组患者ESR、CRP、RF水平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肿胀数均显著减少,晨僵时间均显著缩短,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及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ESR、CRP、RF水平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寒湿痹阻证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5例给予西药单用治疗,观察组7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MMP-3及TIMP-1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屈伸不利、畏恶风寒及晨僵积分和CRP、ESR、RF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SF-36评分和TIMP-1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祛邪止痛方内服外洗联合西药治疗活动期RA寒湿痹阻证可有效缓解受累关节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有助于调节关节腔内MMP-3和TIMP-1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硫酸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HCQ)治疗中医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25例以MTX联合HCQ治疗RA患者12周的完整病史,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将其分成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肾气虚寒证组,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患者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S28)。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2周后5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均减少,RF、ESR、CR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VAS、RF、ESR等观察指标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肾气虚寒证组(P0.05),5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X联合HCQ治疗中医RA风湿痹阻证组、寒湿痹阻证组、湿热痹阻证组、肝肾亏虚证组疗效优于肾气虚寒证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历节清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常规抗风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历节清饮,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双手握力、20 m步行时间等临床指标,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持续时间、VAS评分、双手握力及20 m步行时间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RF、ESR、CRP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有2例胃肠道不良反应,对照组有4例胃肠道不良反应、3例肝功能异常。结论历节清饮联合西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降低炎症反应、减缓病情进展,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就诊期间以蠲痹熏洗方辅助治疗的临床功效。方法: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于2021年4月—2022年10月就诊,单双号划分,参比组行常规方式治疗,增加蠲痹熏洗方辅助治疗研究组,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采取蠲痹熏洗方辅助治疗后,病证反应改善较参比组显著(P<0.05),炎症因子水平研究组治疗后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预后复发率低(P<0.05)。结论:予以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蠲痹熏洗方辅助治疗,利于疾病症状反应缓解,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RA患者9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单号者纳入中西医结合组,双号者纳入西医组,每组48例。西医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片。中西医结合组则口服甲氨蝶呤片,同时用尪痹胶囊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同时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P 0. 05)。治疗后,中西医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较西医组明显减少,晨僵时间较西医组明显缩短(P 0. 05); ERS、CRP、RF水平较西医组明显降低(P 0. 05)。中西医结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 0. 05)。结论尪痹胶囊联合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RA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减少甲氨蝶呤用量,减轻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