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材》2016,(6)
目的:观察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淋巴细胞亚群和补体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重庆市急救中心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根据体质量及疾病严重程度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解毒滋阴方,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疲劳程度(FSS)、中医证候评分(TCMSS)、激素用量及外周血补体C3、Th17和Treg细胞,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SLEDAI、TCMSS及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SLEDAI、TCMSS及F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2)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补体C3、Th17及Treg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外周血补体C3和Treg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h17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激素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12周治疗周期内观察组激素总用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观察组骨质疏松、高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解毒滋阴方辅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补体水平以及纠正Th1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96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分别给予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养阴化瘀方辅助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主要证候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评分表(SLEDAI)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细胞因子、β-抑制蛋白质-1、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主要证候评分、SLEDAI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观察组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β-抑制蛋白质-1及血栓调节蛋白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P 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显著控制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值得认可;而该方案对炎性细胞因子、β-抑制蛋白质-1及血栓调节蛋白水平调节作用更佳可能是其疗效优势形成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SLEDAI评分、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活血凉斑方加火把花根片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控制疾病活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12):1628-1629
目的:探究采用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58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利阴活血方剂,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观察患者的SLEDAI体征变化,及治疗前后尿蛋白、免疫球蛋白(IgA)、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和C4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81.25%;治疗组SLED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尿蛋白、IgA、Ig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补体C3和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利阴活血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的降低尿蛋白、IgA、IgG,升高补体C3和C4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应激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3月在丹东市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研究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血沉、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免疫应激指标[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总体治疗效果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SLEDAI评分、血沉及血清CRP、IL-10、IL-17、MCP-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SLEDAI评分及上述血液学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3.3%(50/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更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明显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应激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狼疮解毒汤联合针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51例)采取临床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51例)则采取狼疮解毒汤联合针刺中医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SLEDA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患者血沉及血小板、24h尿蛋白指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 08%)高于对照组(84. 31%),P0. 05;治疗前两组患者SLEDAI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相当(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积分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积分优于对照组,P0. 01;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沉及血小板、24h尿蛋白指标相当,P0. 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1. 97%)低于对照组(13. 73%),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狼疮解毒汤联合针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好,不良反应率第,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皮质激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相关标准,入院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氢化泼尼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SLEDAI、CRP、ESR、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LEDAI、CRP、ES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不良反应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激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有效地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降低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提高补体C3水平,且用药安全性明显高于单纯应用皮质激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芡实合剂治疗狼疮性肾炎(LN)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N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醋酸泼尼松片、吗替麦考酚酯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剂芡实合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以及治疗前后泼尼松的用量情况。结果: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42.5%、87.5%,对照组分别为25.0%、6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IgG、IgM、C3、C4、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SLE-DAI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ESR、IgM、C3、抗ds-DNA、24h尿蛋白定量、SLEDAI等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泼尼松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2.5%,对照组为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芡实合剂联合西药治疗LN脾肾阳虚证患者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醋酸泼尼松用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阳春市中医院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排列表法将其均分成各34例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醋酸泼尼松片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观察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2个月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治疗后复发率、感染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出现率。结果:治疗12个月后,两组的SLEDAI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SLEDAI轻、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而言,使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联合甲氨蝶呤和羟氯喹可有效降低患者SLEDAI,避免病情反复发生,同时不良反应出现率以及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单一激素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液净化装置+强的松龙注射液+环磷酰胺,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六味地黄丸。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白细胞介素-4(IL-4)、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24 h尿蛋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2组MCP-4、IL-4、SLEDAI评分及24 h尿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MCP-4、IL-4、SLEDAI评分及24 h尿蛋白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IL-4及MCP-4水平,同时能够有效恢复Th1和Th2细胞免疫平衡,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清热祛瘀益肾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早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期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清热祛瘀益肾汤口服,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尿酸水平、SLEDA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自拟清热祛瘀益肾汤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早期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肾功能与中医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养透解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2例SLE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并设健康体检者12名作为健康组。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清养透解合剂,每天1剂;对照组在西医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安慰剂,每天1剂,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狼疮活动性评分(SLEDAI)、中医证候积分、泼尼松用量及不良反应;并与健康组比较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的表达。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泼尼松片用量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SLEDA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泼尼松片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前治疗组及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血清vWF、sT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vWF、sTM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养透解合剂联合西药能改善SLE阴虚证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明显降低血管损伤因子vWF、sTM的表达,从而减轻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护肾方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自拟狼疮护肾方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抗ds-DNA水平、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SLEDA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抗ds-DNA、IgG、补体C3及C4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自拟狼疮护肾方辅助治疗狼疮性肾炎可有效提高症状控制效果,降低疾病活动度,总体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其机制可能与该方案对血液黏稠度和免疫相关因子具有更好的调节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辅助强化免疫调节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对肾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狼疮性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强化免疫调节方案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补体C4、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抗双链DNA(ds-DNA)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两组治疗后面部或指趾红斑、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自汗或盗汗及水肿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BUN及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g G、补体C3及补体C4水平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FIB、D-D及ds-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狼疮方辅助强化免疫调节方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改善肾脏功能,调节免疫相关指标,减轻血液粘稠状态,并有助于下调ds-DNA水平。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37-2039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解毒养肝方对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和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糖皮质激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解毒养肝方,治疗90 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检测免疫球蛋白、血液指标、24 h尿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9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38%明显高于对照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8,P=0.024)。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斑疹、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疼痛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gA、IgG、Ig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BC、Hb、PL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24 h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2、IL-8和TNF-α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解毒养肝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免疫功能和血液指标,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狼疮方联合环磷酰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 (IL-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 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中医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泼尼松与环磷酰胺,中医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狼疮方,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常规,评估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中医组治疗3个月后IL-4、IL-6、s IL-2R分别为(4. 43±0. 80) ng/L、(9. 02±1. 62) ng/L、(185. 22±33. 35)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 45±0. 97) ng/L、(10. 73±1. 93) ng/L、(217. 04±39. 08) U/ml (P0. 05),CD4+、CD4+/CD8+分别为(43. 71±7. 88)%、(1. 10±0. 1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 13±7. 04)%、(0. 99±0. 17)(P0. 05)。中医组治疗3个月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结论:自拟狼疮方可以调节IL-4、s IL-2R等多种细胞因子,配合环磷酰胺可以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免疫紊乱情况,有利于减轻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知柏养阴汤,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免疫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G和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IgM、C3及C4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2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知柏养阴汤通过调节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促进患者紊乱的内环境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固精方结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对脾肾阳虚型狼疮肾炎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脾肾阳虚型狼疮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采用强的松加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治疗组同时予补肾固精方和黄芪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24h尿蛋白定量、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T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IL-17变化情况和治疗中感染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脾肾阳虚型狼疮肾炎患者24h尿蛋白定量、SLEDAI和感染事件发生率,下调CD8+水平,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能提高CD4+CD25+Treg细胞比率,降低IL-17水平,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固精方结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狼疮肾炎病情,并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Ⅰ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Ⅰ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滋阴解毒化瘀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滋阴解毒化瘀方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起效时间和皮损消退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D4、CD8及CD4/CD8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73.7%,观察组有效率94.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解毒化瘀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