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凉山重点地区中学生未来吸毒、贩毒及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中学生禁毒防艾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凉山地区毒品及艾滋病流行状况,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回收问卷经过甄别、排除不合格问卷后统一编号、分组。以EpiData 3.1软件录入,SPSS18软件分析。结果在完成调查的10 749人,预测未来可能吸毒的1 662人,可能贩毒的1 635人,可能感染HIV的2 342人,报告率分别为15.5%、15.2%、21.8%。男生、中学低年级等个人因素,母亲从事非农工作、家庭子女人数多、共同生活的父母人数较少等家庭因素,居住农村的社区因素;家人感染HIV、有同学吸毒、自估社区成年人吸毒率较高、见过毒品、见过毒品交易等毒品艾滋病环境因素,是中学生自报未来吸毒、贩毒及感染HIV可能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重点地区中学生可能未来吸毒、贩毒及感染HIV的自我报告率较高,并有较多且相似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凉山重点地区中学生未来吸毒、贩毒及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为该地区中学生禁毒防艾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根据凉山地区毒品及艾滋病流行状况,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回收问卷经过甄别、排除不合格问卷后统一编号、分组。以EpiData 3.1软件录入,SPSS18软件分析。结果在完成调查的10 749人,预测未来可能吸毒的1 662人,可能贩毒的1 635人,可能感染HIV的2 342人,报告率分别为15.5%、15.2%、21.8%。男生、中学低年级等个人因素,母亲从事非农工作、家庭子女人数多、共同生活的父母人数较少等家庭因素,居住农村的社区因素;家人感染HIV、有同学吸毒、自估社区成年人吸毒率较高、见过毒品、见过毒品交易等毒品艾滋病环境因素,是中学生自报未来吸毒、贩毒及感染HIV可能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重点地区中学生可能未来吸毒、贩毒及感染HIV的自我报告率较高,并有较多且相似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凉山地区中学生海洛因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改进禁毒防艾工作。方法根据凉山地区毒品及艾滋病流行状况,以整群抽样方式在重点地区随机抽样,确定调查点。自制调查问卷。回收问卷经过甄别、排除不合格问卷后统一编号、分组。以EpiData 3.1软件录入,SPSS 18软件分析。结果共调查10 749人,其中报告使用过海洛因的350人,报告率3.3%。男生、初中生、住校生、父亲从事非农职业、残缺家庭、子女人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居住农村、社区同龄人入学率(自估)50%、有同学吸毒、有伙伴吸毒、看见过毒品交易、家庭有HIV感染者,是海洛因使用的危险因素。结论凉山重点地区中学生海洛因使用影响因素较多,要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本地区禁毒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凉山地区中学生健康危害行为与未来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吸毒、贩毒之间的关系,为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凉山地区毒品及艾滋病流行状况,以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在重点地区确定调查点,抽取调查对象,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回收的问卷经过甄别、排除不合格问卷后统一编号、分组。以EpiData 3.1软件录入,SPSS 18软件分析。结果共调查10 749人,承认未来可能感染HIV的2 342人,吸毒1 662人,贩毒1 635人,报告率分别为21.8%、15.5%和15.2%。现在饮酒、现在吸烟、滥用镇静安定药,非安全场所游泳,严重伤害、受欺凌,非自愿性行为、看过色情刊物是未来HIV感染、吸毒、贩毒的危险因素;课外作业时间是保护因素。结论凉山重点地区中学生预测未来HIV感染、吸毒、贩毒的比例较高;多种健康危害行为与之密切相关;要针对性采取强而有力的干预措施,以有效推进本地区禁毒防艾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地区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少数民族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促进其行为改变提出策略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现况调查方法,在凉山地区的四所医院,通过问卷调查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共调查413名对象,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3.5%(221/413)。性别、文化水平、收入水平、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宣传教育,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有影响。调查对象对"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率较低。调查对象中有68.0%(281/413)表示会远离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少数调查对象有吸毒、多性伴和商业性行为。结论对文化水平较低、收入较低、农村人群的宣传教育应加强,如何在民族地区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海洛因成瘾者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基线调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进入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群的吸毒行为、性行为等特征,为艾滋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乌鲁木齐市以社区为基础,2005年8~11月,对进入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129名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行为和性行为等情况。结果男性占83.1%,女性占16.2%,平均年龄为33.86±5.39岁,H IV阳性率为19.4%,HCV阳性率为68.5%,注射吸毒者中有39.2%曾与他人共用过注射针具。过去3个月使用他人用过的注射器具吸毒的25人(19.2%),共用过非直接注射器具的16人(12.4%)。过去6个月有商业性行为的8人(32.0%),有新性伙伴的27人(20.9%)。过去1个月与主要和非主要性伙伴每次性交均使用安全套的分别为30.0%(39/86)和13.1%(17/29)。在过去的6个月中,26.4%被公安抓过,22.5%贩卖过毒品;36%(9/25)为了毒品和别人发生过性行为,15.5%为了吸毒而有偷、抢、骗。目前有工作(包括固定、临时)的占48.5%。结论进入维持治疗吸毒者中存在H IV传播的高危性,迫切需要在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同时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活动。  相似文献   

7.
正自1998年南宁市江南区在本地居民中发现首例经注射毒品感染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迅速传播。针对江南区艾滋病在吸毒人员流行的态势,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宁市江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吸毒人员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综合干预活动、问卷调查和艾滋病病毒(HIV)初筛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社区吸食阿片类毒品的吸毒人员。1.2方法江南区公安分局登记在册吸食阿片类  相似文献   

8.
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管辖 7个乡 (镇 )、8个街道办事处 ,有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 35 75万人 ,其中维吾尔族占4 6 4 % ,汉族占 37 0 % ,其他民族占 16 6 %。伊宁市自 1996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以来 ,通过吸毒哨点监测 ,截至 2 0 0 1年 6月止 ,累计监测吸毒人员 2 16 4人 ,检出HIV感染者 15 91人 ,感染率 73 5 %。报告艾滋病 (AIDS) 72例 ,其中死亡 9人。经流行病学调查 ,主要传播途径以共用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经血传播为主。近几年 ,通过婚检及暗娼哨点监测结果显示 ,性传播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德宏州2005-2009年驻村和社区禁毒防艾工作的成效。方法多次横断面调查,包括对全州历年吸毒人群规模变化情况的调查,以及社区禁毒防艾认知、态度的问卷调查和描述性分析。结果德宏州现有吸毒人员总数由2005年23 242人下降至2009年13 375人,呈下降趋势。2006-2009年4年间,共有970名社区一般人群接受了相关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绝大多数调查对象知晓艾滋病传播途径,对坚持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晓率达100%,对新型毒品的认识也逐年上升,但对禁毒相关的法律措施知晓率较低。调查对象认为其所生活社区中近年来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工作逐年增多,新增的吸毒人员减少,犯罪率降低,并对驻村的禁毒防艾工作队员表示欢迎。结论云南省德宏州2005-2009年间驻村和社区禁毒防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禁毒防艾宣传教育和工作力度,杜绝社区新生吸毒人员,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吸食新型毒品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感染状况,探索针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RDS)招募新型毒品吸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新型毒品吸食者324人,未发现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梅毒感染率为16.0%(52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36.1%,79.6%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66.0%首次吸毒原因为同伴影响;70.2%选择在自己或朋友家吸食毒品,29.3%选择在宾馆或娱乐场所吸食毒品。吸食毒品后31.7%选择商业性伴,59.1%选择临时性伴;最近一次与商业性伴和临时性伴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7.3%和2.5%;40.3%有过群交性行为,其中59.5%发生群交性行为从不使用安全套。最近一年只有9.4%接受过HIV抗体检测,6.8%接受过同伴教育。结论 吸食新型毒品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广泛存在,梅毒感染率高,接受干预和艾滋病检测率极低,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干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评价以社区为基础针对吸毒人群实施减少毒品危害措施的干预效果.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针对新疆伊宁市吸毒人群开展为期两年的社区干预实验.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采取社会动员、外展服务、培训、讲座、专题小组讨论、社区或家庭帮教、同伴教育、HIV自愿检测与咨询、健康教育材料发放、低价针具销售和安全套促销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无特殊干预活动.通过对实验组吸毒者干预前后HIV血清流行率(吸毒人群HIV抗体筛查,Elisa法)、相关危险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知识水平的比较以及实验、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评价研究效果.结果干预前,当地社区吸毒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匮乏,共用注射器比例72.7 %,安全套使用率23.5 %, HIV血清流行率74.2 %.干预后调查,实验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提高; 注射吸毒比例、月吸毒次数、共用注射器比例和共用人次有所下降、但其变化与文化程度关系密切,单纯干预只能针对部分人群产生效应.此外,实验组发生性关系平均人次也有所下降,安全套使用率明显提高. 对照组以上指标无明显变化.对实验组HIV筛查阴性吸毒者追踪调查表明,HIV血清流行率仅为34.8 % (HIV抗体筛查,Elisa法),远低于当地吸毒人群HIV血清流行率的平均水平.结论以减少毒品危害为原则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吸毒人群的HIV感染风险和再传播风险,降低高危行为,提高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毒品在我国卷土重来,吸毒人数急剧增加,并呈蔓延之势。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数由1990年的7万增加到1998年底的59.6万。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实际吸毒人数约为600万。毒品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对毒品问题的关注。 伴随吸毒现象的蔓延扩散,由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流行也越来越严重。1989年中国云南首次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在注射毒品人群中爆发流行。1995年以前,全国仅云南1个省报告在注射毒品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到1999年,全国有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现在注射毒品人群中有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而且,在云南、新疆、广西、四川、广东等省(自治区)的局部地区还在注射毒品人群中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青岛市社区吸食新型毒品者的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安全套使用,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同伴推动抽样(RDS)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吸毒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结果共招募吸食新型毒品者324人,男性为主,文化程度较低。61.1%的吸食新型毒品者是3~5人聚集到一起吸毒,吸毒的场所以朋友或自己家里为主(占70.2%)。40.3%的吸毒者曾同时与多人发生过性行为,59.5%的吸毒者从来不使用安全套,每次都使用且一人一套的只有8人,占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周吸毒3次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低于每周吸毒3次者(OR=0.3;95%CI:0.1~0.7),做过HIV检测者安全套使用率明显高于未做过检测者(OR=5.5;95%CI:2.1~14.7)。结论青岛市社区吸食新型毒品者吸毒场所隐蔽,群体吸食后发生高危性行为的概率及梅毒感染率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极低。需要多部门联合,全社会参与,共同应对新型毒品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注射毒品者AIDS/STD感染状况及其高危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注射毒品者的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探索性别因素在艾滋病(AIDS)和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对北京市强制戒毒所和社区招募的注射毒品者232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束后采取静脉血5ml,检测HIV和梅毒螺旋体感染情况.结果 男性注射毒品者166人,HIV感染率为7.83%,梅毒螺旋体感染率2.41%;女性注射毒品者66人,HIV感染率6.06%,梅毒螺旋体感染率为12.12%.梅毒螺旋体感染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在人口学特征、毒品使用行为、性行为等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 注射毒品者的艾滋病高危行为模式有性别差异,女性的高危性行为在艾滋病传播中的意义和作用,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妇女AIDS知识 态度 行为情况调查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妇女对艾滋病 (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 ,为制定中国妇女预防与控制AIDS的工作方针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 8个AIDS流行率不同的省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式 ,每省抽取 1个城市的 15~ 49岁城市妇女 10 0人 ,共计 80 0人。主要了解中国城市妇女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 ,AIDS流行及潜在的危险行为因素等。结果 有效表 792份 ( 99 0 % )。 ( 1) 90 %以上的调查对象对性交和输血途径传播AIDS有正确认识 ,而 2 0 %调查对象对母婴传播途径缺乏认识 ;近 1/ 2的调查对象对蚊虫叮咬、干吻等非传播途径存在错误认识 ;( 2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HIV)是否需要隔离 ,是否应继续学习或工作 ,回答正确率仅为 2 7 1%和5 5 3 % ,表明人们对AIDS存在歧视甚至恐惧认识 ;( 3 ) 6 9%的调查对象认为少量毒品对人无危害 ;11 9%的调查对象周围有朋友吸毒 ;0 4%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吸毒 ;0 7%的调查对象有吸毒史 (其中 0 0 8%静脉吸毒 ) ;0 7%调查对象的丈夫有吸毒史 (其中 0 0 4%为静脉吸毒 ) ;( 4) 1 1%的调查对象有婚外性伴侣 ;2 5 %拒绝回答该问题 ;( 5 )有 77 7%的调查对象采取宫内节育器及结扎等避孕措施 ,仅 6 2 %调查对象每次性生活都用安全套 ;( 6) 10 8%的调查对象存在生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由于凉山地处云南与内地的交界处,受毒品过境影响,逐渐成为了一个以静脉共用针具吸毒导致的艾滋病高流行区,其中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凉山州吸毒、贩毒现象严重,毒情引发的艾滋病疫情十分严峻。1995年在外流吸毒人员中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截至2010年底,凉山州累计报告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病人)21 565例,其中68%以上是共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东省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具交换项目对预防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的效果。方法采用社区干预研究的方法,选择各方面因素比较类似的两个镇,一个作为干预社区,一个为对照社区。干预区采用针具交换干预措施,对照区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为期10个月。于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滚雪球的方式抽取注射吸毒者进行断面调查,以评估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的确定采用Logistic单因素分析,对有显著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了428和429名静脉吸毒者。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最近30天内共用针具率分别为20.4%和35.3%,差异有显著性(χ^2=11.83,P=0.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晓艾滋病知识(OR=0.62,95%CI:0.45~0.85)、20~30岁年龄组(OR=1.41,95%CI:1.04~1.91)、使用多种毒品(OR=2.21,95%CI:1.53~3.19)、注射吸毒的年限(OR=2.38,95%CI:1.43~3.99)、重复使用注射器(OR=2.94,95%CI:2.06~4.19)、一次买4支针以上(OR=0.53,95%CI:0.33~0.86)、买针不方便(OR=2.08,95%CI:1.38~3.12)及是否看过艾滋病宣传折页或宣传画(OR=0.59,95%CI:0.42~0.83),是影响吸毒者共用针具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具交换项目有效地降低了静脉吸毒人员共用针具率,知晓艾滋病知识、针具交换项目的宣传及针具的可及性,是针具共用的预防因素;而青年人群、使用多种毒品及注射吸毒时间较长等,是共用针具的危险因素。因此今后的针具交换项目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才能达到控制艾滋病在静脉吸毒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不同地区吸毒者HIV相关危险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吸毒者感染艾滋病病毒 (HIV)的相关危险行为因素 ,以及HIV、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流行状况。方法 选取 3个市的戒毒所内戒毒者和社区吸毒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 ,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抗 HIV、抗 HCV检测。结果 共调查 6 5 5名吸毒者 ,3个市抗 HIV阳性率分别为 4 0 4 %、2 6 9%和17 6 % (χ2 =2 7 5 4 ,P<0 0 5 ) ;最近 1个月 3个市内吸毒者静脉吸毒 (IDU)的分别为 98 7%、98 7%和 98 4 % ;共用针具的分别为 6 2 8%、33 5 %和 6 8 7% (χ2 =4 5 83,P <0 0 5 ) ;吸毒者首次静脉注射毒品的平均年龄为 2 4 8岁 ,由口吸转为注射毒品的平均年限为 2 7年 ;3个市吸毒者与临时性伙伴的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 9 5 %、2 2 6 %和 2 8 6 %。结论  3个市静脉吸毒、共用针具现象普遍 ,共用频率高 ,安全套使用率低 ,但 3个市吸毒者的HIV相关危险行为具有一定差别 ,需进一步研究其潜在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20.
对攀枝花市200例吸毒者进行了吸毒行为及有关艾滋病的KABP调查.结果显示:87%的人近2年才开始吸毒,15~25岁年龄组占93%,静脉注射占48%,其中1/3的人共用注射器,67%的吸毒者有婚外或婚前性行为,且超过半数(53.7%)的人有多个性伴.HIV感染与注射器共用与否以及共用人数的多少呈显著相关性(P<0.01).他们当中多数人对艾滋病的预防知识缺乏正确认识.提示应加强毒品危害及艾滋病知识宣传,逐步开展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