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在骨代谢过程中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骨强度降低、骨脆性增加和骨组织显微结构被破坏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疼痛、驼背、关节变形甚则骨折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大大增加其病死率~([1-2])。传统西医治疗多用雷洛昔芬、阿仑磷酸钠、特立帕肽、雷尼酸锶等,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3])。临床上,传统的针灸疗法治疗PMOP有独特的疗效~([4])。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骨重建动态平衡被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导致骨代谢失衡,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减少,最终造成骨吸收远大于骨形成,净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形成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在体内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其中破骨细胞主要介导骨吸收,在骨骼的形成和骨密度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则是特殊的骨形成细胞,能合成骨基质,调节机体的骨矿化,参与骨重塑等活动。  相似文献   

3.
<正>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以单位体积内骨质含量减少、骨质结构破坏后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随之发生并发症~([1])。老年人及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最高,而其并发症主要为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主要为胸腰背部位疼痛,行走困难~([2])。骨折后卧床会影响基础性疾病的康复和治疗,术中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会影响骨质疏松的治疗,从而增加治疗难度~([3])。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  相似文献   

4.
白介素6与骨质疏松及其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骨质疏松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 ,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病〔1〕。骨的代谢 ,是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 ,通过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活动不断进行着骨的再建。在病理情况下 ,若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强或成骨细胞的活动减弱 ,将导致骨质丢失 ,发生骨质疏松。全身性的体液因子是骨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 ,细胞因子作为局部调节因子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尤其白介素 6 (IL - 6 )是近年来研究较多、被认为是病理状态下调节骨吸收的重要因子 ,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IL-…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而其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1-2])。骨质疏松以骨量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进行性降低、骨的微细结构发生损害,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3])。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病理特征主要为雌激素缺乏,多种因素导致以破骨细胞(OC)介导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介导骨形成亢进,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全身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随着我国老年社会到来,对该病防治研究已成热点,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成为治疗的新选择。现将应用蒙药二味杜仲胶囊治疗PMOP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组织微结构恶化和骨量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会导致骨脆度增加,增加骨折的风险~([1])。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下降,脆性骨折,驼背,身高缩短,骨骼疼痛等~([2])。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3-4])。本病属中医"骨痿"、"腰痛"、"骨痹"、"骨折"、"虚劳"等范畴~([5])。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效果较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急性脑梗死患者约85%出现并发症~([1]),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2]),而感染的发生率为21%~65%~([3]),是增加脑梗死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首要原因。相关研究证实脑梗死后免疫抑制可能是导致梗死后感染的主要原因~([4])。Prass等~([5])研究发现脑梗死诱导的免疫缺陷的特点主要是细胞免疫反应受到抑制。T淋巴细胞亚群主管细胞免疫,具有抵抗病毒和调节免疫系  相似文献   

9.
正痛风是一种尿酸盐沉积机体相应部位而导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炎,与嘌呤代谢紊乱以及尿酸排泄减少而形成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多由于天性嘌呤代谢异常而引起,常伴有代谢综合征;继发性主要因某些疾病或应用某些药物而引起~([2-3])。临床上常表现为血尿酸升高、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以及晚期痛风性肾病的发生~([4])。痛风目前无法根治,常并发有高血脂、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与年龄相关,属衰老性疾病,多发于绝经2年以上、70岁以下妇女。其病理特征主要为雌激素缺乏,多种因素导致以破骨细胞(OC)介导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介导骨形成亢进,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全身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随着我国老年社会到来,PMOP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对于该病防治研究已成热点。雌激素疗法副作用大,人们致力于寻求雌激素替代物,这类物质被称作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质(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modulators,SERMs),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为其中之一。本研究应用蒙药塔布森-2胶囊治疗70例PMOP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是指绝经后妇女由于体内卵巢功能低下,雌激素水平低下,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过程失衡,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超过成骨细胞性骨形成,导致净骨量减少,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进而易于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疾  相似文献   

12.
正痛风是人体嘌呤代谢紊乱、超负荷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形成并沉积于皮下、关节、骨骼等而引发局部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的一种常见病变,其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中医认为该病是因为湿热蕴结于关节处导致其无法排出而发病~([2])。饮食过度、肥甘厚腻的生活方式,导致痛风发病率逐渐递增,痛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3])。《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痛风分为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型、痰浊阻滞型、瘀热阻滞型4型~([4]),其中以湿热蕴结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指绝经后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为其特征,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的一种全身代谢疾病。本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做了简单阐述,总结了中西医在治疗上的不同点及各自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人体骨骼是动态变化的组织,而在这个动态变化的代谢中包含了骨形成和骨吸收,也即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和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形成骨转换的过程。维持骨代谢的平衡需要骨形成和骨吸收间的动态平衡和偶联。在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和成骨细胞分泌的酶类可反映骨形成的过程;胶原代谢产物和破骨细胞分泌的酶类可反映骨吸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妇女的骨代谢异常疾病,由于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出现以低骨量和骨组织的微结构退行性变为特征,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为临床表现的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PMO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已跃居各种常见病的第七位,其中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要比同龄男性高6倍[2]。约1/3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卵巢功能低下而致雌激  相似文献   

1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导致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而产生的以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背的疼痛、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畸形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PMOP直接导致了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生活质量的下降。不仅经常被漏诊,而且常常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近年来对于PMOP的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该文以近几年的文献为基础,阐述了PMOP的3大发病机制:肠道菌群失调、氧化应激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异常分化。分析PMOP的治疗现状,主要包括中医药方面的中药辨证论治、针灸治疗、练功疗法、中医外治法及西医方面的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物理治疗等,其中西医治疗中药物干预按作用机制一般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其他机制类药物。笔者通过归纳中医药及西医两者在临床上治疗PMOP的具体方法及作用效果或机制,希望能够为今后制定合理的健康管理模式及药物治疗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治疗多种血液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在异体供者捐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过程中,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安全性意义重大~([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是当前健康供者采用的主要方法~([3])。文献显示,G-CSF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骨骼肌肉痛、头痛、乏力等~([4]),其中骨痛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35-60%~([5]),且干细胞捐赠者使用G-CSF后骨痛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骨质疏松是老龄人口最常见的临床骨骼疾病,以单位体积骨组织量的显著降低为主要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目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老年的常见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把骨质疏松症列为中老年三大疾病之一~([1])。骨质疏松比较严重的后果是出现骨折~([2]),故有"沉默杀手"之称~([3])。有效地干预骨质疏松,对于老年人群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骨吸收抑制剂(如雌性激素、  相似文献   

19.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是机体自然衰退和老化过程的表现,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1-2])。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原发性OP分为Ⅰ型原发性OP(绝经后骨OP)和Ⅱ型原发性OP(老年性OP);继发性OP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骨折是OP最严重的并发症,尤  相似文献   

20.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影响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风湿病,患病率约0.1~1.4%~([1]),与HLA-B27密切相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还可出现周围关节炎、附着点炎以及葡萄膜炎、银屑病和炎性肠病等关节外表现~([2])。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是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以及病理性新骨形成,最终导致高达40%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脊柱强直和关节畸形~([3])。由于大多数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强直性脊柱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