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SCI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各组再分为7 d和28 d两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Allen’s改良式重物坠落法建立SCI大鼠模型,夹脊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于治疗7 d和28 d后应用BBB评分量表评定大鼠后肢功能,酶联接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7 d和28 d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b FGF水平显著升高(P<0.01),Ang-1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脊髓组织中VEGF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增多(P<0.01),VEGF及VEG...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围刺 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58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10%.结论:围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7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配给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结合中药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皮损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疼痛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顽固性剧烈疼痛。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发病率、疼痛程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且好发年龄主要为中老年人。[1]目前常见的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采用浮针和电针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胡美根 《江西中医药》2006,37(11):44-44
病例1.刘某,男,72岁,2006年4月1日初诊。 患者今年2月初因右侧头面部起水疱,疼痛剧烈,在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以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干扰素,口服阿昔洛韦片后,水疱逐渐干燥,但疼痛无明显好转,夜眠不安。检查:右侧头面部有数片色素沉着,少许结痂及脱屑,舌苔暗,苔白,脉弦滑,口干苦,便干。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辨证:气滞血瘀,毒热未尽。治法:解毒活血,行气止痛。方药:紫草15g,茜草15g,板蓝根30g,丹参15g,枳壳10g,木香10g,厚朴10g,延胡索10g,全蝎10g,木瓜10g,制乳没各10g,全瓜蒌15g,大黄6g,薏苡仁30g,牛膝10g。服用7剂后,疼痛减轻,继服14剂,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6.
电针加音频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临床常见。笔者自1998-2004年,采用电针加音频治疗该症126例,并设单纯电针法治疗50例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5,(7):1318-132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6例PHN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2例,分别采用单纯电针、TENS及二者联合治疗,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QS)评价效果,并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0 d后,3组治疗前后的VAS和QS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分别为78.13%、75.00%和93.75%,联合组与电针组、TE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电针联合TENS能有效安全治疗PHN。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疼痛分3种类型:持续性烧灼痛、阵发性刺激痛、针刺样痛。疼痛持续时间一般为数日及几个月不等,极少数有1~2a。由于疼痛的剧烈性及顽固性,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常常失眠、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甚至有自杀倾向。笔者现将近几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胸腰段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相应部位夹脊穴加穴位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注射,2次/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McGill疼痛评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次后评估疼痛程度;在各次治疗后都记录持续镇痛时间;采用抑郁症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抑郁及焦虑状态.结果 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持续镇痛时间经独立样本t检验,在第5次治疗后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持续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在镇痛持续时间方面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对SNI大鼠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n=8)。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电针"委中"和"环跳"穴,观察其对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影响,以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背角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并用平均光密度来定量表示脊髓背角NOS的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SNI手术可显著降低大鼠机械痛阈,损伤侧脊髓背角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升高,与假手术组及非伤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电针干预后大鼠伤侧脊髓背角的NOS阳性神经元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此同时大鼠机械痛敏状态显著改善,甚至痛行为消失。结论:电针减轻神经病理性痛的痛过敏可能与其调控脊髓NOS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痛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NOS活性变化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n=24,假手术)、模型组(n=24,手术)、电针组(n=24,手术+电针)。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参照Mosconi氏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制作。电针取“环跳”和“阳陵泉”穴区。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分别于术后第2、4、7、14、28 d进行实验观察,NOS活性观察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法。结果:慢性神经源性痛时,大鼠抬腿潜伏期(痛阈值)降低,经多次电针后,随着电针次数的增加抬腿潜伏期也逐渐升高(P<0.05)。脊髓背角的NOS活性,慢性痛大鼠明显降低,电针后又明显回升(P<0.05)。结论: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热痛敏的行为学表现与NOS活性的下调变化相一致,而电针对慢性神经源性痛的抑制及对脊髓背角NOS活性的表达升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5,(12):2300-2303
既有研究表明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不仅与异常性疼痛、痛敏的产生和维持有关,而且与慢性疼痛持续状态有密切关系。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后,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和神经活性物质,从而使脊髓小胶质细胞扩大疼痛反应。而目前电针镇痛研究则表明针刺效应不仅具有即刻效应,同时其镇痛后效应也较为突出。文章通过文献回顾,分析电针镇痛是否通过抑制了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而实现其远期效应,探讨脊髓水平的电针镇痛作用机制与胶质细胞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时辰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生长抑素(SOM )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 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各分为4个时段。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5时、1 1时、1 7时和2 3时2Hz电针大鼠一侧“环跳”穴后,脊神经节和脊髓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电针大鼠一侧“环跳”穴后,1 1时电针组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第Ⅰ、Ⅱ板层SOMmRNA表达增强(P <0 .0 5 )。结论:1 1时2Hz电针对大鼠脊髓和脊神经节内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对损伤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微环境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良ALLEN氏致伤法制成大鼠胸12处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然后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正常组、造模组与激素组作为实验对照;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1、2、4周)LN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LN从第1周起开始表达,2、4周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激素组的LN从第2周起才开始有明显的表达,2、4周水平表达上调;电针组及激素组的LN表达均较造模组早,且电针组3个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促进LN表达和产生,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在的再生潜力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 lit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 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S lit2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升高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S lit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S lit2 mRNA表达均升高,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S lit2 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S lit-2 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能对轴突的正确导向性生长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熊克仁  汪酮 《针刺研究》1998,23(1):41-4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单侧大鼠“足三里”穴,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HADPH-d)法显示L5-6脊神经节和脊髓节段的NOS表达变化。结果:针刺组针刺侧脊神经节和脊髓的NOS表达,均比非针刺侧及对照组增加。结论:电针可上调脊神经节和脊髓NOS表达,这可能是一氧化氮(NO)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药物组、电针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h、1d、7d取损伤局部脊髓组织,提取总RNA,经RT-PCR反应,测定损伤后脊髓组织内Nogo-A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电针组和药物组均能显著降低脊髓损伤6h、1d、7d后脊髓组织中Nogo-A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较,药物组和电针组Nogo-AmRNA表达均降低,并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组与电针组相比较,电针组Nogo-AmRNA表达略高于药物组,但无显著性差(P>0.05)。结论:Nogo-A是脊髓轴突生长最关键的一种抑制分子,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ogo-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复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脊髓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部分机理。方法 :1 6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 (各组n =8) ,即对照组、电针预处理组。对照组每天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 3 0mg/kg,连续 5d ;电针预处理组每天静脉给予戊巴比妥钠 3 0mg/kg,同时给予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 ,3 0min/d ,连续 5d。最后 1次预处理结束后 2 4h ,夹闭肾下腹主动脉2 0min ,制作兔脊髓缺血模型 ;并于 48h后处死动物取脊髓 (L5~ 7)制作标本 ,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再灌注 48h脊髓前角的HSP 90表达电针预处理组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重复电针刺激“足三里”行预处理诱导缺血耐受的机理可能与增强HSP 90在脊髓前角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朱粹青  唐崇仁 《针刺研究》1998,23(2):131-134
本研究用单侧腰骶背根腰L2~骶S2切断保留L5的大鼠模型观察针刺对脊髓背角内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到切断一侧L2,3,4,6及S1,2背根后,L5水平脊髓背角Ⅱ板展与对侧及对照组相比生长相关蛋白GAP3免疫阳性着色加深,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背角阳性GAP43mRNA阳性加强。进行针刺治疗后可促进受损侧L5脊髓背角Ⅱ板层GAP3免疫标记进一步加强,L5脊髓背角GAP43杂交阳性信号强度屯进一步增强。这些结果提示:①一定条件下的神经系统损伤可以诱发中枢神经系统由GAP43介导的可塑性变化,②针刺可促进这种GAP3介导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