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探究益气逐瘀汤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术后患者11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逐瘀汤治疗,两组均在术后2~9 d连续给药.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  相似文献   

2.
丘嫦  陈前军  戴燕  关若丹  徐飚  宋雪  王婷 《新中医》2014,46(8):139-142
目的:观察扶正益气法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扶正益气法通过改善肿瘤生存的内环境而对化疗起"减毒增效"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均行6周期TEC方案化疗(21天/周期),观察组加用参芪扶正液静脉滴注。观察比较2组第1周期化疗前、第6周期化疗后第7天血清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仍呈高表达强势,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均较化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在化疗后Th1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后Th2细胞因子IL-6、IL-10变化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IL-4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化疗后观察组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降低较对照组明显,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化疗可降低Th1细胞因子的水平,而Th2呈高表达强势,提示Th1向Th2漂移,表明辅助化疗可导致进一步的免疫抑制。参芪扶正液可改善辅助化疗患者的Th1细胞因子水平,抑制使其在化疗后进一步降低,提示扶正益气法可以抑制Th1向Th2漂移,有效改善机体免疫抑制和纠正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及应用中成药博尔宁后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化疗已成为乳腺癌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化疗作为杀伤性治疗手段,虽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但对高度敏感的淋巴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对内环境的免疫平衡有"致虚"作用,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疗疗效,因此,通过改善内环境的免疫平衡提高化疗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医扶正法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各种抗癌细胞因子活性,通过研究中医扶正法对Th1/Th2漂移的影响,可以探讨中医扶正法通过改善肿瘤生存的内环境,达到"增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研究艾灸对肉瘤免疫微环境中Th1细胞、Th2细胞和Th1/Th2漂移的作用。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分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顺铂组(10只)和艾灸组(10只)。采用S180肉瘤细胞接种C57BL/6J小鼠腋下形成移植瘤。艾灸组采用热敏艾条灸移植瘤,距离3cm,每次10分钟,每日1次,连续干预14天。顺铂组给以顺铂腹腔注射干预。小鼠处死后Luminex液相悬浮芯片检测血清IL-2、IFN-γ、IL-4和IL-10的浓度。检测移植瘤的重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的Th1和Th2数量,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移植瘤微环境中Th1和Th2的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S180移植瘤的均数为2.455g±0.23g,艾灸组为1.535g±0.18g,顺铂组为1.972g±0.20g,艾灸可以抑制肉瘤的生长(P = 0.002)。艾灸提高荷瘤小鼠血清IL-2和IFN-γ的浓度,降低IL-10和IL-4的浓度。艾灸增加荷瘤小鼠脾Th1细胞亚群的数量,下调Th2细胞亚群数量的作用。艾灸上调移植瘤微环境中Th1基因的表达,抑制Th2基因的表达。结论:艾灸可抑制S180移植瘤的生长。艾灸提高S180移植瘤微环境中的Th1/Th2的比值,使其由Th2向Th1漂移,从而起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5):134-137
目的:孕康口服液及其不同药效部位对肾虚流产大鼠外周血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羟基脲连续灌胃9天,第10,11天灌胃米非司酮制备肾虚流产孕鼠模型,计算孕鼠流产率,ELISA法观察孕鼠血清中β-HCG、P、E2表达,比较Th1/Th2细胞因子(TNF-α/IL-4和IL-2/IL-4)比值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孕康口服液12 ml/kg及其不同药效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溶液部位组)12 ml/kg孕鼠流产率显著降低,血清中β-HCG、P、E2水平显著升高,TNF-α、IL-2表达明显降低,TNF-α/IL-4、IL-2/IL-4比值也明显降低,孕康口服液、乙酸乙酯组、水溶组孕鼠血清中IL-4表达明显升高。结论:孕康口服液及其不同药效部位对肾虚流产大鼠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因子的动态平衡,达到抗流产作用。  相似文献   

8.
概述中药对Thl/Th2平衡的调节作用,主要包括中药对自身免疫疾病Th1/Th2平衡的影响、对肿瘤Th1/Th2平衡的影响、对变态反应性疾病Th1/Th2平衡的影响以及对不同中医证型Th1/Th2平衡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影响Th1/Th2平衡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材料与方法:♂,无特殊病原体(SPF)和GFBALB/C小鼠,各自在SPF和GF条件下饲养;补中益气汤水提物再精炼成固体粉末(6400mg),经50Gy γ线辐射后溶于灭菌水备用;实验设计:实验一,四组小鼠,每组7只,两组用SPF小鼠①②,两组用GF小鼠③④;实验二、三组GF小鼠(1)(2)(3),每组7只;以上7组小鼠在5~6周龄时开始实验(day 0或week 0),OVA(ovalubumin)1μg/d(i.p.使机体将OVA作为抗原产生相应抗体)×3次(week 0、2、4);实验一的②④组和实验二的(2)(3)组OVA 5mg/d(口投给药,使机体产生口服免疫耐受)×4d(d-7~d-4);实验二的(3)组在day 0以前补中益气汤1g/kg/d(灌胃)连续预给药2~3weeks;以上7组小鼠在week 5时处死收集血样,同时无菌取脾脏,用已报道的细胞染色法显示脾细胞内细胞因子,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小鼠脾脏内被染色的不同细胞因子的比率来计算Th1/Th2值;①③(1)组血清作为对照,其OVA抗体效价标定为100U/ml;ELISA法测血清抗OVA的IgG1抗体,荧光ELISA法测血清抗OVA的IgE抗体、IgG2a抗体;所有数据用x±s表示,数据分析用学生t检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围术期异体输血后肺癌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各亚群Th1、Th2、Th17及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比例变化。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6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未辐照组34例术中输入普通悬浮红细胞,辐照组30例术中输入辐照悬浮红细胞,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 d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2组患者外周血Th1(IFN-γ)、Th2(IL-4)、Th17(IL-17)及Treg(Foxp3)细胞比例。结果术后14 d,2组外周血中Th1、Treg细胞比例和Th1/Th2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Th2细胞比例、Th17/Treg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辐照组Th1细胞比例及Th1/Th2、Th17/Treg比值均显著高于未辐照组(P均<0.05),Treg细胞比例低于未辐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异体输血后Th1/Th2、Th17/Treg细胞因子失衡可能与输入异体血中的活性淋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法配合FOLFOX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FOLFOX方案化疗和西药保肝、止吐、升白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脾方药内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6个周期后,采用简明疲乏量表(BFI)评价2组癌因性疲乏情况,检测2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根据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分级标准判定周围神经病变级别。结果治疗3个周期、6个周期后,观察组BF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3个周期后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周期后IL-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IL-4和TNF-α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3个周期和6个周期后IL-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P均<0.05),IL-4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P均<0.05),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脾法可以有效减轻结肠癌患者术后接受FOLFOX化疗方案引起的癌因性疲乏和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与其维持机体Th1/Th2免疫应答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解毒汤配合苄星青霉素对梅毒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方法将78例符合梅毒诊断标准并且能够完成疗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苄星青霉素臀部肌肉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中药解毒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初期和后期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以及Th1/Th2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RPR转阴率为95%,对照组为71%,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Th1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Th1/Th2值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解毒汤联合苄星青霉素治疗梅毒RPR转阴率高,且能有效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08 nm准分子激光对白癜风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 IL-4)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例白癜风患者均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24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检测50例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健康者外周血IFN-γ及IL-4的水平,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体内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308 nm准分子激光可恢复白癜风患者Th1及Th2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81-283
目的:通过对桂芍知母汤及加味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INF-γ、IL-4、T-bet、Gata-3表达影响的研究,分析其对Th漂移的影响。方法:以桂芍知母汤及桂芍知母加活血方、桂芍知母加藤类方为干预因素,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足肿胀度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NF-γ、IL-4水平,Rt-QPCR检测足掌软组织T-bet、Gata-3mRNA表达;以INF-γ/IL-4、T-bet/Gata-3比值代表Th漂移方向。结果:桂芍知母组(17.325g/kg)、桂芍知母加活血组(21g/kg)与桂芍知母加藤类组(25.2 g/kg)均能显著降低足肿胀度,下调INF-γ,上调IL-4;使T-bet表达减弱,Gata-3表达增强(P<0.05或P<0.01),INF-γ/IL-4与T-bet/Gata-3比值趋势相同,相关性分析提示两者有密切关系。结论:桂芍知母汤及加味能有效缓解AA大鼠局部炎症反应,其免疫调控机理与促进Th细胞向左漂移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开灵对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及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2组均给予内服中药汤剂土槐饮加减并外用湿毒软膏,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清开灵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不给予其他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PASI评分及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2个疗程后明显低于治疗1个疗程后(P均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后的PAS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均0.05);而2组血清IL-4、IL-10水平均变化不大,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以及对Th1/Th2的调控作用,以期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客观依据,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治疗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治疗前、第1疗程后、第2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分,观察鼻黏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的白细胞介素-4(m-4)、干扰素-γ(IFN-γ)以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IL-4、GM—CS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GM—CSF水平与IL-4呈正相关(P〈0.01),与IFN—γ呈负相关(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IL-4和GM—CSF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且治疗后IL-4、GM—CSF、IFN—γ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及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能够加强机体免疫力。调节患者体内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可能是产生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3):151-154
目的:探讨退白颗粒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联合疗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给予退白颗粒内服联合NB-UVB皮损局部照射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另选志愿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健康对照组及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2、IL-4、IL-18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退白颗粒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有效率,进展期88.24%与稳定期61.54%、皮损面积5%87.10%与≥5%65.52%、病程1年87.50%与≥1年64.29%分别配对比较(P均0.05)。治疗前:进展期和稳定期患者、皮损面积5%和≥5%患者、病程1年和≥1年患者IFN-γ、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进展期高于稳定期、皮损面积≥5%高于5%、病程1年高于≥1年;IL-4、IL-18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进展期低于稳定期、皮损面积≥5%低于5%、病程1年低于≥1年。治疗后:进展期患者IFN-γ、IL-2和稳定期患者IFN-γ以及皮损面积5%和≥5%、病程1年和≥1年患者IFN-γ、IL-2水平均明显下调;进展期患者IL-4、IL-18和稳定期患者IL-4以及皮损面积5%和≥5%、病程1年和≥1年患者IL-4、IL-18水平均明显上调。结论:IFN-γ、IL-2、IL-4、IL-18表达水平异常可能参与了寻常型白癜风的发病,中药退白颗粒联合NB-UVB可能通过调节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对该病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炎Ⅰ号对湿热型异位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将异位性皮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服用抗炎Ⅰ号冲剂和氯雷他定,同时设立健康人为正常组,不服用任何药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服药1个月前后及健康组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外周血Th1、Th2,Th1/Th2比值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外周血Th1细胞水平上升,Th1/Th2比值升高,Th2细胞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h1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h2细胞水平及Th1/Th2比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外周血Th1、及Th1/Th2比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Th2细胞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h1/Th2失衡构成了湿热型异位性皮炎患者的部分免疫学特点。抗炎Ⅰ号对Th1、Th2细胞水平均有调节作用,主要通过下调Th2的水平,而纠正Th1/Th2失衡,是其达到临床疗效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何钦  徐斌  陶飞宝  叶旭星  金津津 《中草药》2015,46(12):1810-181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辅助性Ⅰ型T细胞(Th1)/辅助性Ⅱ型T细胞(Th2)细胞因子在治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方法将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且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型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予益胃化瘀散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替普瑞酮胶囊和叶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黏膜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1[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h2(IL-4、IL-6)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胃化瘀散对胃癌前病变有定的治疗作用,并通过对细胞因子表达的特异性调控来干预调节免疫漂移,从而阻断或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胸苷酸合成酶( TS)表达与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初次诊断为胃癌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Ⅱ~Ⅲ期的患者,术后均采用XELOX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并进行4年以上随访。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ERCC1、 TS蛋白表达情况,分析ERCC1、TS表达与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结果8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ERCC1和T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36%。 ERCC1和TS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 ERCC1阴性表达者和TS阴性表达者平均生存期均明显长于阳性表达者( 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ERCC1、TS阳性表达者术后辅助化疗预后差[HR=0.29,95%CI(0.12,0.69),P =0.006;HR=0.49,95%CI(0.20,0.87),P=0.010]。结论 ERCC1与TS表达情况可以作为预测胃癌术后辅助化疗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